图书介绍
全科医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春容,林晓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26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全科医学-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科医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全科医学的定义与性质2
一、全科医学的定义2
二、全科医学的性质2
第二节 全科医学的目的、对象与范围4
一、全科医学的目的4
二、全科医学的研究对象5
三、全科医学所涉及的范围5
第三节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6
一、全科医学是医学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6
二、全科医学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9
三、全科医学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10
四、全科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11
第四节 全科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12
一、全科医学与医学哲学的关系12
二、全科医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12
三、全科医学与社会医学的关系13
四、全科医学与社区医学的关系13
五、全科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13
第五节 学习全科医学的意义14
一、更新医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14
二、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15
三、激发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的兴趣,有利于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15
四、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15
五、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15
第六节 学习全科医学的基本方法16
一、历史回顾法16
二、哲学剖析法16
三、实践体会法17
四、对比学习法17
五、科学研究法18
第二章 全科医生19
第一节 全科医生的定义、性质与角色20
一、全科医生的定义20
二、全科医生的性质21
三、全科医生在社区中扮演的角色23
第二节 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24
一、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24
二、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25
第三节 全科医生与其他医生的区别27
一、全科医生与通科医生的区别27
二、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生28
三、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28
第四节 全科医生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作用30
附:全科医师/家庭医师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作用——WONCA声明(1991年)32
第五节 全科医生的培养与全科医学教育36
一、国外的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训练项目36
二、中国的全科医生培养37
三、全科医学教育37
第六节 国外全科医生的发展历史38
一、第一时期:通科医生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38
二、第二时期:专科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末39
三、第三时期:专科与全科协调发展的时代:60年代末至今40
第七节 国外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44
一、加拿大的家庭医师44
二、英国的全科医师46
三、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师47
四、世界全科医师/家庭医师学会(WONCA)48
第三章 全科医疗49
第一节 全科医疗的定义与特征50
一、全科医疗的定义50
二、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50
第二节 全科医疗与其他一级医疗的关系52
一、全科医疗与通科医疗52
二、全科医疗与基层医疗52
三、全科医疗与初级卫生保健53
四、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54
五、全科医疗与COPC54
第三节 全科医学专科54
一、全科医学专科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医学专科的理由54
二、全科医学专科的服务对象54
三、全科医学专科的特色55
四、全科医学专科在综合性医院中的作用56
第四章 全科医学的哲学基础57
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式及其局限性58
一、心身二元论58
二、机械论59
三、简化论59
四、疾病生源说60
五、假说先行和集中思维60
第二节 一般系统理论61
一、系统的概念61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61
三、一般系统理论的方法论特征65
第三节 一般方法论65
一、归纳与演绎66
二、类比推理67
三、假说与理论68
四、分析与综合70
第四节 医学的整体医学观70
一、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70
二、医学的整体观71
三、病人的整体观74
四、健康的整体观76
五、健康问题的整体观78
六、医学服务的整体观80
七、卫生服务管理的整体观81
第五节 系统整体性的方法81
一、认识问题的方法82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82
三、系统整体性方法的应用82
第六节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85
一、注重人,而不是病85
二、在完整的背景上来观察、研究和解决病人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85
三、以家庭为服务单位85
四、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86
五、采用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86
六、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87
七、在连续性的基础上,提供综合性的服务87
八、把医生本身作为治疗的重要因素,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87
九、立足于社区,保持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得性和可用性88
十、做病人及其家庭的朋友,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利益维护者88
第五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方法90
第一节 理解病人91
一、病人是有宝贵生命的人91
二、病人是有感情和需要的91
三、病人有和医生同样的尊严与权利91
四、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92
五、病人具有个体化的倾向92
六、理解病人角色92
第二节 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93
一、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背景资料93
二、病人为什么在这特定的时刻来就诊93
三、病人对医生的期望是什么95
四、病人的需要是什么95
五、了解病人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信念模式97
六、患病体验98
七、疾患对病人的意义和患病行为100
八、了解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真正的病人是谁?101
九、求医行为102
十、遵医行为104
第三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内容106
一、用心去倾听,并做适当的反馈106
二、开放式的引导106
三、接受病人的症状和体验108
四、对病人做详细的解释和必要的教育109
五、感情交流109
六、让病人自己扮演“决定者”的角色110
七、利用各种资源,为病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111
八、把有问题的人转变成解决问题的人112
第四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门诊服务规范112
一、接诊112
二、了解病人及其就医背景112
三、收集更多的资料,进行初步的评价113
四、与病人一起制定处理计划113
五、组织多方资源,提供整体性的服务114
六、评价服务的结果和满意度115
第六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116
第一节 家庭的定义和特征117
第二节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家庭动力学与家庭系统理论120
一、家庭动力学120
二、家庭系统理论125
三、家庭的功能126
第三节 家庭生活周期128
一、家庭生活周期128
二、根据家庭生活周期预测家庭问题128
三、根据家庭生活周期提供预防性的家庭保健服务130
第四节 家庭与健康133
一、家庭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134
二、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对家庭功能的影响136
第五节 家庭危机136
第六节 家访138
一、家访的必要性139
二、家访的目的139
三、家访的程序140
四、家访的艺术140
五、家庭访视报告141
第七节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内容141
一、顺延性的家庭服务143
二、规划性的家庭服务143
第七章 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148
第一节 社区概述149
一、社区的定义149
二、社区医学149
三、社区医学服务150
四、提供以社区为范围服务的意义150
第二节 社区卫生生态学152
第三节 以社区为定向的基层医疗154
一、COPC的定义154
二、COPC的基本要素154
三、实施COPC的基本步骤154
四、COPC与全科医疗的关系155
第四节 社区调查155
一、社区调查的基本内容155
二、社会调查的步骤156
三、社区调查的方式和方法156
四、问卷设计在社区调查中的应用157
第五节 社区筛检159
一、社区筛检项目的选择159
二、社区筛检的内容160
三、社区筛检的误差161
四、社区筛检的效果评价162
第六节 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内容163
一、基本观念163
二、服务流程163
三、服务内容164
第八章 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167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定义与演变168
第二节 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及其观念171
一、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171
二、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观念172
三、全科医生提供预防服务的流程174
第三节 临床预防医学的基本方法174
一、病人教育175
二、周期性健康检查176
三、早期诊断188
四、健康危险因素评价189
第四节 与疾病自然史有关的预防医学计划192
一、高血压病的筛检200
二、无症状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检201
三、高胆固醇血症的筛检201
四、乳腺癌的筛检202
五、子宫颈癌的筛检202
六、糖尿病的筛检202
七、结核病的筛检203
第五节 健康促进204
一、问题评价204
二、健康促进中的障碍因素205
三、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206
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206
第六节 自我保健209
一、自我保健是医疗保健的最基本成分209
二、影响病人选择自我保健的因素210
三、病人自我保健信息的来源210
四、自我药物治疗211
五、自我保健教育212
六、开展社区自我保健服务——自助小组213
七、自我保健作为一门独立医学学科的发展214
第九章 人际交往215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216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216
二、人际交往的作用217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217
第二节 人际吸引219
一、仪表吸引与第一印象219
二、品质与能力吸引221
三、邻近或接近性吸引222
四、相似性吸引223
五、互补性吸引223
六、报答与奖励性吸引224
第三节 人际交往手段——语言交往与非语言交往225
一、语言交往225
二、非语言交往229
第四节 医患关系与医患交往232
一、医患关系232
二、医患交往235
《全科医学概论》考试大纲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