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辅仁大学法学丛书 专论类 公法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辅仁大学法学丛书 专论类 公法专题研究
  • 朱武献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辅仁大学法学丛书 专论类 公法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宪法及统一解释法令制度之研究(上)——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之权限1

一、绪论3

二、权限5

A、分别就各种宪法解释权限,说明声请解释之要件及若干问题6

(一)宪法疑义之解释6

1.声请之机关必须是中央或地方机关7

2.必须中央或地方机关于其行使职权时,适用宪法发生疑义11

3.解释对象13

4.实例13

(二)机关争议之解释17

1.争议17

2.实例19

(三)法令违宪与否之解释23

1.审查对象23

2.法院可否声请法令违宪审查24

3.实例26

(四)人民声请法令违宪与否之解释28

1.人民声请法令违宪与否之若干问题的商榷29

(1)人民于其宪法上所保障之权利,遭受不法侵害29

(2)经依法定程序提起诉讼31

(3)判例是否得为审查之对象32

2.实例34

(五)省自治法违宪与否之解释37

B、统一解释法令38

C、小结41

第二篇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宪法及统一解释法令制度之研究(下)——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之效力43

1.解释之效力——拘束力45

1.1.既判力之有无45

1.2.一般拘束力——既判力之扩张52

1.2.1.主观范围之扩张52

1.2.1.1.宪法疑义之解释55

1.2.1.2.机关争议之解释55

1.2.1.3.法令违宪与否之解释56

1.2.1.4.人民声请法令违宪与否之解释59

1.2.1.5.统一解释65

1.2.2.客观范围之扩张78

2.解释之效力——拘束力之时的效力82

2.1.比较法之观察82

2.1.1.义大利82

2.1.2.奥地利83

2.1.3.西德84

2.1.3.1.违宪法规之无效宣告85

2.1.3.2.单纯违宪之宣告89

2.1.3.3.尚属合宪之宣告(或称警告性裁判)93

2.1.3.4.法规之合宪解释95

2.2.我国97

2.2.1.宪法疑义与机关争议之解释103

2.2.2.法令与省自治法违宪与否之解释103

2.2.3.人民声请法令违宪与否之解释105

2.2.4.统一解释111

3.现行制度之检讨与改进119

附录——奥地利一九二九年联邦宪法(最近之修正为一九八一年七月一日)第一百三十七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有关宪法法院之译文125

第三篇 西德联邦宪法法院对法律之无效宣告及对违宪法律之其他方式的宣告137

一、前言:审查法律是德国宪法裁判制度之重要内容139

二、法律之无效宣告140

(一)得宣告法律无效之裁判类型140

(a)抽象法规审查140

(b)具体法规审查141

(c)宪法诉愿141

(d)因其他宪法诉讼而审查法规142

(二)无效宣告所及之范围142

(a)将法律当做立法技术上之整体而宣告为无效142

(b)法律之全部被宣告无效143

(c)部份无效143

(d)依联邦宪法法院法第七十八条第二句之规定,将无效之范围扩张143

(三)无效宣告之效力144

(a)既判力之效力144

(b)依联邦宪法法院法第三十一条第一项之特别拘束力144

(c)法律效力145

(四)无效宣告之效果146

(a)法律之无效指自始无效146

(b)法律之无效指事后无效147

(C)联邦宪法法院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148

三、无效宣告以外对违宪法律之其他裁判方式149

四、结语156

第四篇 西德宪法法院之不同意见书对宪法法院之威信及其裁判之影响159

A、基本制度介绍161

B、由宪法法院之不同意见书所产生之一般性问题169

Ⅰ 不同意见书对法院内部之影响171

Ⅱ 不同意见书对法院外部之影响173

C、特别是:不同意见书对法院暨其裁判威信之影响175

Ⅰ 前提175

Ⅱ 不同意见书与舆论176

1.大众传播媒体与其他媒体176

2.法界人士177

Ⅲ不同意见书与国家机关178

1.关于裁判拘束力之问题178

2.宣告国家作用为合宪之裁判暨有撤销性之裁判180

3.需其他国家机关密切合作或长期性行动配合,方能产生效力之裁判181

第五篇 义大利宪法法院之研究199

一、绪论201

二、义大利宪法审判制度之沿革202

三、义大利宪法法院之诞生204

四、义大利宪法法院之地位206

五、义大利宪法法院之组织207

(一)法官之选任207

1.职业法官207

A.应由最高级之法院选出者208

B.应由国会选出者208

c.应由总统选出者209

2.荣誉职法官之选任209

3.院长之选任210

(二)法官之任期210

六、义大利宪法法院法官之地位212

(一)作为宪法机关与法院构成员之地位212

1.法官之选任212

2.法官之宣誓212

(二)法官的不竞业地位214

七、义大利宪法法院之管辖权215

(一)法规之违宪审查215

1.具体的违宪审查215

2.抽象的违宪审查218

(二)机关争议220

(三)中央与地方或地方与地方之权限争议221

(四)弹劾总统、内阁总理或阁员222

1.弹劾案之提起223

2.弹劾案之审理225

3.弹劾案之裁判226

(五)公民复决之请求之违宪审查227

八、义大利宪法法院之一般审理程序229

九、裁判之内容与公布231

第六篇 命令与行政规则之区别235

第一章 绪论237

第二章 法规之意义及其机能240

第一节 传统学说下之法规概念240

第二节 传统法规概念之法理上机能250

第三节 战后法规概念及其机能之演变252

第一项 传统的法规机能之维持253

第二项 传统的法规机能之修正258

第三项 法规概念及其机能之变更265

第四项 小结一本文对法规概念及其机能之检讨269

第三章 命令之意义271

第一节 行政法学者之观点271

第二节 司法机关之观点274

第一项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之观点274

第二项 行政法院之观点275

第三节 行政实务上之观点276

第四节 现行法条文上「命令」之意义277

第五节 本文看法280

第一项 命令之意义280

第二项 法规命令与行政处分之区别286

第三项 法规命令与具体指令之区别289

第四章 行政规则之意义291

第一节 传统法规概念下之行政规则291

第二节 我国学者所称之行政规则或行政规程292

第三节 本文看法293

第五章 命令与行政规则之区分标准294

第一节 德国学说295

第二节 德国实务上之看法322

第三节 日本学说326

第四节 我国现况329

第一项 学者意见329

第二项 行政法院之观点330

第五节 本文看法332

第一项 法规命令与特别命令之区分标准332

第二项 特别命令与行政规则之区分标准333

第三项 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之区分标准334

第六章 法规命令之成立要件及类型340

第一节 法规命令之成立要件341

第一项 德国法之规定341

第二项 日本法之规定348

第一目 法规命令之法基础348

第二目 法规命令之界限348

第三目 法规命令之其他要件351

第三项 我国法之规定一小结352

第二节 法规命令之类型356

第一项 紧急命令、紧急处分356

第二项 委任立法、委任命令358

第三项 执行命令360

第一目 德国法有关「执行命令」规定之演变360

第二目 日本法之规定362

第三目 从我国现行法观察,执行命令是否属于委任立法?366

第四项 职权命令368

第一目 行政法学者所理解之「职权命令」为何?369

第二目 中央法规标准法立法者所理解之「职权命令」为何?370

第三目 行政法院之看法370

第四目 行政实务上之误解及导致其误解之原因371

第五目 本文看法375

第七章 特别命令377

第一节 战后德国学者对「特别命令」之主张377

第一项 特别命令之法性质及其在法体系上之地位377

第二项 法治国家对于特别命令效力之要求384

第一目 特别命令之权利保护385

第二目 特别命令之制定应否有法律授权385

第三目 特别命令之公布方式391

第三项 特别命令之类型与范围391

第二节 本文看法392

第八章 行政规则之范围与类型395

第一节 行政规则之范围395

第一项 给付行政与行政规则395

第一目 德国395

第二目 日本401

第三目 我国401

第二项 特别权利关系与行政规则407

第一目 西德战后学说407

第二目 我国现行法制及本文看法411

第三项 组织规范与行政规则412

第二节 行政规则之类型412

第一项 西德学者之分类法413

第一目 自一八七一年联邦宪法迄一九一九年威玛宪法时期414

第二目 基本法时代(一九四九年以后)415

第二项 日本学者之分类法421

第三项 我国学者之分类法423

第四项 本文之分类法426

第九章 结论433

第七篇 政治与法律437

A、绪论439

B、「政治」之概念与内容440

C、政治之实现442

Ⅰ 政治的实质形成过程443

Ⅱ 政治的形式形成过程444

D、政治之界限446

Ⅰ 「政治」的实质界限446

Ⅱ 政治的法律界限448

(1)「政治」之内容与法律448

(2)「政治」之实质的形成过程与法律449

(3)「政治」之形式的形成过程与法律453

E、「政治」与法律之相互作用与调和454

F、结论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