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草药植物提取与深加工新技术实用手册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草药植物提取与深加工新技术实用手册 第2卷
  • 缪勇,臧广州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电子出版社
  • ISBN:78805303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7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草药植物提取与深加工新技术实用手册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药研究与生产3

第一节 中药研究的历史3

第二节 加入WTO后的中药创新研究8

第三节 高新技术在中药创新研究中的作用12

第二章 中药现代化17

第一节 中药现代化的意义和必要性17

第二节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19

第三节 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策略20

第四节 中药现代化与化学23

第三章 中药生产质量控制27

第一节 样品的前处理及提取净化方法27

第二节 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33

第三节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42

第四节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求52

第五节 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54

第六节 中药分析方法实验认证56

第四章 中药生产环境控制62

第一章 提取和分离方法73

第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82

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82

第二节 固相萃取法91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与分离系统98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分离系统98

第二节 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系统101

第四章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117

第一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117

第二节 糖苷的提取分离122

第三节 黄酮、蒽醌、苯丙素酚类和鞣质的提取分离127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135

第五节 糖类的分离139

第一章 概述145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176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器系统176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178

第三节 定性与定量185

第四节 气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191

第三章 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198

第一节 基本原理198

第二节 基本操作200

第三节 色谱条件的选择202

第四节 定性210

第五节 定量212

第四章 液相色谱的热力学过程215

第一节 中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模型215

第二节 基于离子静电作用力的色谱保留机制225

第五章 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232

第一节 液相色谱流动相232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常用固定相240

第三节 液相色谱中各种参数对保留值的影响254

第六章 微渗析—HPLC方法261

第七章 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265

第一节 色谱技术方面的进展265

第二节 HPLC在中药及药用植物分析中的应用268

第八章 生物色谱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分离分析276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76

第二节 分子生物色谱的基本生理及特点278

第三节 分子生物色谱分离分析中药研究的进展279

第四节 发展思路和策略280

第一章 紫外光谱法287

第一节 概述287

第二节 紫外光谱原理及分析方法288

第二章 红外光谱法307

第一节 基本原理307

第二节 仪器309

第三节 实验技术310

第四节 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312

第三章 质谱法329

第一节 有机质谱仪器329

第二节 质谱裂解机制345

第三节 MS/MS法350

第四章 核磁共振法361

第一节 核磁共振仪362

第二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364

第三节 化学位移367

第四节 自旋自旋偶合376

第五节 自旋体系393

第六节 核磁共振氢谱397

第七节 核磁共振碳谱402

第八节 核磁共振二维谱416

第五章 手性分子的分离方法441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与其他色谱及提取分离方法联用技术455

第一节 HPLCNMP原理455

第二节 HPLCNMR操作技术类型457

第三节 用于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分析实例462

第四节 SFENMR477

第五节 SFCNMR超临界色谱核磁共振联用485

第六节 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GPCNNIR)联用技术492

第七节 气相色谱-核磁共振GCNMR)联用技术493

第八节 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CENMR)联用498

第七章 毛细管电泳法502

第一节 概述502

第二节 原理505

第三节 仪器526

第一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539

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简介539

第二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541

第三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简介543

第四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影响因素及工艺优选544

第五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548

第六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552

第二章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556

第一节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556

第二节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工艺流程558

第三节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操作方法558

第四节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主要工艺参数563

第五节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设计特色564

第六节 动态连续逆流提取技术应用及其评价569

第三章 超声提取技术574

第一节 概述574

第二节 超声技术在中药提取方面的应用575

第三节 影响因素577

第四章 生物酶解技术580

第一节 酶的概念、特点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581

第二节 中药生物酶解技术机理583

第三节 酶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586

第四节 酶解技术应用关键问题594

第五章 微波技术598

第一节 微波技术在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599

第二节 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603

第六章 吸附澄清技术609

第一节 吸附澄清原理609

第二节 吸附澄清剂的分类611

第三节 吸附澄清剂的特点612

第四节 吸附澄清剂的工艺条件可行性研究613

第五节 吸附澄清技术在中药中的具体应用621

第六节 吸附澄清技术的存在问题与科学评价622

第七章 浓缩技术626

第一节 中药提取液的特点及其浓缩要求626

第二节 常用浓缩工艺及其特点626

第三节 中药提取液浓缩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627

第四节 合理选择浓缩工艺628

第五节 中药浓缩工艺及设备发展趋势628

第一章 分子蒸馏技术635

第一节 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635

第二节 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636

第三节 分子蒸馏设备638

第四节 分子蒸馏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642

第五节 分子蒸馏技术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644

第二章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652

第一节 大孔吸附树脂652

第二节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要求658

第三节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664

第四节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670

第三章 膜分离技术675

第一节 概述675

第二节 微滤677

第三节 超滤685

第四节 膜分离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704

第四章 离心分离技术709

第一节 离心分离的原理及过程709

第二节 离心机的种类与选型710

第三节 离心分离法与醇沉法的应用比较714

第四节 离心分离法的应用及其评价722

第一章 超微粉碎技术729

第一节 概述729

第二节 超微粉碎方法及其要求732

第三节 粉碎设备734

第四节 超微粉碎配套辅助技术简介757

第五节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761

第二章 固体分散技术767

第一节 概述767

第二节 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768

第三节 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773

第四节 固体分散体的作用774

第五节 固体分散体的质量检查与评定776

第六节 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781

第七节 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783

第三章 乳化技术787

第一节 乳剂的形成788

第二节 乳剂的分类804

第三节 微乳809

第四节 乳剂的性质810

第五节 乳剂质量评价818

第四章 雾化技术822

第一节 喷雾干燥技术822

第二节 气雾剂制备技术834

第五章 环糊精包合技术839

第一节 概述839

第二节 β环糊精包合原理841

第三节 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842

第四节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846

第五节 β环糊精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849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851

第六章 微型胶囊制备技术854

第一节 囊芯物与囊材856

第二节 微囊的制备859

第三节 微囊的性质867

第四节 微囊的质量评价876

第七章 水性包衣技术878

第一节 包衣材料878

第二节 水性包衣液的制备方法880

第三节 包衣液的成分881

第四节 包衣成膜原理884

第五节 包衣设备与工艺885

第八章 脂质体类制剂887

第一节 脂质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887

第二节 脂质体的类型与理化性质889

第三节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891

第四节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894

第五节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评价897

第六节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与给药途径898

第七节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901

第八节 新型脂质体902

第九章 微囊与毫微囊类制剂906

第一节 常用的包囊材料906

第二节 微囊的制备方法909

第三节 微囊的性质913

第四节 微囊中药物的释放915

第五节 微囊的质量评价917

第六节 微囊的应用918

第七节 毫微囊的制备与特点919

第十章 微球类制剂922

第一节 微球的载体材料922

第二节 微球的制备方法924

第三节 微球的性质927

第四节 磁性微球929

第五节 微球的给药途径931

第十一章 干燥技术933

第一节 喷雾干燥技术及其应用933

第二节 冷冻干燥技术及其应用959

第三节 红外线干燥技术975

第四节 旋转闪蒸干燥机981

第五节 中药干燥技术和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984

第十二章 制粒技术988

第一节 干法制粒988

第二节 湿法制粒991

第三节 流化制粒998

第四节 喷雾制粒1006

第十三章 压片技术1012

第一节 片剂成型原理及压片过程1012

第二节 普通压片方法1015

第三节 特殊片压片方法1016

第四节 压片机械及其技术改造1024

第十四章 薄膜包衣技术1031

第一节 薄膜包衣的处方组成1032

第二节 包衣原理1038

第三节 薄膜包衣方法及包衣设备1039

第四节 薄膜包衣的质量评价1042

第五节 影响薄膜包衣的因素及操作中易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045

第六节 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049

第十五章 消毒灭菌技术1058

第一节 常用灭菌方法1058

第二节 辐射与微波灭菌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1066

人参1073

人参果1087

女贞子1089

川贝母1091

丹参1096

五味子1098

天门冬1103

天麻1105

牛蒡根1108

车前草1113

北沙参1115

生地黄1118

生何首乌1121

白豆蔻1123

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1125

当归1128

红花1130

红景天1133

西洋参1137

杜仲1140

杜仲叶1144

芦荟1146

麦门冬1154

制大黄1158

刺玫果1160

玫瑰花1163

玫瑰茄1166

苦丁茶1169

金樱子1174

姜黄1180

珍珠1182

绞股蓝1186

胡芦巴1194

党参1196

银杏叶1198

黄芪1207

越橘1214

槐实1217

酸角1219

墨旱莲1222

甘草1225

决明子1234

阿胶1237

鱼腥草1241

枸杞子1244

藿香1259

薄荷1263

第一章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制备技术1267

第一节 经皮吸收1268

第二节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与技术1275

第三节 经皮给药制剂的组成及制备1284

第四节 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的渗透试验研究1291

第五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1297

第六节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1300

第二章 缓控释制剂1309

第一节 影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1311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1313

第三节 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与制备工艺1315

第三章 纳米粒技术1324

第一节 纳米控释系统的特性1324

第二节 淀粉纳米粒1325

第三节 固体脂质纳米粒1326

第四节 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机制1328

第五节 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内靶向性1329

第六节 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1330

第四章 中药靶向制剂制备技术1332

第一节 概述1332

第二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1334

第三节 中药肝靶向制剂1346

第四节 中药肺靶向给药系统1349

第五节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1352

第六节 中药骨髓靶向制剂1355

第七节 中药淋巴靶向给药系统1358

第八节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1362

第一章 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1367

第二章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优良品种选育中的作用1381

第三章 生物技术为生物活性成分的筛选及生产提供了捷径1416

关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1503

关于贯彻执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1505

关于加强从业药师管理工作的通知1508

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1510

关于加强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1512

关于加强中药前处理和提取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1514

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1516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承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1517

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1526

关于开展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1529

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1532

关于印发《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通知1536

关于印发《进口药品注册检验指导原则》的通知1544

关于印发《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的通知1550

关于印发《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1556

关于印发《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的通知1564

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1567

关于印发创新药物研发早期介入实施计划的通知1573

关于印发中药饮片、医用氧GMP补充规定的通知1575

关于执行《关于全面监督实施药品GMP有关问题的通告》有关事项的通知1580

关于执业药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1582

关于中药保健药品和中成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品种试行标准转正有关事宜的通知158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复议暂行办法158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通知159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159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597

关于进一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160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1604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1610

药品进口管理办法1622

进口药品抽样规定1631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163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1642

关于印发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的通知1653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1664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1690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16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1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1742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17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