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1782282.jpg)
- 许志晋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3578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人类-关系-自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6
1.2.1 研究的历史回顾6
1.2.2 研究的现状分析12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
1.3.1 研究目的16
1.3.2 研究意义17
1.4 研究的框架结构、基本内容与方法论基础18
1.4.1 研究的框架结构18
1.4.2 研究的基本内容19
1.4.3 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1
第2章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系统建构27
2.1 适用技术的基本概念27
2.1.1 一种新的认识视角或分析框架:人与自然的共生27
2.1.2 适用技术概念的重新界定29
2.1.3 适用技术的基本特征30
2.1.4 适用技术的结构与功能34
2.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本质36
2.2.1 技术创新的概念37
2.2.2 从技术创新到适用技术共生创新46
2.2.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本质51
2.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系统构建56
2.3.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56
2.3.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系统的内共生结构模型57
2.3.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系统的特征60
第3章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环境整合63
3.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外共生关系模型63
3.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外共生对象:环境变量66
3.2.1 范围环境变量66
3.2.2 方式环境变量69
3.2.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环境系统的特征72
3.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外共生内容:系统与环境的整合74
3.3.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与经济资源环境的整合74
3.3.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与社会制度环境的整合75
3.3.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与文化规范环境的整合76
3.3.4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整合77
3.4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外共生过程:从多样化到一体化78
3.4.1 多样化过程79
3.4.2 一体化过程80
第4章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运行机制83
4.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纵向生成共生机制:内共生的发生机制84
4.1.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决策环节85
4.1.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与开发(R&D)环节86
4.1.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生产物化环节88
4.1.4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市场实现环节90
4.1.5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纵向生成共生机制的组织形式92
4.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横向转移共生机制:外共生的展开机制95
4.2.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横向转移共生的过程96
4.2.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横向转移共生的载体100
4.2.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横向转移共生的组织形式102
4.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网络一体化整合共生机制:共生的实现机制104
4.3.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利益整合共生106
4.3.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技术整合共生108
4.3.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规范整合共生111
4.3.4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功能整合共生112
4.4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风险反馈控制共生机制:共生的维护机制115
4.4.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风险的含义和类型116
4.4.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风险反馈控制与共生维护117
4.4.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风险反馈控制共生的方式119
第5章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能力体系124
5.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的体系结构125
5.1.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基础能力125
5.1.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主体能力128
5.1.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聚合能力130
5.1.4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体系的共生结构模型131
5.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134
5.2.1 基础能力的培育134
5.2.2 主体能力的培育138
5.2.3 聚合能力的培育143
5.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147
5.3.1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148
5.3.2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151
5.3.3 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举例154
5.4 案例分析:吉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综合评价158
5.4.1 吉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状况调查样本企业概况分析159
5.4.2 吉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161
5.4.3 吉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能力的综合对比分析162
第6章 我国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176
6.1 吉林省大中工业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176
6.1.1 资金因素176
6.1.2 人才因素177
6.1.3 信息因素178
6.1.4 制度因素178
6.2 我国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179
6.2.1 经济因素分析180
6.2.2 能力因素分析181
6.2.3 体制因素分析183
6.3 构建我国企业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183
6.3.1 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184
6.3.2 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系187
6.3.3 构建科学研究中心体系189
6.3.4 构建高新技术开发区体系190
6.3.5 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191
6.3.6 构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193
第7章 结论198
主要参考文献203
附录215
适用技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中介215
适用技术理论历史发展评析221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227
后记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