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庄子探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姚曼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7138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庄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庄子探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庄子》学说产生的背景与渊源14
第一节 《庄子》的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其作者为楚人14
全书的楚方言表征着作者为楚人“书楚语、作楚声”根深蒂固的楚文化特色渊远流长的南方文化地域特征第二节 庄子学说产生的历史土壤18
自然天道观与楚人研究天文的传统“阴阳二气说”与《易》经《易》经“八卦”源于楚人的“八索”庄子的自由精神与楚国的原始民主制及其后来居上的先进国家体制第三节 庄子学说独特的理论建构与孔子思想理论的关系34
庄子的理论构建与孔子学说的独特关系吸取孔子仁学内核——变“克己”为“无己”破其所囿,补其所缺从道德本体论到精神本体论第四节 庄子哲学对道家各派的继承与发展60
吸纳宋、尹的清心寡欲取彭、田、慎到的“弃知去己”承关、老的“崇虚尚无”从宇宙本体论到精神本体论第五节 庄子的语言哲学与名家的关系65
借鉴惠施的命题吸收其相对论为精神破囿解“悬”名实相对论与“卮言”第二章 庄子学说的本质是精神本体论69
第一节 庄子哲学的核心宗旨及其本质特征69
庄子“道术”的核心是探索“神明”内“圣”外“王”“皆原于一”建立生命精神与天地精神的统一“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第二节 庄子学说中“精神”的本体性内涵及其渊源75
精神“化育万物”生命之“真宰”和实体性存在——精神本体论与远古神话和宗教孔子、《易传》之“精”、“神”与庄子的“精神”从老子的“精”到庄子的精神本体第三节 庄子对精神在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潜能的揭示84
人类生存状态取决于精神“至人”“神人”“圣人”是人类精神潜能的象征“酌焉而不竭”的“天府”“葆光”第四节 反映精神本体论特征的理论范畴89
最高范畴是“精神”“神明”不同于老子的“天”“无”“德”的内涵反映精神本体特征的独创范畴“游”“忘”“和”等范畴的独特哲学意义第五节 体现精神本体论特征的独特表现形式111
“以卮言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三言”与精神本体特征三“言”的内涵及其妙用“三言”为精神本体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打开庄学迷宫的钥匙第三章 庄子内七篇的核心宗旨及其精神本体论的构建118
第一节 以“正”神(“乘天地之正”)为旨的“逍遥”论(《逍遥游》)121
“逍遥”之旨为“乘天地之正”“至人”“圣人”“神人”之境去“知”之“聋”“瞽”去“蓬之心”第二节 以“和”神(“和之以天倪”)为旨的认识论(《齐物论》)134
“丧我”与“真君”“枢,始得其环中”“不用而寓诸庸”“和之以天倪”“寓诸无境”第三节 以“主”神为旨的养生论(《养生主》)149
由“技”进乎“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形残而神全养形不如养神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薪尽而火传第四节 以“和”神为旨的处世论(《人间世》)157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以无用为“大用”第五节 以“尚”神为旨的道德论(《德充符》)162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游心乎德之和”则“官天地,府万物”“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精神)也”“德者,成和之修也”第六节 以精神超越为旨的体道论(《大宗师》)167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闻道”“守道”“朝彻”“见独”“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坐忘”“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第七节 以“治”神为旨的政治论(《应帝王》)176
“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是欺德也”“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浑沌”(“至神逍遥”之境)“凿七窍而死”第四章 庄子精神本体论的精髓——开发人类的精神潜能181
第一节 内“圣”外“王”“皆原于一”181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精全神复,与天为一”“一心定而王天下”“灵台一而不桎”“与神为一”“通于一而万事毕”第二节 “心斋”——揭开万物奥秘的玄思190
“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对理性思维的超越“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无思无虑始知道”第三节 “朝彻”——人类精神自我革新之道199
由“闻道”而“守”而“外”标志着理性提升三阶段由“外天下”而“外物”而“外生”,标志精神本体视阈升华的三阶段“朝彻”标志着全面扬弃与质的飞跃第四节 “见独”——人类精神本体的自我实现与创造205
“见独”与“独见晓”“见独”与精神个体创造力的开发“见独”与“高峰体验”精神本体的自我完成第五章 庄子学说对人类哲学的独特贡献212
第一节 庄子哲学命题的深刻与广博212
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深入到了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道之“周、咸、遍”第二节 庄子对人类哲学研究的独特性223
由“偶然的形式”上升到整体性、系统性与必然性破除“抽象的理念”深入精神内部规律反“二元”主一体破“一察”主大“全”第三节 庄子哲学对人类未来的永恒意义231
重建“与物为一”的和谐破“物役”立精神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实现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的全面革命开拓精神潜能通向创造之路第六章 庄子的精神本体论与中国文学艺术239
第一节 由哲学到艺术的醇化239
“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艺赋“道”以形,“道”予艺以神“象罔得珠”道艺交辉第二节 庄子与中国文学艺术人格的形成246
“最高的艺术以最高的人格为对象”精神本体论塑就超越性人格司马迁的崇尚精神性人格魏晋时代的巨人型人格理想陶渊明成就自然性艺术人格第三节 庄子与苏东坡的艺术灵境260
“最高灵境”仰赖于最高人格境界苏东坡的“神以灵”之艺境“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由道返气,处由得狂”遗形取神,物外传心第四节 庄子与桐城派“尚神论”的散文创作275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从天道之气到审美之气“贵神说”突出了主体创作精神散文由“道”而“艺”第五节 从“蝴蝶梦”到《红楼梦》——庄子与曹雪芹的惊世之作283
宝黛形象的象征意蕴与庄子黛玉之“真”与宝钗之“伪”的对立爱黛恶钗与尚真恶伪的自然观“盛极必衰”的“运命观”与庄子的“循环发展论”后记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