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水针法:针法研究与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黑水针法:针法研究与创新
  • 刘万成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1481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毫针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黑水针法:针法研究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毫针1

第一节 毫针概述1

第二节 现代毫针3

(一)毫针的结构3

(二)毫针的规格4

(三)毫针的保藏4

第三节 针刺练习5

(一)纸垫练针法5

(二)棉团练针法6

(三)刘万成氏木块练针法6

第二章 刘万成氏论针前准备8

第一节 选针8

第二节 检针9

(一)查弯折9

(二)查针尖9

(三)查针蚀9

第三节 温针9

(一)口内温针法10

(二)身体温针法10

(三)皮钱温针法10

第四节 体位11

(一)医生体位11

(二)病人体位12

第五节 精神准备16

(一)病人的精神准备16

(二)医生的精神准备17

第三章 进针法18

第一节 持针式18

(一)四指持针式18

(二)速刺持针式19

(三)刘万成氏押手持针式19

第二节 进针法20

(一)指切直针进针法20

(二)挟持直针进针法20

(三)挟持斜针进针法21

(四)挟持横针进针法21

(五)捏提进针法22

(六)舒张直针进针法22

(七)舒张斜针进针法22

(八)舒张横针进针法23

(九)刘万成氏指弹进针法23

(十)复合进针法24

(十一)单手进针法25

第三节 针刺角度25

(一)直刺26

(二)斜刺26

(三)横刺26

第四节 针刺深度26

(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27

(二)根据胖瘦体形27

(三)根据体质27

(四)视病情27

(五)视部位27

第四章 刘万成氏论针刺要领28

第一节 知神28

(一)从《内经》的论述看神的含义28

(二)从神的功能活动看神的含义29

(三)从神的病理表现看神的含义30

(四)从神的活动特点看神的含义30

(五)针刺与知神31

(六)凡刺之法,必本于神32

(七)凡刺之真,必先治神36

第二节 得气39

第五章 刘万成氏论经气41

第一节 经气的概念41

第二节 针刺与得气41

(一)得气的概念41

(二)得气的意义42

(三)得气的标志42

(四)得气量的问题43

第三节 辨气44

(一)辨气的概念44

(二)辨气的目的44

(三)如何辨气44

第四节 候气45

(一)留针候气法45

(二)荣卫候气法45

第五节 催气46

(一)《金针赋》记载的催气方法46

(二)《神应经》记载的催气方法47

(三)提插震颤催气法47

(四)刮针催气法47

(五)苍龟探穴催气法48

第六节 行气49

(一)提插行气法49

(二)捻转行气法50

(三)关闭辅助行气法50

第七节 通经接气51

(一)循按通经接气法51

(二)《金针赋》通经接气四法51

第八节 激发经气54

(一)电鍉针激发方法54

(二)电鍉针辅以循经加热激发方法54

第九节 控制经气55

第十节 气至病所56

第十一节 守气56

(一)提点守气法56

(二)弹柄守气法56

第十二节 针感性质57

(一)酸57

(二)麻57

(三)胀58

(四)重58

(五)痛58

(六)凉58

(七)热58

(八)电击感59

(九)气泡流动感59

(十)混合针感59

(十一)内脏、器官反应感59

(十二)水波样感60

(十三)虫行样感(蚁走感)60

(十四)跳动感60

第六章 毫针基础手法61

第一节 基础手法二十六种61

(一)揣61

(二)爪61

(三)关62

(四)抠62

(五)摄62

(六)循63

(七)扪63

(八)揉64

(九)进64

(十)退65

(十一)提65

(十二)按66

(十三)搓66

(十四)捻66

(十五)盘67

(十六)搜67

(十七)摇68

(十八)拔68

(十九)弹69

(二十)努69

(二十一)推69

(二十二)飞70

(二十三)刮70

(二十四)留71

(二十五)撅(刘万成氏创立)72

(二十六)颤(刘万成氏创立)72

第二节 各家基础手法选萃72

(一)《针经指南》十四法73

(二)《金针赋》十四法74

(三)《针灸问对》十四法74

(四)《针灸大成》杨氏下手八法口诀和三衢杨氏补写(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76

(五)任作田氏基础手法79

第七章 刘万成氏论补写81

第一节 补写的涵义和意义81

(一)补写的涵义81

(二)补写的意义82

第二节 刘万成氏基本补写手法83

(一)临床常用的基本补写手法83

(二)其他基本补写手法89

第八章 综合手法98

第一节 刘万成氏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98

(一)烧山火98

(二)透天凉98

第二节 《金针赋》记载的烧山火、透天凉100

(一)烧山火100

(二)透天凉100

第三节 陆瘦燕氏烧山火、透天凉手法102

(一)烧山火102

(二)透天凉102

第四节 郑魁山氏烧山火、透天凉手法104

(一)烧山火104

(二)透天凉104

第五节 阳中隐阴和阴中隐阳106

(一)阳中隐阴106

(二)阴中隐阳107

第六节 调气四法108

(一)留气法108

(二)运气法109

(三)提气法110

(四)中气法111

第七节 通经接气六法112

(一)龙虎交战112

(二)龙虎升降113

第八节 《金针赋》治病八法114

(一)子午捣臼114

(二)进气之诀114

(三)抽添之诀116

第九节 《针灸大成》交经刺四法116

(一)五脏交经116

(二)通关交经117

(三)隔角交经118

(四)关节交经118

第九章 刘万成氏论毫针刺法分类与机制120

第一节 概述120

第二节 提插类123

第三节 迎随类125

第四节 捻转类127

第五节 辅助类129

(一)开阖补写的机制129

(二)呼吸补写的机制129

(三)九六补写的机制130

第十章 刘万成氏针法研究131

第一节 针刺补写探源131

(一)从补写二字谈起131

(二)针刺与补写二字的关系132

(三)针刺补写的形成133

第二节 捻转补写手法的研究135

(一)问题的提出135

(二)捻转补写手法源流及评析136

(三)邱茂良五版教材《针灸学》记载的捻转补写手法及分析144

第三节 捻转补写手法的相关研究145

(一)捻转补写手法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145

(二)捻转补写手法对人工造成外伤血瘀家兔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含量的影响154

第四节 捻转补写手法的主要学派与异同159

(一)捻转补写手法的主要学派及其理论依据159

(二)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为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为写与兴奋抑制法、轻重刺激和五版教材捻转补写法的异同160

(三)针刺补写手法是客观存在的161

第五节 试论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历史渊源及其沿革162

(一)历史渊源162

(二)历史沿革164

附录170

第一节 《灵枢·官针篇》针法170

(一)九刺170

(二)十二刺173

(三)五刺175

第二节 承淡安氏针法176

(一)进针时之程序176

(二)进针后之手技177

(三)一般应用之新针法178

(四)出针之手技179

第三节 覃保霖氏针法179

(一)学术渊源179

(二)基本手法180

(三)运针节度182

(四)临证运用184

(五)结语188

参阅书目189

超越医术之上的是精神·灵魂(后记)1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