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庄钟庆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6375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中文-文学史-东南亚-现代-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走向自觉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研究1
导言1
第一编 泰国华文新文学(1922— )3
绪论3
第一章 泰国华文新文学的发端(1922—1936)7
第一节 泰华新文学的滥觞7
第二节 第一个黄金时代9
第三节 先驱人物林蝶衣11
第二章 泰国华文抗战文学的兴衰(1937—1945)14
第一节 抗战文学的兴盛与文坛变化14
第二节 文学论争掀起现实主义创作浪潮17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特色与创作风格多样化20
第三章 泰国华文新文学的重振(1945—1980)22
第一节 泰华新文学的复兴与高涨22
第二节 本土文学逐渐成为主流28
第三节 小说成就非凡31
第四节 文体的特质和语言异彩38
第四章 泰国华文新文学的再度繁盛与走向(1980— )44
第一节 文学新高及其困境44
第二节 文艺论争与文化寻根49
第三节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题材有所拓展52
第四节 多种文体纷呈56
第五节 文坛新现象62
第六节 新的艺术成就67
结语76
第二编 马来亚华文新文学(1919—1963
绪论99
第一章 马来亚华文新文学的萌芽(1919—1925)114
第一节 文学思潮的发端114
第二节 现实主义潮流创作的起步118
第三节 浪漫主义创作的萌蘖125
第二章 马来亚华文新文学的发展(1925—1937)128
第一节 文学思潮的变化128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兴起135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发展147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尝试150
第三章 马来亚华文新文学的兴盛(1937—1941)154
第一节 与中国抗战遥相呼应的文学思潮154
第二节 现实主义创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157
第四章 马来亚华文新文学的新态势[一](1942—1963)174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74
第二节 关于马华新文学独特性和“侨民文学”的论争175
第三节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占了优势178
第五章 马来亚华文新文学的新态势[二](1942—1963)194
第一节 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冲击194
第二节 关于格律诗及现代诗的争论195
第三节 现代主义创作(1942—1963)198
结语211
第三编 马来西亚华文新文学(1963— )227
绪论227
第一章 马来西亚华文新文学的调整(1963—1975)231
第一节 思想论争:写实派与现代派之争231
第二节 创作总貌234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主潮奔流235
第四节 谱写马华史诗:方北方240
第五节 散发着泥土的气息:马崙245
第六节 浪漫主义潮流汹涌248
第七节 “南洋的荷马”:韩玉珍253
第八节 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256
第二章 马来西亚华文新文学的繁荣(1976—1990)260
第一节 文学思潮262
第二节 现实主义潮流的发展265
第三节 现实主义潮流的艺术新追求273
第四节 摹刻小人物众生相:原上草276
第五节 马华社会的镜子:云里风279
第六节 感应时代脉搏的歌者:孟沙282
第七节 小说艺术的不懈探索者:陈政欣286
第三章 马来西亚华文新文学的新亮色(1990— )290
第一节 文学思潮290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新特色294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汇301
第四节 “寻求自己的房间”:朵拉306
第五节 冷峻与沧桑:小黑的小说312
结语319
第四编 新加坡华文新文学(1965— )329
绪论329
第一章 新加坡华文新文学振荡期(1965—1980)339
第一节 文学思想论争339
第二节 文学创作总貌349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主潮354
第四节 浪漫主义在建国初形成高潮364
第五节 现代主义兴盛一时368
第二章 新加坡华文新文学复兴期(1981— )372
第一节 文学思想论争372
第二节 文学创作总貌380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为作家普遍接受384
第四节 现代主义融合现实主义创作因素391
结语397
第五编 印度尼西亚华文新文学(1921— )407
绪论407
第一章 印度尼西亚华文新文学的前驱411
第二章 印度尼西亚华文新文学的起步和发展(1921—1941)414
第一节 渗透本地色彩的现实主义414
第二节 抗日热潮推动印华新文学的发展415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融——巴人与郁达夫的创作417
第三章 印度尼西亚华文新文学的变化(1945—1964)421
第一节 战后印华新文学的曲折变化421
第二节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423
第三节 时代性与本土性结合——黑婴的创作424
第四章 印度尼西亚华文新文学的新发展(1965—1990)427
第一节 现实主义主潮与现代主义427
第二节 印尼华文文坛的“开荒牛”——黄东平的创作429
第三节 “印尼的保尔柯察金”作家——黄裕荣的创作436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华文新文学的新风貌(1990— )438
第一节 广泛反映印尼生活438
第二节 满园春色 百花竞放440
结语455
第六编 文莱华文新文学(1950— )467
绪论467
第一章 文莱华文新文学的形成(1950—1975)470
第二章 文莱华文新文学的再度兴起(1975—1988)474
第三章 文莱华文新文学的大发展(1989—2000)479
第四章 文莱华文新文学:新世纪的展望与反思(2000— )487
结语492
第七编 菲律宾华文新文学(1933— )501
绪论501
第一章 菲律宾华文新文学的形成(1933—1945)505
第二章 菲律宾华文新文学的新变化(1946—1959)515
第一节 光复后菲华新文学的新景观515
第二节 洋溢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520
第三章 菲律宾华文新文学发展的新境界(1960—1980)527
第一节 创作倾向的新变化527
第二节 诗坛现代主义运动531
第三节 现实主义的新姿态534
第四章 菲律宾华文新文学的繁茂期(1981— )537
第一节 戒严解除后文学活动再度勃兴537
第二节 创作潮流542
第三节 文学队伍新面貌548
结语557
后记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