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故里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文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2738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新郑市-地方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帝故里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总述1
卷二 大事记9
卷三 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33
地理位置33
地质33
矿物资源33
地貌33
山脉34
河流34
气候与古生物资源34
土壤35
旧石器时代35
裴李岗文化35
农业生产36
手工业生产36
饲养与渔猎业38
建筑业38
裴李岗居民葬俗38
文化艺术39
社会形态39
裴李岗文化的历史地位40
星野41
星异42
卷四 黄帝世系与臣属43
少典43
附宝43
轩辕黄帝44
嫘祖46
嫫母47
彤鱼氏47
方雷氏48
风后50
力牧50
蚩尤50
卷五 经济53
农业生产54
手工业生产56
纺(编)织业56
制陶业58
冶炼铸造59
建筑61
交通65
饮食67
卷六 政治69
国号69
国君69
国都69
国旗70
国歌70
黄帝国号与诸侯号71
黄帝族图腾71
行政建置72
疆域73
黄帝内阁74
选举制78
哲学思想79
社会理想79
民本思想80
以德治国82
以法治国83
民主议政84
清廉节俭85
寻求治国之道85
大同和谐社会87
人与自然环境87
友好邻邦88
卷七 军事89
黄帝的战争观89
黄帝时代的军事思想89
军事装备90
黄帝与炎帝之战97
黄帝与蚩尤之战97
黄帝时的军事理论著作99
卷八 文化105
文化艺术105
天文历法113
医药115
祭祀 礼仪 婚丧118
卷九 黄帝与诸子121
黄帝与阴阳家121
黄帝与儒家122
黄帝与道家124
黄帝与墨家125
黄帝与法家125
黄帝与兵家126
黄帝与纵横家127
卷十 黄帝与臣属活动遗址及纪念古迹129
河南省129
新郑市129
禹州市139
新密市140
襄城县142
登封市143
巩义市144
洛宁县144
孟津县145
偃师市145
开封市145
临汝县146
灵宝市146
西平县148
扶沟县149
济源市150
濮阳市150
新安县150
沁阳县150
宜阳县150
陕县150
虞城县150
叶县150
范县151
汲县151
温县151
洛阳县151
汝阳县151
武陟县151
林州市151
鹿邑县151
陕西省151
黄陵县152
宝鸡市153
华阴县153
凤翔县153
榆林县153
城固县153
商县153
白水县153
长安县153
岐山县153
淳化县154
白河县154
蓝田县154
河北省154
涿鹿县154
宣化县157
灵寿县157
邯郸县157
磁县157
安肃县157
定兴县157
涿州市157
河涧市157
山东省158
曲阜市158
博城县158
临朐县159
掖县159
蓬莱县159
钜野县159
他地遗址159
浙江省160
缙云县160
金华县161
东阳县161
绍兴县162
永嘉县162
建德县162
嘉兴市162
海宁县162
嵊县162
丽水县162
龙泉县162
淳安县163
寿昌县163
甘肃省163
正宁县163
天水县163
清水县164
平凉县164
合水县164
武威县164
永昌县164
张掖县164
靖远县165
华亭县165
成县165
宁夏回族自治区165
宁夏县165
平罗县165
中卫县165
府城县165
北京市165
通州165
密云县165
霸州166
平谷县166
延庆县166
山西省166
永济县166
临汾市167
绛州167
闻喜县167
隰县167
曲沃县167
汾阴县167
解县167
安邑县167
太原市167
阳曲县167
大同市168
浑源县168
灵邱县168
黎城县168
阳城县168
汾县168
定襄县168
太谷县168
汾阳县168
襄陵县168
翼城县169
洪洞县169
新绛县169
吉林省169
吉林市169
扶余县169
黑龙江省169
哈尔滨市169
依兰县169
上海市169
嘉定区170
江苏省170
南京市170
沛县170
睢宁县170
铜山县170
丰县170
赣榆县170
宿迁县170
阜宁县170
江都县170
高邮市171
靖江市171
丹阳县171
金坛县171
金坛市171
宜兴市171
苏州市171
太仓市171
常熟市171
吴江市171
昆山市171
安徽省172
六安市172
合肥市172
望江县172
寿县172
舒城县172
涡阳县172
颍上县172
泗县172
五河县172
怀远县172
滁州市172
全椒县173
黄山市(太平县)173
南陵县173
宁国县173
婺源县173
黟县173
绩溪县173
祁门县173
新州市174
歙县174
旌德县174
石台县174
东流县174
江西省174
泰和县174
临川县(原抚州府)174
上犹县174
宜春县174
广东省175
增城县175
化州市175
湖北省175
黄岗县175
随州市175
钟祥县175
江陵县175
孝感市175
安陆县175
宜昌市175
湖南省176
巴陵县176
桃源县176
龙山县176
湘阴县176
慈利县176
四川省177
双流县177
安县177
成都市177
新津县177
资中县177
茂县177
盐亭县177
云南省178
陆良县178
通海县178
临沧县178
贵州省178
遵义市17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8
迪化县(旧巩宁城)178
卷十一 历代典籍摘要179
有熊氏之国179
少典氏之国183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183
黄帝都于有熊189
卷十二 黄帝年代与考古学文化193
黄帝年代综述193
黄帝时代的考古学文化194
裴李岗文化说194
仰韶文化说195
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早期说197
龙山文化说198
黄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不可对应说199
新郑市仰韶文化遗址199
卷十三 金石志201
碑刻201
修德观问道碑记201
幽胜寺碑记201
重修太清观志201
轩辕宫三皇殿记202
轩辕桥202
轩辕黄帝宫三皇殿记202
轩辕故里碑203
重修大殿记203
重修玉帝殿记203
古槐行204
重修新郑县文庙碑记204
重修古景幽胜寺记205
清封直大夫五品衔候选训导周君莼浦及德配和宜人墓志铭205
重树轩辕故里碑206
中华民族子孙千禧龙年寻根祭祖功德碑206
美国华裔陈香梅女士祭祖碑206
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207
黄帝故里景区扩建碑记207
轩辕黄帝之碑208
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209
炎黄二帝碑文209
黄帝西太山会诸侯处209
少典墓碑210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碑210
黄帝故里景区改扩建碑记211
黄帝像212
石熊215
铜鼎215
石坊216
甬道铭文216
卷十四 艺文志217
古代文选217
世本&战国217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战国·庄周218
黄帝将见大隗&战国·庄周218
大戴礼记&汉·戴德219
史记·五帝本纪&汉·司马迁219
焦氏易林&汉·焦延寿222
拾遗记&晋·王嘉222
水经注·洧水&北魏·郦道元224
旧唐书·天文志&后晋·刘呴224
稽古录&宋·司马光225
古史&宋·苏辙225
太平寰宇记&宋·乐史226
元丰九域志&宋·王存228
舆地广记&宋·欧阳忞228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元·胡一桂229
纲鉴会纂·卷一·三皇编&明·王世贞231
御批历代资治纲鉴·五帝纪&明·袁了凡 赵田231
读史汇说·卷三·黄帝有熊氏&明·李兆232
纲鉴合编·五帝纪·黄帝有熊氏&明·王凤洲 袁了凡232
大明一统志&明·李贤234
新郑县志(顺治十六年)&清·冯嗣京235
新郑县志(康熙三十二年)&清·朱廷献236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237
日下旧闻考&清·朱彝尊237
新郑县志(乾隆四十一年)&清·黄本诚238
纲鉴易知录&清·吴乘权242
河南通志·帝王(顺治十七年)&清·贾汉复245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具茨山&清·蒋廷锡245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轩辕氏&清·傅恒 刘统勋等246
历代帝都考&清·郭袁恒247
密县志·卷七·建置志·坛庙&清·景纶248
林则徐日记&清·林则徐248
河南新志(民国十八年)&刘景向249
古今诗词250
河南省新郑市250
河南省灵宝市263
河南省襄城县264
河南省新密市264
陕西省黄陵县265
河北省涿鹿县267
名家题词268
历年拜祖文281
书法286
绘画290
卷十五 黄帝传说故事293
有熊氏的来历293
黄帝出世294
风后岭295
黑龙潭与白龙潭296
黄帝坟的传说297
黄帝泉的传说300
黄帝城301
双龙寨的传说301
黄帝城的来历302
黄帝三女冢303
魑魅、魍魉304
东海捉夔牛305
夔鼓败蚩尤306
雷泽取兽骨307
风后八卦阵309
女魃战雨师310
嫘祖养蚕311
仓颉与凤台寺(原篇名《仓颉造字》)312
黄帝升天的传说313
卷十六 百姓寻根与黄帝子孙封国315
出自黄帝(臣)姓氏315
出自少典、黄帝后裔姓氏321
民族342
中华民族共祖344
历代王朝根系345
古国根系356
卷十七 学术研究367
学术研究团体367
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367
新郑市古都学会368
新郑市历史文化研究会369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369
学术研讨会371
河南轩辕故里学术研讨会371
全国轩辕故里文化研讨会371
全国“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371
姬水河文化学术讨论会373
中国古都学会学术讨论会375
《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学术研讨会377
学术成果381
《黄帝传说故事》序&张振犁381
《始祖山八千年文化史志》序&许顺湛384
拥篲集《刘文学〈黄帝故里文献录〉序》&李学勤385
《中国古都研究》序(第十五辑)&朱士光386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书画展作品集》序&王全书388
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李学勤389
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李学勤391
深入研究黄帝故里故都历史 大力弘扬中华炎黄文化传统——《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张文彬395
论新郑黄帝故里在黄帝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朱士光398
论黄帝“土德”、“垂裳”的文化意义&李令福401
我青少年时亲眼目睹的轩辕故里——在《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刘正威405
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原——就陕、鲁、冀、甘、豫等五地区资料的比较试论黄帝的诞生和建都地&刘文学407
黄帝故都在新郑是历史定论——新密古城寨古城是龙山晚期城,与黄帝毫不相干&刘文学415
炎黄文化定位及其黄帝故都问题商榷&蔡全法422
黄帝的贡献和影响&汪清澄429
从黄帝故里说起&许顺湛432
高举炎黄旗帜 深化爱国主义&王仁民437
黄帝与夏族的起源&郑杰祥441
试析炎黄文化的发祥地&马世之447
天心一柱定中华——论黄帝出生、建都有熊的历史人文契机&李耀宗454
河南黄帝神话考察&程健君464
炎帝、黄帝传说的初步分析与考古学观察&杨亚长471
炎黄时代的孕育和时空框架(节选)&吴汝祚477
黄帝文化与有熊之墟考古学考察&李友谋479
黄帝故里轩辕丘、故都及有熊国君少典故居、墓冢遗址在新郑考&赵国鼎483
学术专著提要487
学术论文集487
专著488
文艺著作489
卷十八 黄帝故里文化资源开发与建设491
黄帝故里文化策划491
黄帝故里景区规划496
旅游区总体规划496
黄帝故里景区扩建规划496
黄帝文化景区建设498
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498
河南省新郑市始祖山黄帝文化游览区501
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二帝像503
河南省灵宝市黄帝铸鼎原503
浙江省缙云县黄帝祠宇504
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504
河北省涿鹿县中华三祖堂505
卷十九 寻根拜祖活动507
历代祭拜黄帝507
黄帝王朝祭祀508
五帝三代祭祀508
秦汉时期祭祀509
南北朝时期祭祀510
隋唐时期祭祀510
宋金元时期祭祀511
明清时期祭祀511
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祭祀512
历届炎黄文化节512
第一届炎黄文化节512
第二届炎黄文化节512
第三届炎黄文化旅游节512
河南省’95民俗风情游首游式暨新郑第四届炎黄文化节513
第五届炎黄文化旅游节513
第六届炎黄文化旅游节513
中华民族子孙龙禧千年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大典513
2002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暨经贸洽谈活动513
2003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514
2004年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515
乙酉年公拜始祖轩辕黄帝大典515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516
癸未年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518
海内外社团名人拜祖519
附录……(523 )523
具茨山神秘符号初露真相&李争鸣 刘俊民523
黄帝故里扩建的建议&刘文学527
编后记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