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1768191.jpg)
- 叶明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331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音乐美学-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的历史价值及其研究意义1
第二节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的对象、方法与历史分期3
第三节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5
本章注释9
本章参考文献10
第二章 共生与互动——萌芽时期的“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3
第一节 概说13
第二节 “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的历史渊源辨析14
一、“和”字字义及其历史渊源14
二、“和”字的早期美学内涵及其文化内涵16
三、从“和”的审美观升华到“平和”审美观和“不平”审美观20
第三节 萌芽时期“不平”审美的滥觞与“平和”审美观的关系22
一、“不和平”审美实践与“平和”审美标准的关系22
二、从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看早期“不平”审美的美学意义28
三、围绕“平和”审美与“不平”审美的音乐审美范畴与命题30
第四节 萌芽时期乐律学思想中的音乐审美观34
第五节 礼乐审美实践中的“平和”审美观及“不平”审美观39
本章注释42
本章参考文献53
第三章 蜕变与演化——上升时期的“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58
第一节 概说58
第二节 先秦儒家从“平和”审美到“中和”审美的蜕变59
一、儒家以“善”为主,“美”“善”并重审美观念的形成59
二、儒家从“平和”审美至“中和”审美的蜕变61
第三节 道家乐论对“平和”审美的牵引和对“不平”审美观的影响65
一、《老子》“道”德“平”、“淡”对“平和”审美的牵引65
二、《庄子》“真情”对“不平”审美观的影响和对“平和”审美观的改造66
第四节 其他各家对“平和”审美观和“不平”审美观的态度68
一、墨家“非乐”思想笼罩下的“平和”与“不平”审美观68
二、法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平和”与“不平”审美观70
三、《管子》、《吕氏春秋》中的“平和”与“不平”审美观72
第五节 “新声”的崛起与上升时期的“不平”审美观75
一、“新声”的崛起与“不平”审美的特征75
二、“悲”乐审美的延展与两汉俗乐审美80
第六节 秦汉时期关于“平和”审美与“不平”审美的演化83
一、“朱弦漏越,一唱而三叹”——两汉时期的雅乐审美观84
二、《乐记》和《白虎通》对“平和”审美观的理论深化87
三、“发愤乎音声”——“不平”审美观的理论升华94
本章注释95
本章参考文献106
第四章 冲突与融合——成熟时期的“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13
第一节 概说113
第二节 两种审美观在魏晋南北朝音乐与音乐美学思想的反映115
一、魏晋南北朝音乐中的“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15
二、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21
第三节 两种审美观在隋唐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冲突与融合127
一、隋文帝、唐太宗、白居易等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音乐审美观127
二、隋唐佛教音乐美学思想对“平和”审美与“不平”审美的态度135
三、从隋唐音乐的平民化看“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38
第四节 韩愈“不得其平则鸣”说对“不平”审美理论的深化142
本章注释146
本章参考文献152
第五章 凸现与交锋——转化时期的“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55
第一节 概说155
第二节 “平和”审美观的极端凸现——从“平和”、“中和”到“淡和”157
一、宋明道学对音乐“平和”、“中和”到“淡和”审美理论的建构157
二、“中和”、“淡和”审美观在“平和”审美转化时期的延续163
三、“淡和”审美观对古琴美学思想的影响166
第三节 从宋元音乐审美实践的基本状况看“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169
一、“平和”审美观在两宋宫廷音乐审美实践中的延续与发展169
二、“不平”审美观在宋元民间俗乐审美实践中的反映170
第四节 “不平”审美观在明清“主情思潮”中的凸现175
一、李贽“童心”说的哲学基础及其所代表的“主情思潮”175
二、明清“主情思潮”及其“不平”审美观的理论凸现177
第五节 明清雅俗文化与“平和”审美观和“不平”审美观181
一、“淡和”审美观对明清雅文化的影响181
二、从明清俗文化的滥觞看民间俗乐的“不平”审美观186
本章注释190
本章参考文献195
第六章 回顾与反思199
第一节 两种审美观与人的本质和音乐审美本质的关系及其反思199
第二节 两种审美观对传统音乐审美评价的影响及其反思201
一、两种审美观对音乐“真、善、美”的评价及其反思201
二、两种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美学史中雅郑之分的影响207
三、两种审美观与儒道佛三家“心性论”的关系及其反思209
本章注释212
本章参考文献213
第七章 结论219
第一节 “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219
一、萌芽时期219
二、上升时期220
三、成熟时期220
四、转化时期221
第二节 “平和”审美观与“不平”审美观的历史局限及其评估223
第三节 中国音乐审美价值评价的历史选择及其展望225
本章注释229
后记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