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铁路基础设施设计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国铁路基础设施设计手册
  • (德)哈特穆特·弗赖施泰因,马丁·明克,彼得·朔尔迈埃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07825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668页
  • 主题词:铁路运输-基础设施-设计-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国铁路基础设施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联邦铁道署和铁路认证机构的法律依据和组织机构1

1.1 法律规定1

1.2 1994年1月1日开始的铁路改革2

1.3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任务4

1.3.1 控股公司、康采恩企业集团4

1.3.1.1 机构设置4

1.3.1.2 技术和采购处6

1.3.2 德国铁路路网股份公司8

1.3.3 德国铁路车站和服务股份公司10

1.3.4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的其他子公司10

1.3.4.1 德国铁路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DB Energie GmbH)10

1.3.4.2 德国铁路项目工程建设股份有限责任公司(DB ProjektBau GmbH)11

1.3.4.3 州铁路监管部门14

1.4 联邦铁道署的组织和机构17

1.4.1 总部17

1.4.2 分部17

1.4.3 联邦铁路监督机构20

1.5 铁路认证部门21

2 铁路建筑技术规则22

2.1 技术规程22

2.2 公认的技术规则的法律概念22

2.3 设计和尺寸计算规程22

2.4 建筑产品、结构型式、部件和施工方法24

2.4.1 铁路专用建筑产品技术规则明细表25

2.4.2 合格证明程序26

2.4.3 有特殊性能的建筑产品27

2.5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的规则集28

2.6 其他铁路的规则(VDV规程)29

2.7 96/48/EG和2001/16/EG规程的作用31

2.7.1 欧洲法律框架条件31

2.7.2 高速铁路互操作性规程(IOR HGV)(96/48/EG规程)对技术规则的影响33

2.7.3 建筑技术规定铁路专用篇明细表(ELTB)第9章34

3 铁路工程项目的计划立项程序39

3.1 联邦铁道署在工程项目中的任务39

3.1.1 筹资39

3.1.2 计划立项审批40

3.1.3 联邦铁道署负责的工程监管40

3.1.3.1 工程监管审查41

3.1.3.2 无需提交施工资料的工程项目42

3.1.3.3 工程申请、工程施工监管机关对施工资料的审查42

3.1.3.4 提交工程文件授权责任人和铁路工程监理员43

3.1.3.5 按个别情况颁发批准书和同意证件44

3.1.3.6 类型批准44

3.1.3.7 建筑技术审查44

3.1.3.8 验收、使用许可、批准投入运营、许可投入运营45

3.2 互操作性规程——审查认证机构的作用48

3.2.1 高速铁路互操作性(IOR HGV(96/48/EG))对工程项目审批程序的影响48

3.2.2 由指定部门对泛欧交通网(TEN)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进行EG审查49

3.3 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52

3.3.1 项目的启动52

3.3.2 原则52

3.3.3 初步规划53

3.3.4 初步设计54

3.3.5 施工设计55

3.3.6 验收56

4 铁路基础设施的设计,线路的线形和选线设计59

4.1 技术规程和法律规定59

4.1.1 法律和法规59

4.1.2 技术规程59

4.2 缩写61

4.3 线路标准、运行速度和运营基础设施的设计63

4.3.1 铁路干线63

4.3.2 次要铁路64

4.3.3 按欧盟规程RL 96/48/EG规定的高速线路64

4.3.4 德国铁路路网公司的运营基础设施设计65

4.3.4.1 路网结构和线路标准65

4.3.4.2 线路标准的特征65

4.3.4.3 基础设施各部分的特征67

4.4 行车动力学和选线的基础——线路上的作用力68

4.4.1 平衡超高u069

4.4.2 使用超高u的一般情况69

4.4.3 未被平衡的侧向加速度p的计算70

4.4.4 超高线路上计算公式的汇总71

4.5 定线原则,可自主确定的极限值和需经批准的极限值71

4.6 铁路曲线半径72

4.6.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72

4.6.2 规程RiL 800.0110的规定73

4.7 超高和欠超高的设计值73

4.7.1 超高的设计值73

4.7.2 欠超高的设计值74

4.8 缓和曲线和超高顺坡77

4.8.1 缓和曲线和超高顺坡的类型77

4.8.2 缓和曲线设置的必要性、长度和设计78

4.9 夹直线83

4.9.1 概述83

4.9.2 夹直线的最小长度84

4.9.3 不设缓和曲线时曲率直接变换的欠超高最小值(规程RiL 800.0110新版中取消此项)86

4.9.4 直接的曲率变换,“剪刀式线路”87

4.9.5 特殊情况:反向曲线间设缓和曲线(规程RiL 800.0110新版)87

4.10 线间距渐变段88

4.11 坡度以及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90

4.11.1 允许纵向坡度90

4.11.1.1 区间线路90

4.11.1.2 车站线路90

4.11.2 变坡点上的竖曲线91

4.12 按线形关系确定行车速度91

4.13 摆式列车94

4.13.1 允许欠超高94

4.13.2 超高和欠超高的选择94

4.13.3 缓和曲线的顺坡95

4.13.4 缓和曲线95

4.14 德国和欧洲允许选线要素一览表95

4.15 选线和定线范围内的道岔106

4.15.1 道岔和交叉的图示/名称106

4.15.2 道岔结构型式109

4.15.2.1 单开道岔的基本型式110

4.15.2.2 由基本型式派生出来的单开道岔114

4.15.2.2.1 具有曲线辙叉和加长导曲线的单开道岔115

4.15.2.2.2 具有曲线辙叉和缩短导曲线的单开道岔115

4.15.2.3 交叉的基本形式116

4.15.2.4 交分道岔118

4.15.2.4.1 尖轨在菱形内的190-1:9基本型式的交分道岔119

4.15.2.4.2 尖轨在菱形外的500-1:9基本型式的交分道岔120

4.15.2.4.3 由基本型式派生的交分道岔121

4.15.3 道岔选择原则124

4.15.4 曲线道岔127

4.15.4.1 单开道岔弯成单式同侧道岔的可弯性127

4.15.4.2 道岔行车动力学128

4.15.4.3 曲线道岔(单式同向道岔IBW,单式异侧道岔ABW)的计算130

4.15.4.4 缓和曲线上曲线道岔的计算130

4.15.4.5 具有曲线道岔的渡线132

4.15.5 防护道岔133

4.15.6 铺设单开道岔的渡线133

4.15.6.1 基本要求133

4.15.6.2 常用尺寸138

4.15.7 警冲标和信号机的位置139

4.15.7.1 侧线139

4.15.7.2 平行线路的渡线140

4.16 对定线线形的一般提示——应该避免什么140

4.16.1 通向停车场的支线141

4.16.2 曲线道岔渡线141

4.16.3 线路分叉142

4.16.4 在里侧铺设的越行线/线路向里分叉142

4.16.5 复式交分道岔(DKW)可分解成单式交分道岔(EKW)和单开道岔(EW)142

4.16.6 与曲线道岔连接的缓和曲线的起点143

4.16.7 在行车繁忙的线路上从铺设技术考虑有利的道岔连接方式143

4.16.8 渡线区段线间距(长岔枕不能跨两条直通正线)143

4.16.9 线间距渐变段143

4.17 比例为1∶1000的平面图上铁路设备的图例144

4.17.1 线路144

4.17.2 股道/线路的编号144

4.17.3 变坡点和公里标145

4.17.4 反向曲线145

4.17.5 警冲标145

4.17.6 边坡146

4.17.7 桥梁147

4.17.8 建筑物147

4.18 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的选线和定线148

4.18.1 测设曲线149

4.18.2 曲线上的线路线间距渐变150

4.18.3 设直线超高顺坡的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151

4.18.4 变坡点152

4.18.5 缓和曲线的插入153

4.18.6 曲线道岔的设计153

4.19 计算范例155

5 铁路工程、净空和线间距160

5.1 技术和法律规定160

5.1.1 法律、法规和规程160

5.1.2 铁路专用规范和标准160

5.2 净空限界161

5.2.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标准建筑接近限界161

5.2.2 限界线和建筑接近限界过渡的确定162

5.2.3 “A”范围170

5.3 曲线内外两侧建筑接近限界端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计算171

5.4 线间距171

5.4.1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线间距171

5.4.2 区间线路线间距和站内线间距173

5.5 跨越铁路设施的公路跨线桥的净高和净宽,接触防护和接地装置176

5.5.1 净高176

5.5.2 净宽177

5.5.3 接触防护和接地177

5.6 危险空间和安全空间177

6 构筑物——土方工程和其他土工建筑物178

6.1 技术规程179

6.2 定义180

6.3 土工建筑物的尺寸设计180

6.3.1 竖向荷载180

6.3.2 动力系数181

6.3.3 其他影响181

6.3.4 应力在土中的传播181

6.3.5 土压力182

6.4 既有线路基面保护层183

6.5 过渡区186

6.5.1 设计原则186

6.5.2 回填区的排水187

6.6 支挡结构189

6.6.1 板桩墙190

6.6.2 钻孔桩墙190

6.6.3 加固的土体190

6.6.4 梁式木板墙191

6.6.5 背面锚固191

6.6.6 石笼挡墙192

6.6.7 加筋土挡墙192

6.6.8 土钉墙193

6.7 在轨道下面横穿的管线套管195

6.8 排水198

6.8.1 路基边沟199

6.8.2 地下排水设施199

6.8.3 渗水设备200

6.9 土工织物和土工合成材料201

7 铁路道口204

7.1 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204

7.1.1 法律、法规和规程204

7.1.2 铁路专用规范和标准205

7.1.3 其他的规范206

7.2 技术和法律框架条件206

7.2.1 通用铁路法(AEG)和铁路交叉法(EKrG)206

7.2.2 公路交通规则(StVO)和管理条例208

7.2.3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得到承认的技术规则208

7.3 道口安全防护种类及相关规定209

7.3.1 道口安全防护种类的相关规定(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9

7.3.2 道口安全防护设备211

7.3.3 无安全防护设备的道口213

7.4 铁路道口的工程建筑和信号技术设备215

7.4.1 铁路道口的几何数据215

7.4.2 无安全防护设备的道口瞭望区的计算218

7.4.3 设有安全防护设备的道口测量218

7.4.4 铁路道口的工程设计,道口铺面220

7.4.5 出清区段,前置警灯(vLz)225

7.4.6 牵引拖曳曲线227

7.4.7 铁路道口所需设置的公路交通规则标志228

7.4.8 道口安全防护设备的控制或接通234

7.4.8.1 遮断主体信号机234

7.4.8.2 由列车控制的设备235

7.4.8.3 由道口看守员控制的防护设备235

7.4.8.4 B?STRA道口安全防护设备236

7.4.9 栏木装置237

7.5 铁路道口计划立项审批和工程管理框架的有关资料237

7.6 按铁路交叉法规定分割道口工程成本241

7.6.1 法律、法规和规程241

7.6.2 新建交叉道口(铁路交叉法第11条)241

7.6.3 按铁路交叉法第12条规定在既有交叉上(跨线桥)实施的工程241

7.6.4 跨线桥维修费用的报销和补偿,收益平衡原则243

7.6.5 铁路道口的改建(铁路交叉法第13条)243

7.6.6 工程费和估算方法244

7.6.7 交叉工程协议书245

7.7 设置道口安全防护设备的实例246

7.8 铁路道口标准设计图252

7.8.1 与干线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设有栏木/半栏木的安全防护设备)252

7.8.2 与干线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无栏木/半栏木的安全防护设备)253

7.8.3 与居民区内开发性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设有栏木/半栏木的安全防护设备)254

7.8.4 与居民区内开发性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无栏木/半栏木的安全防护设备)255

7.8.5 与居民区内开发性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无安全防护设备)256

7.8.6 与野外和林间道路交叉的铁路道口(无安全防护设备)257

7.8.7 与自行车和人行道交叉的铁路道口(无安全防护设备)258

7.8.8 在分叉公路前方铁路道口的指示牌259

7.8.9 与宽度小于5.50m的公路交叉的铁路道口260

7.8.10 狭窄路口的铁路道口261

7.8.11 道口出清路段的保证措施(附加规定和大拐弯车辆先行权)262

7.8.12 出清路段的保证措施(附加规定和规定行驶方向)263

7.8.13 出清路段的保证措施(附加规定和前置警灯)264

8 客运设施265

8.1 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265

8.1.1 法律和法规265

8.1.2 铁路技术规范265

8.1.3 其他规范267

8.2 车站类型和运营基础设施的设计268

8.3 站台269

8.3.1 站台有效长度270

8.3.2 站台高度270

8.3.3 站台边缘,纵向和横向坡度273

8.3.4 站台宽度278

8.3.4.1 站台关键部位的最小宽度278

8.3.4.1.1 无建筑设施的站台278

8.3.4.1.2 有建筑设施的站台279

8.3.4.2 正常运营情况下站台宽度的确定(根据运量)281

8.3.4.3 站台宽度和通向站台的入口(根据疏散旅客负荷状况设计)282

8.3.5 站台铺面283

8.3.6 站台入口通道283

8.3.6.1 正常运营情况下的站台入口宽度(根据运量确定)283

8.3.6.2 残疾人站台入口的设计286

8.3.6.3 对阶梯设备的要求287

8.3.6.4 对斜坡通道的要求288

8.3.6.5 电梯288

8.3.6.6 自动扶梯288

8.3.6.7 地下通道和天桥290

8.3.6.8 与线路平交的站台通道291

8.3.7 站台设备配置291

8.3.8 站台雨棚292

8.3.8.1 站台雨棚与站台宽度的关系292

8.3.8.2 站台雨棚的长度292

8.3.8.3 站台雨棚的净高292

8.3.8.4 站台雨棚支柱的布置293

8.4 客运设施的防火293

8.4.1 铁路防火技术规范293

8.4.2 一般工程监管范围内应用的防火技术规范(州建筑法)298

8.4.3 地面客运设施防火299

8.4.3.1 概念299

8.4.3.2 防火方案内容要求301

8.4.3.3 客运设施的防火技术要求302

8.4.3.3.1 客运设施的危险等级303

8.4.3.3.2 人数303

8.4.3.3.3 火灾荷载和灾情305

8.4.3.3.4 客运设施在运营中的特殊风险305

8.4.3.3.5 空间布置和站舍大楼入口306

8.4.4 地下客运设施的防火306

8.5 旅客站舍用于公共商业和文化活动的规定307

8.6 玻璃雨棚、顶置式玻璃安装结构、防坠落玻璃结构310

8.6.1 现有规定和技术规范310

8.6.1.1 产品标准310

8.6.1.2 应用标准310

8.6.1.3 规程313

8.6.1.4 其他规定313

8.6.2 对安全关系重大的玻璃安装结构在联邦铁路上的应用范围313

8.6.3 客运站内的应用实例315

8.6.3.1 现代化站台大厅结构316

8.6.3.2 法兰克福空港车站观光电梯结构318

8.6.3.3 护壁护栏玻璃安装结构319

8.6.3.4 可行人的玻璃地板319

8.6.3.5 顶置式玻璃安装结构321

9 结构工程322

9.1 技术规范322

9.2 桥梁结构形式343

9.3 列车运行的竖向作用、标准荷载LM71、SW/0和SW/2344

9.4 纵向力的传递348

9.4.1 引言348

9.4.1.1 钢轨应力以及钢轨伸缩调节器349

9.4.1.2 对纵向力传递的影响349

9.4.1.3 纵向力的传递受结构形式影响的大小350

9.4.2 起动力和制动力352

9.4.3 温度353

9.4.4 竖向荷载产生的挠度353

9.4.5 多种桥梁形式共有线路/承重结构形式的计算354

9.4.6 钢轨附加容许应力355

9.4.7 对于单座桥梁上部结构支座反力的计算356

9.4.8 在桥梁上使用无碴轨道的可行性357

9.5 铁路桥梁的横截面359

9.5.1 标准横截面359

9.5.2 铁路桥下的建筑接近限界364

9.5.3 公路桥梁的横截面设计与建筑高度366

9.6 桥梁横截面形式与跨度和结构形式的关系367

9.6.1 混凝土桥367

9.6.2 钢桥368

9.6.3 结合梁桥369

9.6.4 铁路桥梁结构高度与建筑高度设计举例371

9.7 桥面伸缩缝和过渡构造373

9.7.1 一般介绍373

9.7.2 接缝构造374

9.7.3 桥面伸缩缝的调节板375

9.7.4 无碴轨道桥面375

9.7.4.1 钢轨扣件375

9.7.4.2 可动伸缩缝处钢轨支承点的间距376

9.8 支座376

9.8.1 支座类型376

9.8.2 支承方式377

9.8.3 安装和维修377

9.8.4 固定底座379

9.9 临时便桥379

9.9.1 临时便桥的地基381

9.9.2 临时便桥的支承382

9.9.3 德国铁路路网股份公司临时便桥的订购382

9.9.4 临时便桥的架设383

9.10 障声墙384

9.10.1 障声墙的结构形式385

9.10.2 障声墙的设计计算385

9.10.3 障声墙实例385

10 隧道工程387

10.1 技术规程387

10.2 隧道选线388

10.3 隧道横断面388

10.3.1 空气动力学的影响389

10.3.2 几何边界条件389

10.3.3 基本断面形式390

10.3.4 标准横断面390

10.4 隧道设备392

10.4.1 架空接触网设备392

10.4.2 信号设备392

10.4.3 电工设备394

10.4.4 轨道395

10.5 隧道施工方法395

10.5.1 暗挖法施工395

10.5.2 明挖法施工的隧道400

10.6 隧道防火401

10.7 隧道防水403

11 轨道405

11.1 铁路专用规范405

11.2 概述449

11.3 钢轨449

11.3.1 钢轨类型449

11.3.2 钢轨长度449

11.3.3 异形轨451

11.4 轨枕451

11.4.1 轨枕间距451

11.4.2 木枕452

11.4.3 混凝土枕452

11.4.4 钢枕453

11.4.5 桥枕455

11.5 扣件455

11.6 道床456

11.7 道岔459

11.7.1 岔枕459

11.7.2 道岔轨道组件459

11.8 轨距460

11.9 轨底坡461

11.10 无碴轨道461

11.10.1 无碴轨道类型462

11.10.2 轨道技术要求463

11.10.2.1 承受的荷载与尺寸的确定463

11.10.2.2 线路刚度463

11.10.2.3 钢轨和扣件476

11.10.2.4 已批准在各联邦铁路应用的无碴轨道类型477

12 其他设备478

12.1 联合运输设备(联合运输换装站)478

12.1.1 技术规范478

12.1.2 概述478

12.1.3 换装站的配置和设计479

12.1.3.1 换装线479

12.1.3.2 吊车轨道480

12.1.3.2.1 设计基础480

12.1.3.2.2 铺设在条形混凝土基础上的吊车轨道483

12.1.3.2.3 铺设在道碴道床轨枕上的吊车轨道485

12.1.3.3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486

12.1.3.4 其他设备497

12.1.3.4.1 集装箱和交换式货箱堆放场497

12.1.3.4.2 移动式换装机具的作业场497

12.1.4 筹资方式497

12.2 客车内部清洗设备504

12.2.1 铁路运营管理设计基础504

12.2.2 清洗设备的设计基础505

12.2.3 设备部件的设计参数506

12.2.4 排污设备508

12.2.4.1 粪便污水509

12.2.4.2 工业/车间污水510

12.2.5 液体介质供应设备511

12.2.5.1 饮用水注入设备511

12.2.5.2 压缩空气设备512

12.2.6 客车内部清洗设备作业区线路的保护设施512

12.3 编组站514

12.3.1 编组站的结构形式514

12.3.2 到达场515

12.3.3 驼峰设备516

12.3.4 编组场516

12.3.5 列车编组设备516

12.3.6 出发场517

12.3.7 其他设备517

12.4 运行动力学517

12.4.1 引言517

12.4.2 轮轨系统阻力519

12.4.2.1 机车车辆阻力519

12.4.2.2 加速度阻力520

12.4.2.3 线路阻力520

12.4.2.4 总阻力521

12.4.3 机车牵引力特性曲线521

12.4.4 运行动力学计算525

13 信号设备528

13.1 引言528

13.2 技术和法律规定528

13.2.1 法律规定528

13.2.2 颁布的技术规定528

13.3 概念、定义529

13.4 信号技术设备531

13.4.1 进路控制设备531

13.4.1.1 车站联锁设备,联锁设备的类型532

13.5 进路安全防护设备-列车进路的信号化533

13.5.1 预告信号机和主体信号机534

13.5.2 按德国铁路信号规程(ESO)规定臂板信号机和色灯信号机信号显示的意义534

13.5.3 信号显示制式534

13.5.4 辅助信号536

13.5.5 列车超速防护设备539

13.5.5.1 点式自动停车装置539

13.5.5.2 连续式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LZB)539

13.5.5.3 欧洲列车超速防护系统——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541

13.6 信号工程设计542

13.6.1 信号设备的设计图种类542

13.6.2 设计流程542

13.7 信号工程设计对建筑技术的影响543

13.7.1 平面图内的信号机名称543

13.7.2 信号机的布置543

13.7.3 危险点距离的计算544

13.7.4 过走区段546

13.7.5 同时接发车时的过走区段546

13.7.6 主体信号机的设置546

13.7.7 预告信号机548

13.7.8 辅助信号549

13.7.9 股道有效长551

14 架空接触网设备554

14.1 技术规范554

14.2 电工设备的概念556

14.3 铁路电流制式556

14.4 接触网结构型式558

14.5 接触网部件562

14.5.1 腕臂562

14.5.2 接触网支柱563

14.5.3 锚段关节和张力补偿装置563

14.6 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相互作用565

14.7 公路桥和隧道的净高565

14.8 在铁路平交道口的净高566

14.9 大功率接触网的差别566

14.10 地下城市快速铁路(S-Bahnen)的差别568

14.11 建筑物和阻挡建筑物与接触网设备之间的距离568

14.12 架空接触网设备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569

14.13 工程验收过程570

14.14 牵引电流回馈和接地的原则570

14.15 牵引电流回流573

14.16 钢轨接地575

14.16.1 轨道连接线575

14.16.2 无碴轨道575

14.16.3 建筑物和装备器件的接地576

14.16.4 跨越电气化铁道的公路桥梁的接地577

14.16.5 铁路桥梁的接地579

14.16.6 隧道内的接地措施580

14.16.7 障声墙的接地581

附件1:建筑技术规定铁路专用篇明细表(ELTB)583

附件2:联邦铁道署计划立项规程使用的概念——2004年1月(摘要)587

附件3:用于呈报工程监管审查的工程文件资料591

附件4:铁路专用建筑产品技术规则明细表(摘要)605

附件5:问题解答636

附件6:企业内部批准(UiG)检查表640

附件7:总体设计方案说明报告的划分6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