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菜根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菜根谭](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1765495.jpg)
- 刘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8819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青少年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菜根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全译菜根谭1
一、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1
二、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1
三、心事宜明 才华顿韫1
四、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1
五、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2
六、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2
七、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2
八、心地放宽 身死恩垂3
九、路留一步 昧让三分3
一零、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3
一一、义侠交友 纯心作人3
一二、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3
一三、天地忌盈 业不求满4
一四、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4
一五、动静合宜 道这真体4
一六、贵毋太严 教毋过高4
一七、事悟痴除 性定动端5
一八、志在林泉 胸怀廊庙5
一九、无过是功 无怨是德5
二零、忧勤勿过 行人勿枯5
二一、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6
二二、放得心下 人圣超凡6
二三、偏见伤人 聪明障道6
二四、伏魔自心 驭横平气6
二五、种田除艾 子弟谨交6
二六、超越天地 不求名利7
二七、立身要高 处世须让7
二八、有术石心 具云水趣7
二九、吉人安详 恶人杀气7
三零、方圆处事 宽严待人8
三一、忘怨忘过 念功念恩8
三二、旋而无求 求之无功8
三三、崇俭养德 守拙全真8
三四、学以致用 立业种德9
三五、读心中书 听本真曲9
三六、苦中有乐 乐中有苦9
三七、名誉富贵 来自道德9
三八、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10
三九、清苦潇洒 勿偏一方10
四零、万事皆缘 随遇而安10
四一、心地光明 念勿暗昧11
四二、勿羡贵显 勿虑饥饿11
四三、阴恶恶大 显善善小11
四四、居安思危 天也无法11
四五、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12
四六、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12
四七、正气路广 欲情道狭12
四八、磨练福久 参勘知真12
四九、心虚明理 心实却欲13
五零、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13
五一、心公不昧 外贼无踪13
五二、保己成业 防未来非13
五三、品质修养 切忌偏颇13
五四、不著色相 不留声影14
五五、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14
五六、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14
五七、动中静真 苦中乐真14
五八、舍己毋疑 施恩不报14
五九、田看收成 人重晚景15
六零、多种功能 勿贪权位15
六一、念积累难 思倾覆易15
六二、不怕小人 怕伪君子15
六三、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16
六四、看破认真 可负重任16
六五、事留余地 便无殃悔16
六六、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16
六七、持身勿轻 用意勿重17
六八、人生无长 不可虚度17
六九、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17
七零、持盈履满 君子兢熬17
七一、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17
七二、容处家变 直陈友失18
七三、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18
七四、爱重成仇 薄极成喜18
七五、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18
七六、盛极必衰 居安虑患19
七七、奇异乏识 独行无恒19
七八、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19
七九、阴者勿交 傲者少言19
八零、震聋启聩 保持清醒19
八一、君子之心 雨过天晴20
八二、有识有力 私魔无踪20
八三、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20
八四、困苦穷乏 锻炼身心20
八五、天地缩图 人之父母20
八六、亲善防馋 除恶守密21
八七、暗室磨练 临深履薄21
八八、伦常天性 非为德恩21
八九、不夸妍洁 谁能丑辱21
九零、富多炎凉 亲多妒忌22
九一、分清功过 勿显恩仇22
九二、以德御才 德才兼备22
九三、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22
九四、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23
九五、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23
九六、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23
九七、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23
九八、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24
九九、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24
一零零、自然造化 智巧不及24
一零一、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24
一零二、云去月现 尘拂镜明25
一零三、急流勇退 与世无争25
一零四、回归自然 述古畅怀25
一零五、修身种德 事业之基25
一零六、勿昧所有 勿自夸耀26
一零七、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26
一零八、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26
一零九、厚待故交 礼遇衰朽26
一一零、律己宜严 待人宜宽26
一一一、为奇不异 求清不激27
一一二、自薄而厚 先严后宽27
一一三、心虚意净 明心见性27
一一四、人情冷暖 原非奉我27
一一五、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27
一一六、心体之念 天体所现28
一一七、诚和气节 陶冶暴恶28
一一八、和气祥瑞 寸心洁白28
一一九、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28
一二零、坎坷世道 耐而撑持29
一二一、修养自身 大业之始29
一二二、为官公廉 居家恕俭29
一二三、处富之贫 居安思危29
一二四、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30
一二五、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30
一二六、疾病易医 魔障难除30
一二七、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30
一二八、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30
一二九、谗言自明 媚阿侵肌31
一三零、行戒高绝 性忌偏急31
一三一、虚贺立业 愤事失机31
一三二、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31
一三三、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32
一三四、藏才隐智 任重道远32
一三五、过俭则吝 过让则卑32
一三六、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32
一三七、名位声乐 不可贫图32
一三八、乐极生悲 苦尽干来33
一三九、恶不即就 善不即亲33
一四零、性躁无功 平和徼福33
一四一、刻失人和 滥招恶友33
一四二、急处站稳 险地回首33
一四三、节义济和 功名以德34
一四四、居官有度 居乡易交34
一四五、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34
一四六、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34
一四七、言而有信 恒心如一34
一四八、下愚可教 中才难与35
一四九、守口须密 防意要严35
一五零、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35
一五一、减繁增静 安乐之基35
一五二、不忧患难 不畏权豪36
一五三、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36
一五四、静中真境 淡中本然36
一五五、言者无行 谈者不真36
一五六、无为无作 忧游清逸36
一五七、乐贵真趣 景不在远37
一五八、静现本体 水清影明37
一五九、天地万物 皆是实相37
一六零、不以神用 何以德趣37
一六一、心无物欲 坐有琴收38
一六二、乐极丽哀 兴昧索然38
一六三、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38
一六四、万象皆幻 达人须达38
一六五、得休更休 了时无了39
一六六、冷观世事 忙中偷闲39
一六七、浮云富贵 醉酒耽诗39
一六八、恬淡适已 身心自在39
一六九、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40
一七零、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40
一七一、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40
一七二、守正安分 远祸之道40
一七三、闲云为友 风月为家40
一七四、消些幻业 增长道心41
一七五、隐无荣辱 道无炎凉41
一七六、除去脑热 身心安乐41
一七七、居安思危 处进思退41
一七八、贪富亦贫 知足安贫41
一七九、茫茫世间 矛盾之窟42
一八零、超越喧疲 悠然囱适42
一八一、得道无系 静躁无干42
一八二、浓处昧短 淡中趣长42
一八三、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43
一八四、卧云弄明 绝俗超尘43
一八五、俗不及雅 淡反胜浓43
一八六、出世涉世 了心尽心43
一八七、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44
一八八、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44
一八九、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44
一九零、诗家真趣 禅教玄机44
一九一、像由心生 像随心灭44
一九二、来去自如 融通自在45
一九三、忧喜取舍 形气用事45
一九四、梦幻空华 真如之月45
一九五、欲心邪念 虚心正念45
一九六、人为乏趣 天然自然45
一九七、烦恼由我 嗜好自心46
一九八、以失意思 制得意念46
一九九、世态变化 万事达观46
二零零、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46
二零一、安乐寻常 事无绝对47
二零二、乾坤自在 物我两忘47
二零三、生死成败 一任自然47
二零四、流水落花 身心常静47
二零五、乾坤妙韵 天地文章48
二零六、猛兽易服 人心难制48
二零七、心地平静 青山绿水48
二零八、自适其性 宜若平民48
二零九、处世忘世 超物乐天49
二一零、人生无常 盛衰何恃49
二一一、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49
二一二、苦海茫茫 回头是岸49
二一三、求心内佛 却心外法50
二一四、冷眼栈事 如汤消雪50
二一五、彻见真性 自达圣境50
二一六、见微知著 守正待时50
二一七、森罗万象 梦幻泡影51
二一八、欲望尊卑 贪争无二51
二一九、毁誉褒贬 一任世情51
二二零、心事随缘 渐渐入无51
二二一、真得天然 造作减昧52
二二二、彻见自性 不必谈禅52
二二三、心境恬淡 结虑忘忧52
二二四、真不离幻 雅不离俗52
二二五、凡俗差别 无须取舍53
二二六、布茅蔬淡 颐养天和53
二二七、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53
二二八、断绝思虑 一真自得53
二二九、机神处事 应物而发54
二三零、操持身心 收放自由54
二三一、自然人心 融和一体54
二三二、不弄技巧 以拙为进54
二三三、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55
二三四、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55
二三五、任其自然 万事安乐55
二三六、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55
二三七、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56
二三八、雌雄妍丑 俄而何在56
二三九、自然真趣 困静可得56
二四零、天生欲谈 虽凡亦仙56
二四一、本真即佛 何待观心57
二四二、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57
二四三、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57
二四四、人我合一 云留鸟伴57
二四五、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58
二四六、功夫苦深 铁棒成真58
二四七、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58
二四八、雪夜读书 登高心旷58
二四九、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59
二五零、不可徒劳 不以太闲59
二五一、处处真境 物物真机59
二五二、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59
二五三、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60
二五四、世间皆乐 苦自心生60
二五五、月盈则亏 履满者戒60
二五六、观物有得 勿徒留连60
二五七、非分收获 陷溺根源61
二五八、把握本质 卷舒自在61
二五九、猛气化冰 无事为福61
第二篇 道解菜根谭争先的路径窄浓艳的滋味短62
建功立业者 多虚圆之士62
君子之才华 不可使人易知62
君子宁居无不居有 宁处缺不处完63
松涧边携杖独行 竹窗下枕书高卧63
隐逸林中无荣辱 道义路上无炎凉63
自然无为63
宠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64
不需焚香烹茶 满室亦是清香64
清贫而不疲惫64
圣人不走划分 正误是非的道路65
富贵不足炫耀 才智不可仗恃65
自待厚待人亦厚 自待薄待人亦薄65
知道自然的作为 同时了解人的作为66
心术不正自然面目可憎66
品德随气度的宽宏而增进66
能脱俗便是奇 不合污便是清66
人之忘我境 不能以形式而论67
心平气和 噪音亦能成乐曲67
无弦之琴 足可调剂身心68
精明而不失之于苛求68
鹰立如睡 虎行似病68
知足者仙境 不知足者凡境68
排除得外界干扰 自然心态平和69
谢世当谢于正盛之时69
谈山林之乐者 未必真得山林之趣69
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70
天生万物各有用 人之好恶有取舍70
顺应人情而保持天性70
去内心寻求那属于本然之性的真理70
用悠闲心情去体会大自然的妙处71
烦恼皆因强出头71
与其做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71
自然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72
自然之风最凉爽72
恩泽流传万代不是为了仁爱72
行为脱俗也不以奉承谄媚为卑贱73
自命清高不如随和让人73
我不好洁谁能污我73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73
节俭本是美德过分便成小气74
用心思收回分外逐物的心思74
了解后没有意气之争74
自然之生活情趣不在贫富75
万物纷扰杂乱却有其根本75
人品做到极处只是本然75
用道进行观照谁贵谁贱?76
靠外物炫耀自身者其内心必贫弱76
井底之蛙不可与之谈大海76
恍恍惚惚从哪里来?匆匆不定向哪里去?77
饿了就吃渴了就喝77
使万事万物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77
万物本是一体77
心中无杂念何须“反观内省”78
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78
要明知圆滑的好处却甘于诚实78
真廉无廉名大巧无巧术79
诗之灵感源于自然79
向书本学不如向自然学79
以敬行孝易以爱的本心行孝难79
君子知道世事艰难却能随遇而安80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80
自然真性贯穿万物80
顺其自然没有偏私为治国之道81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81
置身于天地间而悟人生之真谛81
领悟大自然无形之神韵81
细细雕刻细细琢磨之后还须返归事物的本真82
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82
智慧与恬静交置涵养促进82
湖水平静时方能映出周围群山的倒影83
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83
是非难以分清小大没有界限83
贤明之人懂得任用别人84
至人只是常84
君主在上寂静群臣在下效力84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84
春荣冬枯最后回归天然的寂静85
隐以仕为前提退以进为条件85
心体光明暗室中亦有青天85
无为恬静自然就安逸和乐85
心证道,无如此三者。86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86
要慎重不要刺激人心86
人的慈祥创造人际之间的和平之气86
自养而又敛藏才会不失本性87
保持虚就能知道事物的真相87
与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88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88
体察大道的人静如止水无识无欲88
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89
内心空虚环境也跟着空虚89
圣明之人不为自己求取份外的东西90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90
君子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90
头脑不清醒忙又何益?90
闲中之滋味最长91
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91
心静自然凉92
此身常放在闲处92
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借境调心92
不为身外之物所牵累92
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93
君子持身之符为小人营私之具93
修德争先名利居后93
富贵名誉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94
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94
名声无德终归末节95
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95
厨师不下厨祭祀也不会越俎代庖95
寒蝉不懂春秋96
愿作天下人的山谷96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过高96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97
安贫乐道固然寂寞但所得平安最久97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97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98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98
兴衰成败如此无常富贵强弱又在何方98
整个天下同是气的转化99
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99
人的观念造成人的福祸99
不要蒙蔽自己的良心100
自作聪明为修悟之最大障碍100
圣哲之人顺应事理而稳妥行事100
做事而无意日砖作天然100
待人宽一分是福101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醉101
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101
不受外物影响保持本然天性102
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102
平淡是一种最高的美102
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103
巴结富贵豪门不如亲近平民百姓103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103
入睡与醒来的一刹那灵光闪现103
吾身一小天地也天地一大父母也104
内心忠厚天下无险恶之情104
君子处事不可太露锋芒104
人的外貌象厚厚的外壳掩盖着真情105
好名者害隐而深105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105
要警惕非分之福意外之财106
物极必反106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106
爵位不宜太盛能事不宜尽毕107
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依循自然法则107
富贵有富贵的难处安贫有安贫的忧患107
内心不忧不乐为德行的最高境界107
反映外物而不损心劳神108
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108
无心却适应便是道108
要审察自己所追求的方式行动的原因109
一生不犯错误才令人担忧109
保持自我心中的本性109
防邪念于未然110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110
灾祸里面未必不藏着幸福110
德者事业之基111
樱桃好吃树难栽111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111
山之高峻处无木水之湍急处无鱼112
人常忧死虑病可消幻业而长道心112
知道无用方可与其谈有用112
磨炼身心要像炼钢一样反复陶冶112
一事可酿子孙之祸113
慈悲之心生生之机113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113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114
对小人严厉不难难的是在内心不憎恨他们,114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114
死时方知子女钱财之无用115
放任天性保持真情115
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115
富者多忧贵者多险115
世之不为飞蛾鸱鹗者少矣116
要顺从众人的见解而感到心安117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117
第三篇 儒解菜根谭118
修性篇11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118
要能博大要能高118
不以威行天下而以德服天下118
最难制服的是自己的心119
朝闻道 夕死可矣119
学如日 静居独思如火11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20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120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疚疾120
知其不可而为之120
知人爱人是德使人知己爱己是才121
在度所圈定的范围内享受自由121
君子知错必改121
环境改变气度奉养改变气质12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2
因为不诚造成不明122
小的礼节不必固守122
失去了本真也就失去了生之欢乐123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123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炉锤123
受人之侮不动于声124
智慧是战胜私情和物欲的法宝124
至诚感天124
欲望好比烈火理智好比凉水125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125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125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126
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126
性天未常枯槁机神最易触发126
事事要有宽宏大量的气度127
恻隐之心为仁的萌芽127
为人处世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127
人应懂得居功之害128
吾能死不能拜128
其愚不可及128
快乐一生可以安逸一生可以129
随机应变与物迁移129
无私才能无畏129
忠君不是绝对的尽孝却是绝对的1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30
早秀不如晚成130
能屈能伸方可安身立命130
要有承当挫折磨难的心理准备131
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131
逆水行舟须耐住劲131
心境平和稳健气度宽宏大量132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132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132
思危才可以求安虑退方能得进133
恭敬不易遭受侮辱诚信才能受到重用133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133
大丈夫志在天地四方134
快乐不能过分134
立身行事要知序循序134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135
与人为善处事勿贪135
立身处世应以义理为先135
留些正气还天地136
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凭136
追求华衣美食之人多半甘于奴颜婢膝136
得道之人如火自身发光发热137
见利知害便可求安137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137
过分谦让成谄媚138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138
没有积累就没有成功138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139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139
聪明过人却不与人比聪明139
既不失人也不失言140
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140
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140
恩里由来生害败后或反成功140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141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141
水清可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142
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42
掌上千秋史世上风云人14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43
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143
没有认识命就不能算是君子143
柔顺如同蒲席可卷可张144
人生太忙则真性不见144
做人贵在自然和自明144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145
与好人交友如入花室久而不闻其香145
用人不宜太刻薄交友不宜太轻率145
相信应该相信的怀疑应该怀疑的146
同功则相忌安乐则相仇146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146
古人以不贪为宝14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47
人生需要一点自得其乐147
义应该讲钱也应该赚147
小人之曰是堵不住的148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148
人生快乐在心静自然中获得148
从鸟吟花开中认识人性之真理149
非宁静无以致远149
人怎样待人别人便怎样待你149
躬己厚而薄责于人150
君子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150
君子成人之美150
静中念虑澄澈闲中气象从容151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151
自待厚待人亦厚自待薄待人亦薄151
衣食足而知荣辱151
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152
吾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父母152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153
去掉虚伪显现本性153
万变不离其宗153
有德者方能有乐154
性情是决定取舍的内在根据154
家和万事兴154
只有去做才能真正明白154
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155
有兢业的精神又要有潇洒的趣味155
半部论语治天下155
书犹药善读之可医患156
君子坚守本位而不妄贪156
以我转物者失亦不忧156
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157
市私恩 不如扶公议157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157
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158
以我转物 尘情即是理境158
习惯是最自然最隐秘最深刻的积累158
不必绝人以逃世无须绝欲以灰心159
常忧死虑病可消幻业长道心159
富贵不是增加什么卑贱不是损失什么159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159
天理路上甚宽人欲路上甚窄160
人没有的我亦不可强求160
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思161
君主应以百姓为天161
士大夫贪权求宠便成有爵的乞丐161
对君子有礼对小人也不憎恨162
弥天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162
济世经邦要有云水一样的淡泊胸怀162
人之短处要含蓄地规劝之162
飞鸟尽 良弓藏163
广泛取法 学无常师163
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163
闻恶不可就恶闻善不可即亲164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164
尽人事以听天命164
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官165
苦中有乐 得意生悲165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165
聪明之人有自知之明仁德之人懂得自爱165
事物之障可除义理之障难除166
看人要用自己的眼睛识人要依自己的判断166
认识不难难在付诸行动166
君子之仁 不拘形式167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只蜡烛167
宁为小人忌毁毋为小人媚悦167
有条件就满足欲望无条件就节制欲望168
学习贤人品质却不蹈袭贤人行为168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168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169
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169
功过应明恩仇却不可太明169
慎察自己的所欲所求170
君子终身快乐小人终身忧愁170
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凉170
口乃心之门意乃心之足171
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171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171
那坐旁的握刀人才是英雄172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172
不是力量不够是意志不坚172
怨因德彰仇因恩立172
助人的同时也是在助己173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173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173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174
恶之显者祸浅善之显者功小174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75
君子诈善无异于小人肆恶175
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175
第四篇 禅解菜根谭177
没有自己则一切都是自己的177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177
禅的内容是丰富圆满的177
不执着于一物亦不执着于念178
庭前的柏树178
凡圣同居龙蛇混杂179
仕官千日 失在一朝179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179
无我即忘我180
当仁不让于师180
空即是色180
张公吃茶李公觉181
灭却心头火自凉181
从自然的眼光去看待一切181
不思善恶之时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182
以心传心是禅182
心中常有佛心之事183
喝茶不一定喝名茶但要壶底不干183
过了无门关即可自在逍遥183
吉人梦魂气和184
真正的不拣择通过拣择体现出来184
侍者三应和光吐出185
我现在在晒活经呢185
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185
静躁稍分则昏明顿异186
敲钟时要视钟为佛186
禅河深处须穷底186
无我境界中行动做事的自觉是禅187
刚才见着了躺着的如来187
无位真人与非无位真人有何区别187
途路虽好不如归家188
恩里由来生害败后或反成功188
茶杯的价格在于它的里面是空的189
把狭小的陋室借给如来住189
扰扰匆匆水里月189
珊瑚枝枝撑着月190
琴以无弦为高190
禅就在你的周围190
作礼拜的我与受礼拜的它191
病受于人所不见发于人所共见191
宁谢纷华而甘淡泊191
聪明乃障道之屏藩192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192
求道不拘形式心悟即可成佛192
三轮空寂的布施193
立生死岩头 方得大自在193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193
由一脚踢倒水瓶而来194
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194
参禅就是既是反观自心194
悟后的修行才是修行的开始195
六不取三声尽可杀自身195
而佛性便是对自身的省悟领悟195
为善不见其益善根暗长196
蟋蟀隐草间有声但无影196
闲中气象从容,善始善终196
悟了同未悟197
使万物按其本性发展各尽其用,方能有益无害197
常忧死虑病可消幻业长道心198
见道也是当下即见198
减除得物累便入圣境198
任何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199
何须分别?何须取舍?199
看取自家脚跟下199
火神来求火200
赵州无字200
从微小的事物上发现伟大以小见大201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201
两头共坐断八面起微风201
山高水深 山闲风静202
四海之水可以容入一根毛孔202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202
毋恃久安 毋惮初难203
万物各有所用203
四面无门 八面洞开203
我笑天亦笑 我笑地亦笑204
要的是源于你心中的肺腑之言所要的便是你的肺腑之言204
黄檗手下无多子204
大悲千千眼 哪个是正眼205
整个大地都是药205
庐山烟雨浙江潮205
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206
佛门弟子们哪吃饭啦206
不道生不道死206
东边的山在水边行走207
西天胡子 因甚无须207
鸟落笼中便减天趣207
为什么尾巴过不去208
我差一点迷失自己我险些迷失自己208
山中无日历208
真正的禅匠求无病药209
动处静得来苦中乐得来209
悟则满目青山迷则善恶不分209
安禅未必须山水210
石火之机即快如闪电210
证一方 一方暗210
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211
心若明镜止水物来顺应万事无碍211
禅者眼中无好事211
慧玄这里无生死212
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212
体露金风212
看住本心立地成佛213
不执着于理不执着于物绝不会被道理尘世所牵绊213
侍者只知报客来不知身在帝王乡214
悟道之机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214
毛吞巨海 芥纳须弥214
佛不成佛215
大器者如斯直要不受人惑215
竹篦即非竹篦是故名竹篦215
日用而不知216
彻悟是飞跃不是步行216
把机锋互相对换仔细考究观察互换机锋仔细看216
我说的不是无禅只是无师217
你把这些钱送给贼人吧217
石压笋斜出岸悬花倒生217
黑漆昆仑夜里走218
如果你钴得出网我就回答你218
降魔者先降自心218
空就是自他不二219
还有一只角在哪里呢219
意踏毗庐头顶行拜童子足下219
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220
南泉死之后去了什么地方220
悟而无用为空悟220
狂叫暴呼任他评桃红李白色自然221
师叔简直是只大老虎221
这就是那221
千代提水桶漏水不留来月不留222
不住河南即河北222
进步处便思退步著手时先图放手223
好儿不使爷钱223
电光影里斩春风223
听说天狗昨晚出洞了224
至人用心若镜224
我的佛法只有一粒丸药224
本来的自己就原来的自己就已然成佛了是已经成就了的佛225
活出生命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呢225
坐林中古寺听拂晓雪声225
点燃心头的明灯226
老衲也喜欢有这等美人陪伴!226
世亦不尘 海亦不苦227
识得拄杖子 一生参事毕227
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227
禅的最高阶段是守愚禅228
二十年来我白养了一个俗汉228
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228
不风流处也风流229
蚌含明月 兔子怀胎229
想不到天底下有愿意讨打的人229
纵与女人往来也只是无心无觉230
心月一轮 普照大千世界230
谁抱女不放231
心地干净 方可读书学古231
死了我好给你超度231
心有二者肯定悟不了232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的清232
显然已经跳出世态炎凉恩仇爱怨的世俗圈子 跳出世态炎凉恩仇爱怨的世俗圈子232
没有老师当笑而不当哭233
凡是以为自悟的人都有分别心233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234
修为毋减分中234
体内秘有一宝234
他人之非 即是己之非235
风是什么颜色235
维摩一默如雷235
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236
卷舒自由 行止在我236
请在佛顶上行走236
通往涅檠门的路在哪里237
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237
坚持即今此处的自己的心但却坚持此时此处的自己的心237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238
明眼悟人落老井238
与我对答的人是谁238
扇子破了 请把犀牛还给我239
他人不是我这是我的工作239
无为无事人犹遭金锁难239
本净之体即离微240
是杀人箭还是活人箭240
白露降红叶 红叶滚红玉240
八境如一 物我交融241
要是我就说那里驴屎马粪241
以有言显无言241
只管坐禅就可以了242
此时无言胜有言242
骑着贼马追贼243
见山山始现 望溪溪始流243
世尊安座良久243
空手扶人的办法244
一说便生偏差244
坐久成劳244
你能不能够245
树上道易 树下道难245
这是教化众生还是不教化众生245
第五篇 修身菜根谭247
笑对人生247
大智若愚248
退一步海阔天空249
祸奠大于不知足251
荣辱毁誉不上心252
夸口莫开254
能不察之谓明256
淡泊明志257
穷亦乐,通亦乐259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261
为人处世,不可不慎。262
急流勇退263
养浩然之气265
超越福祸266
磨砺心性267
人有十年旺,鬼神不取谤268
以柔克刚 以退为进269
不露声色272
力事小心为上274
第六篇 齐家菜根谭278
卞后勤俭持家278
理家教子的皇后279
名人的身后280
教子须有大“肚”281
勤以修身 俭以养德283
李绩病嘱从简治丧285
宋太祖治家有良方286
彭玉麟睦邻重友287
子尽孝道288
曹孟德严格教子292
王羲之教子习字293
江革“巨孝”名天下293
曹娥孝心天地存294
陶朱公凭巧富295
夏士友克己养母296
炀帝命丧“牡丹林”297
曾国藩勤俭治家300
第七篇 用人菜根谭302
孙权信任诸葛瑾302
曾国藩的揽才用人艺术302
吴王信用孙武304
萧何月下追韩信305
韩延徽酬谢宽容保四世306
唐太宗的用人搭配术307
王猛收人所长获大益307
李世民用人知长短308
女皇倚重狄仁杰309
刘裕打破门第得人才311
诸葛亮择官以德才兼备为准则312
求得伊尹辅四君313
刘邦善“将将”得天下314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315
朱元璋尊贤爱才成帝业316
康熙力排众议任施琅317
皇帝授权充分信任张居正则反腐倡廉320
唐太宗容忍罪臣留后325
刘基知人又自知326
明太祖不计前过收降才326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勤教严绳术327
第八篇 权谋菜根谭高瞻远瞩 放眼长远330
勇而无谋 吕布成“家奴”331
李自成骄失江山333
退避三舍334
射人射马 擒贼擒王336
百忍成金337
趁火打劫 坐收渔利340
诸葛亮诫官尽言341
诸葛亮智激关羽343
小忍就能成大谋344
崇祯帝待时除阉党346
一鸣惊人349
吕端大事不糊涂351
苏琼悬瓜辞礼351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352
减灶诱敌 设伏马陵353
唐伯虎佯狂保身355
杯酒释兵权357
孙膑装疯逃命复仇358
朱棣佯疯谋大业361
玄烨伺机除鳌拜363
第九篇 处世菜根谭366
面面俱到难做人366
吕蒙正待人以宽368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370
防人之心不可无371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372
不迁怒374
吕僧珍谨慎做人376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376
谎话不对父母言378
邻里相处和为贵379
邻里之间 投桃报李380
邻里之间 好事同庆382
孟母择邻384
交浅莫言深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