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珠光体转变与退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宗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0798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珠光体转变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珠光体转变与退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珠光体转变1
0 概述1
0.1 自然界系统演化的自组织1
0.2 过冷奥氏体的共析分解2
1 珠光体的组织结构与性能6
1.1 珠光体的组织形貌及定义6
1.1.1 珠光体的定义6
1.1.2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6
1.1.3 珠光体的片间距9
1.1.4 珠光体转变的自组织12
1.2 珠光体的晶体学14
1.3 铁素体-珠光体的力学性能16
1.3.1 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18
1.3.2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19
1.3.3 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力学性能21
参考文献22
2 珠光体转变机理23
2.1 珠光体转变中原子的扩散23
2.1.1 扩散24
2.1.2 体扩散和晶界扩散25
2.1.3 碳原子的扩散26
2.1.4 合金元素对碳原子扩散的影响27
2.1.5 合金元素的扩散28
2.1.6 铁原子的自扩散29
2.2 珠光体相变热力学29
2.2.1 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之差30
2.2.2 共析分解热力学条件30
2.2.3 共析分解驱动力的计算模型31
2.3 过冷奥氏体共析分解机理33
2.3.1 非均匀形核的一般规律33
2.3.2 珠光体的形核35
2.3.3 珠光体晶核的长大40
2.4 钢中粒状珠光体的形成机理45
2.4.1 析出相聚集长大理论45
2.4.2 纤维状组织的粗化47
2.4.3 低温退火时片状珠光体的球化48
2.4.4 特定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分解49
2.4.5 高温回火50
2.5 共析分解的特殊形式:相间沉淀52
2.5.1 形成(F+MC)的热力学条件52
2.5.2 相间沉淀产物的形态53
2.5.3 相间沉淀机制54
2.6 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57
2.6.1 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58
2.6.2 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速度61
2.6.3 先共析魏氏组织铁素体的形成63
2.6.4 伪共析转变65
2.7 先共析碳化物的析出67
参考文献69
3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71
3.1 珠光体形核率及长大速度71
3.1.1 形核率71
3.1.2 Johnson-Mehl方程72
3.1.3 Avrami方程73
3.2 过冷奥氏体转变C-曲线74
3.2.1 等温转变图74
3.2.2 连续冷却转变图77
3.3 退火用C-曲线79
3.3.1 典型工具钢的退火用TTT图79
3.3.2 退火用TTT图、CCT图的应用价值82
3.4 钢中TTT图的类型83
3.4.1 类型一 共析分解和贝氏体相变曲线重叠83
3.4.2 类型二 珠光体TTT与贝氏体TTT逐渐分离,形成河湾区84
3.4.3 类型三 合金结构钢的贝氏体TTT曲线普遍在珠光体TTT的左方85
3.4.4 类型四 渗碳后贝氏体转变C-曲线右移86
3.4.5 类型五 贝氏体转变C-曲线严重右移直至消失89
3.4.6 类型六 Cr-Ni-Mo合金系中,珠光体的C-曲线严重右移,直至消失90
3.5 影响铁素体-珠光体转变的内在机制91
3.5.1 奥氏体化状态的影响91
3.5.2 奥氏体固溶碳量的影响92
3.5.3 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影响92
3.5.4 系统整合的作用96
参考文献98
下编 退火工艺与技术100
4 钢锭节能退火100
4.1 去应力原理及退火工艺设计100
4.1.1 以往的工艺及存在的问题101
4.1.2 钢锭退火工艺理论及设计103
4.1.3 退火新工艺制订110
4.2 典型钢锭退火新工艺113
4.2.1 第一组钢钢锭退火工艺113
4.2.2 第二组钢钢锭退火工艺114
4.2.3 第三组钢钢锭退火工艺114
4.2.4 第四组钢钢锭退火工艺114
4.2.5 第五组钢钢锭退火工艺114
参考文献117
5 钢锭、钢坯的均质化退火119
5.1 钢中的液析碳化物及其消除120
5.1.1 液析碳化物形貌120
5.1.2 消除液析碳化物措施121
5.2 钢中的白点和去氢退火122
5.2.1 钢中的白点122
5.2.2 防止白点的措施126
5.3 去氢退火工艺设计127
5.3.1 Fe-H平衡图及氢在铁中的溶解度128
5.3.2 氢在钢中的扩散129
5.3.3 去氢退火工艺设计131
5.4 典型钢种的去氢退火134
5.4.1 42CrMo钢锻件去氢退火134
5.4.2 45Cr2NiMoVSi等特殊钢锻件去氢退火工艺138
5.4.3 5CrNiMo、5CrMnMo钢锻件去氢退火工艺141
5.4.4 4Cr5MoV1Si模具钢锻件退火工艺144
5.4.5 35CrNi2Mo、35CrNi3MoV钢大锻件去氢退火工艺145
5.4.6 锻轧材的坑冷(徐冷)去氢工艺148
5.4.7 去氢退火工艺要点149
5.5 去氢退火工艺整合149
5.5.1 整合退火工艺的原则150
5.5.2 整合工艺曲线图150
参考文献153
6 锻轧材的软化退火154
6.1 工具钢锻轧材退火软化机理154
6.1.1 决定退火钢硬度的要素154
6.1.2 减少零维障碍物的固溶强化作用以实现软化155
6.1.3 减少一维障碍物的强化作用以实现软化155
6.1.4 减少二维障碍物以促进软化156
6.1.5 削弱三维障碍物的强化作用以实现软化156
6.2 工具钢退火用C-曲线及应用159
6.2.1 退火用C-曲线和淬火用C-曲线159
6.2.2 退火用TTT图和CCT图测定159
6.2.3 退火用C-曲线与淬火用C-曲线的比较162
6.2.4 轧锻材退火新工艺164
6.3 典型钢种锻轧材的软化退火165
6.3.1 H13钢大型锻轧材软化退火工艺166
6.3.2 X45CrNiMo4钢锻件的退火软化168
6.3.3 23MnCrNiMo煤机链条钢锻轧材的退火软化169
6.3.4 模具钢5Cr2NiMoVSi大锻件的退火软化171
6.4 大锻件软化退火工艺整合173
6.4.1 整合软化退火工艺的原则174
6.4.2 整合工艺的编制174
6.4.3 各类钢的整合工艺曲线175
参考文献180
7 合金钢中的带状组织及退火182
7.1 钢中的带状组织形貌182
7.1.1 带状组织的形貌182
7.1.2 带状组织的成因183
7.1.3 热处理对带状组织的影响185
7.2 合金钢带状组织形成机理188
7.2.1 带状组织形成的一般认识188
7.2.2 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189
7.2.3 二次带状组织的形成191
7.2.4 钢锭非平衡冷却造成偏析192
7.3 消除和减轻带状组织的工艺措施193
7.3.1 扩散退火193
7.3.2 锻材的两相区处理194
参考文献195
8 钢材的混晶和防止措施196
8.1 钢中的混晶196
8.1.1 粗大奥氏体晶粒的组织遗传196
8.1.2 35CrNi3MoV钢锻件产生混晶的原因199
8.2 防止混晶的措施及工艺201
8.2.1 消除34CrNi3MoV钢锻件的混晶201
8.2.2 消除Q345板材中的晶粒不均匀现象202
参考文献203
9 塑料模具钢及其预硬化处理204
9.1 塑料模具钢的研究现状204
9.1.1 塑料制品成型模的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204
9.1.2 塑料模具钢钢材的选择及要求205
9.1.3 热塑性塑料注射模模具钢的组织和硬度206
9.1.4 非调质贝氏体塑料模具钢207
9.1.5 Mn-V系低合金非调质钢塑料模具钢207
9.1.6 4Cr2Mn2NiMoV塑料模具钢208
9.2 P20、718钢的动力学图209
9.2.1 P20钢等温转变TTT图209
9.2.2 P20钢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结构211
9.2.3 35Cr2NiMo钢等温转变CCT图212
9.3 塑料模具钢的预硬化213
9.4 718、P20钢预硬化的组织217
9.4.1 P20钢的预硬化组织217
9.4.2 718钢预硬化组织及硬度221
9.5 大型塑料模具钢锻坯的淬火222
9.5.1 P20、718钢锻坯的分类223
9.5.2 奥氏体化,均温、保温时间223
9.5.3 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223
参考文献225
10 美国工具钢退火工艺简介227
10.1 碳素工具钢退火227
10.2 低合金工具钢的退火228
10.2.1 210系低合金工具钢的退火228
10.2.2 220系低合金工具钢的退火229
10.2.3 230系低合金工具钢的退火229
10.2.4 240系低合金工具钢的退火230
10.3 特殊用途工具钢的退火231
10.3.1 300系基体钢231
10.3.2 310系硅工具钢231
10.3.3 320系钨凿子工具钢232
10.3.4 330系不回火的凿子工具钢232
10.3.5 340系钨精加工用钢232
10.3.6 350系高碳低合金工具钢233
10.3.7 360系半高速钢233
10.3.8 370、380系模型用钢233
10.3.9 390系石墨工具钢234
10.4 冷作模具钢的退火235
10.4.1 410系油淬冷作模具钢235
10.4.2 420系空淬冷作模具钢236
10.4.3 430系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237
10.4.4 440系特殊耐磨冷作模具钢238
10.5 热作模具钢的退火239
10.5.1 510系铬热作模具钢240
10.5.2 520系铬钼热作模具钢241
10.5.3 530系铬、钨热作模具钢241
10.5.4 540系钨热作模具钢242
10.6 高速工具钢的退火243
10.7 美国工具钢退火工艺述评244
10.7.1 退火工艺曲线简单244
10.7.2 退火加热温度较低244
10.7.3 退火冷却速度控制较严格244
10.7.4 工具钢退火时多采用保护措施244
10.7.5 美国工具钢的退火工艺的缺点245
参考文献245
附录246
附表1 各类钢的相变临界点246
附表2 相关常数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