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籍学
  • 林增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815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地籍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地籍学研究对象3

第一节 地籍3

一、地籍概念3

二、地籍的特性4

三、地籍的类别4

四、地籍的功能6

五、地籍制度8

六、地籍管理8

第二节 地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9

一、地籍学研究对象9

二、地籍学的内容体系10

三、地籍学的研究方法12

第三节 地籍学的基础理论14

一、地籍学理论基础14

二、地籍学相关学科理论15

三、地籍学研究的前沿问题19

第二章 地籍学的形成与发展20

第一节 地籍的产生与历史发展20

一、国家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20

二、地籍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21

三、我国历代田地变化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籍整理28

一、北京政府时期的地籍整理28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籍整理29

三、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地籍工作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地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1

一、1949~1957年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时期的地籍管理32

二、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及“文革”时期的地籍34

三、1979年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地籍管理35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地籍制度的特点40

第一节 港澳台地区地籍制度的特点40

一、港澳地区的土地注册制度40

二、台湾地区的地籍整理45

第二节 国外地籍制度的特点53

一、俄罗斯的地籍制度53

二、德国的地籍制度57

三、日本的地籍制度63

四、美国的多用途地籍68

五、法国地籍管理制度74

第二篇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第四章 产权与土地产权制度79

第一节 产权制度概论79

一、产权制度的历史演进79

二、产权的规范体系80

三、现代产权的发展趋势81

第二节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84

一、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的地权制度84

二、我国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88

第五章 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92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92

一、概述92

二、国家土地所有权94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96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98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103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103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107

第三节 土地他物权111

一、概述111

二、用益物权112

三、担保物权114

第六章 土地权属确定与争议解决116

第一节 土地确权的法律依据116

一、土地产权设置遵循的原则116

二、我国法律反映土地产权关系的主要内容117

第二节 土地权属确定121

一、土地确权的基本原则121

二、土地权属确定的方法123

第三节 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128

一、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原则129

二、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130

第三篇 地籍调查第七章 地籍调查概述137

第一节 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内容137

一、地籍调查的定义137

二、地籍调查的目的137

三、地籍调查的内容138

四、地籍调查的原则139

五、地籍调查的实施程序139

第二节 土地权属调查142

一、宗地与界址142

二、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145

三、土地权属调查的程序145

四、土地权属状况调查146

五、界址调查和宗地草图147

六、界线的审核与调处150

七、界址的标注和调查表的填写150

第三节 地籍图测绘150

一、概述150

二、分幅地籍图的测制155

三、宗地图的测制158

四、专题地籍图的编制159

第八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质量调查16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63

一、土地分类体系163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64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164

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165

第二节 土地质量调查168

一、土地的质量与性状168

二、土地性状调查169

三、土地等级评价概述170

第九章 变更地籍调查173

第一节 变更地籍调查概述173

一、变更地籍调查的作用与特点173

二、地籍变更的内容174

三、变更地籍调查的准备174

四、变更地籍要素的调查174

第二节 界址变更测量175

一、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175

二、不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176

第三节 界址的鉴定与恢复176

一、界址的鉴定176

二、界址的恢复176

第十章 新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178

第一节 数字地籍测量178

一、数字地籍测量的发展178

二、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179

三、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181

四、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框架182

第二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184

一、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184

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和方法185

三、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187

第四篇 土地登记第十一章 土地登记概述193

第一节 土地登记是国家法律措施193

一、土地登记性质193

二、土地登记对象194

三、土地登记的种类197

四、我国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199

五、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201

第二节 土地登记制度202

一、契据登记制202

二、权利登记制203

三、托伦斯登记制203

四、我国现行土地登记制度的特点204

五、各国或地区不动产登记制度比较205

第三节 土地登记的内容205

一、土地登记主体205

二、土地登记客体207

第十二章 土地总登记214

第一节 登记准备与通告215

一、登记准备工作215

二、登记通告216

第二节 登记申请与地籍调查217

一、土地总登记申请人217

二、土地总登记申请应提交的证明文件218

三、初步审查218

四、地籍调查218

第三节 权属审核与公告219

一、权属审核219

二、权属审核结果公告221

三、登记审批222

第四节 注册登记与颁发证书222

第十三章 初始登记与设定登记223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23

一、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23

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29

三、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30

四、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32

五、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34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初始登记235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236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237

第三节 土地他物权设定登记238

一、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权登记238

二、土地使用权出租设定登记240

第十四章 土地变更登记242

第一节 土地权利变更登记242

一、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242

二、其他方式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244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246

四、土地他物权变更登记248

第二节 其他土地变更登记249

一、名称变更登记249

二、地址变更登记250

三、土地用途变更登记251

四、注销登记253

第十五章 土地登记公开查询与土地登记代理制度256

第一节 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256

一、土地登记公开查询的意义256

二、土地登记公开查询的内容与权限257

三、土地登记公开查询的程序258

四、土地登记公开查询机构和工作人员责任259

第二节 土地登记代理制度260

一、土地登记代理的意义260

二、土地登记代理的内容和原则261

三、土地登记代理的程序262

四、土地登记代理的管理264

五、登记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的法律责任266

第五篇 土地统计第十六章 土地统计基本原理269

第一节 土地统计特点269

一、土地统计概念269

二、土地统计的特点270

三、土地统计的意义270

四、土地统计的对象、任务与法律依据271

第二节 土地统计内容273

一、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的统计273

二、土地统计设计273

三、土地统计调查274

四、土地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275

五、土地统计整理276

第三节 土地统计分析277

一、土地统计分析概述277

二、综合指标分析法279

三、平衡分析法282

四、图示法284

五、对比分析法285

第十七章 土地统计制度286

第一节 土地统计基本制度286

一、初始土地统计286

二、年度土地统计287

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的关系287

第二节 基层和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制度288

一、基层土地统计288

二、国家土地统计288

三、基层土地统计与国家土地统计关系288

四、土地统计报表系列289

第六篇 地籍管理现代化及效益分析第十八章 地籍档案管理现代化301

第一节 地籍档案管理概述301

一、地籍档案管理的概念和特点301

二、地籍档案的种类304

三、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304

四、地籍档案的鉴定和保管309

五、地籍档案的利用和统计311

第二节 自动化地籍簿314

一、地籍簿的概念314

二、自动化地籍簿的逻辑结构设计314

三、自动化地籍簿的实施部分316

第三节 自动化地籍图318

一、自动化地籍图的目的318

二、自动化地籍图的专业要求318

三、自动化地籍图的逻辑系统配置319

四、自动化地籍图的逻辑数据结构320

第十九章 地籍信息系统326

第一节 概述326

一、地籍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功能326

二、地籍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331

第二节 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建设334

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334

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设计335

三、地籍信息系统包括的主要子系统343

四、地籍数据库建库345

第二十章 地籍的应用及其效益351

第一节 地籍的应用351

一、地籍的应用方式351

二、地籍在城镇地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352

三、地籍在农村地政管理中的应用353

四、地籍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354

五、地籍在房地产管理中的应用355

六、地籍为城市各项管理事业服务356

七、地籍为政府决策服务356

第二节 地籍的效益356

一、对于个人或公民,地籍的效益是对合法产权的保护357

二、对于政府或社会,地籍的效益是间接的358

三、发挥地籍效益的措施359

主要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