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
  • 陈振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730274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汉语-时间-名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时间系统3

第一章 自然语言中时间信息配置的总模板3

1 寻求更基本的范畴3

2 从源头说起:时间系统的认知历史7

2.1 原始的时间知觉及先验的时间范畴7

2.2 两种记忆方式——内容寻址与位置寻址10

2.3 第一次质的飞跃——内容寻址过渡为位置寻址12

2.4 第二次质的飞跃——亲历之外又有非亲历13

3 人类语言时间模型15

3.1 外部时间世界和内部时间性质15

3.2 事件陈述17

3.3 时间认知窗口与地址陈述18

[附录]对亲历、非亲历两层次存在的证明——现实情态问题21

1 什么是现实和非现实?21

2 标记与事件23

3 现实向非现实的转化27

4 一个较复杂的例子——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28

4.1 “你看1”“我看1”和“你看2”的语义内容29

4.2 “你看1”“我看1”和“你看2”的语用条件32

4.3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推理与辨析36

第二章 时空同构及“空间”系统的三大层次41

1 时空同构41

2 空间诸层次44

2.1 空间方向场45

2.2 空间处所46

2.3 空间事件49

2.3.1 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49

2.3.2 空间处所判断句与处所主题句52

3 时间诸层次54

3.1 时间方向场54

3.2 时间处所54

3.3 时间事件56

3.3.1 内部时间和外部时间56

3.3.2 时间处所判断句与处所主题句57

第三章 现代汉语方向场的认知推理59

1 已往关于方位推理的研究59

2 立体空间方向推理的认知规则、路径、策略和原则61

2.1 方位词、方向场、实体61

2.2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规则63

2.3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路径66

2.4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策略69

2.5 立体空间方向场认知原则71

2.5.1 上下认知原则72

2.5.2 前后认知原则72

2.5.3 左右认知原则73

2.5.4 蕴涵认知原则73

3 线性空间与时间方向推理的认知规则、路径和原则75

3.1 线性空间与时间方向场认知规则76

3.2 线性空间与时间方向场认知路径及认知原则77

3.3 线性空间、时间和抽象空间的对应性78

第四章 时间处所的构造81

1 参照点结构82

2 时间实体83

2.1 从事件表达式到专用时间标记85

2.2 指示点是否充当链头88

3 链接方式91

3.1 零链接和复指实体92

3.2 部位和区域100

3.2.1 带“前、后”的链接100

3.2.2 带“上、下”的链接111

3.3 范围与领属结构113

3.3.1 时间范围113

3.3.2 领属结构117

3.4 特殊链接:“外——内里中”119

第二部分 时体理论127

第五章 时间认知窗口的性质与构造127

1 时间认知窗口的基本性质127

2 成组或成段事件陈述中时间认知窗口的构造130

2.1 事件陈述与时间认知窗口131

2.1.1 顺接窗口133

2.1.2 平行窗口134

2.2 小句中的“主次事件”136

第六章 从时体的经典定义到时体的认知观143

1 以往对时体的认识143

1.1 时体的经典定义143

1.1.1 第一阶段143

1.1.2 第二阶段146

1.1.3 第三阶段148

1.2 时、体的认知观158

2 统一的时体系统161

2.1 狭义的时意义163

2.1.1 指示点163

2.1.2 (狭义)时定义及分类167

2.1.3 过去、未来与现在169

2.2 狭义的体意义173

3 认知定义的优点176

3.1 非完整事件的时176

3.2 完整问题179

3.3 参照时间在确定时意义时182

第三部分 事件的时间结构187

第七章 事件的层次187

1 已往关于事件层次性的认识187

1.1 早期观点187

1.2 经典定义的多层次观点189

2 事件的时间结构与对事件的时间结构的观察191

2.1 时间认知窗口的分层作用191

2.2 事件与观察的本质统一性193

2.3 观察的再建构功能196

3 现代汉语事件层次的划分201

第八章 事件时间结构的判定205

1 以往的研究205

2 判断事件时间结构的三个格式212

2.1 “(当/在)XP时/的时候”(when XP)212

2.2 “(在)XP(以/之)前”(before XP)214

2.3 “(在)XP(以/之)后”(after XP)215

2.4 瞬间事件与过程化216

2.5 事件可能有的时间结构218

3 说在具体考察之前的话219

3.1 多事件时间结构规则219

3.2 介词“被”、“把”的影响223

[附录]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时/前/后”考察229

1 现代汉语形容词所表示的事件的常见时间结构229

2 现代汉语动词所表示的事件的常见时间结构240

第九章 典型事件类型及进入“时/前/后”格式的认知机制261

1 基本倾向261

1.1 考察的不足之处261

1.2 分布规律263

2 控制XP能否进入“(当/在)XP的时间/时”格式的因素267

2.1 暂态性267

2.2 突显终结、处所的影响271

2.3 词化的影响273

3 控制XP能否进入“(在)XP(以/之)前”格式的因素274

4 “(在)XP(以/之)后”格式表示的意义280

4.1 绝对不能表示终结e阶段的281

4.2 性状程度的影响281

4.3 语境的影响285

4.4 决定活动类事件的因素287

第十章 事件的终结类型及其判断291

1 事件的“终结”问题291

1.1 以往对“终结”问题的认识291

1.2 对终结的进一步讨论及暴露的问题295

2 积累、伴随与目的302

2.1 量和结果302

2.2 三种量界303

2.3 不同语法成分的量界属性307

3 终结类型的判别格式313

4 谓词意义造成的自然终结319

4.1 谓词造成两类自然终结320

4.2 变化事件、致变事件和共变事件323

4.2.1 变化事件324

4.2.2 致变事件326

第四部分 时间运算331

第十一章 “了1”的完形体功能331

1 “推理主义”语法观331

1.1 语法范畴是怎样的?331

1.2 信息编码的两种方式,对应与推理332

1.3 标记主义与推理主义的对立335

2 完整与完成337

3 “了1”研究小史341

3.1 关于“了1”体意义的争论341

3.1.1 第一阶段341

3.1.2 第二阶段345

3.1.3 第三阶段348

3.1.4 对以往研究的反思352

3.2 关于“了1”时意义及时体关系的争论358

3.2.1 第一阶段358

3.2.2 第二阶段358

3.2.3 第三阶段361

4 “了1”句的体意义和“了1”的体功能364

4.1 “了1”句的体意义364

4.2 “了1”句体意义的来源369

4.2.1 投射规则371

4.2.2 完形规则372

4.2.3 时间长度原则375

4.2.4 “大筐”与“小筐”的辩证法377

[附录]过去时标记“了1”、“了2”、“过2”在导出体意义时的区别379

1 “已经……(了2)”、“就……(了2)”、“了2”379

2 “过2”384

第十二章 现代汉语句子中时间信息的提取387

1 对理论框架和研究工作的说明387

2 第一方案392

2.1 时间要素的分解392

2.2 事件类型的分类394

2.3 运算系统395

2.4 翻译系统400

2.5 一组有关时段歧义的例子411

3 第二方案416

3.1 时间要素及翻译方法416

3.1.1 时间处所的形式化416

3.1.2 事件的形式化424

3.1.3 反映事件关系的格式428

3.2 运算431

3.2.1 运算机制431

3.2.2 实例演示435

参考文献440

符号480

术语索引482

后记4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