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745872.jpg)
- 杨海明,周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128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角度审视1
第一节 审视汉语1
一、汉语的现状1
二、现代汉语的地域2
三、典型的母语人群3
四、非典型的母语人群4
第二节 审视认知5
一、认识认知5
二、基于认知的语言学8
三、动因与原则竞争14
四、审视解释18
第三节 审视汉语及其生存环境21
一、强势语言与一般语言21
二、语言差异23
三、认识汉语26
四、当今的“新异”汉语27
第四节 审视发展31
一、常态与非常态31
二、变化的典型与非典型32
三、发展的大环境33
主要参考文献35
第二章 全球化中的汉语37
第一节 相关认识37
一、对社会发展与研究倾向的认识37
二、汉语的文本与对汉语特点的认识39
三、汉语的演变与动因认识44
第二节 汉语原则与动因的发展变化47
一、一般倾向47
二、表述的凸显与焦点变化49
三、结构冲突与结果51
第三节 汉语结构与网络53
一、运动中的汉语53
二、网络中的汉语57
三、如何看网语62
主要参考文献64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中的汉语66
第一节 汉语多视角观察66
一、半个世纪的汉语66
二、汉语在海外68
第二节 汉语文艺体文本70
一、现代白话文与汉语文本70
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文本73
第三节 政论体与科技体文本79
一、政论体文本79
二、科技体文本82
第四节 汉语的新闻体文本85
一、社会与语言85
二、媒体与全球华语87
第五节 汉语变化归因91
一、历史的发展91
二、社会的开放93
三、城市的作用94
四、信息结构改变语言结构96
五、媒体与网络99
主要参考文献104
第四章 性状与程度的扩散105
第一节 性状与信息结构105
一、信息溢出归因105
二、名词的性状义109
第二节 发展演变112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112
二、“程度+抽象名词”113
三、“程度+指人名词”116
四、“程度+物质名词”119
五、“程度+处所名词”120
六、性状与形式化122
第三节 性状程度泛化与居中倾向123
一、中庸倾向与“很中产”123
二、解读“中产”性状125
三、“很中产”评价义溢出128
四、程度泛化的社会因素130
第四节 性状程度泛化的认知解读133
一、“程度+名”性状义泛化133
二、认知动因135
三、信息结构与动因竞争138
主要参考文献140
第五章 动宾结构的发展141
第一节 动宾结构的扩容141
一、动宾结构的特点141
二、动宾结构的变化143
三、“动名1名2”结构146
第二节 动宾的语义结构149
一、动宾匹配与语义149
二、“动名1名2”中的语义结构151
三、语用基础153
第三节 相关解释157
一、语言内部原因157
二、语言外部原因160
三、动名1名2结构扩大归因162
四、认知与效益164
主要参考文献166
第六章 被动陈述的发展169
第一节 被动陈述169
一、被动陈述的构成169
二、“被”的功能172
三、被动与语义特征174
第二节 被字句的构成与层级176
一、“被~”格式176
二、被字句的构成原则179
第三节 被动的动态发展182
一、被字句的信息结构182
二、被动的隐喻185
三、被字句的语义层级187
四、被字句的多样化189
第四节 认知解释192
一、被字句的信息结构192
二、各种解释194
三、精细化与概约化的作用195
主要参考文献198
第七章 指称的发展变化200
第一节 指称构成200
一、指称与强度200
二、指称与信息201
三、指称密度与指称赋值204
第二节 语篇衔接中的指称匹配与强度207
一、指称的匹配207
二、同指竞争与信息重建209
三、指称的5种匹配210
第三节 指称的发展214
一、指称的发展变化214
二、指称密度与赋值的认知解释222
主要参考文献224
第八章 时间表述的缺位与补位225
第一节 “X以来”的缺位225
一、“X以来”中X的构成225
二、“X以来”中X的缺位与动态演变227
第二节 强调动程表达的补位229
一、时间与过程229
二、“长期”与“一直”232
三、“长期以来”与“一直以来”的交融236
四、认知思考239
主要参考文献240
后记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