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放射治疗剂量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放射治疗剂量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744861.jpg)
- 王鹏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1005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11页
- 主题词:放射治疗学-辐射剂量-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放射治疗剂量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放射治疗剂量学概述1
一、放射治疗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1
二、放射治疗学的学科基础与放射诊疗剂量学2
三、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
第1章 辐射剂量学的物理基础4
第一节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
一、电离辐射4
二、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
三、X(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
第二节 剂量学中的基本辐射量8
一、能量转移系数和能量吸收系数8
二、粒子注量Ф和能量注量ψ8
三、照射量X、吸收剂量D和比释动能K9
四、照射量、吸收剂量、比释动能的相互关系10
第三节 体模11
一、体模的概念11
二、组织替代材料间的转换11
三、体模分类13
第四节 剂量测量13
一、照射量测量13
二、吸收剂量测量16
第2章 放射治疗射线产生原理与设备19
第一节 X射线产生与深部治疗X线机19
一、X线机的基本构造19
二、X线的产生及X线机输出特性20
第二节 γ射线与远距离60Co治疗机21
一、γ射线与Co源21
二、60Co治疗机的基本构造22
三、60Co治疗机半影23
四、60Co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23
第三节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23
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工作原理24
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基本结构24
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应用特点26
第四节 近距离后装治疗机26
第五节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26
一、普通模拟定位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27
二、CT模拟机28
第3章 放射治疗深度剂量分布29
第一节 放射治疗物理学有关的名词29
第二节 百分深度剂量30
一、百分深度剂量30
二、影响深度剂量分布的因素30
第三节 组织空气比34
一、组织空气比(TAR)34
二、影响组织空气比的因素35
三、组织空气比与百分深度剂量的关系36
四、散射空气比38
第四节 百分深度剂量及组织空气比剂量计算实例39
一、常规外照射治疗剂量计算实例40
二、旋转照射剂量计算实例40
第4章 放射治疗剂量计算体系42
第一节 散射线校正剂量学参数42
一、原射线与散射线42
二、准直器散射因子43
三、体模散射因子44
第二节 组织体模比与组织最大剂量比45
一、组织体模比46
二、组织最大剂量比46
三、散射最大剂量比与非规则野剂量计算48
第三节 处方剂量的计算49
一、加速器、60Co治疗机输出剂量校准49
二、加速器剂量计算实例49
三、60Co治疗机剂量计算实例51
第5章 等剂量分布与射线束修整52
第一节 等剂量曲线52
一、等剂量曲线52
二、等剂量曲线的测量52
三、影响等剂量曲线的因素54
第二节 楔形板及其照射技术56
一、楔形角56
二、楔形因子57
三、放射治疗机的楔形板系统58
第三节 治疗剂量分布的组织体表轮廓及组织非均匀性校正59
一、照射野内体表轮廓起伏对深度剂量的影响59
二、组织补偿61
三、照射野内非均匀组织对深度剂量的影响62
第四节 射线束的修整63
一、铅挡块厚度63
二、铅挡块的制作64
三、多叶准直器65
第6章 电子线治疗剂量学66
第一节 电子线的能量表述方法66
一、最可几能量66
二、平均能量67
三、深度能量68
第二节 电子线的剂量分布特征68
一、百分深度剂量曲线68
二、影响电子线深度剂量分布的因素69
三、电子线源点的确定70
四、X线污染71
第三节 电子线治疗的计划设计71
一、能量及照射野的选择71
二、电子线的补偿技术72
三、电子线照射野的成形72
四、电子线斜入射及空气散射修正73
五、组织非均匀性校正74
六、电子线照射野的衔接74
第四节 电子线的特殊照射技术75
一、电子线旋转照射技术75
二、电子线全身照射技术78
三、术中照射技术80
第7章 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82
第一节 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几个概念82
第二节 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原则84
一、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的剂量学原则84
二、外照射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的一般方法84
三、楔形照射野的设计88
第三节 相邻射野的连接与设计91
一、共面照射射野相接方法92
二、两正交野相接的方法94
三、处理照射野的相接应注意的问题96
第四节 病人的定位、摆位及等中心点的确定97
一、病人定位、摆位的一般要求97
二、等中心点的确定98
第五节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99
一、治疗计划设计99
二、治疗计划的确认102
三、治疗计划的执行103
第8章 近距离治疗剂量学105
第一节 近距离治疗放射源105
第二节 放射源的强度表示及剂量计算107
一、放射源的强度表示107
二、放射源的校准108
三、近距离照射的剂量计算108
第三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系统110
一、组织间插植剂量系统110
二、腔内照射剂量学113
第四节 近距离放疗技术116
一、靶区、施源器及解剖结构的空间定位116
二、剂量参考点的设置117
三、剂量的优化118
四、后装近距离放疗技术118
第9章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119
第一节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119
一、三维适形放疗的形成与发展119
二、三维适形放疗的设备要求119
三、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实施120
第二节 调强适形放疗技术122
一、调强适形放疗的定义122
二、IMRT的临床价值123
三、IMRT的实现条件124
四、调强放疗的实施过程和可能方法125
五、调强治疗的验证125
六、治疗方案优化与逆向计划设计125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127
一、X刀的基本概念127
二、X刀的基本原理128
三、X刀系统的组成与治疗计划设计要求130
四、X刀治疗注意事项133
第四节 血管介入放疗技术134
一、血管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放射性核素源135
二、血管内介入放疗设备136
三、血管内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137
四、放射性支架137
第10章 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剂量分次关系139
第一节 影响肿瘤和正常组织放射反应的生物学因素139
一、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139
二、影响肿瘤组织放射反应的生物学因素141
三、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的差异143
第二节 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剂量分次关系144
一、分次照射的理论基础—“4R”144
二、放射治疗过程中时间、剂量和分次的修饰146
第三节 线性二次模型在临床放射治疗的应用148
一、时间—剂量—分割数学模式148
二、线性二次平方(LQ)模式150
第11章 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放射防护154
第一节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154
一、执行质量保证的必要性154
二、放射治疗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念154
三、靶区剂量的准确性的要求155
四、放射治疗过程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156
第二节 放射治疗过程质量保证对医学物理师的要求157
一、医学物理师的技术要求157
二、物理技术人员的资质要求158
三、物理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其在质量保证过程中的职责158
第三节 放射治疗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160
一、质量保证的组织与实施160
二、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技术160
第四节 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168
一、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168
二、外照射的辐射防护方法170
三、各类治疗设备治疗过程中的防护171
第12章 实验174
实验一、外照射放射治疗机吸收剂量的校准174
实验二、铅挡块的制作176
实验三、内外照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177
实验四、靶中心的模拟定位179
实验五、不同射野条件下电子线深度剂量的测量182
附录184
附表1 60Co百分深度剂量表(SSD=80cm)184
附表2 60Co组织最大剂量比185
附表3 4MV X射线百分深度剂量表186
附表4 4MV X线组织最大剂量比187
附表5 4MV X线散射最大剂量比188
附表6 10MV X射线百分深度剂量189
附表7 10MV X线组织最大剂量比190
附表8 10MV X射线散射最大剂量比191
附表9 每周1次治疗的TDF值192
附表10 每周2次治疗的TDF值193
附表11 每周3次治疗的TDF值194
附表12 每周四次治疗的TDF值195
附表13 每周5次治疗的TDF值196
附表14 分程治疗的衰减系数197
附表15 TDF与NSD的对应值197
附表16 组织半修复时间197
附表17 每天M次治疗(MFD)的不完全修复因子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