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会计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会计理论研究
  • 李端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0114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会计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会计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会计理论体系1

1.1 会计理论概述1

1.1.1 会计理论的涵义1

1.1.2 会计理论的功能4

1.1.3 会计理论的分类7

1.1.4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11

1.2 会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7

1.2.1 会计理论与会计环境17

1.2.2 近代会计理论的形成22

1.2.3 现代会计理论的形成25

1.2.4 会计理论发展的动因31

1.3 会计理论体系及其构建33

1.3.1 会计理论体系的涵义和特征33

1.3.2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意义35

1.3.3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36

1.3.4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38

第2章 会计模式理论48

2.1 会计模式的概念与意义48

2.1.1 会计模式的概念48

2.1.2 会计模式的意义52

2.2 会计模式的要素与特征53

2.2.1 会计模式的组成要素53

2.2.2 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56

2.3 会计模式的分类与比较59

2.3.1 会计模式的分类59

2.3.2 世界会计模式的比较68

2.4 会计模式的框架及影响因素72

2.4.1 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72

2.4.2 会计模式的影响因素73

2.5 中国会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向80

2.5.1 中国会计模式的形成过程80

2.5.2 中国会计模式的发展趋向84

第3章 会计目标理论89

3.1 会计目标理论概述89

3.1.1 会计目标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90

3.1.2 会计目标的定义93

3.1.3 会计目标的特征98

3.1.4 会计目标观点评述98

3.2 会计目标体系106

3.2.1 会计总体目标108

3.2.2 会计具体目标110

3.3 会计目标的定位116

3.3.1 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因素116

3.3.2 确立我国会计目标的背景与意义122

3.3.3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定位125

第4章 会计管理体制理论128

4.1 会计管理体制概述128

4.1.1 会计管理体制及其制约因素128

4.1.2 会计管理体制的内容137

4.1.3 会计管理体制的类型140

4.2 协会型会计管理体制141

4.2.1 协会型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背景141

4.2.2 协会型会计管理体制的特征142

4.2.3 协会型会计管理体制的优点145

4.2.4 协会型会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146

4.3 政府强制型会计管理体制148

4.3.1 政府强制型会计管理体制形成背景148

4.3.2 政府强制型会计管理体制的特征149

4.3.3 政府强制型会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152

4.4 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153

4.4.1 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的形成背景153

4.4.2 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的特征155

4.4.3 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的优点160

4.4.4 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161

4.5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向162

4.5.1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评述162

4.5.2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向165

第5章 会计规范理论168

5.1 会计规范概述168

5.1.1 会计规范的内涵168

5.1.2 会计规范的意义172

5.1.3 会计规范体系及其构成174

5.2 会计法律规范180

5.2.1 会计法规及其形成180

5.2.2 会计法规体系183

5.2.3 会计法制化185

5.3 会计技术规范187

5.3.1 会计准则187

5.3.2 会计制度194

5.4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201

5.4.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201

5.4.2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203

5.4.3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206

5.5 会计政策及其选择212

5.5.1 会计政策的涵义212

5.5.2 宏观会计政策与企业会计政策的区别与联系214

5.5.3 企业会计政策的产生原因215

5.5.4 会计政策的选择216

第6章 会计监督理论223

6.1 会计监督及其涵义的发展223

6.1.1 会计监督的由来223

6.1.2 会计监督的涵义224

6.2 国家会计监督227

6.2.1 国家会计监督的地位227

6.2.2 国家会计监督的类型228

6.2.3 国家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32

6.3 社会会计监督235

6.3.1 社会会计监督概述235

6.3.2 社会会计监督的内容239

6.3.3 社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241

6.3.4 解决社会会计监督问题的对策242

6.4 内部会计监督248

6.4.1 内部会计监督概述248

6.4.2 内部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52

6.4.3 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254

第7章 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257

7.1 会计循环257

7.1.1 会计循环及其特征257

7.1.2 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259

7.2 会计确认265

7.2.1 会计确认的涵义265

7.2.2 会计确认的作用267

7.2.3 会计确认的程序及标准267

7.3 会计计量269

7.3.1 会计计量的涵义269

7.3.2 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关系270

7.3.3 会计计量的原则271

7.3.4 会计计量模式272

7.4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76

7.4.1 会计要素的特征276

7.4.2 资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82

7.4.3 负债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85

7.4.4 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88

7.4.5 收入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91

7.4.6 费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94

7.4.7 利润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97

第8章 会计信息理论300

8.1 会计信息概述300

8.1.1 会计信息及其特征300

8.1.2 会计信息的来源及构成303

8.1.3 会计信息的分类303

8.1.4 会计信息的作用304

8.2 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306

8.2.1 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306

8.2.2 会计信息需求的约束条件309

8.2.3 当前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矛盾311

8.2.4 “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313

8.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316

8.3.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涵义316

8.3.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状况317

8.3.3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320

8.3.4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325

8.3.5 财务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326

8.4 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327

8.4.1 会计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327

8.4.2 有效市场理论与会计信息披露330

8.4.3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因素333

8.4.4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对策337

第9章 会计国际化理论343

9.1 会计国际化的历史回顾343

9.1.1 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提出343

9.1.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347

9.1.4 美国入主IASB的动因与影响348

9.2 会计国际协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界定353

9.2.3 国际会计惯例的界定362

9.3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抉择365

9.3.2 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总体思路与具体原则369

第10章 环境会计理论376

10.1 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376

10.1.1 环境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376

10.1.2 环境会计的组成380

10.1.3 环境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情况382

10.1.4 环境会计的内容387

10.1.5 环境会计的作用389

10.1.6 环境会计理论的结构390

10.2 环境会计的确认395

10.2.1 环境成本的确认395

10.2.2 环境资产的确认404

10.2.3 环境负债的确认408

10.2.4 环境收益的确认412

10.3 环境会计的计量416

10.3.1 计量单位416

10.3.2 计量基础与计量方法419

10.4 环境会计的报告422

10.4.1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意义422

10.4.2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和内容424

10.4.3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428

10.5 环境会计的发展前景429

第11章 物价变动会计理论432

11.1 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理论432

11.1.1 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432

11.1.2 物价变动的衡量435

11.1.3 物价变动会计的类型436

11.1.4 物价变动会计理论的结构439

11.1.5 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441

11.2 物价变动会计的确认443

11.2.1 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444

11.2.2 持产损益的性质及其列示446

11.3 物价变动会计的计量448

11.3.1 以稳值货币计量非货币性项目449

11.3.2 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450

11.3.3 资产现行成本的确定451

11.3.4 物价变动对非货币性项目现行成本的影响452

11.4 物价变动会计的报告454

11.4.1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报告456

11.4.2 现行成本会计报告460

11.4.3 现行成本/稳值货币会计报告465

11.5 物价变动会计的发展前景470

第12章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472

12.1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472

12.1.1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472

12.1.2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情况475

12.1.3 人力资源会计的组成477

12.1.4 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479

12.1.5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结构481

12.2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485

12.2.1 人力资产确认的可能性485

12.2.2 人力资源成本的组成内容486

12.2.3 人力资源成本与期间损益488

12.3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490

12.3.1 以成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计量490

12.3.2 以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计量493

12.4 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502

12.5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前景504

主要参考文献5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