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 第12卷: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 第12卷: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 叶裕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7523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 第12卷: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2

第二节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9

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结构与创新18

第二章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20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阐释20

第二节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关系25

第三节 建立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模式33

第三章 中国古代与近代城市发展简史46

第一节 前秦时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46

第二节 秦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49

第三节 隋唐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53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58

第五节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66

第四章 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70

第一节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70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75

第三节 中国21世纪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87

第五章 2020年中国城市化展望96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国际背景与环境96

第二节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转型99

第三节 202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预测与展望107

第六章 中国城市化的经济支持116

第一节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116

第二节 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118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28

第七章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137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框架137

第二节 传统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对城市化的制约140

第三节 户籍制度创新143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155

第五节 城市设置标准的改革与创新168

第八章 中国城市化的环境问题174

第一节 城市化和生态与环境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174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178

第三节 中国推进城市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运用184

第九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问题189

第一节 城市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189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191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业与贫困问题195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问题201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安全问题205

第十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问题210

第一节 中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211

第二节 中国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格局的影响220

第十一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239

第一节 中国“三农”问题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239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242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248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福利保障251

第十二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管理问题257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管理257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住宅管理263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管理267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化的规模结构272

第一节 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轨迹272

第二节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理论方法276

第三节 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国际比较281

第十四章 中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289

第一节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轨迹与原因289

第二节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成败得失295

第三节 中国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303

第十五章 中国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10

第一节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轨迹及原因310

第二节 中国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和机制研究313

第三节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316

第十六章 中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21

第一节 中国大城市发展的轨迹及原因321

第二节 大城市环境问题的特性及其解决327

第三节 中国十大城市发展比较333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群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339

第一节 中国城市群的成长机制339

第二节 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343

第三节 建立中国城市群环境合作机制348

第十八章 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355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355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64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地区差异的预测372

第十九章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79

第一节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轨迹及在全国的地位379

第二节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性及主要矛盾383

第三节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比较研究387

第四节 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对策391

第二十章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97

第一节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轨迹及在全国的地位397

第二节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性及主要矛盾401

第三节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研究406

第四节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对策408

第二十一章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416

第一节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轨迹及在全国的地位416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性及主要矛盾419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城市化发展研究426

第四节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对策428

第二十二章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436

第一节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轨迹及在全国的地位436

第二节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性及主要矛盾438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443

第四节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对策448

参考文献454

后记462

表1-1 国务院1993年关于设立县级市的标准4

表1-2 美国城市化轨迹与城镇人口增长系数14

表2-1 1978~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状况30

表2-2 中国1952~1978年重工业超前发展的工业化之路35

表2-3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轨迹36

表2-4 1997~2003年各大城市市区总人口的增长39

表2-5 1996~2003年中国三次产业的就业规模与结构41

表2-6 现行城市管理模式与可持续城市管理模式的对比43

表3-1 汉唐城市发展的比较56

表4-1 中国1952~1978年的城市化历程71

表4-2 中国1978~2004年的城市化轨迹75

表4-3 中国城市化水平及城乡人口增长的变动轨迹76

表4-4 1978~1995年中国城乡就业的增长格局78

表4-5 1978~1995年中国若干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含市辖县)79

表4-6 中国1978~1995年产业结构调整轨迹79

表4-7 1978~1995年中国镇的个数增加及乡镇企业的发展轨迹80

表4-8 中国2000年十大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和迁入人口84

表4-9 世界城市化进程86

表4-10 1978~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及万元GDP能耗92

表5-1 1990~2000年美国都市区人口变化情况98

表5-2 中国各等级规模城市吸纳流动人口的状况102

表5-3 2002年一般建制镇外来人口分布102

表5-4 中美日城市规模结构的比较103

表5-5 不同方法的城市化水平预测109

表5-6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对中国未来城市人口的预测109

表5-7 中国不同速度下的城市化发展状况110

表5-8 发达国家城市化高速发展期城市化速度的比较110

表6-1 世纪之交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23

表6-2 1980~2002年中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变化125

表6-3 中国1995年与2003年前十大企业集团规模与结构的比较126

表6-4 2002年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商品贸易和服务业贸易结构129

表6-5 上海1985~2002年制造业效率与就业结构演化131

表6-6 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异133

表6-7 1995和2002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弹性系数134

表7-1 中国城镇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及实施情况156

表7-2 1990~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163

表8-1 中国污染物排放的变化(1999~2003年)176

表8-2 全国废水及COD排放量年际对比179

表8-3 颗粒物浓度和二氧化硫分级城市比例180

表8-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181

表8-5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情况统计182

表9-1 2000年以来中国贫困标准、人口规模与人口比重200

表10-1 中国2000年流动人口迁移原因212

表10-2 中国流动人口迁移原因的变化214

表10-3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格局215

表10-4 2000年中国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分析217

表10-5 不同文化素质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构成218

表10-6 中国流动人口的距离特征220

表1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人口的前5大流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序(不含本地)223

表10-8 中国流动人口中近邻流动、中程流动、邻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的结构225

表10-9 2000年十大跨省流出人口省份的总人口和人均GDP227

表10-10 流动人口在不同等级规模城市中的分布228

表10-11 2000年一般建制镇外来人口分布229

表10-12 中国若干大城市1989~2003年市辖区人口的增长230

表10-13 1997~200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分布及其变化231

表10-14 1994~2003年北京等5大都市市辖区面积的变化231

表10-15 中国最大的10个城市市辖区1990~2003年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233

表10-16 中国最小的10个地级市市辖区1990~2003年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234

表10-17 重点城市2003年与2004年空气质量比较235

表10-18 北京市2005年部分河湖水质情况235

表10-19 2003年常住人口最多的前30个城市市辖区1990~2003年万人拥有普通中、小学个数237

表11-1 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对比253

表11-2 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合作医疗与养老保险覆盖情况对比253

表1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与土地面积变化258

表12-2 国外部分城市人均土地情况(1992年)259

表12-3 2003年全国及几个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比较259

表12-4 国际大城市土地产出率比较260

表12-5 中国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国内生产总值比较268

表12-6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1991~2004年)269

表12-7 我国城建收入及“两项”资金情况270

表13-1 中国不同统计口径的城市规模结构差异273

表13-2 2003年和200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对城市统计分组的规定273

表13-3 中国按照城市市辖区划分的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274

表13-4 美国2000年和1990年城市化地区规模分布的比较283

表13-5 中日城市规模结构的比较285

表13-6 1989~2003年各大城市市区总人口的增长286

表13-7 台州市建制镇与日本10万人以下市町村规模结构的比较287

表14-1 2002年中国超过20万人口的建制镇298

表14-2 1952~1998年我国工农产品剪刀差表298

表14-3 2002年总人口小于100人的建制镇一览299

表14-4 乡镇企业污染源比较数据301

表14-5 中国2002年建制镇镇区人口的规模结构305

表14-6 中国2002年建制镇中市辖区镇及县级市城关镇与一般镇的结构306

表14-7 中国2002年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的规模结构306

表15-1 中国中小城市数量变动轨迹310

表15-2 中国中小城市人口变动轨迹311

表15-3 1957~2000年中国中小城市数量增长情况312

表15-4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315

表15-5 中国资源型城市类型317

表16-1 中国大城市的数量变动情况321

表16-2 1984~2003年大城市按规模分类的市辖区非农人口变化323

表16-3 1990~2003年中国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动情况323

表16-4 1900~1980年世界不同规模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324

表16-5 1993~1999年不同规模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326

表16-6 1990~1999年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均税收326

表16-7 1990~1999年不同规模城市的就业岗位327

表16-8 1993~1999年不同规模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327

表16-9 2003年中国20个最大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率排名332

表16-10 1990~2003年中国规模最大的十大城市排序的变化(按照城市人口数量统计)334

表16-11 1990~2003年中国规模最大的十大城市排序的变化(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统计)334

表16-12 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50强前10名城市336

表16-13 2002年按市辖区非农人口分组的城市数及构成337

表16-14 2003年按市辖区总人口分组的城市数及构成337

表17-1 中国城市群若干定量指标340

表17-2 2000年中国城市群发展基本情况345

表17-3 沿海三大城市群基本情况对比(2003年)346

表17-4 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基本情况对比(2003年)347

表17-5 西部地区两大城市群基本情况对比(2003年)347

表17-6 东北地区两大城市群基本情况对比(2003年)347

表17-7 2003年上海、江苏、浙江工业产值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对比352

表17-8 2003年北京、天津工业产值排名前五位行业比较352

表18-1 1982、1990、2000年中国省(自治区)际城市化水平差异变化趋势357

表18-2 1995~2000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人口增长比较358

表18-3 中国各地区城市发展阶段判断358

表18-4 中国各地区按“市人口”计算的二、四、十一城市指数值(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66

表18-5 2003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分布密度367

表18-6 2003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市辖区人口密度367

表18-7 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369

表18-8 2003年各地区城市现代化水平计算结果370

表18-9 2003年中国四大区域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情况371

表18-10 中国各地区城市化水平预测377

表19-1 2003年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380

表19-2 2003年沿海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381

表19-3 2000年沿海地区流动人口情况382

表19-4 沿海各地地区外流入人口规模、结构及占全部流入人口的比重382

表19-5 2003年沿海五大城市群主要指标及在全国的地位384

表19-6 2003年中国四大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废物排放量比较385

表19-7 2004年流经沿海的主要水系及湖泊、城市内湖水质状况386

表20-1 中部各省城市化水平及其增长趋势398

表20-2 2000年中部地区流动人口主要特征399

表20-3 全国前四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400

表20-4 2003年中部地区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情况400

表20-5 2003年中部地区城市规模结构及其与其他地区比较401

表20-6 2003年中部地区各省城市化发展情况比较402

表20-7 2003年中部地区各省地级以上主要城市经济指标与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比较表402

表20-8 2003年中部六省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403

表20-9 2004年中部地区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及与全国比较404

表20-10 2003年中部六省主要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及与全国比较404

表20-11 2003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及与其他地区比较405

表20-12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情况及与其他地区比较406

表20-13 2003年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主要发展指标及与其他地区比较409

表20-14 2000年中部地区各省人口流动特征410

表21-1 1995~2000年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417

表21-2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417

表21-3 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系数418

表21-4 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419

表21-5 西部地区2003年城市与建制镇的比例420

表21-6 2003年各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规模421

表21-7 2000年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出人口规模及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424

表21-8 2003年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发展指标425

表21-9 1999/2000年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431

表22-1 1982~2000年四大区域城市化水平增长情况比较437

表22-2 2003年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及与其他地区比较438

表22-3 中国东北地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分布情况及与其他地区比较439

表22-4 东北地区各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440

表22-5 2003年东北地区部分城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442

表22-6 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基本情况及与其他地区比较442

表22-7 2002年东北部分典型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占工业结构的比重443

表22-8 2003年东北地区部分资源型城市利用外资情况及与其他城市比较445

表22-9 东北主要城市组群发展指标比较448

图1-1 中国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框架8

图1-2 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9

图1-3 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工业化发展相互关系示意图10

图1-4 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系数与城市化水平的比较12

图1-5 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系数与城市化水平的比较13

图1-6 美国城镇人口增长系数与城市化水平的比较14

图1-7 美国1790~2000年城乡人口增长的比较16

图1-8 《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19

图2-1 “空的世界”向“满的世界”的转变模型24

图2-2 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关系26

图2-3 不同类型技术对环境的影响28

图2-4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32

图2-5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逻辑关系框架图33

图2-6 中国1952~2003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比较35

图2-7 1978~1998年中国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与建制镇人口增长率比较36

图2-8 苏州(高新区)循环型城市经济社会模式45

图4-1 中国1952~2004年的城市化历程70

图4-2 1952~1978年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轨迹74

图4-3 1980~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比例的变化77

图4-4 1981~2004年中国新增非农产业就业人数80

图4-5 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91

图4-6 中国1984~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93

图4-7 日本1958~199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93

图4-8 中国2000~2004年城乡贫困人口的变化94

图5-1 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六大支持系统112

图6-1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逻辑模型116

图6-2 中国195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121

图6-3 中国1952~2003年工业结构的变化轨迹121

图6-4 日本1949~1999年就业结构的变化125

图6-5 中国1978~2003年汽车与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量增长的比较127

图7-1 影响城市化的制度框架138

图7-2 中国改革开放前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框架141

图7-3 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各区域的人口比例169

图8-1 城市化质量和生态与环境质量关系图175

图8-2 城市化和生态与环境良性循环互动机制的框架图175

图8-3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的增长177

图8-4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77

图8-5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比较180

图8-6 2004年全国城市交通、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181

图9-1 1978~2002年中国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变动情况196

图10-1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人口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流动人口的比重222

图10-2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动人口迁出地的区域分布226

图10-3 2000年中国城市市辖区迁入人口规模分布图229

图11-1 1978~2003年中国城乡就业人数变化趋势243

图13-1 市场组织原则下形成的中心地体系模式277

图13-2 交通原则下组织的中心地体系模式277

图13-3 行政原则组织下的中心地体系模式278

图13-4 勒施景观:在交通干线影响下的中心地模式278

图13-5 艾萨德模式:人口密度不均衡条件下的市场区模式278

图13-6 美国200万人口以上的24个城市化地区规模分布281

图13-7 美国200万人口以下的558个城市化地区等级-规模分布281

图13-8 美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化地区等级规模分布图282

图13-9 中国2003年200万人以上城市规模分布283

图13-10 中国2003年200万人以下城市规模分布284

图13-11 中国2003年650个城市等级-规模分布284

图14-1 中国小城镇发展轨迹(1953~1965年)290

图14-2 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建制镇人口与建制镇数量三者增长率比较296

图14-3 2002年中国10万人口以下建制镇规模分布图305

图16-1 中国城市规模空间分布图336

图17-1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图344

图18-1 1982、1990、2000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水平普查值356

图18-2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人口比重357

图18-3 沿海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359

图18-4 中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360

图18-5 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361

图18-6 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363

图18-7 1995~2000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速度比较364

图18-8 2003年中国四大区域各等级城市占全国同类城市数量的比重365

图18-9 2003年中国四大区域城市规模体系构成情况365

图18-10 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369

图18-11 2003年中国各地区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情况372

图18-12 2003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差异情况373

图18-13 中国各地区所处工业化阶段分类图373

图18-14 2000年中国部分地区人口净迁入和净迁出地区分布374

图19-1 1982~2000年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镇人口增长系数379

图20-1 1982~2000年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镇人口增长系数397

图20-2 中国四大区域不同距离流动人口比重399

图21-1 1982~2000年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镇人口增长系数416

图21-2 2000~2003年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情况422

图21-3 中国四大区域之间人口流动分布图423

图22-1 1982~2000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城镇人口增长系数436

图22-2 2003年东北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人均GDP分布情况439

专栏1-1 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部分)4

专栏1-2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8

专栏2-1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29

专栏2-2 费孝通对中国小城镇与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论述37

专栏2-3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39

专栏4-1 北京市1966年与1967年的城市建设74

专栏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关于私人经济和私有财产的规定78

专栏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发展方针的规定81

专栏4-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十七条: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85

专栏6-1 中国“以钢为纲”工业化道路选择的背景与过程119

专栏6-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22

专栏8-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确定的七项重点任务179

专栏8-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排污许可证试点工作的通知184

专栏8-3 2003年度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排名187

专栏8-4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和城市名单188

专栏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7个一号文件240

专栏11-2 有关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政府文件245

专栏11-3 中国农村居民福利制度部分相关文件254

专栏12-1 北京市部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261

专栏12-2 中国部分廉租房政策264

专栏13-1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沿革276

专栏14-1 1997年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292

专栏14-2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294

专栏14-3 中国小城镇十种发展模式——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总结307

专栏15-1 从环境角度看中小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318

专栏16-1 不同指标下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名)335

专栏17-1 选择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342

专栏17-2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的战略任务与保障措施353

专栏18-1 中国四大区域划分方案355

专栏19-1 中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历程383

专栏20-1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背景及相关举措413

专栏21-1 西部大开发历程与主要政策措施432

专栏22-1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437

专栏22-2 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历程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