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肝脏疾病诊疗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悦,龚作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2389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肝疾病-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肝脏疾病诊疗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病毒性乙型肝炎1
第一节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1
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1
二、常用抗病毒药物1
三、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8
四、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与抵抗10
五、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12
六、未来展望12
第二节 核苷类似物的研究进展13
一、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13
二、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14
三、恩替卡韦(entecavir,ETV)15
四、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17
五、依曲西他平(Emtricitabine,FTC)17
六、克拉夫定(Clevudine,CLV,LFMAU)18
七、替诺福韦(tenofovir)18
第三节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18
一、概述18
二、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理19
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分型20
四、免疫治疗21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抗病毒靶位29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29
第五节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诊治30
一、发病机理31
二、治疗31
三、治疗药物32
第二章 病毒性丙型肝炎36
第一节 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36
一、病毒学36
二、临床表现36
第二节 HCV医源性传播38
一、血液与血制品39
二、血液透析39
三、血液病39
四、病房内丙型肝炎暴发39
五、内镜检查40
六、其他医疗设施40
七、被感染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引起的传播40
八、世界范围的不洁注射威胁40
九、普通公众是否处于危险之中41
第三节 丙型肝炎的病毒学检测41
一、酶免疫学技术41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41
三、HCV标志及其动力学42
四、现有的HCV检测方法43
五、HCV感染的诊断45
六、HCV所致疾病的预后45
第四节 丙型肝炎的治疗46
一、治疗的靶位46
二、未来治疗的靶位46
三、急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46
四、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应答和抵抗48
五、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51
六、HCV抵抗的预防和治疗54
七、ALT正常的丙肝患者的治疗57
八、干扰素抵抗的细胞机制62
九、HCV准种在治疗中的病毒动力学及演变66
第五节 暴露于HCV后预防性治疗70
第六节 HBV与HCV混合感染71
一、显性HBV和HCV慢性感染71
二、隐匿性HBV和HCV慢性联合感染72
第三章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75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和策略75
二、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75
第四章 肝纤维化84
一、病因学84
二、发病机制84
三、肝纤维化的诊断89
四、肝纤维的治疗92
第五章 肝硬化99
第一节 肝硬化诊疗常规99
一、分类99
二、病理生理101
三、临床表现102
四、并发症103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05
六、诊断106
七、鉴别诊断106
八、治疗106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治疗111
一、肝性脑病的定义与分型111
二、HE的常见病因及诱因112
三、发病机制112
四、临床表现11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14
六、治疗114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116
一、肝肾综合征的概念116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16
三、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17
四、肝肾综合征的分类和诊断标准117
五、肝肾综合征的治疗118
第四节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120
一、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121
二、特殊检查方法121
三、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判定122
四、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122
五、静脉曲张出血早期预防的总结126
六、前景展望126
第五节 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126
一、病原学127
二、发病机制127
三、诊断128
四、治疗129
五、预防129
六、预后131
七、总结131
第六节 肝肺综合征的治疗132
一、肝肺综合征的概念132
二、肝肺综合征发病机制132
三、肝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34
四、肝肺综合征的诊断134
五、肝肺综合征辅助检查135
六、肝肺综合征的治疗135
第七节 肝硬化合并电解质紊乱的治疗136
一、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137
二、低钾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138
三、低血氯与碱中毒138
四、其他电解质紊乱138
第六章 原发性肝癌143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诊疗现状143
一、肝癌的流行病学143
二、病因143
三、病理146
四、临床表现151
五、诊断155
六、治疗164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190
一、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190
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90
三、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疗法(PEI)192
四、经皮乙酸注射治疗194
五、射频消融术194
六、氩氦刀靶向治疗195
七、微波固化治疗(MCT)196
八、放射性碘离子植入197
九、超声聚焦刀197
十、联合治疗198
第三节 肝细胞癌的预防199
一、癌症预防的定义199
二、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199
三、肝细胞癌的预防200
第四节 肝细胞性肝癌:分子通路及新治疗靶点203
一、癌症生物学203
二、通路及靶向治疗204
第七章 脂肪肝207
第一节 脂肪肝的临床诊治207
一、脂肪肝的易患因素207
二、发病机制207
三、临床表现209
四、辅助检查211
五、诊断213
六、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213
七、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215
八、治疗216
第二节 急性酒精性肝炎219
一、病理生理学进展219
二、临床表现220
三、诊断220
四、治疗220
第八章 药物性肝病225
第一节 药物在肝脏的代谢225
一、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225
二、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225
第二节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226
一、毒性代谢产物作用226
二、非免疫性机制227
三、免疫发病机制228
四、药物性胆汁淤积的机制229
第三节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病理特点229
一、急性药物性肝损害229
二、慢性药物性肝病230
第四节 常见药物引起的肝病230
一、抗微生物制剂230
二、抗结核药物231
三、抗真菌药231
四、抗惊厥药231
五、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和抗抑郁药231
六、中草药的肝毒性231
七、致肝损伤中药的基本特点232
八、影响中药肝损伤的有关因素233
第五节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233
一、药物性肝病的诊断233
二、预防和治疗233
第九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237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238
第二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40
一、发病机制240
二、PBC胆管损伤的机制241
三、临床表现242
四、诊断242
五、治疗策略242
第三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46
一、P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46
二、PSC的体液免疫247
三、抗结肠抗体247
四、其他自身抗体247
五、MHC基因248
六、PSC的细胞免疫异常249
七、T细胞受体250
八、胆管内皮细胞的作用251
九、胆管内皮HLAⅡ类分子的表达252
十、胆管黏附分子的表达252
十一、细菌感染的作用252
十二、PSC与免疫缺陷状态之间的关系253
十三、PSC的治疗253
十四、其他疗法254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254
一、AIC发病特点254
二、与AIC有关的其他自身抗体256
三、AIC的治疗256
四、AIC的鉴别诊断256
五、药物所致的胆管缺失Drug-induced ductopenia257
第五节 重叠综合征257
一、AIH-PBC重叠综合征259
二、AIH-PSC重叠综合征260
三、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261
四、AIH-AIC重叠综合征262
第十章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266
一、物理型人工肝266
二、中间型人工肝267
三、生物型人工肝270
四、混合型生物人工肝273
第十一章 肝移植276
第一节 肝移植的历史和现状276
第二节 肝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77
一、适应证277
二、禁忌证280
三、肝移植时机的选择281
第三节 肝移植受体、供体的术前准备281
一、受体的术前准备281
二、供体的评估282
第四节 肝移植手术283
一、供肝切取组手术283
二、受者手术组手术287
第五节 术后一般处理297
一、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297
二、胆汁引流量297
三、精神状态297
四、凝血功能298
五、防治感染298
六、血生化指标的观察298
七、肝脏活检298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299
一、排斥反应299
二、腹腔内出血299
三、血管并发症300
四、感染301
五、胆道并发症301
六、肝移植术后恶性肿瘤302
七、胃肠道出血302
八、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02
九、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302
十、代谢并发症302
第七节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302
一、围手术期免疫抑制剂的使用303
二、免疫抑制的维持治疗303
第十二章 肝细胞移植治疗305
一、肝细胞移植治疗概述305
二、移植细胞来源305
三、肝细胞的移植途径、方法以及移植条件的优化307
四、原代肝细胞的获取309
五、肝细胞系的建立309
六、骨髓来源的肝干细胞及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312
第十三章 肝豆状核变性325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的基因基础325
一、铜蓝蛋白及其功能325
二、铜伴侣蛋白325
三、ATP7B基因及其功能326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327
一、WD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其分子病理学328
二、W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和组织分布328
三、WD基因突变328
四、WD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筛查329
五、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330
六、问题与展望331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诊断331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331
二、临床分期333
三、肝豆状核变性的病理改变333
四、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333
五、鉴别诊断334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335
一、药物治疗335
二、肝移植治疗336
三、肝细胞移植治疗(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HTx)336
四、基因治疗337
五、干细胞移植治疗337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预后及疗效因素337
第十四章 遗传性血色病339
第一节 遗传性血色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339
一、HLA-H基因(HH基因)的结构、转录和翻译339
二、HLA-H基因的突变339
三、HLA-H基因突变的致病机理340
四、HLA-H基因突变的鉴定技术340
第二节 遗传性血色病筛查的利弊341
一、是否要筛查血色病341
二、怎样筛查血色病343
三、什么时候进行血色病筛查:新生儿、儿童时期,还是成人时期?343
四、总结343
第三节 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突变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343
一、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344
二、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345
三、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相关性346
四、与肝癌的相关性346
第四节 遗传性血色病的临床特征347
一、遗传性血色病的主要病理改变347
二、遗传性血色病的主要临床表现348
三、遗传性血色病的诊断349
四、遗传性血色病的治疗349
第五节 幼年型遗传性血色病的分子遗传学及临床特点350
一、JH的分子遗传学350
二、JH的临床表型351
三、JH的诊断351
四、JH的治疗351
第十五章 中西医结合在肝病中的诊疗进展353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理论基础353
一、肝的部位和形态353
二、肝的生理和病理353
三、肝与躯体官窍的关系355
四、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356
第二节 中医肝病的现代研究359
一、肝主疏泄359
二、肝藏血359
三、肝主筋,其华在爪360
四、肝开窍于目360
五、肝与胆为表里361
六、肝肾同源361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概况361
一、病因病机361
二、组方原则362
三、分型论治362
四、药物研究363
五、临床经验364
第四节 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365
一、一般治疗366
二、心理治疗366
三、饮食治疗366
四、病因治疗367
五、抗纤维化治疗367
六、中医治疗371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382
第五节 中医药防治肝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概况383
一、实验研究383
二、临床研究385
三、评价与展望387
第六节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388
一、概述388
二、历史沿革388
三、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治疗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