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分析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36797.jpg)
- 华中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0568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68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7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 分析化学的任务1
2 分析方法的分类2
一、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3
三、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和主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分析3
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4
定性分析7
第一章 定性分析概论7
1-1 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7
1-2 反应进行的条件8
1-3 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11
一、反应的灵敏性11
二、反应的选择性15
1-4 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17
习题18
第二章 阳离子分析20
2-1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20
一、硫化氢系统21
二、酸碱系统22
三、阳离子的分组与离子外壳结构及离子电位的关系24
2-2 第一组阳离子26
一、本组离子的主要性质26
二、组试剂的作用28
三、本组的系统分析30
四、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32
2-3 第二组阳离子33
一、本组离子的主要性质33
二、组试剂的作用36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42
四、铜组的分析43
五、锡组的分析44
六、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48
2-4 第三组阳离子53
一、本组离子的主要性质53
二、组试剂的作用55
三、本组离子混合物的分析59
四、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62
2-5 第四组阳离子70
一、本组离子的主要性质70
二、本组离子混合物的分析72
三、本组离子的分别鉴定74
习题81
第三章 阴离子分析89
3-1 阴离子的分析特性89
3-2 阴离子的初步试验91
一、分组试验91
二、挥发性试验93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93
3-3 阴离子的分别鉴定95
一、SO?-的鉴定95
二、SiO?-的鉴定95
三、PO?-的鉴定96
四、S2+、S2O?-、SO?-的鉴定97
五、CO?-的鉴定99
六、Cl-、Br-、I-的鉴定99
七、NO?的鉴定100
八、NO?的鉴定100
九、Ac-的鉴定101
习题101
第四章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104
4-1 概述104
4-2 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105
一、试样的外表观察105
二、试样的准备106
4-3 初步试验107
4-4 阳离子分析109
一、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109
二、阳离子的分析111
4-5 阴离子分析111
一、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111
二、阴离子的分析114
4-6 分析结果的判断115
习题116
定量分析118
第五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18
5-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118
一、系统误差118
二、偶然误差119
5-2 误差的表示方法121
一、准确度与误差121
二、精密度与偏差122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126
四、公差127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28
5-3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130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131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33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35
5-4 定量分析结果的处理137
一、可疑测定值的舍弃137
二、分析结果的置信概率和置信区间139
三、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检验143
习题144
第六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147
6-1 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主要方法147
一、酸碱滴定法148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148
三、沉淀滴定法148
四、络合滴定法148
6-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49
一、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149
二、滴定的主要方式149
6-3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151
一、摩尔浓度152
二、当量浓度152
三、滴定度153
6-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154
一、标准溶液浓度大小的选择依据154
二、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155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56
6-5 滴定分析的计算157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据157
二、滴定分析计算示例159
习题162
第七章 酸碱滴定法164
7-1 酸碱质子理论164
一、酸碱定义和共轭酸碱对164
二、酸碱反应166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167
四、酸碱的强度168
五、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171
7-2 酸度对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影响172
一、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172
二、酸的浓度和酸度173
三、酸度对酸碱溶液中各存在型体分布系数的影响173
7-3 酸碱平衡中酸碱度的计算181
一、处理酸碱平衡的方法181
二、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187
7-4 酸碱缓冲溶液194
一、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194
二、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203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207
7-5 酸碱指示剂210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10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212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214
四、混合指示剂216
7-6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218
一、强酸(碱)的滴定218
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222
三、滴定误差228
7-7 多元酸(碱)的滴定231
一、多元酸碱溶液的酸碱度计算231
二、多元酸碱的滴定238
7-8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41
一、酸标准溶液241
二、碱标准溶液242
7-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示例244
一、直接滴定法244
二、间接滴定法249
习题253
第八章 络合滴定法257
8-1 络合滴定法概述257
8-2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络合物260
一、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260
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262
8-3 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263
一、络合物的形成常数263
二、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浓度的计算267
三、影响络合平衡的主要因素271
四、络合物的表观形成常数279
8-4 EDTA滴定法的原理282
一、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283
二、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295
三、络合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值和酸效应曲线298
8-5 络合滴定指示剂301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02
二、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303
三、选择金属指示剂的依据303
四、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309
五、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311
8-6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317
一、控制溶液的酸度317
二、利用掩蔽和解蔽321
三、化学分离法327
四、选用其他络合剂滴定327
8-7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计算示例329
一、直接滴定法329
二、返滴定法330
三、间接滴定法331
四、释放(置换或取代)滴定法332
习题334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336
9-1 方法特点和分类336
9-2 克式量电位337
一、能斯特方程式337
二、克式量电位340
9-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反应进行的程度343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343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350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351
9-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356
一、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57
二、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58
三、催化剂和诱导反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58
9-5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362
一、滴定开始至等当点前溶液的电极电位的计算363
二、等当点时溶液的电极电位的计算363
三、等当点后溶液的电极电位的计算365
9-6 氧化还原滴定法指示剂370
一、氧化还原指示剂370
二、其他指示剂374
9-7 氧化还原法滴定前的预处理375
一、预处理实例376
二、预处理时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79
9-8 氧化还原当量379
9-9 高锰酸钾法383
一、方法简介383
二、KMnO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85
三、KMnO4法应用实例386
四、计算示例388
9-10 重铬酸钾法390
一、方法简介390
二、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391
三、K2Cr2O7法应用实例392
四、计算示例395
9-11 碘量法397
一、方法简介397
二、I2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399
三、碘量法的应用实例403
四、计算示例405
9-12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408
一、硫酸铈法408
二、溴酸钾法410
习题413
第十章 沉淀滴定法417
10-1 概述417
10-2 确定等当点的几种方法418
一、摩尔法418
二、佛尔哈特法420
三、法扬斯法423
10-3 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424
一、硝酸银、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24
二、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426
三、银合金中银的测定426
10-4 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427
习题428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429
11-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429
11-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430
一、对沉淀形式的要求431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431
11-3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432
一、沉淀的溶解度432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435
11-4 沉淀的形成445
一、沉淀的形成过程446
二、各种类型沉淀的生成447
11-5 沉淀的纯度451
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52
二、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455
11-6 进行沉淀的条件456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456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457
三、均匀沉淀法458
11-7 有机沉淀剂459
一、有机沉淀剂的特点460
二、有机沉淀剂的分类和应用460
11-8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462
习题465
第十二章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468
12-1 概述468
一、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的特点468
二、物质的颜色和光的选择性吸收469
12-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472
一、朗伯-比耳定律472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478
12-3 比色分析的方法及仪器482
一、目视比色法482
二、光电比色法483
三、分光光度法491
12-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495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495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503
12-5 光度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510
一、仪器测量误差510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513
12-6 比色法及分光光度法的应用514
一、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法514
二、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516
三、络合物组成的测定518
习题519
第十三章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521
13-1 电位分析法521
一、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21
二、pH值的电位测定方法526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528
四、电位滴定法532
13-2 极谱分析法535
一、概述535
二、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38
三、极谱分析法的应用545
四、新的极谱分析方法546
13-3 发射光谱分析法549
一、基本原理549
二、光谱分析方法552
三、火焰光度分析法555
13-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57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557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58
三、定量分析方法561
13-5 气相色谱法562
一、气相色谱分析的装置及流程562
二、气液色谱法的基本原理563
三、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564
习题566
第十四章 定量分离方法567
14-1 沉淀分离法567
一、无机共沉淀剂568
二、有机共沉淀剂568
14-2 萃取分离法569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570
二、萃取的类型与条件574
三、萃取操作方法581
14-3 离子交换分离法581
一、离子交换树脂582
二、离子交换的亲和力585
三、离子交换分离的操作方法587
四、离子交换法应用实例589
14-4 液相色谱分离法591
一、柱中色谱法591
二、纸上色谱法593
三、薄层色谱法596
习题596
第十五章 一般物质分析步骤598
15-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598
一、液体和气体试样的采取598
二、固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599
三、湿存水的处理602
15-2 试样的分解602
一、溶解分解法602
二、熔融分解法605
三、试样分解方法和溶(熔)剂的选择608
15-3 干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的选择610
一、干扰物质的分离610
二、测定方法的选择610
15-4 试样分析实例——硅酸盐的分析612
习题615
附录:616
表一、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616
表二、最重要的酸的百分浓度和比重表619
表三、苛性碱和氨溶液的百分浓度和比重表623
表四、络合物的形成常数624
表五、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形成常数628
表六、标准电极电位表629
表七、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克式量电位(Eof)值(伏)。642
表八、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646
表九、化合物的式量表(1979)648
表十、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652
表十一、基准物质及其干燥温度653
表十二、EDTA螯合物的logK形654
表十三、络合物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656
表十四、络合剂的paL值657
表十五、在不同pH值条件下常见金属离子的logK′MY值658
表十六、一些“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的表观形成常数(对数值)659
表十七、常用的掩蔽剂661
表十八、用邻苯二酚紫(PV)作指示剂可测定的金属离子662
表十九、离子的?值(?)663
表二十、离子的活度系数664
表二十一、国际原子量表(1979)665
表二十二、对数表667
表二十三、逆对数表669
表二十四、加法对数表671
索引674
参考书目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