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1728789.jpg)
- 艾伟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4892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章 刺激与反应3
第一节 刺激-反应的举例3
第二节 刺激-反应的解释5
第三节 刺激-反应的公式7
第四节 反应本能和习惯9
第五节 刺激-反应的种类11
第六节 刺激-反应与心理学14
第二章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16
第七节 心理学的意义16
第八节 心理学的分类17
第九节 心理学与教育20
第十节 教育心理学之两大任务21
第三章 儿童智慧的发展24
第十一节 智慧的界说24
第十二节 研究智慧量法的经过25
第十三节 儿童智慧的发展举例27
第十四节 智慧商数29
第十五节 智慧上的个人差异31
第十六节 人类智慧的分配33
第十七节 智慧发展与遗传35
第十八节 智慧发展与环境37
第十九节 环境与遗传的重要比较40
第四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46
第二十节 情绪的意义46
第二十一节 忿怒的情绪50
第二十二节 惧怕的情绪62
第二十三节 亲爱的情绪67
第五章 儿童语言、图画的发展75
第二十四节 语言发展与智慧之关系75
第二十五节 语言发展的分期76
第二十六节 语言能力测验及其量法81
第二十七节 图画心理的意义84
第二十八节 儿童图画发展的分期86
第二十九节 研究儿童图画心理的方法93
第六章 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97
第三十节 社会行为的萌芽期97
第三十一节 个人化与社会化99
第三十二节 儿童年龄问题100
第三十三节 发展之条件103
第三十四节 社会行为的分类108
第三十五节 社会发展量表111
第七章 儿童食宿习惯的养成124
第三十六节 味觉的发展124
第三十七节 饥与渴的感觉125
第三十八节 营养心理学126
第三十九节 食物与风俗126
第四十节 取食动作的发展128
第四十一节 饥饿与食欲130
第四十二节 儿童营养问题131
第四十三节 儿童食品与自由选择136
第四十四节 拒食的原因及其补救方法137
第四十五节 睡眠的需要140
第四十六节 睡眠时数与儿童年龄141
第四十七节 儿童睡眠及其环境143
第四十八节 防止与补救失眠的方法146
第八章 儿童的个性差异149
第四十九节 发展上的差异149
第五十节 粹质在智愚上的差异156
第五十一节 个性差异的原因159
第五十二节 儿童个性的分类164
第五十三节 儿童个性的研究168
第五十四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173
第九章 儿童的心理卫生176
第五十五节 心理卫生的重要176
第五十六节 学童变态行为的倾向178
第五十七节 心理卫生的积极习惯181
第五十八节 心理卫生的消极习惯186
第五十九节 性的顺应187
第六十节 训育新论188
第六十一节 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199
第六十二节 教师个人的顺应问题200
第十章 母子健康问题203
第六十三节 健康问题的重要203
第六十四节 婴孩死亡的研究204
第六十五节 产母死亡之研究208
第六十六节 怀胎期间的卫生209
第六十七节 婴孩调护之研究214
图的目录7
图一 刺激-反应图7
图二 刺激-反应图8
图三 刺激-反应图8
图四 刺激-反应图8
图五 常态分配图33
图六 智慧分配图34
图七 智慧分配图34
图八 失恃——原来的惧怕 由拖毯子所引起的惧怕反应59
图九 两手捧其首部引起忿怒的反应60
图十 惧怕习惯之养成——最初看见白鼠这孩子不惧怕61
图十一 惧怕习惯之养成——以后看见有胡子的圣诞老人他也怕了61
图十二 儿童图画的发展89
图十三 儿童图画的发展89
图十四 儿童图画的发展90
图十五 儿童图画的发展90
图十六 桌子图92
图十七 拉洋车104
图十八 同乘汽车游校园105
图十九 摇船乘凉105
图二十 转得很快106
图二十一 共同游戏106
图二十二 男女儿童身高曲线154
图二十三 低能儿测验成绩155
图二十四 智愚各级儿童发展趋势图155
表的目录82
表一 戴可珠氏测验结果82
表二 社会发展成绩标准121
表三 各年龄社会发展成绩标准121
表四 各年龄儿童每日所需之总热量132
表五 普通食物所含加路里量133
表六 普通食物所含加路里量(续前表)134
表七 受经济限制之食谱——为一岁半至两岁儿童制者135
表八 各年龄儿童所需睡眠时数142
表九 各年龄儿童之脑重152
表十 粹质百分数表153
表十一 智愚粹质之比较157
表十二 两组儿童之测验成绩159
表十三 粹质之两性差异162
表十四 婴孩疾病统计表205
表十五 逐期乳量表215
上册中西文名词对照表220
下册227
第十一章 学习历程227
第六十八节 反应在学习上的重要227
第六十九节 学习曲线228
第七十节 学习高原233
第七十一节 生理的限度234
第七十二节 尝试与错误235
第七十三节 学习与领悟238
第七十四节 学习与遗忘241
第七十五节 学习原理243
第七十六节 练习的移转255
第七十七节 学习指导259
第十二章 学力测量267
第七十八节 学力测验与智力测验267
第七十九节 测验的功用268
第八十节 测验的限度271
第十三章 国语科的学习心理274
第八十一节 汉字的学习274
第八十二节 儿童错字的分析280
第八十三节 释形同音两法之比较研究290
第八十四节 识字教学原则292
第八十五节 常用字问题294
第八十六节 汉字测量303
第十四章 算术科的学习心理310
第八十七节 数的意义310
第八十八节 基本演算314
第八十九节 练习的错误和速度323
第九十节 整数的高级演算329
第九十一节 分数的练习和应用337
第九十二节 算术上的推理346
第九十三节 演算上毛病的诊断348
第十五章 常识科的学习心理357
第九十四节 初小常识教材问题357
第九十五节 历史的学习心理376
第九十六节 地理的学习心理380
第九十七节 史地事实的了解问题383
第九十八节 社会科中常用名词之研究384
第十六章 艺术科的学习心理390
第九十九节 艺术步骤与儿童心理390
第一百节 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391
第一百零一节 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395
第一百零二节 手工与各方面之关系396
图的目录229
图一 两位加法学习曲线229
图二 汉字学习曲线(甲)230
图三 汉字学习曲线(乙)231
图四 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遗忘曲线241
图五 汉字形、声、义间的关系275
图六 中小学儿童的识字量曲线305
图七 比例关系图313
图八 分数图解340
图九 常识教材分配图363
表的目录258
表一 各学科组及其比较价值258
表二 小学各级默字错误分析表282
表三 包稚颐氏各年级错字次数统计284
表四 费景瑚女士儿童错字次数统计285
表五 前师及初中学生作文错字统计289
表六 释形同音两法教授之成绩比较统计291
表七 小学作文用字数量296
表八 盖茨氏智商与艰难指数对照表300
表九 周祖训氏低年级国语教科书艰难指数301
表十 中小学各级识字量常模304
表十一 科尔教授算术练习分配表325
表十二 加法诊断记录349
表十三 减法诊断记录350
表十四 乘法诊断记录351
表十五 除法诊断记录353
表十六 薛人仰氏小学国语教科书内容之分析研究359
表十七 四种初小常识教科书之共同教材——中年级364
表十八 四种初小常识教科书之共同教材——低年级369
表十九 常识教材中卫生自然社会所占百分数373
表二十 四种初小常识教科书共同材料归类表374
表二十一 美国社会科常用名词之中小学各级常模386
表二十二 美国社会科常用名词之艰难度举例387
表二十三 各学科间之相关系数397
表二十四 艺术科各科间之彼此相关系数398
下册中西文名词对照表401
教育心理实验目录403
绪论403
实验一 图画观察406
实验二 智慧评判407
实验三 学习实验410
实验四 差异实验411
实验五 遗忘实验416
实验六 知觉实验418
实验七 补画测验423
实验八 情绪实验427
实验九 人格实验431
实验十 识字测验432
实验图表目录419
图1 知觉实验图1419
图2 知觉实验图2419
图3 知觉实验图3420
图4 知觉实验图4420
图5 知觉实验图5420
图6 知觉实验图6421
图7 知觉实验图7421
图8 知觉实验图8421
图9 知觉实验图9422
图10 知觉实验图10422
表一 两次观察比较表407
表二 等级相关计算表409
表三 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心理班学生72人所得之结果409
表四 学习实验成绩记载表410
表五 “之无测验”结果统计表411
表六 统计材料举例412
表七 均数之计算412
表八 均差之计算414
表九 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心理班学生45人的结果415
表十 遗忘实验结果记载表418
表十一 墨迹意义记载表419
表十二 年龄常模表424
表十三 年龄与标准错误数424
表十四 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学生190人之结果425
表十五 怕的物件等第表428
表十六 怕的物件等第表428
表十七 一周间发怒次数表429
表十八 发怒延长的时间429
表十九 发怒的原因430
表二十 发怒时的反应430
表二十一 发怒后的感觉430
表二十二 人格特质重要性的统计表432
表二十三 测验分数与识字量之对照表(第一类)435
表二十四 测验分数与识字量之对照表(第二类)435
表二十五 各级识字量常模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