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昆山市玉山镇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昆山市玉山镇调查
  • 张肖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78020237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流动人口-调查研究-昆山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昆山市玉山镇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意义3

第二节 概念界定4

一、流动人口4

二、城市融入6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7

一、研究思路7

二、调查点的选取8

三、研究方法11

第四节 样本基本情况13

一、抽样方案13

二、样本分布与特征14

第二章 流动人口研究的新视角20

第一节 国内流动人口研究20

一、我国流动人口的历史进程20

二、流动人口的社会特征23

三、流动人口的动机分析24

四、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与融入27

五、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功能41

六、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44

第二节 国外流动人口的理论研究49

一、推拉理论49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55

第三节 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59

一、城市融入:流动人口研究的新视角59

二、生活目标:城市融入的动机60

三、外来打工者与城市居民:城市融入的两阶段目标61

四、两大机制的合力:城市融入的决定因素63

五、研究假设64

第三章 走进城市66

第一节 流动准备与动机66

一、初次流动年龄66

二、流动前的技术性准备68

三、农村承包地的处置74

四、流动成为生活目标78

第二节 就业渠道87

一、流动人口就业信息源仍主要是熟人关系圈87

二、在昆山找到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为19天89

第三节 流动性90

一、空间流动91

二、职业变化92

第四章 权益保护96

第一节 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现状96

一、流动人口的工作状况97

二、流动人口的收入保障99

三、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102

四、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103

五、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105

六、流动人口的政治权利107

第二节 流动人口权益问题的特点108

一、户籍制度是影响权益保障的根本原因109

二、用工企业是权益保护的执行因素112

三、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制约权益保障程度的重要因素117

四、不同性别的流动人口权益受侵害的重点不同121

五、流动人口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手段有明显的分化123

六、流动人口维权的组织化程度较弱125

第五章 城市认同129

第一节 城市生活方式认同130

一、居住方式的变化130

二、业余生活的变化132

三、社会关系网的拓展133

第二节 城市文化认同140

一、语言认同140

二、身份认同144

第三节 成为市民的可能151

一、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口想在昆山定居152

二、定居昆山的现实可能性157

三、定居昆山的预期可能性163

第六章 精神样态166

第一节 生存状态的演进轨迹167

一、流出地经济落后:到异乡寻梦167

二、对土地的依赖在减轻:离土离乡成为可能168

三、自我发展:逐渐增强生产劳动的综合能力169

第二节 社会融合的现实历程175

一、语言交流:生活环境变化的新课题175

二、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的择偶倾向与子女教育176

三、工作单位: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桥梁177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互动情态185

一、交往圈层:以地缘关系为核心185

二、交往扩大:缔结人际关系的新纽带188

第四节 人生归宿的心理趋向193

一、定居昆山:将未来托付给新家园193

二、候鸟人生:只为未来更加美好199

第七章 昆山模式202

第一节 追求目标:满足流动人口群体的社会需要203

一、努力为流动人口创造较好的社会环境203

二、引导外来人口在生存发展中成为“新昆山人”204

三、探索新型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与维权模式205

第二节 变革重点: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突出难题209

一、把制度创新贯穿外来人口社会管理的全过程209

二、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实施综合治理210

三、营造流动人口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211

第三节 创新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的统筹管理服务模式219

一、正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的现实矛盾219

二、构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221

第八章 结论227

第一节 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命题227

一、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普遍性227

二、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特殊性227

三、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层次性228

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主动性231

第二节 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解释力233

一、生活目标的解释力233

二、不同就业部门中介因素的解释力234

三、两大机制的解释力235

附录1:调查问卷237

附录2:访谈提纲248

参考文献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