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707715.jpg)
- 叶平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333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3
第一章 文献综述3
一 儿童社会退缩研究的兴起3
二 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界定及辨析5
三 儿童社会退缩的分型研究13
四 儿童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17
五 儿童社会退缩的其他相关研究22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32
一 幼儿社会退缩研究工具的问题32
二 幼儿社会退缩的群体特征问题33
三 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状况研究问题34
四 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问题35
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及其意义37
一 研究的总体设计37
二 研究的意义39
第二部分 幼儿社会退缩特征及适应性研究研究一 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的编制43
第一节 研究目的43
第二节 研究假设43
第三节 研究方法43
第四节 研究结果46
第五节 讨论与分析53
第六节 小结57
研究二 幼儿社会退缩的筛选和诊断标准研究58
第一节 研究目的58
第二节 研究假设58
第三节 研究方法58
第四节 结果60
第五节 分析与讨论61
研究三 幼儿社会退缩群体特征研究63
第一节 研究目的63
第二节 研究假设63
第三节 研究方法63
第四节 结果63
第五节 讨论67
第六节 小结69
研究四 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状况研究71
第一节 研究目的71
第二节 研究假设71
第三节 方法71
第四节 结果73
第五节 讨论76
第六节 小结79
第三部分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研究第一章 幼儿社会退缩的游戏干预方案的设计83
一 干预方案设计的依据(兼析发生发展过程)83
二 干预方案设计的总体构想98
三 干预的策略和代理人100
四 干预游戏的设计101
五 游戏干预的策略103
六 干预的程序107
第二章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实施及效果检验110
研究一 个案研究110
研究二 实验研究133
第四部分 总讨论155
第一章 幼儿社会退缩特征及适应性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155
一 主要发现155
二 综合讨论156
第二章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161
一 主要发现161
二 综合讨论162
第三章 对于本研究方法及缺陷的认识175
一 对于本研究方法的认识175
二 本研究的缺陷176
三 有待研究的问题177
附录179
附录一 幼儿社会退缩项目搜集访谈提纲179
附录二 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原始问卷)179
附录三 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正式问卷)182
附录四 儿童游戏观察编码表(Rubin,1989)183
附录五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后的教师调查问卷184
附录六 幼儿教师对游戏干预的反馈186
附录七 不同阶段的干预游戏189
附录八 游戏干预笔记摘录190
参考文献194
中文文献204
后记209
图1-1 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其游戏干预研究总体设计39
图2-1 总分Z分数46
图2-2 因素分析的碎石图48
图2-3 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幼儿社会退缩的检出率64
图2-4 不同年龄段社会退缩及其亚型得分的变化66
图2-5 不同群体幼儿社会退缩检出率的性别差异66
图3-1 社会退缩的发展路径(Rubin et al.,2003)84
图3-2 生态系统下幼儿社会退缩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示意图88
图3-3 亲子依恋建立过程示意图89
图3-4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的总体构想(生态化)99
图3-5 个案一交往时间的变化117
图3-6 个案一集体游戏和独处行为时间的变化118
图3-7 个案一不同独处行为类型的变化119
图3-8 个案一交谈时间的变化119
图3-9 个案一游戏观察中独处行为、交谈和集体游戏的变化120
图3-10 个案一游戏观察中独处行为类型的变化120
图3-11 个案一游戏观察中的情绪变化121
图3-12 个案一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前后测得分的变化121
图3-13 个案一好奇心分量表的变化122
图3-14 个案一不同时期问题行为的变化122
图3-15 个案二交往时间的变化127
图3-16 个案二独处行为和集体游戏时间的变化128
图3-17 个案二不同独处行为类型的变化128
图3-18 个案二交谈时间的变化129
图3-19 个案二情绪的变化129
图3-20 个案二游戏观察中独处行为、交谈和集体游戏的变化129
图3-21 个案二游戏观察中的情绪变化130
图3-22 个案二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不同时期得分的变化130
图3-23 个案二不同时期问题行为的变化131
图3-24 实验组与对比组前后测退缩总分的变化140
图3-25 实验组与对比组独处行为前后测的变化142
图3-26 实验组幼儿好奇心分量表得分的变化143
图3-27 不同阶段不同班组检出率的变化147
图3-28 不同阶段不同班组退缩总分的变化148
图3-29 不同阶段不同班组独处行为得分的变化148
图4-1 自卑引发的良性循环和退缩循环167
表1-1 不同研究者对社会退缩的界定8
表1-2 概念特征区分表11
表2-1 两次问卷调查被试的性别和班级构成44
表2-2 幼儿社会退缩教师初始问卷的项目分析表47
表2-3 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的因素结构48
表2-4 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49
表2-5 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的信度系数50
表2-6 幼儿社会退缩分量表与退缩总分相关系数表51
表2-7 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及项目之间的相关51
表2-8 游戏观察得分与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得分的相关52
表2-9 问卷因素结构与游戏观察的独处行为类型的回归分析结果52
表2-10 被试的性别和班级构成58
表2-11 不同分组在独处行为总分上的差异性检验(中班)60
表2-12 幼儿社会退缩年龄、性别差异分析总表64
表2-13 幼儿社会退缩大、中、小班的差异性检验65
表2-14 幼儿社会退缩大、中、小班事后多重比较分析表65
表2-15 幼儿社会退缩的性别差异分析表67
表2-16 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重要项目的相关分析74
表2-17 正常幼儿和退缩幼儿在好奇心方面的差异检验74
表2-18 正常幼儿与退缩幼儿在同伴评价和游戏观察中的差异检验76
表3-1 内部工作模式与依恋类型的关系93
表3-2 个案一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原始分及Z分数112
表3-3 个案一在自由游戏观察中的各类行为次数和百分比113
表3-4 Dunnett事后多重比较分析表118
表3-5 个案一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得分的变化121
表3-6 个案一好奇心的变化122
表3-7 个案二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原始分及Z分数124
表3-8 Scheffe事后多重比较分析表127
表3-9 实验班与对比班在游戏观察和教师问卷前测得分上的差异检验134
表3-10 实验班与对比班CBCL家长问卷前测得分的差异检验135
表3-11 实验组退缩幼儿的性别班级来源135
表3-12 实验组与对比组在游戏观察和教师问卷前测得分上的差异检验136
表3-13 实验组与对比组CBCL家长问卷前测得分的差异检验136
表3-14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的实验设计137
表3-15 对比组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得分的变化139
表3-16 实验组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得分的变化139
表3-17 实验组和对比组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后测得分的差异检验140
表3-18 对比组独处行为前后测得分之比较141
表3-19 实验组干预前后独处行为得分之比较141
表3-20 实验组幼儿独处行为类型的变化141
表3-21 实验组与对比组独处行为后测得分之比较142
表3-22 实验组幼儿好奇心分量表得分的变化143
表3-23 实验组幼儿同伴评价的变化144
表3-24 实验组与对比组干预前后问题行为的变化144
表3-25 实验班与对比班前后测检出率的差异检验145
表3-26 实验班与对比班独处行为前后测得分之比较145
表3-27 实验班与对比班独处行为后测得分之比较145
表3-28 实验班幼儿干预前后独处行为类型的变化145
表3-29 实验班幼儿同伴评价的变化146
表3-30 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问题行为前后测比较146
表4-1 幼儿社会退缩三种亚型的区别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