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链管理 基于生命周期的组织之间知识链管理框架模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链管理 基于生命周期的组织之间知识链管理框架模型研究
  • 顾新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407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应用-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链管理 基于生命周期的组织之间知识链管理框架模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背景1

1.2 知识链相关研究综述3

1.2.1 知识链4

1.2.2 知识价值链17

1.2.3 知识供应链25

1.2.4 评述35

1.3 知识链管理研究框架37

1.3.1 提出本研究的理由37

1.3.2 研究意义38

1.3.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40

1.3.4 内容结构41

第2章 知识流动、知识链和知识链管理45

2.1 知识45

2.1.1 知识的概念和特征45

2.1.2 知识的类型47

2.1.3 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统一体49

2.1.4 知识的层次结构50

2.2 知识流动51

2.2.1 知识流动的概念51

2.2.2 知识流动的类型51

2.2.3 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本质55

2.2.4 影响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因素56

2.3 知识链61

2.3.1 知识链的内涵61

2.3.2 知识链的特征63

2.3.3 知识链的构成64

2.3.4 知识链的类型66

2.4 知识链管理66

2.4.1 知识链管理的含义66

2.4.2 知识链管理的原则67

2.4.3 知识链管理的目标68

2.5 小结69

第3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链管理70

3.1 知识链的生命周期70

3.2 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链管理流程71

3.2.1 酝酿期的管理71

3.2.2 组建期的管理91

3.2.3 运行期的管理97

3.2.4 解体期的管理99

3.3 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链管理框架模型101

3.4 小结103

第4章 知识链盟主的核心能力识别104

4.1 知识链盟主的核心能力104

4.1.1 核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104

4.1.2 知识链盟主核心能力的特性105

4.1.3 知识链盟主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107

4.2 知识链盟主核心能力识别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08

4.2.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08

4.2.2 知识链盟主的核心能力识别评价指标体系109

4.3 知识链盟主核心能力的定量识别方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110

4.3.1 确定模糊集合110

4.3.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111

4.3.3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111

4.4 知识链盟主的核心能力识别的算例113

4.4.1 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113

4.4.2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114

4.5 小结115

第5章 基于熵权法的知识链合作伙伴选择116

5.1 知识链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的设计116

5.1.1 资源储备117

5.1.2 学习能力117

5.1.3 社会资本117

5.1.4 互补性117

5.1.5 组织间的文化差异118

5.1.6 成长性118

5.1.7 目标的一致性118

5.2 知识链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118

5.2.1 评价矩阵118

5.2.2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120

5.2.3 综合评价121

5.3 知识链合作伙伴选择算例122

5.4 小结123

第6章 知识链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与知识链形成的内在机制124

6.1 知识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合作博弈124

6.2 二人合作博弈模型126

6.2.1 谈判集与纳什(Nash)谈判公理127

6.2.2 最大最小谈判解129

6.2.3 威胁谈判解130

6.2.4 二人合作博弈应用算例132

6.3 n人合作博弈模型135

6.3.1 联盟与特征函数135

6.3.2 分配向量137

6.3.3 核心138

6.3.4 夏普利(Shapley)值139

6.3.5 n人合作博弈应用算例142

6.4 知识链形成的内在机制144

6.5 小结150

第7章 知识链成员之间的交互学习151

7.1 “组织学习”的概念与类型151

7.2 知识链成员之间交互学习的本质153

7.2.1 知识链中的学习程序154

7.2.2 知识链中的知识等级155

7.2.3 知识链中的学习类型156

7.3 影响知识链成员之间交互学习的因素159

7.3.1 学习意图159

7.3.2 学习能力160

7.3.3 开放度162

7.4 建立有效的组织之间交互学习机制163

7.4.1 明确学习目标163

7.4.2 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164

7.4.3 形成交互学习的氛围164

7.4.4 建立学习关系165

7.4.5 设计合作学习的结构165

7.5 小结165

第8章 知识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167

8.1 信任168

8.1.1 信任的含义168

8.1.2 信任的构成171

8.1.3 信任的分类172

8.2 社会资本174

8.2.1 社会资本理论的由来和发展174

8.2.2 社会资本的含义177

8.2.3 社会资本的特征179

8.2.4 知识链中的社会资本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180

8.3 知识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的界定182

8.3.1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含义183

8.3.2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特点184

8.3.3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构成186

8.3.4 知识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行为189

8.3.5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划分190

8.3.6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作用193

8.4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196

8.4.1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196

8.4.2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产生的博弈分析201

8.4.3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过程和规范”型产生机制205

8.5 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保障机制207

8.5.1 风险与相互信任保障机制207

8.5.2 控制与相互信任保障机制208

8.5.3 基于博弈分析的相互信任保障机制209

8.6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213

8.6.1 建立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条件213

8.6.2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216

8.6.3 培育知识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途径220

8.7 小结225

第9章 知识链知识优势的形成226

9.1 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226

9.1.1 知识存量226

9.1.2 知识流量228

9.1.3 知识流量与知识存量的关系229

9.2 知识优势230

9.2.1 知识优势的内涵230

9.2.2 知识优势的基础——组织的核心能力231

9.2.3 知识优势的源泉——知识联盟能力232

9.3 知识优势的形成234

9.3.1 保持组织核心能力234

9.3.2 拓展组织核心能力235

9.3.3 提升知识联盟能力237

9.4 小结238

第10章 知识链的绩效评价239

10.1 知识链的绩效评价的含义、原理及原则239

10.1.1 知识链绩效评价的含义239

10.1.2 知识链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及评价原理240

10.1.3 知识链绩效评价的原则242

10.2 影响知识链绩效的因素243

10.2.1 组织间的关系243

10.2.2 组织的特性244

10.2.3 组织的交互学习能力245

10.2.4 知识链盟主的能力246

10.3 知识链绩效评价体系247

10.4 知识链绩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248

10.4.1 确定模糊集合248

10.4.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249

10.4.3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252

10.5 知识链绩效评价算例253

10.5.1 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254

10.5.2 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256

10.6 提升知识链绩效的方法——标杆管理258

10.6.1 标杆管理的由来与发展258

10.6.2 标杆管理的定义、本质及作用259

10.6.3 标杆管理的类型263

10.6.4 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267

10.6.5 标杆管理提升知识链绩效的实施过程269

10.7 小结273

第11章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链管理的建议274

11.1 导致知识链失败的主要原因274

11.1.1 知识链的目标不明确274

11.1.2 合作伙伴选择不当275

11.1.3 组织的文化冲突275

11.1.4 利益分配不合理275

11.1.5 组织之间交互学习不得法276

11.1.6 知识链成员之间缺乏相互信任276

11.1.7 联盟能力欠缺276

11.2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链管理的建议277

11.2.1 正确识别盟主的核心能力277

11.2.2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277

11.2.3 合理确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277

11.2.4 建立成员之间交互学习机制278

11.2.5 培育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278

11.2.6 形成知识优势278

11.3 小结279

第12章 结束语280

12.1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280

12.1.1 界定了组织之间的知识链和知识链管理280

12.1.2 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链管理框架模型281

12.1.3 提出了解决知识链生命周期中重要决策问题的理论和方法282

12.1.4 初步构建了知识链管理理论体系284

12.1.5 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知识链管理的建议284

12.2 不足与展望285

参考文献287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