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金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货币金融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565790.jpg)
- 黄宪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275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金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货币、信用与经济3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3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3
一、货币的本质3
二、货币的职能7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11
一、商品货币11
二、代用货币12
三、信用货币12
四、电子货币13
第三节 货币制度15
一、银本位制16
二、金银复本位制16
三、金本位制17
四、信用货币制度19
五、中国的人民币制度21
第四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22
一、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22
二、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22
三、节约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22
四、货币是重要的经济核算单位23
五、货币是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23
第五节 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23
一、从货币的定性职能划分货币层次24
二、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24
三、金融创新与货币层次的划分26
本章小结27
第二章 信用与经济28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及其特征28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8
二、信用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29
三、信用的运行30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31
一、商业信用31
二、银行信用32
三、回家信用33
四、消费信用33
五、工商企业的直接信用35
第三节 信用的作用35
一、使社会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35
二、丰富流通工具,节约流通费用35
三、推动了资本集中与积聚36
四、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36
第四节 信用关系的发展与股份公司的产生37
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是股份公司赖以存在的条件37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37
第五节 金融工具38
一、金融工具的种类38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42
第六节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44
一、金融资产的定义及其统计44
二、金融资产结构分析44
本章小结46
第二编 金融市场49
第三章 金融市场概述49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定义、特性与要素49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49
二、金融市场的特性49
三、金融市场的要素构成50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作用52
一、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52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53
三、金融市场的有效性53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类型54
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54
二、初级市场与次级市场55
三、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56
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57
本章小结58
第四章 货币市场59
第一节 货币市场简介59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构成60
一、同业拆借市场60
二、票据市场62
三、国库券市场65
四、回购协议市场66
五、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67
六、货币市场共同基金69
本章小结69
第五章 资本市场71
第一节 股票市场71
一、股份公司与股票71
二、股票的基本要素71
三、股票的种类72
四、股票的发行市场74
五、股票的流通市场77
第二节 债券市场85
一、债券的种类85
二、债券的收益率87
三、债券的信用评级88
四、政府债券市场89
五、企业债券市场91
第三节 投资基金93
一、投资基金的含义和作用93
二、投资基金的类型94
三、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95
本章小结96
第六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97
第一节 金融远期市场97
一、金融远期合约的种类97
二、金融远期交易的特点99
第二节 金融期货市场99
一、金融期货交易与金融远期交易的区别99
二、金融期货市场的功能100
三、金融期货市场的构成与规则100
四、金融期货的种类101
第三节 金融期权市场103
一、金融期权的含义103
二、金融期权的种类104
三、金融期权交易的基本原理105
四、金融期权交易与金融期货交易的区别106
第四节 金融互换市场107
一、金融互换的含义与金融互换的产生107
二、金融互换的种类107
本章小结108
第三编 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113
第七章 金融中介机构概述113
第一节 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功能以及存在的原因113
一、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和功能113
二、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115
第二节 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和基本内容117
一、存款性金融机构118
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123
三、官办和半官办的专业信用机构128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中介机构132
一、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演变132
二、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134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存款货币的创造)142
一、两个基本概念142
二、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143
三、存款货币扩张的基本模型145
四、活期存款的收缩146
第五节 金融制度的构架146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两类基本利益冲突147
二、金融制度的构架与冲突的解决147
本章小结148
第八章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150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业务150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50
二、商业银行存款的构成151
三、商业银行借款的构成154
四、影响商业银行负债能力的因素155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和管理156
一、流动资产156
二、贷款157
三、投资160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161
一、结算业务161
二、信托业务162
三、租赁业务162
四、保管箱业务162
五、信息咨询服务163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资金管理163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163
二、商业银行资金配置的资产管理理论164
三、商业银行资金配置中的负债管理思想165
四、商业银行资金配置中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168
本章小结169
第四编 中央银行173
第九章 中央银行制度173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73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173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175
三、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77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178
一、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78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79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180
四、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181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及组织结构183
第三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185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内涵185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86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187
第四节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188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其主要内容188
二、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间的关系189
本章小结191
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193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193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193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196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198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199
一、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200
二、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200
三、充当操作目标的金融变量205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206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07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209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209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213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214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的影响215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216
本章小结218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220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220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21
一、资产结构调整效应222
二、财富效应224
三、信用供应可能性效应225
四、预期效应226
五、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226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28
一、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228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231
本章小结235
第五编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39
第十二章 金融风险239
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含义与分类239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239
二、金融风险的分类240
第二节 金融风险的度量244
一、市场风险的度量245
二、信用风险的度量250
第三节 金融风险的经济效应252
一、金融风险的正效应252
二、金融风险的负效应253
本章小结258
第十三章 金融监管259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259
一、关于监管必要性的一般理论259
二、金融监管的特殊根源260
三、对金融监管有效性的争议263
四、金融监管的理性选择264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265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265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265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266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要素266
二、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趋势267
三、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269
四、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269
五、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270
六、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270
第四节 银行监管271
一、银行准入管理271
二、银行日常监管272
三、存款保险制度276
四、银行危机处理与退出管理277
第五节 证券监管279
一、证券发行监管279
二、证券交易监管280
三、上市公司收购监管281
四、证券商监管282
第六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283
一、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283
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措施284
本章小结286
第六编 货币金融理论289
第十四章 货币需求理论289
第一节 传统货币数量论289
一、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289
二、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290
三、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比较及两者的共同缺陷291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292
一、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题293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293
三、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296
第三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297
一、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297
二、货币预防需求理论的发展——“立方根定律”300
三、货币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302
第四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307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308
二、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310
第五节 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312
一、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313
二、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314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315
第六节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316
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316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317
本章小结319
第十五章 货币供应理论321
第一节 银行系统与货币供应量321
第二节 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323
第三节 基础货币324
第四节 货币乘数326
一、通货比率326
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326
三、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326
四、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327
本章小结327
第十六章 利率理论329
第一节 马克思的利率理论329
一、马克思利率理论的基本内容329
二、马克思利率理论的特点331
第二节 古典利率理论332
一、时差利息论332
二、均衡价格论333
第三节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335
一、凯恩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批判335
二、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335
第四节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337
一、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337
二、可贷资金利率的决定338
第五节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339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339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341
三、全面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342
第六节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343
一、预期理论344
二、市场分割理论345
本章小结346
第十七章 通货膨胀347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测度347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347
二、通货膨胀的测度34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348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348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49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351
四、结构型的通货膨胀352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353
一、货币政策353
二、财政政策354
三、收入政策354
四、收入指数化政策354
五、人力政策355
六、对外经济政策355
七、其他政策355
本章小结356
第十八章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358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358
第二节 “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论的理论模型359
一、金融压制的原因359
二、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模型360
第三节 “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论的理论贡献361
一、提出了利率高低与投资大小成正比关系的新观点361
二、补充和修正了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364
三、提出了货币职能的新观点365
第四节 “金融深化”论的政策涵义365
第五节 金融深化论的近年发展366
一、取消利率限制存在前提条件367
二、赞成渐进的自由化措施367
三、提高存款实际利率367
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银行监管367
五、强调金融体系的完善与渐进次序368
本章小结368
第七编 国际金融373
第十九章 外汇与汇率373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373
一、外汇与汇率373
二、外汇市场374
三、汇率的决定与变动377
四、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380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382
一、铸币平价说382
二、国际借贷学说382
三、购买力平价说383
四、利率平价理论384
五、货币学派汇率理论385
六、汇率的理性预期理论387
第三节 汇率制度的选择387
一、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387
二、国际汇率制度安排现状389
三、汇率制度的选择标准390
本章小结392
第二十章 国际收支394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394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394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394
第二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397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测度标准397
二、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因素398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措施399
第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401
一、国际收支弹性调节分析法401
二、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403
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理论404
四、国际收支的政策配合理论406
本章小结411
第二十一章 国际储备413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413
一、国际储备的涵义413
二、国际储备的构成414
三、国际储备的职能415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416
一、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416
二、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420
第三节 国际储备理论423
一、国际储备适度规模论423
二、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425
三、国际储备资产组合理论427
本章小结428
第二十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429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变迁429
一、国际金本位体系429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430
三、牙买加体系432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434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矛盾434
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想435
第三节 欧洲货币体系及其发展437
一、欧洲货币体系437
二、欧洲货币联盟439
三、欧元的启动440
四、欧元的运行现状和发展前景443
本章小结445
参考书目447
后记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