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550156.jpg)
- 高骞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3093·337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苏绍智1
绪论1
目 录1
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
思想解放的新任务3
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
二社会主义社会在不断改革中前进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3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新课题15
国情的结合16
三 在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我国16
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21
第一编经 济31
第一章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1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32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32
我国经济的基本情况34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37
二 彻底改革传统的经济体制40
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40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4
三实行对外经济开放48
经济开放和现代化建设48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特殊意义50
经济开放的发展实践52
第二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56
一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57
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历史经验57
存在多种经济形式的原因60
二 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性质和作用63
国营经济63
集体经济64
个体经济65
其他经济形式67
雇工问题70
第三章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74
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74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74
社会主义经济由社会主义条件下诸经济规律共同调节7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79
二 建立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81
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特点81
计划调节的具体形式84
充分发挥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88
三价格体系的改革88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90
第四章公有制经济的两个层次经营93
一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93
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自主权93
确立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96
确立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正确关系98
二城市国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100
实行利改税100
企业内部实行层层经济责任制106
农村集体经营的利弊112
三 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112
家庭经营的形成及其性质114
建立商品经济新体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120
四 改革劳动制度127
固定工制的弊端127
广泛推行劳动合同制129
第五章劳动报酬的两结合分配方式134
一 职工的劳动报酬随企业的经济效益浮动135
我国工资制度的形成和平均主义的弊病135
两级分配和拉开工资档次139
知识分子的劳动报酬148
工分制的弊病及联产计酬制的特点153
二 农村的联产计酬153
联产计酬制的性质156
承包与联产计酬的普遍意义159
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61
第六章建立开放型的经济结构163
一 打破条块分割,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163
经济网络163
条块分割的弊端163
中心城市的作用164
组织专业化协作和联合165
开放型、网络状的经济区168
发展乡镇经济171
原有流通体制的弊端174
二 改革流通体制174
改革批发体制,建立贸易中心175
把供销社办成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179
小型国营商业转为集体所有或租赁给个人181
第二编政 治185
第七章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85
一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任务的提出186
建设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86
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189
建设高度民主是一个过程191
二 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195
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195
为了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改革政治体制197
改革政治体制要有利于发挥国家的两个职能200
三 提高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03
政协是我国各党派合作的好形式203
提高政协地位,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206
四完善和发展基层的直接民主制208
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改革选举方法和程序209
基层居民组织的民主自治性质和作用214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新形式218
第八章改革国家机关体制,充分发挥国家机关职能222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体制需要改革223
一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223
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加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24
二 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和规定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227
三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230
扩大国务院职权,实首长负责制230
扩大地方权限,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233
精简国家行政机构236
政企职责分开240
第九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44
一 把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44
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244
制定、修改宪法和各项法律,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49
加强经济立法,保证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251
二 恢复法律尊严,健全司法制度253
坚持司法独立原则,恢复司法检察机关独立行使257
职权的制度………………………………………………………253…重建辩护律师制度257
三 运用法律打击敌人,调节人民内部矛盾258
运用法律保护人民、打击敌人258
运用法律调节人民内部矛盾259
第十章改革党的领导体制261
一 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要求改革党的领导体制261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摆正党和群众的关系264
二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法264
实行党政分工,正确体现党的领导265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267
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的组织制度269
改革党的组织制度269
健全民主集中制,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271
四 改革干部制度273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274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276
调整干部结构279
的发展284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284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特色284
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284
第十一章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284
第三编文化意识284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命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287
理论的重大发展287
二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289
精神文明建设是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289
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289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29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292
我国已经奠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牢固基础293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293
文化意识结构中的不适应部分必须改革296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的方针297
建设精神文明、进行文化意识改革,必须解决批判与299
继承问题299
第十二章加强思想建设,造就一代新人300
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301
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301
爱国主义302
集体主义304
遵守纪律304
二 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306
生活方式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306
改革给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勃勃生机308
在改革中创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310
三 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314
变革的时代需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314
要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315
习惯势力315
在改革中振奋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316
第十三章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319
文化水平319
一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320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320
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322
重要条件322
文化建设是摆脱愚昧的必要途径324
二 重视智力开发,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325
尊重知识,重视智力开发325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326
改革科技教育文化体制328
第十四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32
一起用一代新人332
第三次腾飞需要一代新人332
要敢于起用一代新人335
二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337
知识分子是精神生产的主力军337
充分尊重和坚定依靠知识分子339
后 记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