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155390.jpg)
- 金方松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54190692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本质——直接劳动交换29
第一章 劳动的两种形式及其交换关系29
第一节 活劳动同物化劳动相交换29
一、社会主义是劳动者的联合体29
二、劳动的两重性质31
三、劳动的存在形式及其交换关系33
第二节 社会平均耗费劳动时间37
一、劳动交换和劳动二重性37
二、劳动量计量还原为自然劳动时间40
三、社会平均耗费劳动时间的特点43
第三节 劳动交换存在的基础和条件47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直接劳动交换的基础47
二、社会化生产是直接劳动交换的一个必要条件50
三、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直接劳动交换的根本原因53
第二章 直接劳动交换和社会生产过程56
第一节 劳动交换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统56
一、劳动交换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56
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交换失去了独立意义59
第二节 直接劳动交换形式62
一、直接劳动交换形式Ⅰ:劳动——产品62
二、直接劳动交换形式Ⅱ:劳动——劳动券——产品64
三、劳动券的职能和特征66
四、劳动券对劳动交换的意义71
五、直接劳动交换形式Ⅲ:劳动——货币——商品75
第三节 工资76
一、社会主义工资的基础和本质76
二、工资的形式80
三、奖金和津贴83
第三章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交换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结构86
一、直接劳动交换本质上是社会交换86
二、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88
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92
第二节 社会两大生产部门之间的劳动交换96
一、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直接地参加劳动交换96
二、社会范围内的劳动交换100
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01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社会总产品扣除理论的理解106
第四章 等量劳动交换规律及其内在矛盾116
第一节 劳动力(劳动)个人所有制116
一、劳动力(劳动)个人所有制是客观存在116
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120
三、劳动力(劳动)个人所有制同劳动力(商品)个人所有制的区别122
第二节 等量劳动交换规律125
一、劳动是劳动者个人谋生的手段125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28
第三节 劳动交换的内在矛盾130
一、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矛盾130
二、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32
三、劳动交换和社会不平等137
四、劳动者的双重地位140
第二篇 劳动交换的理论和实践143
第五章 马克思关于劳动交换的理论143
第一节 财富的主体和本质是劳动143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劳动交换关系及其发展的理论147
一、简单商品经济关系:物的形式下的劳动交换147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资本和劳动相交换150
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直接的劳动交换154
第三节 按劳分配不等于直接的劳动交换155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交换的思想是怎样被误解为按劳分配的155
二、劳动交换与按劳分配的区别158
三、区别劳动交换与按劳分配的意义16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162
第一节 全社会范围内劳动交换关系的产生162
一、旧中国的经济政治特征及其社会革命162
二、劳动交换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两种不同的事情164
三、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全民所有制的劳动交换关系168
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全民所有制劳动交换关系的扩大171
第二节 集体范围内劳动交换关系的产生177
一、先合作化后机械化177
二、坚持自愿互利原则,逐步组织农业劳动合作181
三、个体手工业者劳动交换组织的建立184
第三篇 直接劳动交换的组织和管理188
第七章 直接劳动交换的社会(国家)管理188
第一节 社会(国家)劳动交换管理的职能和组织188
一、社会(国家)劳动交换管理的必要性188
二、社会(国家)管理劳动交换的职能193
三、社会(国家)经济管理组织系统196
第二节 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199
一、劳动交换关系的多层次结构199
二、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自主权201
三、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2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分配管理的两个层次208
一、劳动交换关系结构:劳动者——企业——国家208
二、个人消费品两级分配体制209
三、劳动交换和分配管理的两个层次使社会矛盾复杂化213
第八章 直接劳动交换的企业管理215
第一节 企业是劳动交换的基层组织215
一、企业是劳动交换组织和生产力组织的统一体215
二、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217
三、企业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219
第二节 企业的劳动定员、定额和劳动组织223
第三节 企业经济责任制228
一、经济责任制是生产管理和劳动交换管理结合的形式228
二、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231
三、从实际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234
第四节 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民主管理236
第九章 社会主义管理劳动的二重性质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管理阶层的产生和作用239
一、社会主义管理阶层的产生239
二、管理干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43
三、管理阶层的特征及其新的社会矛盾245
第二节 管理劳动的二重性质250
一、社会主义管理劳动二重性的第一层含义250
二、社会主义管理劳动二重性的第二层含义252
三、指挥、监督劳动和普通劳动254
第三节 以权谋私是管理劳动发展中的一种持殊现象257
一、以权谋私是管理劳动中的特殊现象257
二、以权谋私侵入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260
三、议权谋私不断消灭着又不断在产生着265
第十章 中国劳动交换组织和管理的变革271
第一节 劳动交换组织和管理的历史分析271
一、劳动交换组织和管理形式区别社会主义不同阶段271
二、国家管理为主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分析273
三、企业成为劳动交换组织和管理的主要形式276
第二节 劳动交换组织和管理改革的实质和任务281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281
二、劳动交换组织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283
第三节 劳动交换组织多样化和增长着的社会矛盾287
一、多种劳动交换组织形式和多种经济形式287
二、增长着的社会矛盾290
第四篇 劳动交换和社会主义积累297
第十一章 劳动交换及其社会主义两种所有制297
第一节 劳动者的劳动分裂为两个部分297
一、劳动分裂为两个部分是生产的性质决定的297
二、劳动分裂为两个部分不会因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300
第二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并存304
一、两种所有制并存是劳动分裂为两部分的结果304
二、社会主义两种所有制并存307
第三节 两种所有制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劳动交换的影响3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18
一、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318
二、社会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21
三、劳动者的个人积累325
第十二章 劳动交换制约的人口规律32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观点32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334
一、社会主义积累对人口生产的影响334
二、社会主义人口生产的有计划调节33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342
一、中国的人口问题342
二、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346
第五篇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50
第十三章 直接劳动交换和计划经济350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350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350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提供了基础352
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性质354
第二节 计划经济是直接劳动交换的实现形式358
一、计划经济是从劳动交换中直接产生的358
二、计划经济是劳动者获得生活消费品的保证360
三、计划经济是劳动交换实现的条件363
第三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比例关系365
一、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365
二、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369
三、各经济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力合理布局370
四、经济发展中的积累和消费关系3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374
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客观依据374
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377
三、计划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378
第十四章 直接劳动交换和商品经济3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332
一、商品生产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382
二、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关系形式385
三、不同的所有制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389
四、商品交换同直接劳动交换的区别和联系391
第二节 商品经济对劳动交换关系的影响393
一、恩格斯对杜林批评的回顾393
二、商品交换是现阶段劳动交换实现的条件397
三、市场竞争与收入差别的扩大399
第三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403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03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特点407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409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4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414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作用414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渠道和商业形式417
三、商业劳动和商业费用4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423
一、社会主义货币的本质423
二、货币流通渠道及其规律425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有计划调节4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431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性质和作用431
二、社会主义银行435
三、社会主义利息4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439
一、开放、引进和对外贸易的必要性439
二、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遵循的原则443
第十六章 结束语——社会主义是扬弃异化劳动的必经阶段448
一、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总思考448
二、社会主义是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一个必经阶段454
三、社会主义异化劳动消灭的道路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