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 第3卷 环境演变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秦大河总主编;王苏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050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 第3卷 环境演变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路甬祥1
第十六章 气候变化对西部发展的影响1
提要1
16.1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2
16.1.1 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及脆弱性分析2
序二 陈宜瑜3
16.1.2 西部脆弱区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
前言5
16.1.4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7
16.1.3 气候变化对自然地带的影响7
16.2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8
16.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8
第三卷 前言11
16.2.2 气候变化对牧业的影响11
16.2.3 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14
16.3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15
16.3.1 干旱15
16.3.2 沙尘暴17
16.3.3 寒潮19
16.3.4 洪涝20
16.4 结语21
参考文献22
第十七章 水资源变化对西部发展的影响24
提要24
17.1 西部水资源现状25
17.1.1 西部水资源概况25
17.1.2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7
17.1.3 西北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28
17.1.4 西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调配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物质基础28
17.2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其对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30
17.2.1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转化30
17.1.5 西部大型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30
17.2.2 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的地下水天然补给及其组成32
17.2.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阶段32
17.2.4 生态地下水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3
17.3 西部未来气候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及典型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34
17.3.1 西部未来气候、水资源的可能变化预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5
17.3.2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承载力36
17.3.3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承载力37
17.3.4 黑河流域水资源可能变化及其承载力38
17.4 黄河断流的影响40
17.4.1 黄河流域概况40
17.4.2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41
17.4.3 黄河断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42
17.4.4 黄河断流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42
17.5 湖泊变化的影响44
17.5.1 湖泊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44
17.5.2 青海湖水位下降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5
17.5.3 博斯腾湖咸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6
17.5.4 艾比湖水面缩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7
17.5.5 居延海消失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8
17.5.6 滇池富营养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9
17.6 结语50
参考文献51
第十八章 土地退化对西部发展的影响54
提要54
18.1 土地退化对西部农林牧业的影响57
18.1.1 农耕地退化及其影响57
18.1.2 森林退化及其影响59
18.1.3 草地退化对西部的影响64
18.2 土地荒漠化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67
18.2.1 土地沙漠化的影响67
18.2.2 水土流失的影响70
18.2.3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72
18.3 土地退化对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74
18.3.1 土地退化的影响74
18.3.2 西部生态环境发展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75
18.4 土地退化的对策和措施76
18.4.1 当前土地退化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6
18.4.2 防治土地退化的对策79
18.4.3 防治土地严重退化的具体策略80
18.5 结语84
参考文献85
提要87
第十九章 冻土退化、冰雪灾害和山地灾害对西部发展的影响87
19.1 冻土退化的影响88
19.1.1 冻土退化对工程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及工程设计原则88
19.1.2 冻土退化对草场退化及土地沙化的影响90
19.1.3 冻土退化对地下水和森林的影响90
19.2 冰雪灾害91
19.2.1 牧区雪灾分布、危害与防治对策91
19.2.2 雪崩分布、危害与防治对策95
19.2.3 风吹雪的分布、危害与防治措施98
19.2.4 冰湖溃决洪水99
19.2.5 黄河凌汛101
19.3.1 对城镇与工矿建设的影响103
19.3 山地灾害对西部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103
19.3.2 对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建设的影响104
19.3.3 对水利工程与能源基地建设的影响105
19.3.4 对土地利用与农田建设的影响106
19.3.5 对山区旅游开发的影响106
19.3.6 土地灾防的宏观对策106
19.4 结语107
参考文献108
提要110
第二十章 环境演变对西部人群健康的影响110
20.1 西部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112
20.1.1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短112
20.1.2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高112
20.1.3 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113
20.1.4 死因构成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死因模式113
20.2 生态环境异常与地方性疾病危害114
20.2.1 克山病与大骨节病114
20.2.2 地方性碘缺乏病117
20.2.3 地方性氟中毒120
20.2.5 风沙尘肺122
20.2.4 地方性砷中毒122
20.2.6 鼠疫123
20.2.7 高山病(高原病)126
20.3 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对疾病可能影响的预测127
20.3.1 对环境硒及有关疾病的可能影响127
20.3.2 对环境碘和地方性碘缺乏病的可能影响127
20.3.3 对环境氟和地方性氟中毒的可能影响127
20.3.4 对风沙尘肺的可能影响128
20.3.5 对疫源地生态景观和鼠疫的可能影响128
20.3.6 对疟疾的可能影响128
20.4.1 防制对策的现状与评估129
20.4.2 发展经济、改良生态环境与防治相结合的综合对策129
20.3.7 重大工程建设对健康的可能影响129
20.4 防制地方性疾病的对策129
20.5 结语130
参考文献131
第二十一章 西部重大国民经济建设实施的影响评估133
提要133
21.1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134
21.1.1 能源开发与输送工程建设134
21.1.2 交通建设139
21.1.3 水利建设143
21.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调整方向144
21.2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及其影响144
21.2.2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146
21.2.3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业的先导作用149
21.3 生态环境建设的预期效果151
21.3.1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152
21.3.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52
21.3.3 防沙治沙工程154
21.3.4 天然林保护工程156
21.3.5 草地生态建设158
21.4.2 制订青藏高原工程环保系统措施160
21.4.3 大力引用国际先进科技,广泛应用气候能源资源,减轻生态负荷160
21.4.1 矿业开发要预防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60
21.4 实施西部开发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160
21.4.4 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城镇化发展161
21.5 结语162
参考文献163
第二十二章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与建议165
提要165
22.1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66
22.1.1 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66
22.1.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与建设目标167
22.2.1 开发利用气候、云水资源168
22.2 实现西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键措施168
22.2.2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170
22.2.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171
22.2.4 防治土地荒漠化,减缓沙尘暴影响172
22.2.5 因地制宜地开展退耕还林(草)与还湖工作174
22.2.6 保护西部生物多样性175
22.2.7 保护西部生态环境176
22.2.8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176
22.2.9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工程177
22.2.10 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科技攻关178
22.3.1 黄土高原179
22.3 重点生态区生态环境治理建议179
22.3.2 草原区180
22.3.3 西北干旱区181
22.3.4 西南喀斯特地区182
22.3.5 青藏高原183
22.4 加强重点经济区和经济带建设184
22.4.1 西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184
22.4.2 长江上游经济带185
22.4.3 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185
22.5 结语186
参考文献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