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精神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精神科](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154953.jpg)
- 吴爱勤,袁勇贵,袁国桢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48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医药卫生人员-技术培训-教材;精神病学-医药卫生人员-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精神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1
第一章 精神病学概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精神病学1
二、精神医学2
三、精神障碍2
四、精神卫生3
第二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简史3
一、反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早期精神病学3
二、中世纪神学宗教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4
三、18世纪工业革命对精神病学的影响4
四、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6
第三节 精神病学的相关学科6
第四节 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学科9
第五节 脑与精神活动11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11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12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13
第六节 精神卫生展望14
一、中国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14
二、新时期精神卫生工作的任务和挑战15
第二章 精神病学的神经结构学基础18
第一节 大脑半球18
第二节 大脑额叶20
第三节 大脑颞叶20
第四节 大脑顶叶21
第五节 大脑枕叶21
第六节 大脑边缘系统21
第七节 锥体外系统22
第八节 网状结构22
第三章 精神医学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4
第一节 大脑半球24
第二节 大脑额叶24
第三节 大脑颞叶25
第四节 大脑顶叶25
第五节 大脑枕叶26
第六节 大脑边缘系统26
第七节 锥体外系统27
第八节 网状结构28
第四章 精神医学的神经生物化学基础30
第一节 神经递质30
一、神经传递与神经递质30
二、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31
三、第二信使系统36
四、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的作用36
第二节 有关情感的生化研究37
第三节 有关行为的生化研究38
一、CA与运动行为38
二、5-HT与行为运动39
三、Ach与运动行为39
四、GABA与运动行为39
第四节 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生化研究39
一、神经递质与学习、记忆40
二、核酸、蛋白质与学习、记忆40
三、脑肤与学习、记忆40
第五节 有关睡眠与醒觉的生化研究41
一、睡眠时脑生化代谢改变42
二、剥夺睡眠时脑生化代谢改变42
三、睡眠-醒觉的神经递质调节43
第五章 精神医学的遗传学基础44
第一节 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内容、特征和策略44
一、主要内容44
二、精神疾病遗传学研究的特征和策略47
第二节 常见精神疾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47
一、阿尔茨海默病47
二、精神分裂症48
三、心境障碍48
四、注意缺陷障碍49
第六章 精神医学的社会文化学基础50
第一节 社会和文化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50
一、社会发展对精神疾病的影响50
二、医学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50
三、文化信念对精神疾病的影响51
四、文化源性应激51
五、社会结构对精神疾病的影响52
六、社会动荡对精神疾病的影响52
第二节 社会文化对精神症状和诊断的影响53
一、社会文化对精神症状的影响53
二、社会文化对精神症状表达的影响53
三、社会文化对精神疾病诊断的影响54
第三节 文化对求医行为的影响55
第四节 精神卫生服务的文化屏障56
第七章 精神医学的心理科学基础58
第一节 概述58
一、基本概念58
二、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59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60
四、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意识60
五、精神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61
六、心理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62
第二节 心理过程63
一、感觉63
二、知觉64
三、注意65
四、记忆66
五、思维68
六、情绪和情感70
七、意志72
第三节 心理特征73
一、需要73
二、动机74
三、兴趣和爱好75
四、个性、人格、气质和性格76
五、能力和智力79
第八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81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81
一、遗传因素81
二、性别和年龄因素82
三、理化和生物因素83
四、心理社会因素83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85
一、遗传因素85
二、脑器质性因素86
三、躯体疾病因素86
四、心理和社会因素87
第九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88
第一节 基本概念88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88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88
三、多轴诊断89
四、等级诊断与共病诊断90
五、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92
第二节 ICD系统93
一、概述93
二、ICD-10的特点94
第三节 DSM系统95
一、概述95
二、DSM-V分类的主要内容96
三、DSM-1V的主要特点96
第四节 CCMD系统97
一、概述97
二、CCMD-3的主要内容98
三、CCMD-3的特点99
第十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101
第一节 精神科医生的职业素质101
第二节 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与基本技能102
第三节 医学面谈的基本原则与面谈技能104
一、医学面谈的基本原则105
二、医学面谈的方式与方法105
三、医学面谈常用技能106
四、精神科医学面谈相关问题与注意事项108
第四节 精神状况检查108
一、对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108
二、对不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110
三、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检查111
第五节 体格检查与精神科辅助诊断技术112
一、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112
二、实验室检查技术113
三、精神科评定量表113
第六节 精神障碍的诊断过程115
一、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116
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思路117
第十一章 精神障碍症状学120
一、感知觉障碍120
二、思维障碍122
三、注意障碍124
四、记忆障碍125
五、智能障碍126
六、自知力障碍127
七、情感障碍128
八、意志障碍131
九、行为障碍132
十、意识障碍134
十一、常见综合征137
第二篇 基本知识147
第十二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147
第一节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47
一、概述147
二、阿尔茨海默病149
三、血管性痴呆152
四、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153
五、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156
六、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158
七、癫癎所致精神障碍160
八、梅毒所致精神障碍161
第二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63
一、概述163
二、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166
三、内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69
第十三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基本概念181
二、病因学182
三、依赖形成的机制183
第二节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84
一、概述184
二、药理作用和成瘾机制184
三、临床表现186
四、治疗187
第三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8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89
二、临床表现190
三、酒精依赖的治疗192
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所致精神障碍193
一、概述193
二、药理作用194
三、临床表现194
四、治疗195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195
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197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197
一、病因197
二、临床表现199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02
四、治疗原则204
第二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5
一、偏执性精神障碍205
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207
三、妄想阵发急性妄想发作210
四、感应性精神病212
五、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14
六、周期性精神病217
第十五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221
第一节 抑郁障碍221
一、病因221
二、临床表现22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27
四、治疗原则230
第二节 双相障碍232
一、病因232
二、临床表现234
三、病程和预后23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36
五、治疗与预防238
第十六章 神经症243
第一节 概述243
一、发病特点24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246
三、治疗原则248
第二节 焦虑症24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49
二、临床表现25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52
四、治疗原则254
第三节 恐惧症25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55
二、临床表现25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57
四、治疗原则258
第四节 强迫症25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58
二、临床表现25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61
四、治疗原则262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262
一、病因263
二、临床表现264
三、诊断267
四、治疗269
第六节 神经衰弱271
一、病因272
二、临床表现272
三、诊断274
四、治疗275
第十七章 癔症27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77
二、临床表现27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80
四、治疗原则282
第十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283
第一节 概述283
一、概念283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84
三、分类289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的类型290
一、急性应激障碍290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295
三、适应障碍299
第十九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305
第一节 进食障碍305
一、神经性厌食305
二、神经性贪食309
三、神经性呕吐312
第二节 睡眠障碍313
一、失眠症313
二、嗜睡症316
三、睡眠-觉醒节律障碍317
四、睡行症318
五、夜惊320
六、梦魇321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32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3
二、诊断324
三、治疗326
第二十章 人格障碍328
第一节 人格障碍328
一、病因328
二、常见类型、表现及诊断329
三、治疗及预后335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336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337
二、治疗及预后342
第二十一章 精神发育迟滞343
一、病因343
二、临床表现34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47
四、治疗349
五、预防350
第二十二章 儿童心理发育障碍、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352
第一节 概述352
第二节 儿童孤独症353
一、病因353
二、临床表现35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56
四、治疗358
第三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35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59
二、临床表现36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62
四、治疗方案及原则364
第四节 品行障碍366
一、病因366
二、临床表现36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67
四、治疗370
第五节 抽动障碍37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72
二、临床表现37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74
四、治疗376
第六节 儿童少年期的情绪障碍377
一、病因377
二、临床表现377
三、诊断379
四、治疗381
第二十三章 精神科急诊382
第一节 精神科急诊总论382
一、概念和范围382
二、精神科急诊评估384
三、诊断与处理原则385
第二节 精神科常见紧急状态387
一、意识障碍387
二、急性幻觉、妄想状态390
三、兴奋状态392
四、谵妄状态394
五、木僵状态395
六、缄默状态397
七、惊恐发作状态398
八、抑郁状态399
九、急性痴呆400
十、精神疾病所致的衰竭状态401
十一、急性精神药物不良反应402
第三节 与物质滥用有关的急诊403
一、酒精中毒403
二、物质依赖和戒断综合征404
三、处理405
第四节 急性精神药物中毒406
一、常见精神药品中毒的药物种类406
二、常见精神药品中毒的识别和处理406
第五节 自杀和暴力行为的识别与处理411
一、自杀的识别和处理411
二、暴力行为的识别和处理412
第二十四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414
第一节 概述414
一、概念414
二、综合医院中患者的心理问题415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意义415
第二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工作范畴416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任务416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模式417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工作类型418
四、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主要内容419
第三节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临床应用421
一、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职能421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场所422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基本技能422
四、常见会诊-联络的临床问题427
第二十五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431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预防431
一、概述431
二、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概念及内容431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康复434
一、概述434
二、精神障碍的医院康复436
三、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439
第三篇 基本技能444
第二十六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444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述444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物445
一、分类446
二、作用机制446
三、临床应用447
四、不良反应和处理451
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455
六、常用抗精神病药物455
第三节 抗抑郁药物457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458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461
三、新型抗抑郁药物462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465
一、碳酸锂465
二、抗癫癎药物467
第五节 抗焦虑药物468
一、苯二氮草类469
二、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471
第二十七章 改良电休克治疗472
一、适应证472
二、禁忌证472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472
四、注意事项474
第二十八章 心理治疗475
第一节 概述475
一、概念475
二、分类及主要流派475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475
四、目标与方法476
五、作用方式476
六、治疗关系477
七、治疗要素477
八、治疗者应具备的条件478
第二节 精神分析与分析性心理治疗47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79
二、治疗技术479
第三节 认知疗法48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81
二、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481
第四节 行为疗法482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83
二、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483
第五节 个人中心疗法486
一、适应证486
二、核心486
三、治疗过程487
第六节 家庭治疗48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88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489
三、注意事项490
第七节 森田疗法490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91
二、操作程序与方法491
三、注意事项492
第八节 集体心理治疗492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93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493
三、注意事项495
第九节 危机干预49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496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496
第二十九章 临床心理测验与量表应用499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种类499
一、按沟通方式分类499
二、按测验方式分类499
三、按测验目的分类500
第二节 智力测验501
一、智力商数和分等501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502
第三节 人格测验503
一、人格测验的方法503
二、客观人格测验503
第四节 神经心理测验505
一、神经心理测验的主要类别505
二、神经心理测验的选择505
第五节 临床评定量表507
一、概述507
二、常用的自评量表508
三、常用的他评量表513
第三十章 戒毒治疗517
一、适应证517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517
三、注意事项519
第三十一章 工娱治疗520
一、工娱治疗的作用520
二、工娱治疗的内容和分类520
三、工娱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21
四、工娱治疗的程序522
五、工娱治疗的操作方法523
六、工娱治疗的护理524
七、注意事项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