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 上下 第1篇 机械设计资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 上下 第1篇 机械设计资料
  • 徐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4181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 上下 第1篇 机械设计资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5篇 齿轮传动1

1·1 异步电动机的类型及用途1

1·1 常用减速器的形式和应用1

1 一般减速器设计资料1

第1章 减速器1

第6篇 减速器和无级变速器1

2齿轮传动类型选择的原则1

1·2特点1

1·1分类1

1齿轮传动的分类和特点1

第1章 概述1

第7篇 轴系零件1

1·1 带和带传动的形式1

1 传动带的种类及其选择1

第1章 带传动1

第4篇 带、链和螺旋传动1

1·1 螺纹的种类、特点和应用1

1 螺纹1

第1章 螺纹及螺纹联接1

第3篇 联接与弹簧1

1·1 运动副1

1 机构1

第1章 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方法1

第2篇 机构分析与设计1

第1章 常用图形符号1

第1章 常用电动机选择1

第11篇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1

1·2 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产品及其用途1

第12篇 现代机械设计1

第1章 现代机械设计总论1

1 机械设计的发展1

1·1 新形势1

1·2 从常规设计到现代设计1

2 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1

1 管路、管路连接口和接头1

第1章 轴1

第10篇 液压、气压传动及管路附件1

1 机构的工作类型1

第1章 起重要零件1

第9篇 起重及搬动零件1

第1篇 机械设计资料1

1 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分类1

第1章 滑动轴承1

第8篇 轴承、润滑和密封1

1·2 轴的常用材料1

1·1 轴的种类和设计特点1

1概述1

1 电气传动用交流电动机1

第1章 常用资料1

1·1 常用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

1 常用资料1

1·2 各种硬度值对照1

1·3·1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2

1·3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近似关系2

1·3 计算机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2

2·1·4 润滑方法的选择2

2·1·3 轴承的验算2

2·2·1 平面止推轴承常用结构型式2

1·4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密度2

2 非液体摩擦轴承2

1·2 普通螺纹2

1·2·1 普通螺纹基本牙型及基本尺寸2

2·2 平面止推轴承2

1·3 机构的自由度2

1·3·1 CAD系统2

1·2 机构简图2

2·1·2 轴颈与轴瓦的配合2

2·1·1 轴承结构型式的作用2

1·3·2 机电仪一体化2

2 新产品设计的基本程序2

2·1 径向轴承2

2·2 钢丝绳的标记方法3

1·3·2 空间机构的自由度3

1·6 材料和物体的摩擦系数3

1·5 松散物料的堆集密度和安息角3

2·1·1 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3

2·1 轴上零件的固定3

2 轴的结构设计3

3主要代号、意义和单位3

1·3 异步电动机派生系列产品及其用途3

2·1·3 按钢丝在股中相互接触状态分类3

2·1·2 按捻向分类3

2·2·2 轴承的验算3

2·3 常用滑动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3

3·1 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3

3 能量转换和贮存3

2 钢丝绳3

1·2 带传动设计的一般程序3

1·3 带传动的效率3

2·1 分类、特点与用途3

2·1·1 按结构分类3

1·2 减速器的基本参数4

1·2·1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基本参数4

1·4 平面机构组成原理4

1·4·1 高副用低副等效替代4

1·4·2 平面机构组成原理4

1·4·3 机构的分解4

1·7 机械传动效率4

2 V带传动4

2·1尺寸规格4

2·4 钢丝绳的类型和规格4

2·3 选择计算4

3·1 产品质量和成本4

3 机械产品设计的价值工程4

1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5

3·3 产品的经济评价5

1·2·2 圆柱蜗杆减速器的基本参数5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5

2 一般标准5

3·2 能量贮存器5

3·2 产品的技术评价5

2·1·2 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5

2·1 标准尺寸5

第2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5

1·3 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6

4 能量控制与调节6

4·1 压力控制阀6

2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形修缘6

1·3·2 起重及冶金用异步电动机6

1·3·1 防爆异步电动机6

3 液体动压轴承6

3·1 径向轴承6

3·4 产品的研制6

1·3·3 辊道异步电动机7

1·3·4 深井泵用异步电动机7

2·2 采用合理结构措施提高轴的疲劳强度7

4·2 流量控制阀7

3·1·1 性能计算7

1·2·2 普通螺纹的公差配合7

2·2 机器轴高7

1·3·7 屏蔽异步电动机7

3·5 价值工程举例7

1·3·5 潜水异步电动机7

2·2传动的设计7

2·2·1主要失效形式7

1·3·8 高转差率异步电动机7

2·2·2设计计算7

3·1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公式7

3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7

1·3·6 井用潜油异步电动机7

1·3·9 三相力矩异步电动机8

1·3·10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8

1·4·1齿轮、轴及轴承组合8

1·4 减速器的基本构造8

4·3 方向控制阀8

2·3 机器轴伸8

2·3 轴的加工和装配工艺性9

2·4 轴的典型结构举例9

1·4·2箱体9

1·4·3 附件9

1·3·13 自制动异步电动机9

1·3·12 机械减速异步电动机9

1·3·11 变极多速异步电动机9

1·4·1 Y系列(IP44)封闭式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10

1·4 异步电动机产品及其技术数据10

3·1 按转矩估算10

3 轴的强度计算10

3 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10

5·1 油箱10

1·2·3 普通螺纹的标记10

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0

3·1 机械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力10

4·1 CAD系统的组成10

3·1·2 参数选择10

4·1·1 CAD硬件10

1·5 典型减速器结构示例10

5 流体的贮存和调节10

5·2 流体调节器件10

3·2 Ⅱ级机构的动态静力学分析方法11

3 基本货物装载限界和超载货物装载限界11

3·2 按弯扭合成力矩近似计算11

4 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11

4·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1

1·3·1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11

6·1 检测器或指示器11

1·3 管螺纹11

6 辅助元器件11

4·2 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12

4·1·2 CAD软件12

4·1·3 CAD系统配置12

1·4·2 Y系列(IP44)封闭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安装型式12

3·3·1 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12

6·2 其他辅助元器件12

3·3 安全系数校核12

1 常用液压基本回路13

1·3·2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13

第2章 液压及气动回路13

4·2 计算机辅助绘图13

3·1 钢丝绳夹13

1·1 压力控制回路13

3 绳具13

第2章 等传动比传动机构14

3·2·1 固定瓦止推轴承14

1 用于增速或减速的等传动比传动机构14

4·2·2 参数化绘图14

4·2·1 图形支撑系统14

3·2 止推轴承14

2·1 平行四杆机构15

2·2 万向联轴器15

3·2 钢索索节15

2 特殊用途的等传动比传动机构15

1·3·3 60°圆锥管螺纹15

4·4 设计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15

4·2·3 图素拼合绘图15

4·3 机械设计工程数据库15

3·3·2 轴静强度的安全系数校核15

第2章 设计规范和结构要素16

3·3 钢丝绳用普通套环16

2·3 十字滑槽联轴器16

2·4 转动导杆机构16

3 给定区间内近似等传动比传动机构16

3·1 扇形齿轮及其替代机构16

1·3·4 米制锥螺纹16

1 铸件的设计规范16

1·1 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最小铸孔16

5·1 机械设计流程16

5 设计方法学16

1·3·5 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17

1·4 梯形螺纹17

3·4 钢丝绳用楔形接头17

1·3 铸造圆角半径17

1·2 铸造斜度17

1·4·1 梯形螺纹基本尺寸17

3·4·1 楔套18

5·1·3 黑箱法18

5·1·2 系统化18

3·2外啮合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18

1·6 齿轮、蜗杆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和图例18

5·1·1 抽象18

1·6·1箱体结构尺寸18

1·4·3 Y系列(IP23)防护式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18

3·2 串接导杆机构18

1·4·2 梯形螺纹公差19

3·4·2 楔19

3·4 轴的强度计算实例19

5·1·4 功能分析19

5·1·5 物理效应和解法19

1·4 铸造结构过渡形式与尺寸19

1·2 速度控制回路19

3·2·2 可倾瓦止推轴承19

第3章 周期往复运动和变传动比转动的四杆机构19

1 曲柄滑块机构19

2 曲柄摇杆机构19

5·1·6 功能综合19

4·1 概述20

1·5 铸件合理结构与尺寸20

5·1·7 设计原理方案20

3·3·2图解线图20

3·3·1计算公式20

5·1·8 构形20

4 液体静压轴承20

4·1 卷筒的类型20

4 卷筒20

3·3重合度ε的计算20

4·2 卷筒几何尺寸21

5·2 评价和决策21

4 轴的刚度计算21

4 回转导杆机构21

3 曲柄导杆机构21

4·2 轴的弯曲变形计算22

4·2 液体静压轴承的结构设计22

1·5·1 锯齿形螺纹基本尺寸22

4·1 轴的扭转变形计算22

1·6·2 箱体结构图例22

1·3 多缸控制回路22

1·4·4 YX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22

2·3·2带轮材料22

2·3·3带轮的结构22

1·5 锯齿形(3°、30°)螺纹22

3·4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及检验有关数表22

1·4·3 梯形螺纹标记22

4·2·1 径向静压轴承22

4·2·1 当量直径法22

5 双曲柄机构22

2·3·1带轮设计的要求22

2 锻件的设计规范22

2·3带轮22

4·2·2 能量法23

第2章 机械强度设计基础23

1 断裂力学23

1·1 线弹性断裂力学23

1·1·1 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与位移动23

第4章 凸轮机构23

1 常用凸轮机构的类型23

3 冲裁件的设计规范23

4·3 轴的刚度计算实例23

1·1·2 应力强度因子24

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24

2·1 无因次运动参量24

2 常用气动基本回路24

2·1 压力控制回路24

4·2·2 止推静压轴承24

1·4·5 YR系列(IP23)防护式绕线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24

1·4·6 YR系列(IP44)封闭式绕线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25

4·2·3 液体静压轴承材料25

1·5·2 锯齿形螺纹公差25

2·2 速度控制回路25

4 弯曲件的设计规范25

2·2 荐用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其选用原则25

4·2·4 节流器的结构设计26

2·3 位置控制回路26

2·3 通用凸轮从动件运动曲线27

4·3 液体静压轴承的设计计算27

2·3·4带轮的技术要求27

1·5·3 锯齿形螺纹标记27

4·3·2 毛细管节流静压轴承27

5 拉延伸件的设计规范27

5 软轴27

2·4 V带传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27

4·3·1 小孔节流静压轴承27

2·5设计实例27

6 成型件的设计规范28

第3章 缸体28

1 液压缸、气缸基本参数28

1·1 液压缸、气缸内径和活塞杆外径尺寸系列28

1·1·1 液压缸、气缸缸筒内径尺寸系列28

1·1·2 液压缸、气缸活塞杆外径尺寸系列28

1·1·3 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面积比28

1·2 液压缸、气缸行程参数系列28

2 螺纹联接28

2·1 螺纹紧固件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28

5·1 软轴的结构型式和规格28

5·1·1 常用软轴的结构型式28

5·1·2 钢丝软轴的结构与规格28

1·3 液压缸、气缸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29

4·3 卷筒技术条件29

3·2·1尺寸规格29

2·2 螺栓联接的计算29

2·2·1 螺栓受力分析29

3·1 压力角29

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的基圆半径及凸轮廓线的曲率半径29

1·4·7 YH系列高转差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29

1·3·1 液压缸、气缸活塞杆螺纹型式29

1·3·2 液压缸、气缸活塞杆螺纹尺寸系列29

4·4 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29

5·1·3 软管的结构与规格29

3平带传动29

3·1平带传动的失效29

3·2普通平带(胶帆布带)传动29

3·2 凸轮的基圆半径30

4·5 卷筒毂30

4·3·3 滑阀反馈节流静压轴承30

1·1·3 小范围屈服修正30

5·1·4 软轴接头及联接30

2·2·2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30

1·4 液压气动系统和元件一油(气)口联接、螺纹系列30

1·5 液压缸、气缸公称压力系列30

1·6 液压和气动缸筒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的优先选用尺寸系列30

2 液压缸、气缸标准系列30

2·1 液压缸30

2·1·1 工程液压缸系列30

5·1·5 软管接头及联接31

7 塑料件的设计规范31

3·2·2传动的设计31

1·1·5 复合型断裂判据31

1·1·4 断裂判据31

1·7 减速器附件的结构尺寸32

5·2·2 软轴使用时注意事项32

5·2·1 软轴的选择32

4 凸轮的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及力具中心轨迹32

5·2 软轴的选择和使用32

4·6 齿轮联接盘32

3·3 凸轮廓线的曲率半径32

2·3 螺纹联接件力学性能与材料32

4·3·4 双面薄膜反馈节流静压轴承32

4·8 齿轮联接盘卷筒组尺寸33

4·7 齿轮联接盘配合尺寸33

第2章 联轴器、离合器、液力偶合器33

1 联轴器33

1·1 联轴器分类33

4·1 用作图法求凸轮廓线33

4·2 用计算法求凸轮廓线33

1·2 联轴器的选择33

4·9 周边大齿轮卷筒组33

3·3·1尺寸规格34

3·3锦纶片(聚酰胺片基)复合平带传动34

3·3·2传动的设计34

1·2 弹塑性断裂力学34

1·2·1 裂纹张开位移(COD)34

1·2·2 COD判据的应用34

8 金属切削加工零件的设计规范和结构要素34

8·1 中心孔34

8·2 退刀槽35

8·2·1 公称直径相同而配合不同的退刀槽35

4·3·5 静压轴承的功耗及温升35

1·1 四杆机构的连杆曲线35

1 点的平面曲线导引35

第5章 导引机构35

3·4带轮35

1·8 圆柱齿轮减速器通用技术条件36

8·2·3 插齿、滚齿退刀槽36

1·8·1 齿轮副的技术要求36

4·3·6 润滑油品种及供油压力的选择36

8·2·2 带槽孔的退刀槽36

2·4 螺纹联接的标准元件及挡圈36

2·4·1 螺栓36

1·3 J积分36

1·3·1 应变能释放率36

1·3·2 张量约写记号37

8·2·4 越程槽37

1·8·2 箱体制造的技术要求37

1·8·3 装配技术要求37

1·3 罗伯茨一切贝舍夫定理37

1·4 对称连杆曲线37

1·2 谢尔维司特仿图仪37

1·4·8 YEJ系列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37

4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37

2·1·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38

4·1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计算38

4·12 卷筒强度计算38

4·11 钢丝绳允许偏角38

4·10 卷筒和滑轮最小直径的计算38

4·2主要参数的选择38

4·3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38

2 标准减速器38

2·1·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38

2·1 圆柱齿轮减速器38

4·1尺寸规格38

4同步带传动38

1·3·3 J积分的表达式及其守恒性38

8·3 零件倒圆与倒角38

8·4 球面半径39

5 滑轮和滑轮组39

5·1 滑轮39

5·1·1 滑轮结构和材料39

5·1·2 滑轮的主要尺寸39

1·5 行星轮系及双凸轮曲线导引机构39

1·3 联轴器轴孔和链槽型式及尺寸39

8·6 T形槽40

4·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与齿根抗弯疲劳强度校核计算40

1·4·10 BO2、CO2、DO2系列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40

1·4·9 AO2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40

1·3·4 在线弹性状态下J与K和G的关系40

8·5 滚花40

4·4·2计算中的有关数据及各系数的确定40

4·4·1计算公式40

2·1 精确的直线导引机构40

2 点的直线导引40

8·7 燕尾槽41

2·1·2 冶金液压缸系列41

2·2·1 “λ”型机构41

2 有限元法41

5·1 成分与性能41

2·2 近似直线导引机构41

5 多孔质金属轴承41

2·2·2 等腰饺接四杆机构42

2·1·2 关于应变42

2·1·1 矩阵代数基础42

8·9 弧形槽部半径42

8·8 锯缝尺寸42

2·1 有限元法的位移法基本原理42

5·1·3 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匹配关系42

4·2传动的设计42

5·2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规格42

5·2·1 粉末冶金筒形滑动轴承42

5·1·4 滑轮型式42

9 螺纹件的设计规范和结构要素43

9·1 螺纹件的加工规范43

5·2·2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滑动轴承43

2·2·3 曲柄滑块直线导引机构43

2·1·3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43

2·1·5 引进刚度矩阵44

1·4·1 套筒联轴器44

1·4 联轴器的尺寸和性能参数44

2·1·4 单元的结点载荷44

5·2·3 粉末冶金球形滑动轴承44

4·3带轮44

1·14·11 G系列微型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技术数据44

2·1·6 三角形单元的刚度矩阵45

5·3 粉末冶金轴承的润滑45

5·3·1 润滑方式的选择45

2·2·4 曲柄导杆直线导引机构45

9·2 螺栓联接设计规范46

5·1·5 A型滑轮轴套和隔环46

6·1·1 卷制轴套46

3 钢体导引机构46

3·1 图解方法46

6·1 整体式轴瓦46

6 轴瓦结构46

1·4·2 凸缘联轴器46

1·4·12 YA系列防爆安全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46

5·3·3 重新浸油时间46

5·3·2 润滑油的选取46

2·1·7 总刚度矩阵46

3·2·2 圆点及圆心点的求解47

3·2·1 构件序列位置的表示方法47

3·2 解析方法47

2·1·8 求得各单元的位移、应力和应变47

2·2 常用单元介绍47

5·1·6 A型滑轮挡盖48

1·4·13 YB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48

2·3 有限元法的结构分析软件48

5·1·7 B型滑轮隔套和隔环49

4·4设计实例49

3·2·3 顺序性及位置状态一致性49

6·1·2 整体轴套50

1·4·3 夹壳联轴器50

9·3 地脚的设计规范50

3·3·2 曲线平行导引机构50

2·4 结构有限元分析50

5·1张紧方法50

5带传动的张紧50

2·2 气缸标准系列50

2·2·1 普通型气缸50

3·3 刚体的平行导引机构50

3·3·1 直线平行导引机构50

5·2预紧力的控制51

5·1·8 B型滑轮挡盖51

1·4·4 滑块联轴器51

3·4·1 精确的转动导引机构51

3·4 刚体转动的导引机构51

5·2·1V带的预紧力51

2·1·3 减速器的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型式51

3·4·2 近似的转动导引机构51

6·1·3 轴套的连接51

2·4·1 边界条件的处理51

4·5·2计算中的有关数据及各系数的确定52

4·5·1计算公式52

4·5胶合承载能力校核计算52

第6章 函数机构52

1 工作行程带有近似匀速段的函数机构52

1·1 前置回转导杆机构驱动正弦机构52

6·2·1 厚轴瓦52

5·2·2平带的预紧力52

5·1·9 滑轮技术条件52

9·4 扳手空间52

1·4·5 齿式联轴器52

6·2 对开式轴瓦52

2·4·2 节省计算时间的措施52

5·1·10 滑轮强度计算53

5·2·1 滑轮组的设计与计算53

6·2·2 薄轴瓦53

5·2 滑轮组53

1·2 前置双曲柄机构的曲柄滑块机构53

5·2·3同步带的预紧力53

1·1 技术制图图纸的幅面及格式54

5·2·2 起重机滑轮组54

2·4·2 螺钉54

2·2·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54

2·2 起重机减速器54

1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54

第3章 机械制图54

2·1·4 采用中硬齿面齿轮的规定54

2 带有停歇工作段的函数机构54

2·1滚子链的基本参数和尺寸规格54

2滚子链传动54

1链条的类型、特点和应用54

第2章 链传动54

1·3 两个导杆机构串联54

2·1·1 四杆机构极限位置串接形成的六杆机构54

2·1 单极限位置停歇的函数机构54

1·2 技术制图标题栏和明细栏55

5·3 通用起重滑车55

1·4·14 YZR、YZ 系列冶金、起重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55

6·2 起重链的规格56

第3章 机械振动56

1 线性系统的振动56

1·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56

6 起重链条和链轮56

6·1 起重链条的选择56

2·2传动的设计56

1·4 图线56

2·2·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56

1·1·1 弹性模拟56

1·3 技术制图比例56

2·2·2滚子链传动的额定功率曲线56

2·2·1主要失效形式56

2·1·2 四杆机构极限位置串接形成的八杆机构57

1·5 剖面符号57

4·7齿轮的材料57

4·6开式齿轮传动的计算特点57

1·1·2 质量和转动惯量的模拟58

2·1·3 利用连杆曲线设计带有停歇工作段的函数机构58

6·3 链轮58

2·2·3设计计算58

2·2·2 不供油润滑气缸58

2 尺寸注法58

6·3 润滑孔和润滑槽58

6·3·1 润滑孔58

3·1 螺纹及螺纹紧固体的画法与标注59

3 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59

7 吊钩59

7·1 吊钩的分类59

7·2 吊钩的力学性能59

7·3 吊钩的起重量59

6·3·2 润滑槽59

2·3 在行程中间停歇的函数机构60

3 液压缸、气缸主要零件的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60

3·1 液压缸主要零件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60

3·1·1 缸体60

1·1·3 摩擦和阻尼模拟60

2·2 往复行程两极限位置停歇的函数机构60

5圆柱齿轮的结构60

1·2·1 纵向振动60

1·2 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60

2·4 利用齿轮连杆机构设计带有停歇段的函数机构60

7 滑动轴承轴承座60

7·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60

7·4 吊钩毛坯61

7·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61

3·2 齿轮画法61

3·3 花键画法及尺寸注法62

7·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62

3·1·3 活塞62

3·1·2 缸盖62

2·2·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62

1·4·15 YQSY系列充油式潜水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62

3·1·1 给定主、从动件一对对应转角63

3·4 滚动轴承画法63

2·2·4静强度计算63

2·2·5疲劳工作能力计算63

3·1·4 活塞杆63

7·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63

3 给定区间的函数机构设计63

3·1 按给定的主、从动件对应位移设计四杆机构63

1·2·2 横向振动63

6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64

6·1误差的定义和代号64

2·2·6磨损工作能力计算64

2·3 起重机底座式减速器64

1·4·17 YD系列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64

1·4·16 YLJ系列力矩电动机技术数据64

8·1 YD型四油楔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系列64

3·5 弹簧画法64

8 滑动轴承产品64

8·2 KT型止推可倾瓦轴承系列65

2·3·1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65

2·3链轮65

2·2·7胶合工作能力计算65

7·5 吊钩毛坯制造允许公差65

3·1·5 导向套、密封和防尘65

7·6 吊钩的尺寸65

3·6 标准中心孔表示法66

3·1·3 给定主、从动件两对对应转角66

1·2·3 扭转振动66

3·2 在局部区间内实现预期传动函数的机构设计66

3·1·2 给定主动件转角和从动件位移66

4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67

2·3·2齿槽形状67

6·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67

1·3 多自由度的振动68

3·1·6 液压缸的排气装置68

2·4·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68

1·3·1 二自由度的振动系统68

6·3侧隙68

2·4 运输机械用减速器68

7·7 吊钩材料68

7·8 吊钩的应力计算68

2·4·3 螺母69

2·4·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69

5 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69

2·3·4链轮公差69

2·3·3轴向齿廓69

1 棘轮机构69

第7章 步进传动机构69

1·4·6 滚子链联轴器69

1·3·2 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69

8·3 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系列69

3·2·2 缸盖69

6·4推荐的检验项目69

3·2 气缸主要零件的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69

3·2·1 缸体69

6·5图样标注69

6·6齿轮精度数值表69

8·4 可调球型径向滑动轴承系列70

3·2·3 活塞71

7·9 吊钩附件71

8·5 水润滑橡胶轴承系列71

2 摩擦自锁式步进机构71

1·4·18 YCJ系列齿轮减速电动机技术数据71

2·3·5链轮材料及热处理71

2·3·6链轮结构71

7·10 吊耳72

1·4·7 万向联轴器72

3 槽轮机构72

1·4 机械系统的受迫振动72

1·5构件刚度计算73

3·2·4 活塞杆73

1·2 滚动轴承代号构成74

4 液压缸、气缸的设计计算74

2·4·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74

1 滚动轴承的分类、代号74

1·1 滚动轴承的分类74

6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74

2·4设计实例74

6·7误差的有关关系式74

第2章 滚动轴承74

4·1·1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步骤74

4·1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74

1·5同步电动机的类型和用途75

3·1链传动的布置75

8·1 车轮踏面接触应力计算75

7渐开线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及设计计算实例75

4·1·2 液压缸性能参数的计算75

4 齿轮—连杆步进机构75

4·1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控制差动轮系75

1·2·2 滚针轴承基本代号75

1·2·1 基本代号75

1·6 同步电动机的起动75

3链传动的布置与张紧75

8 车轮和轨道75

1·7 TD系列同步电动机技术数据76

8·2 许用轮压76

4·3 三齿轮连杆机构76

4·2 用行星轮驱动饺接四杆机构或导杆机构76

4·1·3 液压缸主要几何尺寸的计算76

1·2·3 基本代号编制规则77

1·6 机械振动系统的阻尼系数77

4·1·4 液压缸结构参数的确定77

2·5·2 通用型谐波减速器的技术性能77

3·2链传动的张紧77

2·5 谐波齿轮减速器77

2·5·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77

1·2·4 常用轴承类型、结构及轴承代号对照78

2 电气传动用直流电动机78

5·2 蜗杆凸轮式步进机构78

5·1 不完全齿轮机构78

5 其他型式的常见步进机构78

2·5·3 通用型谐波减速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78

2·1 直流电动机的用途和分类78

2·1·1 支座形式79

2·1 计算模型的建立79

2 轴系的临界转速79

2·4·4 垫圈80

2·2 直流电动机主要技术参数80

2·1·2 滚动轴承及其支承的刚度80

2·6·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80

4·1·5 液压缸的联接计算80

1·1单圆弧齿轮传动80

1圆弧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80

2·6 圆孤圆柱蜗杆减速器80

第3章 圆弧齿轮传动80

2·6·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80

第3章 螺旋传动81

1螺旋传动的种类81

第4章 公差与表面粗糙度81

1 公差配合81

1·1 标准公差81

2滑动螺旋传动81

2·1滑动螺旋副的螺纹81

2·2滑动螺旋副的设计81

1·2双圆弧齿轮传动81

2·3 直流电动机结构型式81

8·3 车轮及车轮组81

1·2·1 尺寸至500mm轴和孔的极限偏差81

1·2 极限偏差81

1·2·5 前置、后置代号82

2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82

2·2·1 两支承等直径轴的临界转速82

2·2 临界转速的常用计算公式82

2·1·3 支承的阻尼82

2·1单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82

4·1·6 活塞杆稳定性验算83

2·2·3 两支承单盘轴的临界转速83

2·2·2 阶梯轴的临界转速83

2·2双圆弧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83

2·2·1同一工作齿面上两个同时接触点间的轴向距离qrA83

2·2·3多对齿啮合系数84

2·5 直流电动机产品及其技术数据84

2·4 直流电机派生产品及其用途84

2·2·2多点啮合系数84

2·5·1 Z2系列小型直流电动机技术数据84

2·2·4齿宽b的确定84

3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及模数系列84

2·3 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84

3·1单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85

3·2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85

4·1·7 液压缸的缓冲计算85

2·4 转子的平衡85

2·3材料的选择与许用应力85

2·4精度与公差带的选用85

3滚动螺旋传动85

1·4·8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86

3·3圆弧齿轮的模数系列86

2·4·1 转子的静平衡86

2·4·2 转子的动平衡86

4·2·1 气缸的设计计算步骤86

4·2 气缸的设计计算86

4·2·2 气缸性能参数的计算86

3·1结构形式86

8·4 轨道86

第2章 搬运零件87

1 带式输送机主要构件87

3 弹性体的振动87

1·1 输送带87

4圆弧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87

2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88

4·2·4 气缸缓冲计算88

4·2·3 气缸壁厚的计算88

2·1·1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88

2·1 滚动轴承的选择88

2·1·2 滚动轴承公差等级选择88

3·1 结构振动的微分方程式88

3·2 李兹法88

4·3·1 冲击气缸的性能指标89

2·4·5 挡圈89

2·1·3 滚动轴承游隙选择89

4·3 冲击气缸的设计计算89

4·3·2 普通型冲击气缸的设计计算89

2·2·1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89

2·2 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89

3·3 子空间迭代法89

5圆弧齿轮传动基本参数的选择90

5·1齿数z和模数m?90

3·2·1基本额定静载荷90

3·2滚动螺旋副的承载能力90

1·1·2 输送带接头长度的计算90

1·1·1 输送带的强度计算90

1·4·9 弹性柱销联轴器90

2·6·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90

1·2 滚筒90

5·2重合度?91

3·2·2基本额定动载荷91

3·2·3额定寿命91

3·2·4平均转速和平均载荷91

4·3·3 快排型冲击气缸的设计计算91

5·3螺旋角β91

5·4齿宽系数φd、φa91

3·3滚动螺旋副的尺寸系列92

6·1圆弧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公式92

6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92

2·2·2 滚动轴承的静负荷计算93

6·2各参数符号的意义及各系数的确定93

1·2·2 液压系统工况分析93

第4章 液压及气动系统设计计算93

1·1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93

1·2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93

1·2·1 明确设计要求93

1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93

4随机振动93

4·1 周期振动和随机振动93

1·4·10 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94

2·2·3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94

1·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95

1·2·2 尺寸>500~3150mm轴和孔的极限偏差95

1·3·1 确定系统压力95

2·2·5 例题95

2·2·4 推力轴承和推力角接触轴承的最小轴向负荷95

3·4滚动螺旋副的选用及其计算95

1·3·2 选择液压回路95

1·3·3 液压回路的合成96

3 滚动轴承主要尺寸和性能表96

3·1 深沟球轴承96

2·7·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96

2·7·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96

2·7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96

4·2 傅氏积分和傅氏变换96

3·5·1主要几何尺寸97

1·4·1 液压执行元件的设计计算97

4·3 平均值的计算97

1·4 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97

3·5主要几何尺寸及其标注97

1·4·2 液压泵的计算与选择98

1·3 常用优先配合特性及应用举例98

1·2·3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98

2·5·2 Z3系列小型直流电动机技术数据98

3·5·2螺纹的尺寸标注98

3·6材料和热处理98

4·4 相关函数98

3·5·3滚动螺旋副的型号98

3·7精度99

7圆弧圆柱齿轮精度99

1·4·3 液压阀的选择99

1·4·4 辅助元件的计算与选择99

2·1·1 圆锥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00

7·1误差的定义和代号100

2 圆锥公差配合100

1·5·1 液压系统压力损失的验算100

1·5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100

3·8预紧100

2·1 圆锥公差100

1·6·1 液压装置的结构形式101

3·9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01

2·1·2 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101

4·5 谱密度101

2·7·3 减速器的外形、安装尺寸和装配型式101

1·5·2 液压系统发热温升计算101

1·6 设计液压装置、编制技术文件101

2·4 选择、设计气动元件102

2·3 气动回路的设计102

3·2 调心球轴承102

2·1 气动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102

2·4·1 气动执行元件的选择与设计102

2·2·2 圆锥配合的形成方式102

2·2·1 圆锥配合标准适用的范围102

2·2 圆锥配合102

2·1·3 圆锥公差值102

2·5·3 ZZY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直流电动机技术数据102

2·2 明确气动系统的设计依据和要求102

4·6 窄带和宽带过程102

1·4·11 轮胎式联轴器102

2 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102

1·6·3 编制技术文件102

1·6·2 液压阀的配置形式102

7·4推荐的检验项目103

2·4·3 气动辅件的选择103

7·2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03

7·3侧隙103

2·4·2 控制阀的选择103

2·2·3 术语及定义103

7·6圆弧齿轮精度数值表104

7·5图样标注104

2·2·4 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104

2·5·1 管道计算104

2·5 气动系统压降验算104

2·4·4 气罐容积计算104

1·4·12 梅花型弹性联轴器104

2·5·2 压降验算104

2·2·5 内、外圆锥的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105

2·6 空压机的选择和计算105

3 液压元件产品105

3·3 圆柱滚子轴承105

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105

2·5·4 ZD系列大型直流电动机技术数据105

3·1·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览105

第2章 销联接、镜及花键联接、无键联接105

1 销联接105

1·1 销的类型、特点和应用105

4·7 互谱密度105

第4章 机械故障诊断106

1信号采集106

1·1 振动信号的采集106

1·1·1 确定诊断对象106

1·1·2 选择测量点106

1·1·4 振动传感器的选择107

1·2 销的选择和联接的强度校核107

3·1 自整角机107

3 电气传动用探制微电机107

1·1·3 确定测量参数107

3·1·2 齿轮泵和齿轮马达107

2·8 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07

2·2·6 配合圆锥基准平面间极限初始位置和极限终止位置的计算107

2·8·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107

1·2 磨损残留物的采集108

2·8·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108

1·1·5 传感器的安装108

8圆弧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及设计计算实例108

7·7极限偏差及公差有关的关系式108

1·3 托辊108

1·3·1 托辊参数108

1·2·1 润滑油样分析方法109

1·3 销联接的标准元件109

1·2·2 铁谱分析仪器和残留物形态110

1·3 声信号的采集110

1·3·1 声和噪声的信号的采集110

3·2·1 交流测速发电机111

3·2 测速发电动111

1·3·2 超声波信号的采集111

3·3·2 CK系列空心杯转子异步测速发电机技术数据112

1·3·3声发射信号的采集112

3·2·3 直流测速发电机113

1·4 温度信号的采集113

1·4·2 红外信号的采集113

1·4·1 一般温度检测技术113

3·2·4 90CY型永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技术数据113

3·3 位置度公差值的确定113

3 形状和位置公差113

3·1 公差值与数系表113

3·2 公差值的选用原则113

2·1·3 激振器114

1·4·13 芯型弹性联轴器114

2·1·2 功率放大器114

2·1·1 信号发生器114

2·1 振动测试系统114

2 仪器的选择和系统配置114

3·3 直流伺服电动机及机组114

3·3·1 SZ系列直流伺服电动机技术数据114

2·1·4 传感器115

2·1·6 有源滤波器116

2·1 键联接116

2 键及花键联接116

2·1·5 前置放大器116

2·1·1 键和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116

1·1分类117

1概述117

第4章 锥齿轮传动117

1·4·14 H型弹性块联轴器117

2·1·7 信号分析仪117

4 表面粗糙度118

4·2 粗糙度参数R2值的选择118

2·1·2 键的选择和键联接的强度校核118

4·1 粗糙度高度参数系列118

1·4·15 蛇型弹簧联轴器119

1·3模数119

1·2齿制119

3·1·3 叶片泵和叶片马达120

3·1·2 自相关函数分析方法120

3·1·1 概率密度函数分析方法120

3 信号处理120

2·1·3 键联接的标准元件120

3·1 时域分析方法120

1·4·1切向变位120

1·4锥齿轮的单位120

3·4·1 SL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121

3·2 频域分析方法121

3·4 交流伺服电动机及机组121

3·3·2 160ZS-C01型直流伺服-测速机组121

3·4 调心滚子轴承121

1·4·2径向变位121

2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1

2·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1

3·1·3 互相关函数分析方法121

3·4·2 SL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技术数据122

3·3 传递函数分析方法123

1·4·16 多角形橡胶联轴器123

1·3·2 辊子124

4·3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参数间的转化124

2·2正交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4

3·4 时间序列分析124

2·3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25

1·4·17 膜片联轴器125

3·4·1 时间序列模型的概率特性125

第5章 工程材料125

1·1·1 灰铸铁125

1·1 铸铁125

1 黑色金属材料125

3·4·3 SA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技术数据126

3·4·4 SC系列交流伺服-测速机组技术数据126

1·1·2 可锻铸铁126

1·1·4 冷硬铸铁127

1·1·3 球墨铸铁127

3·4·2 模型识别127

2·8·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127

3·5·1 BF系列步进电动机技术数据127

3·5 步进电动机127

3·5 滚针轴承127

3·6 角接触球轴承128

3·4·3 参数估计128

1·1·5 耐磨铸铁128

3·5·3 43BY4-7·5型步进电动动机技术数据129

3·5·2 SB系列步进电机技术数据129

3·5·4 43BYG/J450型步进电动机技术数据129

4 电气传动系统动力学计算129

4·1 生产机械依传动型式分类129

2 悬挂输送机主要构件129

2·1 牵引构件129

3·4·4 时间序列模型诊断技术129

2·4零度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30

1·1·6 耐热铸铁130

4·2 单轴电气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130

4·2·1 电气传动系统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30

4·2·2 电气传动系统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131

1·1 循环应力与循环应变131

1·1·1 循环应力131

第5章 疲劳强度设计131

1 常规疲劳强度设计和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131

2·5奥利康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31

1·2·2 焊接结构用碳素铸钢131

2 离合器131

1·2·1 一般工程用铸钢131

2·1 概述131

2·1·1 离合器的分类131

2·1·2 对离合器的基本要求131

1·2 铸钢131

1·3 疲劳的分类132

1·1·2 循环应变132

1·2 无限寿命设计与有限寿命设计132

2·2 常用离合器的性能比较132

2·2 滑架132

4·2·3电气传动系统的飞轮力矩132

1·2·3 合金铸钢132

2 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133

1·2·5 耐热铸钢133

4·3 多轴电气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133

1·2·4 铸造高锰钢133

1·2·6 不锈铸钢134

3·7 圆锥滚子轴承134

2·2·2 矩形花键联接134

2·2 花键联接134

2·2·1 概述134

4·3·1 多轴旋转系统折算成等效的单轴旋转系统134

3·1·4 柱塞泵和柱塞马达135

4·3·2 平移运动系统与旋转系统相互折算方法135

2·3 轨道135

2·3 牙嵌离合器136

5·1 电动机类型选择137

1·3·1 钢的热处理及常用金属材料极限强度近似关系137

5·1·1 概据电动机工作环境选择电动机类型137

1·3 钢137

5 电动机的选择137

3 无键联接138

5·1·2 概据生产机械负载性质选择电动机类型138

5·1·3 电动机的电压及转速选择138

3·1 无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138

2·6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38

1·3·2 碳素结构钢138

2·2 常用制动器性能比较138

第3章 制动器138

1 概述138

2 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138

2·1 选择制动器类型应考虑的条件138

2·4 计算制动转矩T的确定139

2·3 制动器的设计139

5·2 电动机容量选择139

5·2·1 常用生产机械电动机功率计算139

1·3·3 优质碳素钢139

5·2·3 电动机容量发热校验140

2·4 齿轮离合器140

2·5 摩擦离合器140

5·2·2 生产机械负载图及电动机负载图140

3·2·1 弹性环联接形式及基本尺寸140

2·4·2 齿轮离合器的强度计算140

3·2 弹性环联接140

2·4·1 齿轮离合器的结构140

3 外抱块式制动器142

3·1 外抱块式制动器的特点和应用142

3·1·1 应力的集中与梯度142

3·1 应力集中的影响142

3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142

2·2 疲劳极限142

2·1 S—N曲线142

3·2·2 弹性环联接设计参考数据142

3·3·1 Z2及Z5型胀紧联接套的型式与基本尺寸142

3·3 Z2及Z5型胀紧联接套联接142

3锥齿轮传动的设计143

2·6 电磁离合器143

1·3·4 低合金结构钢143

3·2 外抱块式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主要尺寸143

3·1轮齿受力分析143

3·1·2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144

3·2初步设计144

3·8 推力轴承145

5·2·6 电动机过载校验与平均起动转矩145

5·2·5 用统计法与类比法确定电动机容量145

5·2·4 带冲击负载时电动机容量选择145

2·9 NGW-S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45

1·3·5 合金结构钢145

2·9·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145

2·9·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145

3·3·2 Z2及Z5型胀紧联接套的选用146

5·2·7 电动机容量选择举例146

3·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147

3·4齿根抗弯疲劳强度校核148

3·5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实例149

1·2·1 转子串电阻起动150

第2章 开环控制及其元器件选择150

1 开环控制起动方法、特性和参数计算150

1·1 笼型异步电动机起动150

1·1·1 直接起动150

1·1·2 降压起动150

3·3·3 胀紧套联接的安装、拆卸与防护150

1·2 绕线异步电动机起动150

1 铆接151

1·1 概述151

1·2 铆缝设计151

1·3·6 弹簧钢151

第3章 铆接、焊接及胶接151

1·2·2 转子串频敏变阻器起动152

4锥齿轮结构152

1·3·7 工具钢152

2·9·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152

1·3·1 直流他励电动机起动电阻计算153

1·3 直流电动机起动153

5·1术语定义和代号153

5锥齿轮精度153

3·9 滚动轴承附件153

1·3 铆钉153

2·10 NGW-L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54

2·1·1 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154

2·1 电动机能耗制动154

1·3·2 直流他励电动机起动电阻计算举例154

2·10·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154

2·10·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154

2 开环控制制动方法和特性参数计算154

2·7 超越离合器155

2·1·2 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155

1·3·8 耐热钢155

5·5·2齿轮副的检验组156

5·4·1齿轮的检验组156

5·2精度等级156

2·2·1 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156

5·5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156

5·5·1齿轮副的检验内容156

2·2 电动机反接制动156

5·4·2齿轮的公差156

5·3齿坯的要求156

5·4齿轮的检验组与公差156

5·5·3齿轮副的公差157

5·6齿轮副侧隙157

5·7图样标注157

1·3·9 不锈钢157

3·2·2 压力控制阀157

3·2·1液压控制阀概览157

3·2 液压控制阀157

2·10·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157

2·2·2 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157

5·8锥齿轮精度数值表158

4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59

4·1 支承结构的基本型式159

3·1·3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159

2·11 摆线针轮减速器159

2·11·1 减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159

2·3·1 直流他励电动机再生发电制动159

2·3 电动机的再生发电制动159

2·3·2 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再生发电制动160

2·11·2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160

4 内涨蹄式制动器160

2·8·1 概述161

4·1 种类与结构型式161

3 开环控制调速方法与特性、参数计算161

4·2 滚动轴承的配合161

2·8 离心离合器161

3·2·1 改变电枢串电阻调速161

3·1 生产机械对调速的要求及调速性能指标161

3·2 直流电动机调速方法161

2·1 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61

2 焊接161

3·2·2 改变电枢供电电压调速162

1·3·10 滚动轴承钢162

2·8·2 无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162

4·2 设计的一般原则163

1·4·1 热轧圆钢、方钢、六角和八角钢163

3·2·3 改变电动机主极磁通φ的调速163

1·4 钢材163

3·2·4 直流电动机各种调速方法比较164

2·2·1 接头类型及焊缝的基本型式164

2·2 焊缝设计164

2·2·2 焊条165

4·4·1 内涨双蹄式制动器的主要参数选择165

4·4 制动器的设计165

4·3 各类内涨双蹄式制动器的比较165

1·4·2 冷拉圆钢、方钢和六角钢165

2·8·3 带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165

3·3 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165

3·3·1 异步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法165

3·3·2 异步机改变定子电压调速165

1·4·3 热轧等边角钢166

3·3·3 异步机改变定子绕组极对数调速166

4·4·2 内涨双蹄式制动器制动转矩的计算166

4·3 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166

4·4 滚动轴承的游隙选择167

4·4·1 径向游隙的选用167

2·11·3 减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167

4 开环控制线路与控制屏选择167

3·3·4 异步机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167

4·1 常用电气元件图形符号167

3·3·5异步机各种调速方法比较167

4·4·4 摩擦衬片(衬块)磨损特性的计算168

2·9·1 剪销安全离合器168

4·4·3 软管多蹄式制动器制动转矩的计算168

4·4·2 轴向游隙的调理168

4·4·5 计算实例168

2·9 安全离合器168

5 带式制动器169

5·1 结构型式及特点169

1·4·4 热轧不等边角钢169

5·2 设计计算170

4·5·1 定位预紧170

2·9·2 牙嵌式安全离合器170

4·5 轴承的预紧170

4·5·2 定压预紧171

3·2 尺寸的影响171

3·1·4 用相对应力梯度求有效应力集中系数171

4·5·3 径向预紧171

3·3 表面状态的影响172

3·3·1 加工情况172

6·1·1 钳盘式制动器172

2·9·3 钢球式安全离合器172

1·4·5 热轧普通槽钢172

6 盘式制动器172

6·1 结构型式172

4·6 滚动轴承的润滑172

4·6·1 润滑脂选择172

4·6·2 润滑油选择172

1 机械无级变速器的类型、特性及其选用方法173

3·4 频率影响173

3·3·3 表面强化173

3·3·2 腐蚀情况173

1·4·6 热轧普通工字钢173

4·7 滚动轴承的密封174

4·6·3 固体润滑174

1·4·7 钢轨174

5·9极限偏差及公差与齿轮几何参数的关系式174

3·5 平均应力的影响174

2·9·4 摩擦式安全离合器175

1·4·8 冷拔无缝方形钢管175

2 机械无级变速器产品175

2·1 滑片链式无级变速器175

2·1·1 变速器的型式、代号和标记方法175

5·10应用示例175

4·1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175

4 高周疲劳175

3 液力偶合器176

6锥齿轮工作图例176

3·1·1 普通型液力偶合器176

3·1·2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76

4·2 安全系数176

3·1 液力偶合器的分类、特点与应用176

2·1·2 变速器的承载能力和选用方法176

3·1·3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77

3·1·4 液力偶合器的应用范围177

1·4·9 冷拔无缝矩形钢管177

4·8 滚动轴承的装拆177

2·2·3 焊接性177

4·9 滚动轴承组合的典型结构177

3·2 液力偶合器的选择178

3·2·1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选择178

6·1·2 全盘式制动器179

第5章 蜗杆传动179

1概述179

4·2·1 几种典型控制线路179

4·2 常用继电接触控制线路179

3·3 液力偶合器的产品与规格179

6·1·4 载荷自制盘式制动器179

6·1·3 锥盘式制动器179

3·3·1 输入端为弹性盘式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79

3·2·2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选择179

2·2·4 焊缝强度计算180

4·3 无限寿命设计180

4·3·1 单向应力时无限寿命设计180

5 滚动轴承座180

4·3·2 多向应力时无限寿命设计181

6·2 设计计算181

4·4 有限寿命设计182

4·2·2 电动机的保护182

2·1·1普通圆柱蜗杆的基本齿廓182

2·1普通圆柱蜗杆的基本齿廓和传动的主要参数182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182

4·4·2 寿命估算182

3·3·2 输出端为皮带轮式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82

4·4·1 安全系数计算公式182

1·4·10 无缝钢管182

7 制动器的发热验算182

2·3 焊缝符号及焊缝尺寸符号183

4·2·3 继电接触控制线路通用控制屏183

2·3·1 焊缝符号及焊缝尺寸符号183

2·1·3 变速器的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型式183

5·1 低周疲劳的S-N曲线183

8·2 电磁液压推动器183

8·1 制动电磁铁183

8 制动器的驱动装置183

5 低周疲劳183

2·1·2 模数m、蜗杆分度圆直径d1和导程角r184

2·1·3 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184

2·1·4 中心距a和传动比I184

3·3·3 双工作腔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84

1·4·11 焊接钢管184

2·1·5 变位系数x2184

1·1·2 按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分类185

1·4·12 冷轧钢板和钢带及热轧钢板的尺寸规格185

1·1·1 接摩擦副运动形式分类185

2·2·1 提高抗粘着磨损的措施185

2·2 提高耐磨损的措施185

2·1 磨损的类型185

2 磨损185

5·2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185

3·3·4 双工作腔输出端为皮带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85

8·3电力液压推动器185

5·2·3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求法185

5·2·2 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185

5·2·1 滞后回线185

1·1 摩擦的种类185

第3章 润滑和润滑装置185

1 摩擦185

3·2 流体静压润滑186

3·1 流体动压润滑186

3 润滑状态186

2·2·4 提高抗腐蚀磨损的措施186

2·2·3 提高抗疲劳磨损的措施186

5·3 应变-寿命曲线186

5·3·1 曼森-科芬方程186

2·2·2 提高抗磨粒磨损的措施186

3·3·5 输入端为弹性盘、输出端为花键式液力偶合器186

3·3·6 YOTHR、YOTJ、YOTW型进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87

2·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187

3·4 边界润滑187

3·3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187

8·4 离心推动器187

4·1 润滑剂的主要质量指标187

4 润滑剂187

3·5 混合润滑187

1·4·13 压力容器用热轧厚钢板187

5·3·2 四点法求应变-寿命曲线188

5·3·3 通用斜率法188

2·3·2 指引线及有关标注规则188

6 腐蚀疲劳188

3·3·7 YDTL进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88

6·1 腐蚀疲劳强度188

6·1·1 腐蚀疲劳术语188

1·4·14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188

1·4·15 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188

2·3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189

3·3·8 YOTGC、GST、GWT、YOTC出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89

6·1·2 腐蚀疲劳特性189

6·1·3 腐蚀疲劳极限189

8·5 滚动螺旋推动器189

4·2·1 L-AN 全损耗系统用油189

4·2 润滑油189

1·4·16 低温及多层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189

1·4·17 船体用结构钢钢板189

5 常用低压电器控制元件选择189

5·1 低压供电电器189

5·1·1 空气断路器(空气自动开关)189

5·1·2 低压断路器189

5·2 接触器189

5·2·1 交流接触器189

6·1·4 腐蚀疲劳的S-N曲线189

2·3·3 符号应用举例189

4·2·2 液压油190

1·4·18 锅炉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190

8·6 气力驱动装置190

2·3·1齿上受力分析和滑动速度计算190

2·4 焊缝坡口的形式与尺寸191

1·4·19 不锈钢和耐热钢冷轧钢带191

2·3·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91

3·3·9 YDT、YOTC、YT出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1

8·7·2 静压操纵机构191

8·7·1 杠杆系操纵机构191

8·7 人力操纵机构191

9·1 对摩擦材料的基本要求192

9 摩擦材料192

8·7·3 综合操纵机构192

5·2·2 直流接触器192

5·3 起动器193

5·3·1 星一三角起动器193

5·3·2 磁力起动器193

5·3·3 手动起动器193

1·4·20 弹簧钢丝193

2·3·3蜗杆传动效率和散热计算193

4·2·3 齿轮油193

9·2 摩擦材料的种类193

9·2·1 金属摩擦材料193

9·2·2 非金属摩擦材料194

1·4·21 低碳钢丝和优质碳素结构钢丝194

5·4·1中间继电器194

5·4继电器194

5·4·2时间继电器194

2·4 实现合理的啮合部位和制造“人工油涵 的措施195

2·4·2 制造“人工油涵195

2·4·1 实现合理的啮合部位195

10 停止器195

9·3 摩擦副计算用数据195

6·2 影响腐蚀疲劳的因素195

10·1 棘轮停止器195

2·1·1 加工铜合金195

2·1 钢与铜合金195

2 有色金属材料195

2·5 蜗杆、蜗轮的结构196

2·6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实题197

5·4·3热继电器197

10·1·4 棘轮齿形与棘爪端的外形尺寸及画法197

10·1·3 棘爪轴的强度计算197

10·1·2 棘爪的强度计算197

10·1·1 棘轮齿的强度计算197

10·2·2 设计计算198

10·2·1 结构与工作特点198

10·2 滚柱停止器198

2·2·2 变速器的基本技术参数199

2·2·1 变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199

7 裂纹形成寿命估算——局部应力-应变法199

6·3 腐蚀疲劳的寿命估算199

4·2·4 内燃机油199

5·4·4计数器与计数继电器199

2·2 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99

10·2·3 NF型停止器199

3 圆孤圆柱蜗杆传动199

3·1 轴向圆孤齿圆柱蜗杆传动(ZC1型)199

3·1·1 基本齿廊199

3·1·2 传动的参数及其匹配199

2·1·2 铸造铜合金199

5·4·5其他继电器200

7·1·3 材料的记忆特性200

7·1·2 玛辛特性200

7·1·1 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200

7·1 预备知识200

3·1·3 轴向圆孤齿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01

2·6 焊件设计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201

7·2·1 滞后回线方程式201

5·5电磁铁201

2·5 焊接结构件几何尺寸允差201

7·1·4 载荷顺序效应201

7·2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201

5·5·1牵引电磁铁201

5·5·2阀用电磁铁201

7·2·2 诺伯法201

10·3 带式停止器201

2·1·3 铸造轴承合金201

2·1·4 铜棒202

3·2·1 基本齿廊202

7·3 裂纹形成寿命估算方法203

7·3·1 损伤计算203

7·3·2 估算裂纹形成寿命的步骤203

7·4 算例203

3·1·4 强度计算203

3·2·2 传动参数的匹配203

2·2·3 变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203

5·7·1微动开关204

5·7·2行程开关204

5·7·3接近开关204

2·1·5 钢管204

2·7 电渣焊204

5·7行程开关204

2·7·1 电渣焊的接头型式204

5·6微型电磁离合器204

2·3 行星锥盘式无级变速器205

4·3 润滑脂205

2·3·1 变速器的代号和标记方法205

2·7·2 电渣焊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205

2·2·1 加工铝与铝合金205

2·2 铝与铝合金205

8·1 脆断与裂纹扩展的判别206

2·2·2 铸造铝合金206

4·3·1 钙基润滑脂206

8 裂纹扩展寿命估算206

3·2·3 圆环面包络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计算206

2·3·2 变速器的基本参数206

3·2·4 ZC1型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207

3 粘接207

3·1·1 粘接特点207

3·1·2 粘接接头设计要点207

4·3·2 钠基润滑脂207

4·3·3 通用锂基润滑脂207

2·2·3 铝及铝合金棒材207

3·1 概述207

8·2 疲劳裂纹扩展速度207

2·3·3 变速器的外形和安装尺寸208

2·2·4 铝及铝合金冷拉圆管、方管和矩形管材208

4·3·4 复合钙基润滑脂208

4·3·5 复合铝基润滑脂208

5·8·1主令开关209

5·8·2十字开关209

5·8手动开关209

5·8·3按钮开关209

3·1·1 常用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209

3·1 橡胶制品209

3 非金属材料209

3·2·5 ZC1型蜗杆传动实例209

4·3·7 二硫化钼极压锂基润滑脂209

4·3·6 复合锂基润滑脂209

3·2·2 常用胶粘剂的性能与应用209

3·2·1 胶粘剂的选择原则209

3·2 胶粘剂209

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