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樊崇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9911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视听资料(学科: 证据 学科: 研究) 视听资料 证据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视听资料研究综述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视听资料的称谓与概念1
一、 关于称谓问题的争论1
二、 关于概念问题的争论5
第二章 视听资料是高精尖技术证据时代的标志11
一、 视听资料的证据特征11
(一)视听资料与待证事实的关系11
(二)视听资料的反映13
(三)视听资料来源的可靠性13
二、 视听资料的高技术特征15
(一)视听资料具有高度的物质依赖性15
(二)视听资料具有便利高效性16
(三)视听资料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17
(四)视听资料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17
三、 视听资料与其他证据种类的区别18
(一)视听资料不同于书证18
(二)视听资料不同于物证19
(三)视听资料不同于人证19
(四)视听资料不同于鉴定结论19
第三章 视听资料的分类21
一、 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子计算机贮存资料、运用其他技术设备取得的信息资料21
(一)录音资料21
(二)录像资料22
(三)电子计算机贮存资料23
(四)运用其他技术设备取得的信息资料23
二、 执法机关制作的视听资料和公民制作的视听资料24
三、 合法视听资料和非法视听资料25
四、 公开制作和秘密制作的视听资料25
五、 原始的和复制的视听资料26
六、 直接的和间接的视听资料26
七、 作为案件事实要素的视听资料和作业案件证明手段的视听资料26
第四章 视听资料的制作与收集28
一、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原则28
(一)及时原则29
(二)准确原则29
(三)全面原则29
(四)合法原则29
二、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规律30
(一)证据易于灭失的30
(二)证据无法当庭出示的31
(三)案件当事人或证人不愿当庭作证的31
(四)被告人以刑讯逼供为借口当庭翻供的31
(五)照片不足以反映事实的全面情况的32
(六)采取其他侦查方法未能取得效果以及经验表明必须将高科技成果运用于侦查的32
三、 视听资料的制作和收集主体34
四、 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具体程序35
(一)视听资料的制作和收集要求35
(二)制作和收集视听资料的立法设计36
第五章 视听资料的审查和判断38
一、 视听资料的审查原则38
(一)排斥原则38
(二)客观真实原则39
(三)体系原则39
二、 视听资料的审查40
(一)审查视听资料的来源40
(二)审查视听资料的制作、收集过程41
(三)审查视听资料的技术因素43
(四)审查视听资料的内容43
(五)审查视听资料的关联性44
三、 视听资料的审查方法44
(一)检验法44
(二)辨别法44
(三)鉴定法45
(四)比对法45
第六章 视听资料在诉讼中的应用47
一、 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47
(一)在立案中的运用47
(二)在侦查中的运用48
(三)视听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55
(四)视听技术在审判阶段的运用——电视直播法庭审判,间接实现审判公开59
(五)视听技术在执行中的运用——电子监控60
二、 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70
三、 视听资料在行政诉讼中的意义73
(一)视听资料在行政诉讼中有重大作用73
(二)有关组织、个人应积极提供视听资料73
四、 视听资料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73
(一)建立情报信息网74
(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城市交通74
五、 视听资料在诉讼中应用的深远意义76
(一)视听资料的特殊证明力为诉讼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手段76
(二)视听资料便于收集、保存和使用,促进侦查取证手段的科学化76
(三)运用视听资料随时再现的特点,来分析案情,总结经验,改进工作77
(四)确定视听资料在诉讼中的地位,可以使司法机关由消极地追诉犯罪,制裁违法,转变为积极地预防犯罪和减少纠纷77
(五)视听资料为诉讼证据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77
六、 视听资料在我国诉讼中运用的现状及思考78
(一)视听资料运用不足的原因分析78
(二)对策思考80
第七章 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研究82
一、 私录视听资料的合法性82
二、 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明力90
(一)一概排除说90
(二)真实肯定说90
(三)区分说90
(四)线索转化说91
(五)排除加例外说92
第八章 录音资料93
一、 录音资料的概念93
二、 录音资料的本质特征93
三、 录音检材和录音样本的采集95
(一)录音检材的采集95
(二)语声样本的采集96
(三)注意事项98
四、 对录音资料真伪性的鉴定99
(一)审听法99
(二)图谱分析法100
五、 对录音内容的审查判断101
(一)对录音内容的听觉分析101
(二)对录音内容的审查判断102
六、 两大法系有关录音资料的立法及学说简介105
第九章 录像证据111
一、 录像技术在诉讼中的运用111
二、 录像证据的概念和范围114
三、 录像证据的法律地位116
四、 录像证据的证据能力116
五、 录像证据的证明力118
第十章 电子数据(DEI)证据121
一、 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121
二、 电子数据证据的特点122
三、 电子数据证据的证据价值及证据效力123
四、 各国及国际法中的EDI证据规则126
(一)英美证据126
(二)法国证据法131
(三)国际组织与EDI的证据问题133
五、 电子数据证据的审查判断136
(一)定案的证据必须确实可靠136
(二)全面地使用证据136
(三)审查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136
(四)审查电子数据证据的内容137
第十一章 电子监测问题研究138
一、 电子监测的概念138
二、 电子监测的技术分类139
(一)以通信的类型为标准,可划分为以数字通信为对象的电子监测和以模拟通信为对象的电子监测139
(二)以网络的类型为标准,可划分为针对公开网的电子监测、针对专用网的电子监测,或者分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计算机和个人之间的数据通信139
(三)以监测对象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140
(四)以实施监测的信息网络控制层次为标准进行划分140
(五)以监测方法进行划分141
三、 电子监测的法律分类141
(一)电子监控141
(二)电子识别142
(三)电子侦收143
(四)通讯监听143
(五)秘密录音、录像143
四、 国外有关电子监测的立法、学说及实务143
(一)通讯监听的概念143
(二)通讯监听的分类144
(三)通讯监听的适用条件145
(四)通讯监听的适用程序149
(五)通讯监听的适用程序156
(六)通讯监听中受侦查人权利的保障156
五、 国外有关监听证据效力的立法规定158
(一)美国158
(二)德国162
(三)日本163
六、 我国有关通讯监听的理论和立法164
第十二章 计算机证据初探168
一、计算机证据的概念169
(一)将“计算机证据”等同于“计算机犯罪的证据”170
(二)将“计算机证据”界定为“与计算机相关的证据”(即Computer—Related Evidence)170
(三)将“计算机证据”界定为“计算机产生的证据”(Computer Generated Evidence)170
(四)将“将计算机证据”视为“电子证据”、“电磁记录”或“电磁信息痕证”170
(五)将“计算机证据”视为“数字化证据”171
二、计算机证据的种类与分类173
三、 计算机证据的特征176
(一)计算机证据是数字化证据,被修改后不留痕迹,这是计算机证据最本质的特点176
(二)计算机证据以高技术为依托,其记忆的精确性决定了其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177
(三)计算机证据具有易受破坏的特点177
(四)计算机证据具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77
(五)计算机证据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特点178
(六)计算机证据具有复合性的特点178
四、 计算机证据的证据能力178
(一)关于英美法系国家中计算机证据的可采性规定178
(二)我国计算机证据的证据能力182
五、 计算机证据的证明力183
六、计算机证据的出示和质证185
(一)计算机证据的出示范围185
(二)计算机证据的出示方式187
七、计算机证据的审查判断189
(一)对单个计算机证据的审查判断189
(二)结合全案其他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191
八、网络犯罪对证据法的挑战195
(一)证据的收集问题195
(二)新型证据的问题196
(三)社会力量的配合问题196
(四)秘侦手段的运用问题197
第十三章 关于证据材料视听化之研究198
一、证据材料在侦查阶段的视听化198
(一)利用视听资料收集和固定证据198
(二)建立视听化的犯罪信息资料库以比对证据198
(三)采用视听技术收集常规侦查方法难以获取的证据材料198
(四)采用视听技术用于勘验、检查、搜查、起赃过程200
(五)采用视听技术记录讯过程200
二、证据材料在起诉阶段的视听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出庭支持公诉201
(一)理论及现实依据202
(二)表现形式203
(三)作用203
(四)关于进一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出庭支持公诉的几点思考207
三、 证据材料在审判阶段的视听化209
(一)证人证言视听化,缓解证人出庭难问题209
(二)庭审进行全程录像或电视直播,间接实现审判公开210
第十四章 视听技术手段及其运用215
一、夜视技术215
(一)夜视仪与夜视技术215
(二)主动红外夜视仪216
(三)微光夜视仪217
(四)热释电夜视仪218
(五)光机扫描夜视仪218
(六)微光电视219
二、声纹技术220
(一)声纹技术概述220
(二)声纹鉴定仪器及工作原理220
(三)声纹技术的应用221
(四)声纹鉴定证据的采纳225
三、录音技术226
(一)录音技术概述226
(二)磁录音技术设备227
(三)录音工作原理228
(四)录音技术的侦查应用229
(五)反窃听方法231
四、 录像技术231
(一)录像技术概述231
(二)磁录像技术设备232
(三)录像系统工作原理234
(四)录像技术的侦查应用235
五、 计算机技术238
(一)计算机技术的侦查应用238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刑事技术工作中的应用243
(三)计算机对法律运用的辅助245
六、激光技术251
(一)激光技术概述251
(二)激光的产生252
(三)激光器253
(四)激光技术的侦查应用254
第十五章 视听资料的立法缺陷及完善258
一、 我国当前关于视听资料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258
二、 国外关于视听资料的立法规定259
三、 关于我国视听资料的立法设计262
第十六章 科学证据的回顾与前瞻265
一、 科学证据的发展历史265
二、 “科学证据”对现代诉讼的影响266
(一)证据审查手段的变革266
(二)案件审判方式的改革268
(三)审判法官素质的变革268
(四)诉讼法学研究的变革269
三、迎接科学证据时代的挑战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