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地方税操作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地方税操作实务
  • 贺志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ISBN:780117442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4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地方税操作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营业税1

1 纳税义务人1

1.1 营业税纳税义务人的基本规定1

1.2 纳税义务人的特殊规定2

2 扣缴义务人2

2.1 建筑业的扣缴义务人2

2.2 金融业的扣缴义务人3

2.3 保险业的扣缴义务人3

2.4 文化体育业的扣缴义务人3

2.5 服务业的扣缴义务人3

2.6 转让无形资产的扣缴义务人4

2.7 境外纳税人的扣缴义务人4

2.8 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4

3 征税范围4

3.1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4

3.2 营业税征税范围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14

4 税率、税目16

5 计税依据17

5.1 运输业务17

5.2 建筑业18

5.3金融保险业19

5.4 邮电通信业22

5.7 服务业23

5.6 娱乐业23

5.8 转让无形资产23

5.5 文化体育业23

5.9 销售不动产24

5.10 价格偏低时营业额的确定26

5.11 按外汇结算的营业额的确定26

6 减免税与不征税规定27

6.1 减免税规定27

7 计算与征收36

7.1 应缴纳税额计算公式36

6.2 不征税规定36

8 申报与缴纳37

8.1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37

7.2 营业税的起征点37

8.2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38

8.3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38

8.4 营业税会计处理39

8.5 填制营业税纳税申报表的方法40

9 营业税若干具体问题41

9.1 交通运输业征税的若干问题41

9.2 建筑业征税的若干问题45

9.3 金融保险业征税的若干问题52

9.4 邮电通信业征税的若干问题77

9.5 文化体育业征税的若干问题78

9.6 娱乐业征税的若干问题79

9.7 服务业征税的若干问题79

9.8 转让无形资产征税的若干问题102

9.9 销售不动产征税的若干问题103

1 征税对象和纳税人107

1.1 征税对象及范围107

第2章 企业所得税107

1.2 纳税人109

2.1 适用税率的基本规定111

2.2 优惠税率111

2 税率111

3.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原则112

3.2 收入总额的确定112

3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12

3.3 税前扣除114

3.4 资产的税务处理129

3.5 确定应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131

3.6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134

4.1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138

4.2 支持发展第三产业的优惠138

4 减免税138

4.4 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139

4.5 鼓励技术转让的优惠139

4.3 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优惠139

4.7 鼓励安置待业人员的优惠140

4.8 鼓励发展教育副业的优惠140

4.6 救助企业的灾害的优惠140

4.9 支持发展社会福利的优惠141

5 应纳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42

5.1 预缴及汇算清缴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42

4.10 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的优惠142

5.2 境外所得税抵免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143

5.3 分得股息、利润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144

5.4 清算所得应纳税额外的计算方法145

5.5 核定征收146

6.2 缴纳方法与纳税期限148

6.1 纳税年度148

6.3 纳税地点148

6 申报与缴纳148

6.4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149

6.5 企业所得税申报填制的方法159

7 企业所税有关具体问题184

7.1 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184

6.6 对企业虚报亏损问题的处理184

7.2 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和清产核资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195

7.3 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196

7.4 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201

7.5 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204

7.6 关于债转股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207

7.7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有关所得税问题208

7.8 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210

7.9 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务局前扣除管理办法213

7.10 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216

7.11 关于纳税检查中查出问题的处理217

7.15 关于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应提未提扣除项目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的截止时间问题218

7.14 关于行业会费能否在税前扣除问题218

7.16 关于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计算问题218

7.13 关于清算期间执行优惠政策问题218

7.12 关于逾期还款加收罚息处理问题218

7.20 企业借出款项的税前扣除问题219

7.19 关于职工宿舍修理费税前扣除问题219

7.21 企业存货损失的税务处理219

7.22 企业出售住房收入的税务处理219

7.18 关于职工冬季取暖补贴税前扣除问题219

7.17 关于一次性收取或支付租赁费的处理219

8 企业所得税稽查实务220

8.1 产品销售收入的稽查220

7.23 关于企业出口退税款税收处理问题220

8.2 其他收入的稽查223

8.3 材料费用的稽查225

8.5 工资及附加费用的稽查242

8.6 资产的税务稽查252

8.7 期间费用的稽查260

8.8 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额的稽查266

8.9 所得税税务稽查后的财务调整270

1.1 工资、薪金所得273

1 征税对象273

第3章 个人所得税273

1.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75

1.3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276

1.4 劳务报酬所得277

1.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78

1.5 稿酬所得278

1.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79

1.10 偶然所得280

1.9 财产转让所得280

1.8 财产租赁所得280

1.11 其他所得281

2.1 纳税人所概念282

2.2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282

2 纳税人282

2.3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283

2.4 所得来源地的研究285

3.1 适用税率287

3.2 减征和加成征税规定287

3 税率287

2.5 扣缴义务人287

4 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288

4.1 计税依据288

4.2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291

4.3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298

4.4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305

4.5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306

4.6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308

4.7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法309

4.9 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税方法310

4.8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税方法310

4.10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税方法312

4.11 偶然所得的计税方法313

4.12 个个所得税的特殊计税方法313

5.1 免税项目321

5 减免税321

5.2 减税项目323

5.3 暂免征税项目324

5.4其他规定325

6.1 源泉扣缴326

6 申报与缴纳326

6.2 自行申报纳税328

6.3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330

6.4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331

7.1 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稽查335

7 个人所得税的稽查实务335

7.2 其他方面的稽查340

1.1 纳税人343

1.2 扣缴义务人343

1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343

第4章 资源税343

2.1 矿产品344

2 征税范围344

2.2 盐345

3 税目与税额346

3.1 资源税的税目346

4.1 一般计税方法347

4 应纳税额的计算347

3.2 资源税的税额347

4.2 应纳税额计算的特殊规定348

5 申报、缴纳与会计处理349

5.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349

5.2 纳税地点350

5.3 纳税期限350

5.5 资源税会计处理351

5.4 减税免税规定351

5.6 资源税纳税申报表填制方法352

6.2 适用范围354

6.3 《资源税管理证明》及其使用354

6.1 扣缴义务人354

6 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354

6.6扣缴义务发生时间355

6.7 扣缴地点355

6.5 计算公式355

6.4 适用的单位税额355

7 资源税稽查实务356

6.9 相关法律责任356

6.8 解缴期限356

7.1 应税产品课税数量的稽查357

7.2 适用税目、税率的审查361

7.3 减免税项目的稽查361

1.1 概念397

1.2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397

1 纳税人、适有税额397

第5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397

1.3 适用税额398

1.4 应纳税额的计算399

2 减免税及征收管理401

2.1 减免税401

2.2 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免的几个具体问题402

2.3 申报缴纳408

3.2 减免税土地面积审查要求410

3.1 应税土地面积审查要点410

3 城镇土地使用税税务稽查410

3.3 应纳税额审查要点411

第6章 土地增值税412

1课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412

1.3 税率413

1.2 纳税人413

2.1 收入额的确定414

2 转让房地产增值额的确定414

2.2 扣除项目及其金额415

2.3 价格评估办法及有关规定418

3 应纳税额的计算421

3.2 转让土地使用权和出售新建房及配套设施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421

3.1 计税原理421

3.3 出售旧房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423

3.4 特殊售房方式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423

4 减免税424

5.1 申报纳税程序426

5 申报缴纳426

5.2 纳税时间和缴纳方法428

5.3 纳税地点429

5.4 有关责任与义务430

5.5 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431

5.6 编制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方法432

6 土地增值税稽查实务433

6.1 纳税人的稽查433

6.2计税依据的稽查433

6.3 减免税的稽查437

6.4 适用税率的稽查438

6.5 应纳税额的稽查438

1 纳税人及计税依据447

1.1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447

第7章 房产税447

1.2 计税依据和税率448

1.3 应纳税额的计算450

2 减免税务局及征收管理450

2.1 免税项目主要有450

2.2 征税的若干具体规定452

2.3 申报缴纳454

3 房产税稽查实务455

3.1 自用房产稽查要点457

3.2 出租房产稽查要点457

3.3 应纳税额稽查要点457

1.1 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458

第8章 车船使用税458

1 征税范围、纳税人458

1.2 纳税人459

1.3 适用税额459

1.4 应纳税额的计算461

2 减免税及征收管理462

2.1 下列车船名纳车船使用税462

2.2 征税的若干具体问题463

2.3 申报缴纳465

2.4 会计处理465

第9章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466

1.1 征税对象466

1 征税对象和征税人466

1.3 纳税人467

1.2 征税范围467

1.4扣缴义务人468

2 计税依据468

2.1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实际完成的投资额469

2.2 更新改造项目的投资额470

2.3 综合费用的分摊470

2.4 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费用的划分471

2.5 投资方向调节税税金的计列471

2.6 银行存款利息的计列471

2.7 计税依据的其他规定472

3 税率和减免税472

3.1 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适用税率472

3.2 更新改造项目投资适用税率473

3.3 商品房屋建设项目适用税率474

3.4 税率的适用474

4 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申报缴纳475

4.1 应纳税额外负担的计算方法475

3.5 减免税及停征规定475

4.2 征收管理制度479

4.3 申报缴纳方法480

4.4 计划外投资项目的管理485

4.5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计算方法与会计处理486

5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稽查实务488

5.1 应税投资额的稽查488

5.2 适用税目、税率的稽查490

1 纳税人及申报缴纳492

1.1 征税范围和纳税人492

1.2 税率492

第10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492

1.3计算与申报缴纳493

1.5会计处理494

1.4 减免税494

2.1 对纳税环节的稽查495

2 稽查实务495

2.2对计税依据的稽查496

2.3对适用税率的稽查496

1 征税对象和纳税人497

第11章 印花税497

1.1 征税对象497

1.2 纳税人502

2.1 计税依据503

2 计税依据、税率和减免税503

2.2 税率506

2.3减免税507

3.2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509

3 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申报缴纳509

3.1 计算方法509

3.3 纳税方法510

4 印花税的稽查实务514

4.1 纳税人的稽查514

4.2 征税范围的稽查514

4.3 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的稽查515

4.4 减免税的稽查518

4.5 税额计算与征收的稽查518

2 征收范围520

3 纳税环节520

4 纳税地点520

1 纳税人520

第12章 屠宰税520

7 税金计算521

8 会计核算521

6 税率521

5 计税依据521

9 减免规定522

第13章 筵席税523

1 纳税人523

2 征收范围523

7 应纳税额的计算524

5 计税依据524

6 税率524

4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524

3 起征点524

8 会计处理525

9 减免规定525

1 缴纳人526

2 征收范围526

3 缴纳地点526

第14章 教育费附加526

5 征收依据527

6 附加率527

7教育费附加计算527

4缴纳义务发生时间527

8 会计处理528

9 减免规定529

10与计费相关的规定529

第15章 税务管理530

1 税务管理体制530

1.1 税务管理体制概述530

1.2 我国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531

2.1 企业税务登记实务533

2 税务登记管理533

2.2 变更税务登记535

2.3 滞销税务登记555

2.4 纳税事项税务登记实务557

3.1 设置账簿的范围560

3 账簿、凭证管理560

3.2 财务会计制度管理562

3.3 发票管理和使用562

3.4 会计档案管理572

4 纳税申报572

4.1 综合规定572

4.2 具体规定574

4.5 企业所得税规定575

4.6 个人所得税规定575

4.9 城镇土地使用税规定576

4.10 印花税规定576

4.11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规定576

4.8 车船使用税规定576

4.7 房产税规定576

1 税款征收方式578

1.1 查账征收578

1.2 查定征收578

第16章 税款征收578

1.4 定期定额征收579

1.5 其他征收方式579

2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义务与权利579

1.3 查验征收579

3.2 核定应纳税款580

3 税款征收措施580

3.1 补缴和追征税款580

3.3 阻止出境581

3.4 税务行政强制581

第17章 税务稽查585

1 税务稽查的概念585

2 税务稽查的特征585

3 税务稽查的职能586

4 税务稽查的作用586

5 税务稽查的任务586

6 税务稽查原则587

7税务稽查分类587

7.1 日常稽查587

7.2 专项稽查588

7.3 专案稽查588

8 税务稽查机构职权范围589

9 税务稽查的管辖590

9.1 确定税务稽查管辖的原则和意义590

9.2 税务稽查管辖的分类591

10.1 税务稽查档案管理的概念592

10.2 税务稽查档案的种类592

10.3 税务稽查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592

10 税务稽查档案管理592

11 税务稽查的方法593

10.4 税务稽查案卷的主要内容593

10.5 税务稽查案卷的保管期限593

11.1 全查法和担查法594

11.2 顺查法和逆查法594

11.4 比较分析法与控制计算法595

11.5 观察法、查询法和外调法595

11.3 联系查法与侧面查法595

12 税务稽查的程序596

12.1 选案597

12.2 实施597

12.3 审理597

12.4 执行598

12.5 立案查处598

12.6 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的主要区别599

第18章 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责任601

1 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601

1.1 纳税人违反税收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601

1.2 纳税人违反纳税务局申报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602

1.3 纳税人偷税行为的法律责任602

1.4 纳税人逃避缴欠税行为的法律责任602

2 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603

1.6 纳税人抗税行为的法律责任603

1.7 纳税人拖欠税款行为的法律责任603

1.5 纳税人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法律责任603

3 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604

4 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605

1.1 偷税罪的概念607

1.2 偷税罪的特征607

1 偷税罪607

第19章 危害税收征管犯罪607

1.3 偷税罪的处罚608

2.1 抗税罪的概念609

2.2 抗税罪的特征609

2.3 抗税罪的处罚609

2 抗税罪609

3.1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概念610

3.2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特征610

3.3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处罚610

3 逃避追缴欠税罪610

4.1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611

4.2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特征611

4.3 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处罚611

4 骗取出口退税罪611

5.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概念612

5.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特征612

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612

5.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613

6.1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概念614

6.2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特征614

6.3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614

6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614

7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615

7.1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概念615

7.2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特征615

8.1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概念616

8.2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特征616

8.3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616

8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616

7.3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616

9.1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概念617

9.2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特征617

9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617

9.3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618

10.3 盗窃(发票)罪的处罚619

11 诈骗(发票)罪619

11.1 诈骗(发票)罪的概念619

10.2 盗窃(发票)罪的特征619

10 盗窃(发票)罪619

10.1 盗窃(发票)罪的概念619

11.3 诈骗(发票)罪的处罚620

12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620

12.1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概念620

11.2 诈骗(发票)罪的特征620

13.2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特征621

13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621

13.1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概念621

12.3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处罚621

12.2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特征621

13.3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处罚622

14 涉税犯罪的税款的追缴622

第20章 税务行政法制624

1 税务行政处罚624

1.1 税务行政处罚包括的内容624

1.2 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625

1.3 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626

1.4 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与相对人627

1.6 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628

1.5 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628

1.7 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631

1.8 税务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633

2.1 税务行政复议特点636

2 税务行政复议636

2.2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637

2.3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639

2.4 税务行政复议受理640

2.5 税务行政复议决定641

2.6 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643

2.7 税务行政复议的其他有关规定645

3 税务行政诉讼645

3.1 税务行政诉讼的特殊性645

3.2 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646

3.3 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647

3.4 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648

3.5 税务行政诉讼程序649

4 税务行政赔偿653

4.1 概述653

4.2 赔偿范围656

4.3 税务行政赔偿程序657

4.4 赔偿方式与费用标准664

附录: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新旧对照稿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1993年8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3号发布)7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同日公布)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7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733

8.4 发出材料的检查2132

1.1 课税对象和范围41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