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书报刊编审校手册 《著编译审校指南》升级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江建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80849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6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982页
- 主题词:图书-编辑工作-手册;报刊-编辑工作-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图书报刊编审校手册 《著编译审校指南》升级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1 文献工作标准化4
1.1 国际性标准化工作4
1.1.1 国际标准化组织4
1.1.2 国际电工委员会7
1.2 中国的标准化工作7
1.2.1 概述7
1.2.2 我国标准的级别8
1.2.3 与编审校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委员会10
1.3 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12
2 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标准代码15
2.1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名称与货币代码15
2.2 国际通用语种的名称代码24
2.3 中国语种代码29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32
2.5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33
2.6 公民身份号码35
2.7 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37
2.8 党、派代码37
2.9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38
2.10 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38
2.11 政治面貌代码39
2.12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39
2.13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40
2.14 社会兼职代码41
2.15 人的性别代码41
2.16 本人成分代码42
2.17 家庭出身代码43
2.18 健康状况代码43
2.20 婚姻状况代码44
2.19 家庭关系代码44
2.21 文化程度代码45
2.22 纪律处分代码46
2.23 奖励代码46
2.24 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48
2.25 职业分类和代码48
2.26 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49
2.27 学科分类与代码49
2.28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51
2.29 出国目的代码52
2.30 学位代码52
2.31 语种熟练程度代码53
2.32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54
2.3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55
2.3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55
2.35 经济类型代码56
2.36 运输方式代码57
2.37 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57
3 术语标准化58
3.1 术语标准化概述58
3.2 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61
3.2.1 概念61
3.2.2 定义63
3.2.3 术语67
3.3 标准化基本术语72
4 主题词与主题词的标引77
4.1 主题语言与主题词77
4.2 《汉语主题词表》简介79
4.3 参照关系81
4.4 主题词的标引规则84
4.4.1 概述84
4.4.2 一般标引规则85
4.4.3 组配标引规则86
4.5 标题词表88
5 著作权保护与相关的法律、法规90
5.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90
5.2 受保护的作品和不受保护的作品93
5.3 作者的著作权专有权利95
5.4 著作权的原始归属和后继归属97
5.5 对著作权的限制102
5.5.1 对著作权保护期的时间限制102
5.5.2 对著作权的地域限制103
5.5.3 对著作权的权能限制103
5.6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合同104
5.7 编辑出版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著作权纠纷107
6.1 分类语言与分类表109
6 分类语言与图书分类法109
6.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111
6.3 国际十进分类法116
7 书刊和音像制品的统一编号法118
7.1 中国标准书号118
7.2 中国标准书号(ISBN部分)条码123
7.3 中国标准刊号126
7.4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129
7.5 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131
7.6 中国科学技术报告编号134
7.7 全国统一书号及其适用范围136
7.8 图书的版权说明和版本记录137
7.8.1 图书的版权说明137
7.8.2 图书的版本记录138
8 图书杂志开本尺寸与装帧设计142
8.1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142
8.2 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143
8.3 书刊的装帧设计145
8.4 书刊封面的设计与编排147
8.4.1 封面的概念147
8.4.2 封一至封四的设计、著录与编排147
8.4.3 护封和衬页的设计、著录与编排150
8.5 封面的色彩调配151
8.5.1 色光三原色151
8.5.2 加色光、补色光与减色光152
8.5.3 色料三原色153
8.5.4 彩色油墨的调配156
8.6 封面的工艺参考尺寸157
8.7 版面设计的参考尺寸158
8.8 画版样163
9.1.1 书刊贸易成本的构成165
9.1 书刊的贸易成本165
9 书刊的成本和定价165
9.1.2 书刊的生产成本167
9.2 出版物的定价170
10 书刊辅文的撰写与编排172
10.1 书刊辅文的撰写原则172
10.2 常见的书刊辅文类别及其编排法173
10.3 图书书名页的编排法176
10.3.1 书名页的定义176
10.3.2 主书名页177
10.3.3 附书名页178
10.4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178
10.5 章节的国际标准编排法181
10.6 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183
11 标题和作者栏的著录与编排186
11.1 标题的类别186
11.2 标题的一般版式189
11.3 几种常用标题的版式示例192
11.4 作者栏的著录与编排194
11.4.1 作品署名问题的严肃性194
11.4.2 作者工作单位的著录与编排195
11.4.3 文稿收到日期的著录与编排196
11.5 页码和书眉的编排法198
11.5.1 页码的编排法198
11.5.2 书眉的编排法199
12 摘要、文摘和文摘页的编排法201
12.1 摘要的编排法201
12.2 文摘和文摘页的编排法203
13.1.1 注释的分类206
13.1.2 文内注编排法206
13.1 注释的编排法206
13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著录与编排206
13.1.3 页末注编排法207
13.2 参考文献的类别209
13.3 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210
13.4 参考文献表的一般版式213
13.5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214
13.6 责任者项的著录细则216
13.7 题名项的著录细则217
13.8 出版事项的著录细则217
13.9 供选择项的著录细则219
13.10 “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著录法221
14 标点符号及其用法规范223
14.1 标点符号的类别223
14.2 规范化标点符号的用法224
14.3 尚待规范的其他标点符号及其用法230
15.1 我国的汉字和汉语拼音规范化工作233
15 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规范化233
15.2 汉语拼音方案236
15.3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238
15.4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241
15.4.1 正词法的总原则241
15.4.2 名词的正词法规则243
15.4.3 动词的正词法规则245
15.4.4 形容词的正词法规则245
15.4.5 代词的正词法规则246
15.4.6 数词和量词的正词法规则246
15.4.7 虚词的正词法规则247
15.4.8 成语的正词法规则248
15.4.9 正词法中的大写、移行和标调规则249
15.5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250
15.6.1 易于误辨的字257
15.6 易于误辨的汉语字词257
15.6.2 易于误辨的词262
16 辞书的编纂法263
16.1 辞书的类型与辞书编纂的基本术语263
16.1.1 辞书的类型263
16.1.2 辞书编纂的基本术语264
16.2 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265
16.2.1 排序级别265
16.2.2 汉字字符的排序规则266
16.2.3 非汉字字符的排序规则267
16.2.4 汉字字符与非汉字字符的混合排序规则270
16.3 辞书编纂符号270
16.4 辞书编纂常用汉语缩略语273
17 中外地名的拼写法277
17.1 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化拼写标准277
17.2 汉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279
17.4 英语地名汉字译写规则282
17.3 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282
17.4.1 英汉音译表283
17.4.2 英语地名专名的译写规则286
17.4.3 英语地名常用通名和词汇译写规范288
17.5 英语常用地名译写表293
18 中外人名的拼写法300
18.1 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300
18.2 中国百家姓新旧译名对照表302
18.3 外国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07
18.3.1 英美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07
18.3.2 法国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08
18.3.3 德国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09
18.3.4 俄罗斯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10
18.3.5 日本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10
18.3.6 阿拉伯人姓名拼写法简介311
18.4 中国重要历史人名表313
18.5 外国重要历史人名表322
18.6 英语常用人名译写表329
19 数字与数值的表示法332
19.1 数字及其进位制332
19.1.1 数字概述332
19.1.2 十进位制计数法333
19.1.3 非十进位制计数法334
19.2 出版物上数字的规范用法335
19.2.1 概述335
19.2.2 数字用法的一般原则335
19.2.3 有关时间的数字用法336
19.2.4 有关物理量和非物理量的数字用法337
19.2.5 有关多位整数与小数的用法338
19.2.6 有关概数和约数的用法339
19.2.9 数字用法的补充示例340
19.2.7 有关代号、代码和序号的用法340
19.2.8 有关竖排文章中的数字排式340
19.3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342
19.3.1 表达极限数值的基本用语及其涵义342
19.3.2 极限数值允许的习惯用语及其涵义343
19.3.3 带有极限偏差值的数值及其涵义344
19.4 英语数词的构成规则345
20 时间的表示法349
20.1 阳历与阴历纪年法349
20.2 中国的旧历纪年法351
20.3 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356
20.3.1 日期和时间的定义356
20.3.2 数字字符、标识符和分隔符358
20.3.3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及其格式359
20.3.4 日历日期的表示法359
20.3.5 顺序日期的表示法361
20.3.6 按日历星期和日编号标识的日期表示法363
20.3.7 日的当地时间表示法365
20.3.8 午夜的表示法367
20.3.9 国际协调时间的表示法368
20.3.10 当地时间与国际协调时间的时差表示法369
20.3.11 日期和日的时间的组合表示法371
20.3.12 时间段的表示法372
20.4 时间的英文表示法374
20.5 重要节日、纪念日通览379
20.5.1 中国重要节日379
20.5.2 重要纪念日表381
20.6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383
20.7 中国主要城市和省区的解放时间385
21.1 插图的类别387
21 插图的设计与编排387
21.2 图说及其版式示例389
21.3 插图在正文中的位置392
21.4 跨页图与对页图394
21.5 书刊插图的选用原则394
21.6 插图的幅面尺寸395
21.7 插图的设计与描绘396
21.8 插图的缩放规律398
21.9 图书报刊中的地图图稿400
21.10 翻译书刊中的插图401
21.11 作者和编辑如何整理图稿402
21.12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403
22 表格的设计与编排406
22.1 表格的类别406
22.2 书刊表格的一般结构及其版式406
22.3 书刊表格的选用原则409
22.4 表格的幅面尺寸与数量要求410
22.5 表格在正文中的位置410
22.6 表格中的项目头411
22.7 表格中的数字、量和单位414
22.8 表格的改排415
22.9 跨页表416
22.10 对页表417
22.11 插页表418
22.12 无线表418
22.13 系统表419
23 数理公式的编排法420
23.1 公式的串文排、居中排和左齐排420
23.2 单行式与叠排式420
23.3 公式的序码421
23.4.1 公式中的字体424
23.4 公式中的字体与字距424
23.4.2 公式中的字距425
23.5 公式中的备注项426
23.6 公式前的文字说明428
23.7 公式的主体对齐429
23.8 公式不能交叉排430
23.9 叠排式中的主辅线431
23.10 公式的上下对齐431
23.11 行列式与矩阵的排法432
23.12 公式的转行434
23.13 公式的改排437
23.13.1 分式的改排437
23.13.2 根式的改排438
23.13.3 指数函数的改排438
23.13.5 单位符号或量纲的改排439
23.13.4 倒数的改排439
23.14 公式中的标点符号440
23.14.1 公式中量与量之间的标点符号440
23.14.2 公式末尾的标点符号440
23.15 数学态与非数学态的差别441
24 化学式与结构式的编排法443
24.1 分子式的编排法443
24.2 化学反应符号的编排法444
24.3 反应条件中的附加文字说明446
24.4 结构式的常用符号446
24.4.1 常用的结构式键号446
24.4.2 字键注解447
24.4.3 角键和六角环注解448
24.5 有机化学基团450
24.6 元素和原子团的编排法451
24.7 位序的编排法453
24.8 元素符号的嵌进454
24.9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排式示例456
24.10 结构式的改排示例458
24.11 烷烃结构式示例459
24.12 烯烃结构式示例460
24.13 二烯烃结构式示例461
24.14 炔烃结构式示例461
24.15 环烷烃结构式示例462
24.16 环烯烃结构式示例463
24.17 芳香烃结构式示例463
24.18 卤代烃结构式示例464
24.19 醇结构式示例464
24.21 酚结构式示例466
24.22 醛结构式示例466
24.20 醚结构式示例466
24.23 酮结构式示例467
24.24 羧酸结构式示例468
24.25 羧酸衍生物结构式示例469
24.26 羟基酸结构式示例470
24.27 含硫化合物结构式示例470
24.28 含氮化合物结构式示例471
24.29 氨基酸结构式示例473
24.30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式示例473
24.31 糖结构式示例474
24.32 杂环化合物结构式示例475
24.33 化学元素符号、名称和类族表478
24.34 有机化学常用字及其发音482
25 国际单位制与法定计量单位483
25.1 SI单位483
25.1.2 SI导出单位484
25.1.1 SI基本单位484
25.2 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487
25.3 单位符号和单位名称的读写规则490
25.4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制493
25.5 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494
25.6 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496
26 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计量单位498
26.1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498
26.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500
26.3 力学的量和单位502
26.4 热学的量和单位506
26.5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509
26.6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516
26.7 声学的量和单位520
26.8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526
26.9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532
26.10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537
26.11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542
27 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因数546
27.1 非法定单位制简介546
27.1.1 厘米克秒制(CGS制)546
27.1.2 米千克秒制(MKS制)547
27.1.3 米吨秒制(MTS制)549
27.1.4 米千克力秒制(MkgfS制)549
27.1.5 静电单位制(CGSE制)550
27.1.6 电磁单位制(CGSM制)551
27.1.7 高斯制552
27.1.8 国际制553
27.1.9 米千克秒安制(MKSA制)554
27.1.10 英尺磅秒制(ft·lb·s制)554
27.2 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因数554
27.3 常见的计量单位错误用法示例562
28.1 规范化的数学符号565
28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565
28.2 容易排错的数学符号示例581
28.3 常用的数学常数583
29 量的量纲与特征数585
29.1 量的量纲585
29.2 特征数586
29.2.1 动量传递特征数587
29.2.2 热量传递特征数588
29.2.3 双组分混合物中的质量传递特征数589
29.2.4 物性常数特征数589
29.2.5 磁流体动力学特征数590
30.1 激光照排字的字号、字体591
30.1.1 激光照排字的字号591
30 中外文字号、字体及其用法591
30.1.2 激光照排字的字体595
30.1.3 中文简体字字体示例598
30.1.4 英文字体、阿拉伯数字字体示例600
30.1.5 国际音标字体示例611
30.1.6 希腊文字体示例611
30.1.7 俄文字体示例612
30.1.8 中文数码示例613
30.1.9 阿拉伯数码示例615
30.1.10 罗马数码示例617
30.1.11 英文数码示例617
30.2 常用开本每行所排的参考字数617
30.3 书报刊中字号、字体的使用惯例618
31 外文字母的使用规则619
31.1 大、小写字母的使用规则619
31.2 黑、白体和正、斜体的使用规则620
31.2.1 白正体的使用规则621
31.2.2 白斜体的使用规则624
31.2.3 黑正体的使用规则625
31.2.4 黑斜体的使用规则625
31.3 物理量、数字和元素符号的排版规定626
31.3.1 有关量的符号的排版规定626
31.3.2 有关数字的排版规定627
31.3.3 有关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的排版规定627
31.4 有关下角标的排版规定628
31.4.1 有关上角标、下角标的概念628
31.4.2 有关下角标的排版规定629
31.5 IEC推荐使用的下角标631
31.6 书刊版式中的断排规则637
31.7 外文字母辨异表642
31.8 外文字母表643
31.9 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对照表647
32 校对648
32.1 校对工作概述648
32.2 常用的校对术语649
32.2.1 有关校次和校样的常用术语649
32.2.2 有关校对方法的常用术语651
32.2.3 有关校对费用的常用术语653
32.3 校对程序与校改周期653
32.3.1 校对程序653
32.3.2 校改周期654
32.4 校对编辑的职责655
32.4.1 校异同与校是非655
32.4.2 责任校对制656
32.4.3 责任校对应对校样签字负责657
32.4.4 责任校对有义务保持编发稿的完整性657
32.4.5 时刻谨记基本校对点657
32.4.6 有关校对色笔的使用658
32.5.1 校对的数量指标659
32.5 校对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659
32.5.2 校对字数的计算方法660
32.5.3 校对的质量指标661
32.5.4 差错率的计算方法662
32.6 版面的调整与转接664
32.6.1 造成版面调整的原因664
32.6.2 明确版面调整的责任665
32.6.3 调整版面的诀窍665
32.6.4 印张数的调整666
32.6.5 版面的转接666
32.6.6 版面空白处的利用667
32.7 原稿磁盘化与校对编辑的作用667
32.8 有关作者审读校样的五个问题668
32.9.1 图书报刊用的校对符号669
32.9 校对符号669
32.9.2 图像复制用的校对符号673
33 纸张的使用与管理676
33.1 纸张的生产与分类676
33.1.1 纸张的生产676
33.1.2 纸张的分类677
33.2 常用纸张简介677
33.3 纸张的数量和质量679
33.4 常用出版用纸的品种、品号和定量681
33.5 草板纸的号数、定量和每令张数683
33.6 印刷、书写及绘图用原纸尺寸683
33.7 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684
33.8 ISO和JIS的纸张裁切尺寸标准686
33.9 纸张开数与印张系数687
33.10 页码与印张换算表688
33.11 书刊正文和封面用纸的计算690
33.12 纸张的管理691
33.12.1 纸张的成本核算691
33.12.2 纸张的合理使用692
33.12.3 纸张的科学管理692
34 BD排版注解通览与动态键盘表694
34.1 BD排版注解概述694
34.1.1 书版排版的基本文件名694
34.1.2 BD排版注解分类695
34.1.3 BD排版注解索引695
34.2 排版注解通览698
34.2.1 有关控制符的排版注解698
34.2.2 有关字号和字体的排版注解699
34.2.3 有关版式处理的排版注解708
34.2.4 有关版心和标题的排版注解713
34.2.5 有关页码、书眉和脚注的排版注解715
34.2.6 有关标点符号的排版注解721
34.2.7 有关线段的排版注解722
34.2.8 有关指定区域的排版注解724
34.2.9 有关图表的排版注解729
34.2.10 有关数理公式的排版注解733
34.2.11 有关化学式和结构式的排版注解738
34.2.12 有关自定义和组版的排版注解741
34.3 特殊符号和汉字偏旁部首区位表744
34.4 增补汉字区位表746
34.5 常用的PASS0转义符示例747
34.6 北大方正动态键盘表749
附录787
附录1 中国近代史(1840~1919)重要记事787
附录2 中外大事选编(1919~2000)791
参考文献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