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邓震垠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4660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通信概述1
1.1 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过程1
1.2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定义7
1.3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拓扑构形8
1.4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功能13
1.5 计算机通信的硬件14
1.5.1 终端14
1.5.2 主机15
1.5.3 通信控制处理机15
1.5.4 集中器16
1.5.5 调制解调器16
1.5.6 通信线路17
第二章 通信系统基本知识18
2.1 引言18
2.2 模拟通信系统21
2.3 多路复用23
2.3.1 频分多路复用23
2.3.2 时分多路复用28
2.4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28
2.4.1 模拟信号的数字通信系统28
2.4.2 脉冲编码调制29
2.4.3 典型信号的传输速率32
2.4.4 数字通信的优缺点33
2.5.1 单工通信34
2.5 通信方式34
2.5.2 半双工通信35
2.5.3 全双工通信35
2.6 通信线路35
2.6.1 通信线路与信道36
2.6.2 电路类型36
2.6.3 传输介质37
2.7 通信质量指标40
2.7.1 信号强度—电平、增益与衰减40
2.7.2 频谱带宽42
2.7.3 群时延43
2.7.4 噪声43
2.7.5 信噪比S/N45
第三章 数据通信46
3.1 数据传输与数据通信46
3.1.1 数据传输系统46
3.1.2 数据通信系统47
3.1.3 数据通信的过程49
3.2 数据信息的传输50
3.2.1 数据信息50
3.2.2 通信代码51
3.2.3 数字信息的传输59
3.2.4 通信同步方式62
3.2.5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67
3.3 数据传输信道68
3.3.1 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69
3.3.2 传输信道的业务类型73
3.3.3 传输信道的连接方式73
3.4 数据交换方式76
3.4.1 交换的概念76
3.4.2 交换方式77
3.5 差错控制85
3.5.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86
3.5.2 检错和纠错原理94
3.5.3 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码94
3.6.2 窗口法108
3.6 流量控制108
3.6.1 通断法108
3.7 数据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11
3.7.1 数据传输速率112
3.7.2 传输速率和带宽114
3.7.3 误码率117
3.7.4 信道容量118
第四章 数据通信系统的硬件设备121
4.1 数据终端121
4.2 调制解调器122
4.2.1 三种基本调制方式123
4.2.3 调制解调器与电话网的连接125
4.2.2 调制解调器分类125
4.2.4 异步FSK调制解调器127
4.2.5 同步PSK调制解调器130
4.2.6 格栅编码调制136
4.3 多路复用器146
4.3.1 频分多路复用器147
4.3.2 时分多路复用器149
4.3.3 动态多路复用器159
4.4 通信控制处理设备166
4.4.1 通信控制处理设备的功能167
4.4.2 前端处理机171
4.4.4 接口处理机172
4.4.3 集中器172
4.4.5 网间连接处理机173
4.5 通信设备连接成广域网的基本结构174
第五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179
5.1 概述179
5.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181
5.2.1 OSI—RM的分层原则181
5.2.2 协议、接口和信息传送过程182
5.2.3 OSI—RM中各层功能的概述184
5.3 X.25协议简述186
第六章 物理层191
6.1 模拟网的物理层协议191
6.1.1 20mA回路电流接口192
6.1.2 EIARS-232C接口194
6.1.3 EIARS-449DTE/DCE接口201
6.1.4 CCITTV.24建议207
6.1.5 几种模拟网物理层协议的比较215
6.2 数字网的物理层协议216
6.2.1 CCITTX.21建议216
6.2.2 X.21bis225
6.3 通用异步收发器227
6.3.1 6402UART228
6.3.2 Intel8251AUSART231
6.3.3 Mc6850ACIA235
6.3.4 UART-微处理器接口238
6.3.5 软件UARTs241
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244
7.1 概述244
7.2 面向字符型协议:BSC协议246
7.2.1 BSC协议的控制字符247
7.2.2 BSC协议的帧格式250
7.2.3 BSC协议的操作255
7.2.4 BSC协议中信息传输的透明性257
7.2.5 实现BSC协议的LSI258
7.3 面向比特型协议:HDLC协议270
7.3.1 协议类型272
7.3.2 HDLC的帧结构274
7.3.3 协议要素277
7.3.4 协议操作282
7.3.5 数据传输的透明性284
7.3.6 差错控制284
7.3.7 流量控制286
7.3.8 实现HDLC协议的LSI290
7.4 X.25帧级协议292
7.4.1 X.25帧级协议和HDLC协议的比较292
7.4.2 X.25多链路协议(MLP)293
7.4.3 X.25的编址协议299
第八章 网络层300
8.1 分组交换的几个概念300
8.1.2 分组式终端与一般终端301
8.1.1 分组多路复用方式301
8.1.3 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302
8.1.4 虚拟电路302
8.2 分组级协议304
8.2.1 分组级协议的适用范围304
8.2.2 报文分组格式305
8.2.3 分组级协议的功能描述及描述符号309
8.2.4 网络服务311
8.2.5 分组级协议说明313
8.3 终端接入:数据的分组装拆设备(PAD)325
8.3.1 PAD在分组交换网中的地位和作用325
8.3.2 PAD的协议326
8.4 快速分组交换338
第九章 传送层341
9.1 传送层的用户服务341
9.2 传送协议346
9.2.1 连接建立阶段346
9.2.2 数据传送阶段347
9.2.3 连接终止阶段352
9.3 网络服务353
9.3.1 网络连接的建立353
9.3.2 数据传送354
9.3.3 网络连接的终止354
10.1 会话层的用户服务358
第十章 会话层358
10.1.1 交互式管理362
10.1.2 会话同步362
10.1.3 异常报告364
10.2 会话层内部协议365
10.3 传送服务366
第十一章 表示层371
11.1 表示层的用户服务371
11.2 表示层内部协议说明372
11.3 数据加密及其标准372
11.3.1 DES算法:电码簿工作方式375
11.3.2 DES算法:链形工作方式378
11.3.3 公开密钥379
11.3.4 信息辨认380
11.4 数据压缩381
第十二章 应用层388
12.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模型388
12.2.1 实终端的分类390
12.2.2 虚拟终端协议的概念390
12.2.3 基本类虚拟终端协议模型392
12.2.4 基本类虚拟终端协议393
12.3.1 MHS的基本概念395
12.3 消息处理系统MHS395
12.3.2 MHS的标准化问题396
12.3.3 MHS的功能模型398
12.2 虚拟终端协议399
12.3.4 X.400系列协议的体系结构399
12.4 查号系统DS401
第十三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概要403
13.1 电信网的发展与演变403
13.2 IDN与ISDN404
13.3 ISDN的国际标准406
13.4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407
13.5 ISDN的信道结构类型410
13.6 ISDN的业务范围411
13.7 用户接口协议412
主要参考资料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