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150528.jpg)
- 高广仁,邵望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80643917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44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760页
- 主题词:文化史-山东省-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海岱历史的童年——蒙昧的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19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概说19
第二节 海岱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24
第三节 海岱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8
第四节 海岱区中石器时代文化32
第五节 传说中的“上古之世”37
第二章 海岱早期农业文化——从蒙昧时代向野蛮时代的过渡41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革命”概说41
第二节 海岱区最早的农业文化——后李文化44
第三节 海岱区早期农业文化的繁荣期——北辛文化47
第四节 传说中的“神农之世”53
第三章 大汶口文化——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59
第一节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59
一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59
二 大汶口文化所处的环境60
三 大汶口文化的分期62
四 大汶口文化的聚落、分布与分区65
第二节 大汶口文化前期的经济与社会67
一 农业与家庭副业的发展67
二 制陶业的兴旺71
三 日常生活的改善与社会习俗的丰富74
四 贫富分化与私有制的萌芽81
第三节 大汶口文化后期的经济与社会84
一 农业及其副业的进一步发展84
二 住房营建技术的改进85
三 手工业的独立发展与社会分工的深化85
四 贫富悬殊与私有制、阶级的形成91
五 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98
六 社会共识意符的出现100
第四节 大汶口文化的对外交往与西迁103
第五节 传说中“五帝时代”前期的海岱社会108
第四章 海岱龙山文化——文明形成、邦国林立119
第一节 海岱龙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119
一 海岱龙山文化的发现120
二 海岱龙山文化的分期与分区122
第二节 海岱龙山文化的社会经济126
一 稻作农业的发展126
二 家畜种类的增多127
三 建筑技术的进步129
四 陶业的登峰造极131
五 玉业的独树一帜133
六 冶铜业的悄然兴起137
七 其他手工业的全面发展139
第三节 海岱龙山文化社会结构的巨变140
一 王权的出现、礼制的形成、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确立141
二 早期国家的“都”“邑”“聚”三级空间结构146
三 邦国林立与“逐鹿中原”154
四 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变革与文字的形成156
第四节 传说中“五帝时代”后期的海岱社会160
第五章 夏代东夷的方国文明169
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在四夷中的核心地位169
第二节 夏代的东夷及夷夏关系173
一 夷夏东西与《禹贡》的青、徐二州173
二 皋陶与伯益176
三 夷羿代夏178
第三节 史籍所见夏代东夷方国179
第四节 夏代东夷遗存——岳石文化的发现与研究185
一 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185
二 岳石文化的发现、特征与来源186
三 岳石文化的分布、分区、年代与分期191
第五节 岳石文化的社会与经济192
一 青铜冶铸业的进步193
二 城建技术的进步195
三 祭祀与骨卜196
第六节 岳石文化的扩张与对外交往197
第六章 商代东土的方国文明207
第一节 商王朝的建立与商帝国的形成207
第二节 夷商关系大势212
第三节 海岱区政治地理的变迁218
第四节 夷、商国族的交错分布226
一 文献所见商代东土国族227
二 卜辞所见商代东土国族、地名230
三 考古所见商代东土国族239
第五节 商代东土的社会与经济259
一 内外服、分封与夷人称王之俗259
二 保存氏族外壳的社会基础组织260
三 殷礼、夷礼的合流261
四 社会两极分化与社会上层的多级结构265
五 “王室经济”的发展与大批物质文明成果的涌现267
第七章 西周时期齐鲁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285
第一节 周天下的形成与周公东征285
一 周王朝的建立与封邦建国286
二 宗法制度与礼制288
三 周公东征290
第二节 齐的立国与西周时期的政治298
一 太公其人298
二 齐的立国300
三 太公制定的基本国策302
四 吕伋其人与西周齐君世系306
五 齐的奉王命南征307
第三节 齐国都城及其周围的西周遗存312
第四节 鲁的立国与西周时期的政治317
一 周公与周公思想317
二 鲁的立国与西周鲁君世系323
三 伯禽制定的基本国策326
第五节 鲁国都城及其周围的西周遗存331
第六节 西周时期的海岱诸国338
一 海岱区西周国家的考古发现与研究339
二 文献所见西周、春秋时期海岱区其他国家380
第七节 西周时期海岱诸国的物质文明成就383
一 青铜器及青铜铸造383
二 治玉工艺385
三 陶瓷工艺389
四 其他手工工艺389
第八章 春秋时期齐鲁文明的繁荣昌盛401
第一节 周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的天下大势401
第二节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变迁406
一 君位的血腥更迭406
二 庄、僖小霸与襄公灭纪408
三 管仲改革410
四 齐桓首霸415
五 晏婴相齐与灵、景经略421
六 陈氏始大与陈氏专权427
第三节 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变迁432
一 东方宗周与礼崩乐坏432
二 君位的非礼更迭434
三 会盟与征伐435
四 三桓专权与国君出奔440
五 孔子仕鲁与儒学的兴起446
六 春秋时期鲁国的夷夏关系454
第四节 春秋时期海岱诸国遗存所反映的社会状况456
一 筑城之风与城市功能的转变457
二 墓葬所见社会分层与夷夏分野480
三 青铜礼器及其社会功能的演变513
第五节 春秋时期海岱诸国的社会经济530
一 金属手工业的发展531
二 特种手工业的发展534
三 漆木作与纺织业的发展537
四 货币经济的发展542
第九章 战国时期齐鲁文明走向帝国的准备569
第一节 七国争雄的天下大势569
第二节 战国时期齐国的社会与政治571
第三节 威、宣开明之治与稷下的百家争鸣578
第四节 鲁国与泗上诸侯的衰亡586
第五节 海岱区战国遗存所反映的社会状况588
一 齐、鲁、邹、滕的都城、城邑与齐长城589
二 贵族墓地、墓葬与等级差别596
第六节 战国时期海岱诸国手工业的进步610
一 铁器的普及610
二 铜器器类、装饰技艺的变化、发展613
三 金银细工、錾花工艺的发展625
四 玉器的演变与料器的多见628
五 骨、牙雕器、漆木器与纺织品的发现633
六 陶业的发展与经营体制637
第七节 货币与度量衡642
一 铸币与设关643
二 度量衡650
第八节 文字、玺印与封泥657
一 金文与陶文658
二 玺印与封泥662
第十章 海岱文明的归宿——百川归海、秦的统一681
第一节 秦帝国的兴亡681
第二节 秦置郡县与海岱五郡682
一 秦的开国与置郡682
二 秦帝国郡县制的推行684
三 海岱五郡的设置686
第三节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及其在海岱区的遗存688
一 统一货币688
二 统一度量衡688
三 书同文字694
第四节 东巡扬威、封禅、刻石颂德及其在海岱区的遗存698
一 封禅698
二 刻石颂德699
三 祭日与祭海700
第五节 焚书坑儒、求不死药与骊山修墓带给海岱区的灾难702
一 焚书坑儒与鲁壁藏书702
二 求长生之药与徐福东渡703
三 骊山秦陵与海岱役徒704
结语715
附录725
图版资料来源表725
主要参考文献741
后记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