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基础知识 2006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 2006](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149624.jpg)
- 程连昌,李文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9255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70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警察-招聘-考试-中国-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基础知识 200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1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22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24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24
第二节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27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8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3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33
第二节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42
第三节 对立统一规律46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51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51
第二节 认识的发展过程54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58
第四节 真理及价值60
第五节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63
第六节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64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68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68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72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75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76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83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83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84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85
第四节 历史的创造者88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大的发展92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92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94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96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99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9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9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01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02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0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05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06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10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1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112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11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6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21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26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28
第一节 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28
第二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32
第三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34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3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5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15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57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9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6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6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164
第三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7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70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170
第二节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171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7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7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75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76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17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7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0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82
第三部分 法律187
第一章 法理学187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87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88
第三节 法的制定190
第四节 法的实施191
第二章 宪法195
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195
第二节 国家性质196
第三节 经济制度197
第四节 国家形式198
第五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00
第六节 国家机构201
第三章 行政法207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207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10
第三节 行政行为概述213
第四节 抽象行政行为216
第五节 具体行政行为218
第六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229
第七节 行政程序230
第八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234
第九节 行政赔偿235
第十节 行政复议239
第十一节 行政诉讼245
第四章 刑法253
第一节 刑法概述253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255
第三节 犯罪构成256
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57
第五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与中止258
第六节 共同犯罪260
第七节 刑事责任261
第八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262
第九节 刑罚的种类262
第十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263
第十一节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265
第五章 民法268
第一节 民法概述268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274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278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279
第五节 物权与所有权282
第六节 债权284
第七节 知识产权292
第八节 人身权294
第九节 财产继承权294
第十节 民事责任295
第六章 经济法297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297
第二节 经济组织法299
第三节 市场管理法305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309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312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313
第一章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313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含义和作用313
第二节 政府职能体系314
第三节 政府职能转变318
第二章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322
第一节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322
第二节 政府机构改革325
第三节 现行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328
第三章 公务员制度332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概述332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激励机制334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保障机制341
第四章 行政领导347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347
第二节 行政领导制度351
第三节 行政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356
第五章 行政决策与执行361
第一节 行政决策与执行概述361
第二节 行政决策364
第三节 行政执行369
第六章 行政监督375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375
第二节 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377
第三节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380
第五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385
第一章 公文写作概述385
第一节 公文385
第二节 公文写作的特点388
第二章 公文写作要素(一)391
第一节 公文制作者391
第二节 公文主旨392
第三节 公文材料394
第四节 公文结构395
第三章 公文写作要素(二)406
第一节 公文语言406
第二节 公文表达方式417
第四章 公文写作规则及程序421
第一节 行文规则421
第二节 公文写作程序427
第五章 通用公文写作(一)431
第一节 规范类公文的撰写431
第二节 令知类公文的撰写434
第三节 呈请类公文的撰写441
第六章 通用公文写作(二)449
第一节 见解商洽类公文的撰写449
第二节 会议类公文的撰写452
第三节 其他公文及材料的撰写455
第七章 公文处理461
第一节 公文处理概述461
第二节 发文处理程序463
第三节 收文处理程序466
第四节 办结公文的处置471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478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490
附录三 反分裂国家法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