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复习专用教材 理论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复习专用教材 理论部分
  • 索爱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 ISBN:753030802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英语课-初中-习题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复习专用教材 理论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总论1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本质特征3

三、马克思主义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5

第一章 辩证的唯物论8

第一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8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样11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13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6

第二章 唯物的辩证法1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20

第三节 量变质变规律24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26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8

第三章 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33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33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36

第三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9

第四节 真理41

第五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4

第一节 社会历史前提48

第四章 历史唯物论48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系统结构51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54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56

第五节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62

第六节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6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70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7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7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79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89

第六章 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89

第二节 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91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92

第四节 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的统治95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9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99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100

第三节 单个资本再生产及其矛盾103

第四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及其矛盾105

第五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109

第八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关系及其矛盾111

第一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矛盾111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加深11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116

第九章 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11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17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119

第十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2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趋势122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125

第三节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由之路127

第四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12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13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1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基本特征1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形式的多样性13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13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44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4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148

第二编 中国革命史150

第一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50

第一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50

第二节 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153

第三节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155

第四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158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161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16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6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革命活动163

第四节 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的建立164

第五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166

第六节 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166

第七节 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高涨168

第八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69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71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对全国的独裁统治171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171

第三节 中间派别的主张和活动174

第四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75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与历史性转折176

第六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国内和平的实现177

第四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180

第一节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180

第二节 国共两党的不同抗战路线180

第三节 坚持团结抗战与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182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84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局面185

第六节 抗日战争后期的两个中国之命运186

第七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87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时局190

第二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0

第五章 全国解放战争190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191

第四节 战略决战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94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胜利195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8

第一节 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2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20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206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09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20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211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12

第三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214

第一章 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214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14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15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217

第二章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20

第一节 坚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20

第二节 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221

第三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223

第五节 发展科技、教育,振兴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25

第四节 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225

第六节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26

第三章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28

第一节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29

第三节 其他经济成分230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2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232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234

第三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35

第一节 经济运行机制23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239

第二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40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243

第四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46

第六章 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2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2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253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258

第七章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261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61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262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63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66

第二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268

第三节 改进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71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73

第九章 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2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75

第二节 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276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77

第十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281

第三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283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286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86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287

第四编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289

第一章 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289

第一节 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289

第二节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91

第三节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94

第四节 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296

第二章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298

第一节 美国298

第二节 日本301

第三节 西欧303

第三章 独联体与俄罗斯 东欧306

第一节 苏联的发展及其解体306

第二节 独联体和俄罗斯309

第三节 东欧及其剧变310

第四章 第三世界314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314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与面临的任务315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316

第五章 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基本原则318

第一节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318

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319

第三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320

第六章 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321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321

第二节 联合国321

第七章 当今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32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323

第二节 建立国际新秩序324

附录327

1996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理科)327

1996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理科)333

1996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336

1996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文科)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