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化学
  • 张秀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100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中药化学(学科: 专业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3

第二节 中药化学的发展概况4

第三节 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意义6

第四节 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简介9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18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18

一、溶剂提取法18

二、其他提取方法24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25

一、系统溶剂分离法25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25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简称SFE)29

四、沉淀法32

五、盐析法32

六、结晶法32

七、透析法33

八、分馏法34

第三节 色谱法34

一、吸附色谱法35

二、分配色谱法41

三、聚酰胺色谱法44

四、离子交换色谱法46

五、大孔树脂法48

六、凝胶色谱法50

七、其他色谱法52

第二篇 各论59

第三章 生物碱59

第一节 概述59

一、生物碱的含义59

二、生物碱的分布60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类型61

一、杂环衍生物类61

二、萜衍生物类67

三、甾体衍生物类68

四、有机胺类68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及检识68

一、物理性状68

二、酸碱性69

三、溶解性73

四、检识75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和精制78

一、提取78

二、精制81

第五节 生物碱的分离82

一、初步分离82

二、分离单体82

第六节 实例85

一、麻黄类生物碱——麻黄85

二、小檗碱类生物碱——三棵针90

三、颠茄类生物碱——颠茄93

四、防己类生物碱——粉防己99

五、苦参类生物碱——苦参102

六、叶萩类生物碱——一叶萩105

七、乌头类生物碱——乌头107

第七节 生物碱含量测定原理110

一、经典化学方法111

二、光谱法111

三、色谱法111

第四章 甙类113

第一节 甙的含义与组成甙的糖113

一、含义113

二、组成甙的糖113

第二节 甙的结构与分类115

第三节 甙的理化性质及检识116

一、物理性状116

二、溶解性116

三、旋光性117

四、水解性117

五、检识118

第四节 甙的提取119

第五节 氰甙、硫甙和吲哚甙119

一、氰甙119

二、硫甙121

三、吲哚甙122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127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127

一、结构及分类127

二、生物活性133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检识134

一、物理性状134

二、溶解性134

三、酸碱性135

四、检识136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39

一、提取139

二、分离140

第四节 实例143

一、黄芩143

二、槐米145

三、葛根146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原理147

一、比色法147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148

三、薄层色谱法148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148

第六章 蒽醌类化合物152

第一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152

一、基本母核152

二、分类152

三、生物活性154

第二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检识155

一、物理性状155

二、荧光155

三、升华性155

四、溶解性155

五、酸碱性156

六、检识156

第三节 蒽醌类化合物及其甙的提取与分离159

一、提取159

二、分离160

第四节 实例161

一、大黄161

二、虎杖162

第五节 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原理164

一、比色法164

二、薄层色谱法164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164

第七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化合物168

第一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169

一、概述169

二、结构与分类170

三、理化性质及检识172

四、提取与分离175

五、实例176

六、含量测定原理178

第二节 木脂素类化合物179

一、概述179

二、结构特点179

三、理化性质和检识180

四、提取与分离181

五、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实例181

第八章 强心甙及其他甾类化合物185

第一节 概述185

第二节 强心甙的结构与分类185

一、甙元的结构与种类185

二、强心甙的糖186

三、强心甙的类型187

第三节 强心甙的理化性质及检识188

一、物理性状188

二、溶解性188

三、脱水反应189

四、水解反应189

五、检识191

第四节 强心甙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194

一、结构中的关键部分194

二、其他位取代基的影响194

三、糖的作用195

第五节 强心甙的提取与分离195

一、原生甙的提取195

二、次级甙的提取196

三、强心甙的分离与精制196

第六节 实例196

一、毛花洋地黄196

二、黄花夹竹桃202

第七节 强心甙的含量测定原理204

第八节 其他甾类化合物205

一、蟾酥毒类205

二、胆汁酸类209

三、C21甾类215

第九章 皂甙219

第一节 概述219

第二节 皂甙的结构与分类220

一、甾体皂甙220

二、三萜皂甙222

第三节 皂甙的理化性质及检识225

一、物理性状225

二、溶解性225

三、起泡性226

四、溶血性226

五、熔点与旋光度226

六、水解性227

七、沉淀反应227

八、检识227

第四节 皂甙的提取精制及分离228

一、提取228

二、精制230

三、分离232

第五节 实例233

一、穿山龙233

二、人参235

第六节 皂甙的含量测定原理239

第十章 萜类与挥发油241

第一节 萜的含义、分类与理化性质241

一、含义与分类241

二、生源关系242

三、理化性质243

第二节 萜的结构类型与实例244

一、单萜化合物244

二、环烯醚萜及其甙245

三、倍半萜类化合物247

四、二萜类化合物250

五、三萜类化合物252

第三节 挥发油253

一、含义与组成253

二、分布及生物活性254

三、理化性质255

四、检识255

五、提取分离257

六、实例261

七、含量测定263

第十一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265

第一节 氨基酸265

一、含义及来源265

二、结构与分类265

三、理化性质与检识266

四、提取与分离268

五、实例268

第二节 蛋白质和酶270

一、性质与检识270

二、提取与分离271

三、实例271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273

第一节 多糖273

一、分类273

二、主要性质与检识273

三、提取与分离273

四、实例274

第二节 有机酸275

一、概述275

二、结构与分类275

三、性质与检识276

四、提取与分离277

五、实例277

第三节 酚类化合物279

一、性质279

二、显色反应280

三、提取分离280

四、实例281

第四节 鞣质283

一、概述283

二、结构与分类283

三、性质与检识286

四、两类鞣质的区别286

五、提取分离287

六、实例287

七、除去鞣质的方法289

八、含量测定原理290

第三篇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鉴定与中药制剂295

第十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和鉴定295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295

一、目的和分类295

二、供试液的制备296

三、各类化学成分的检识297

四、色谱法在预试验中的应用297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300

一、纯度检查301

二、结构类型和功能基的理化测定302

三、分子量分子式的测定304

四、光谱测定法简介304

五、成分的确认309

六、成分鉴定实例310

第十四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312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的关系312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生产工艺312

一、煎煮法和浓缩法312

二、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315

三、石灰-硫酸沉淀法316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317

一、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的稳定性317

二、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320

第四篇 实验325

中药化学实验须知325

实验报告的书写和格式326

实验一 色谱法的基本操作(薄层、纸层、柱层)328

实验二 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精制及检识331

实验三 粉防己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提取分离和精制334

实验四 黄芩中黄芩甙的提取精制及检识337

实验五 槐米中芸香甙的提取精制及检识340

实验六 虎杖中大黄素的提取精制及检识343

实验七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精制及检识345

实验八 秦皮中七叶甙与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及检识348

实验九 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精制及检识350

实验十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和各类成分的检识353

实验十一 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及检识356

实验十二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358

附录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