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穆棱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穆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02954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859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8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穆棱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序一3
序二3
凡例3
概述3
大事记11
第二节县界47
第一节位置面积47
第一章地理位置47
第一篇建 置47
第二章历史沿革53
第一节设县治前沿革53
第二节设县治后沿革53
第三章行政区划54
第一节民国时期区划54
第二节伪满时期区划55
第三节解放后行政区划60
第二节县城八面通镇概况64
第四章县城乡镇64
第一节县城变迁64
第三节乡镇66
第五章省属企业73
第一节穆棱林业局73
第二节八面通林业局74
第六章地名考述75
第一章地质79
第一节地层79
第二篇 自然地理79
第二节侵入岩82
穆棱县地质图83
第三节构造83
穆棱县构造图85
第二章地貌85
第一节地貌特征及演变85
第二节地貌类型85
第三章气候90
第三节地貌影响90
穆棱县山脉山峰分布图90
第一节气候分区91
第二节气温93
第三节降水95
穆棱县降水分布图99
第四节积温与无霜期99
第五节风100
第六节日照湿度冻土101
第七节影响气候因素103
第四章水系104
第一节穆棱河水系104
第二节牡丹江水系108
穆棱县水系示意图113
第五章水文113
第一节地表水113
第二节地下水114
第一节土壤115
第六章土壤檀被115
穆棱县土壤图121
第二节植被121
穆棱县植被图124
第七章自然资源124
第一节土地资源124
第二节水资源125
第三节森林资源126
第四节矿产资源128
穆棱县森林分布图128
穆棱县矿点分布图134
第五节生物资源134
第六节特产135
第八章自然灾害136
第一节低温冷害136
第二节霜冻136
第三节洪水内涝136
第四节干旱137
第六节雹灾138
第七节虫害138
第五节大雪捂地138
第九章生态环境139
第一节生态破坏139
第二节环境污染140
第三节保护生态平衡140
第三篇农 业143
第一章经济体制143
第一节私有经济143
第二节集体经济146
第三节全民经济152
第二章土地制度153
第一节土地开发153
第二节土地利用154
第三节土地管理155
第三章种植业156
第一节耕地156
第二节农作物157
第三节耕作制度161
第四节裁培技术163
第五节植物保护166
第四章生产工具168
第一节农机具发展168
第二节装备和程度169
第三节经营形式169
第四节农机管理171
第五章畜牧业172
第一节发展概况172
第三节疫病防治176
第二节繁殖改良176
第四节饲养管理178
第五节草原管理180
第六节牧业区划180
第六章副业181
第一节庭院经济181
第二节山产采集181
第三节做工经商182
第一节发展概况183
第七章渔业183
第四节其它副业183
第二节渔业生产184
第三节渔政管理186
第八章水利187
第一节水利工程187
第二节水土保持192
第三节深井与改水194
第四节水利分区196
第一节劳动管理197
第九章经营管理197
第二节财务管理198
第三节收益分配199
第四篇林 业206
第一章植树造林206
第一节采种206
第二节育苗207
第三节造林209
第一节林政管理212
第二章森林保护212
第二节护林防火213
第三节防治病虫害214
第三章林业经营214
第一节主伐215
第二节多种经营216
第三节林场苗圃217
第一节育苗责任制219
第二节造林责任制219
第四章生产责任制219
第三节管护责任制220
第五篇烟 草223
第一章烟草生产223
第一节基地形成223
第二节烟草品种225
第三节栽培技术226
第四节产区分布227
第二章烟叶购销228
第一节统一分级228
第三节商品效益229
第二节烟叶价格229
第一节烟厂231
第二节效益231
第三章烟叶加工231
第六篇 乡镇企业235
第一章经营体制235
第一节乡镇办企业235
第二节村办企业236
第三节个体办企业236
第二节工业企业237
第二章行业237
第一节农业企业237
第三节运输247
第四节建筑工程承包247
第五节商业饮食服务248
第三章经营管理248
第一节管理机构248
第二节企业管理249
第一节私人工业253
第七篇 工 业253
第一章工业体制253
第二节集体工业258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工业260
第二章工业门类265
第一节煤炭工业265
第二节冶金工业267
第三节建材工业268
第四节森林工业270
第五节机械工业271
第六节印刷纸制品造纸业274
第七节食品工业275
第八节化学工业277
第九节供电278
第十节缝纫工业279
第三章主要产品产量279
第四章工业企业管理283
第一节工业企业领导制度演变283
第二节工业体制改革285
第三节经营管理286
第八篇黄金生产291
第一章矿藏分布291
第一节资源情况291
第二节待查资源分布292
第二章开发沿革292
第一节解放前黄金生产292
第二节解放后黄金生产294
第一节个体集体采金296
第三章采金形式296
第二节国营采金297
第四章经营管理298
第一节管理机构298
第二节管理制度299
第三节采金管理299
第四节产品管理301
第五节打击黄金走私303
第五章复田生产303
第一节道路307
第九篇交通邮电307
第一章交通307
第二节桥梁隧道渡口312
第三节运输314
第四节公路交通管理319
第二章邮政321
第一节机构沿革321
第二节网路323
第四节业务325
第三节设备325
第五节管理328
第三章电信329
第一节机构沿革329
第二节网路330
第三节设备334
第四节业务338
第五节管理339
第一节房屋建筑344
第十篇城乡建设344
第一章城镇建设344
第二节道路路灯346
第三节给水排水347
第四节城镇绿化348
第五节城镇管理349
第二章乡村建设350
第一节房屋建筑350
第二节农村改水350
第五节农村环境351
第三节乡间道路351
第四节乡村照明351
第三章建筑队伍352
第一节建筑安装公司352
第二节其它建筑队伍352
第三节工程设计352
第四章环境保护353
第一节污染源353
第二节治理措施354
第一章私营商业357
第一节清末民初私营商业357
第十一篇商 业357
第二节伪满时期私营商业361
第三节解放后私营商业363
第二章集体商业364
第一节供销商业364
第二节知青商业370
第一节建立与发展371
第三章国营商业371
第二节商品供应372
第三节农副产品收购与供应382
第四节国营商业管理384
第五节物资供应385
第六节出口贸易387
第四章粮食390
第一节清末民初粮食生产与交易390
第二节伪满粮食“统制”392
第三节统购统销393
第四节粮食储运396
第五节粮油加工397
第十二篇 工商物价计量401
第一章工商管理401
第一节市场管理401
第二节企业登记403
第三节商标管理406
第五节个体工商业管理408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408
第二章物价管理411
第一节市场物价411
第二节物价调整416
第三节物价管理420
第三章标准计量421
第一节度量衡制度的演变421
第二节标准计量管理422
第三节标准化423
第一节收入427
第十三篇财政金融427
第一章 财政427
第二节支 出432
第三节审计436
第二章税务436
第一节课税436
第二节税率437
第三节税收441
第一节金融机构443
第三章金融443
第二节业务444
第三节保险454
第十四篇政权政协459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459
第一节基层选举459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460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61
第一节清末县衙463
第二章政府463
第二节民国政府464
第三节伪满县公署466
第四节国民政府470
第五节人民政府470
第三章县政治协商会议480
第一节重要会议480
第二节主要活动481
第一节党组织活动485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485
第十五篇党派群团485
第二节党的地方组织490
第三节党代表大会493
第四节组织建设498
第五节宣传教育499
第六节纪律检查502
第七节统一战线503
第八节人民来信来访505
第二节主要活动506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506
第一节组织建立506
第三章社会团体507
第一节工会507
第二节农会510
第三节共青团组织510
第四节妇女组织512
第五节商会工商会513
第六节科学技术会514
第一节敬老院517
第十六篇民 政517
第一章社会福利517
第二节收养社会孤老518
第三节残疾儿童教育及福利事业518
第二章社会救济518
第一节灾害救济518
第二节贫困户救济与扶贫519
第二节优抚522
第三章拥军优属优抚安置522
第一节拥军优属522
第三节复员安置524
第四章支前工作525
第一节解放战争时期525
第二节抗美援朝时期525
第五章外事侨务526
第一节外事526
第二节侨务526
第二节自流人员收容与遣送527
第六章其他民政工作527
第一节婚姻登记527
第十七篇公安司法531
第一章公安531
第一节机构沿革531
第二节治安管理532
第三节重大治安活动534
第四节消防537
第五节警察部队538
第一节机构沿革540
第二节刑事检察540
第三节经济检察540
第二章检察540
第四节法纪检察541
第五节监所检察541
第三章法院541
第一节机构沿革541
第四节经济审判542
第五节人民陪审员542
第二节刑事审判542
第三节民事审判542
第六节来信来访543
第四章司法行政543
第一节机构沿革543
第二节律师事务543
第四节民事调解544
第五节法制宣传544
第三节公证事务544
第十八篇劳动人事547
第一章劳动547
第一节劳动管理547
第二节工资福利548
第三节劳动保护551
第四节安全生产552
第五节精减下放552
第六节上山下乡553
第二章人事554
第一节清代官吏555
第二节民国公职人员555
第三节伪职人员555
第四节解放后行政干部557
第十九篇军 事563
第一章驻军563
第一节军事机构563
第二节军事设施564
第三节历代驻军565
第一节保卫团(队)568
第二章地方武装568
第二节伪满警察大队 自卫团569
第三节人民保安队569
第三章人民武装569
第一节抗日武装569
第二节人民军队571
第三节志愿兵572
第四节义务兵572
第一节招募572
第二节征兵制572
第四章兵役制度572
第五节义务兵与志愿兵制573
第五章民兵574
第一节组织574
第二节训练574
第三节作用575
第一节抗俄武装斗争576
第七章战事576
第六章人民防空576
第一节人防机构576
第二节防空设施与教育576
第二节抗日战争577
第三节剿匪战斗579
第一节文化设施583
第二章文学艺术584
第一章文化事业584
第二十篇文 化584
第二节文艺团体586
第一节群众文艺587
第二节文艺创作590
第三节文艺作品选录591
第四节民间艺术599
第三章新闻广播电视600
第一节报纸600
第二节广播601
第一节管理机构603
第四章档案603
第三节电视603
第二节档案管理604
第五章文物606
第一节古代遗存606
第二节出土文物608
第三节革命遗址609
第四节革命文物610
第一节私塾613
第一章普通教育613
第二十一篇教 育613
第二节幼儿教育614
第三节小学615
第四节中学619
第二章专业教育623
第一节师范623
第二节中等专业624
第三章成人教育627
第一节职工教育627
第三节特殊教育627
第二节农民教育628
第三节广播电视教育629
第四章教育改革630
第一节学制改革630
第二节教学改革631
第三节教学研究633
第一节队伍634
第五章教师634
第二节培训636
第三节待遇638
第六章教育经费639
第一节解放前教育经费639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经费641
第二十二篇卫 生645
第一章医 疗645
第一节机构645
第二节队伍649
第三节设备650
第四节制度651
第二章医疗技术652
第一节中医652
第二节西医653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653
第三章医 药654
第一节中药654
第二节中成药生产656
第三节西药制剂656
第四节药品管理657
第四章防疫保健658
第一节防疫机构658
第二节卫生防疫658
第三节地方病防治661
第四节妇幼保健663
第五章爱国卫生运动664
第一节组织664
第二节活动664
第一节学术团体670
第二十三篇科学技术670
第一章科技组织670
第二节科技队伍671
第二章科技进步673
第一节农业技术673
第二节工业技术675
第三节医药卫生技术677
第一节学术交流679
第二节技术咨询与考察679
第三章科技交流679
第四章气象680
第一节概况680
第二节观测680
第三节服务681
第四节气象科技681
第五章科学技术管理682
第一节项目管理682
第二节成果管理682
第四节人员管理683
第三节情报管理683
第一章体育设施687
第一节体育场687
第二节体育馆687
第二十四篇体 育687
第三节滑冰场688
第四节其他体育设施688
第二章学校体育688
第一节体育课688
第三节推行国家体育锻练标准689
第二节普及“劳卫制”689
第三章群众体育690
第一节解放前群众体育690
第二节解放后群众体育690
第四章运动员培训与输送691
第一节运动员培训691
第二节运动员输送691
第一节田径692
第五章体育竞赛692
第三节冰上运动694
第二节球类694
第四节象棋695
第五节教练员与裁判员695
第二十五篇人 口699
第一章历代人口699
第一节古代人口699
第二节近代人口700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人口702
第二章人口迁移704
第一节移民704
第二节开拓团(队)705
第三章人口密度与分布706
第一节人口密度706
第二节人口分布706
第一节年龄结构707
第二节文化结构707
第四章人口结构707
第三节劳动结构708
第四节职业结构709
第五章家庭婚姻710
第一节家庭710
第二节婚姻710
第六章民 族710
第二节少数民族711
第一节汉族711
第三节曾在县内居住过的民族714
第七章计划生育714
第一节组织机构714
第二节宣传教育715
第三节节育措施716
第四节晚婚晚育718
第五节优生优育719
第六节人口增长率719
第二节职工生活725
第一节农民生活725
第二十六篇社会725
第一章人民生活水平725
第二章风俗习惯729
第一节生活风俗731
第二节人生礼俗735
第三节时令节日738
第四节陋习740
第五节新风745
第二节道教750
第三章宗教750
第一节佛教750
第三节基督教751
第四节天主教751
第五节伊期兰教751
第四章帮会752
第一节家理教752
第二节在礼教752
第一节地方语言区753
第五章方言753
第二节语音754
第三节词汇757
第六章谣谚762
第一节歌谣762
第二节儿歌(童谣)773
第三节谚语775
第四节歇后语781
第一节民间传说782
第七章传说轶事782
第二节旧闻轶事785
第二十七篇 人 物795
第一章人物传795
第二章人物表816
第一节在外地工作的县籍人士816
第二节各级劳动模范名录819
第三章烈士英名录821
附录《宁古塔东山境招募旗民开垦新荒情形奉旨照办并出告示张贴由》;《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碑》简介;《李杜去思碑》简介;《穆棱县治迁移碑》849
编后记853
穆棱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及工作人员名单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