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孔令宜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1905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成分输血概述1
一、血液成分概念1
二、成分输血的技术进展2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4
四、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5
五、我国成分输血概况8
第一节 内科红细胞输血11
第二章 红细胞输血11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2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2
(二)红细胞功能16
二、红细胞输血的意义18
(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19
(二)医学上的原因22
三、红细胞制剂的种类27
(一)浓缩红细胞28
(二)红细胞悬液(代浆血)30
(三)洗涤红细胞31
(四)少白细胞红细胞32
(五)冷冻融化红细胞34
(六)年轻红细胞(YE)35
四、内科红细胞输血适应症38
(一)急性失血性贫血的输血39
(二)大量出血和输血46
(三)慢性贫血的输血特征48
五、内科慢性贫血疾病的输血52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52
(二)白血病54
(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58
(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63
(五)恶性肿瘤和输血65
(六)肝脏疾患的输血67
(七)肾疾患和输血70
(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3
第二节 外科红细胞输血77
一、外科输血输液病理生理基础78
(一)体液平衡与运氧78
(二)失血性休克82
二、外科失血的输血84
(一)外科输血目的84
(二)输血与止血障碍85
(三)外科不输血的界限86
(四)不输血手术87
(五)血液稀释及应用89
(六)自身输血96
(七)创伤急救时大量输血99
三、外科浓缩红细胞输血状况104
四、手术中输浓缩红细胞的效果观察106
(一)手术中输浓缩红细胞无不良影响106
(二)成分血和全血具有相同效果108
(三)对某些疾患和新鲜血具有同等临床效果109
(四)与手术后创伤治愈的关系109
(五)输血种类和输血量110
五、心血管手术和浓缩红细胞输血112
六、外科临床输血115
(一)浓缩红细胞输血115
(二)手术前的输血117
(三)手术用血量的准备标准118
(四)抢救和烧伤的输血121
第三章 血小板输血127
第一节 血小板生理功能和疾病127
一、血小板生理功能127
二、血小板疾病129
第二节 血小板制剂131
一、当天新鲜血131
二、富含血小板血浆131
三、浓缩血小板133
四、冷冻血小板134
第三节 影响血小板制剂功能的因素134
第四节 血小板制剂标准139
一、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标准139
二、浓缩血小板(PC)制剂标准139
三、血小板制剂的功能142
四、血小板制剂输后的功能及应用143
第五节 血小板输血临床观察事项145
一、血小板疗效评估145
二、影响血小板计数及寿命因素146
第六节 血小板输血无反应状态155
一、血小板输血无效输注的原因156
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预防157
第七节 血小板输血的适应症158
一、预防性血小板输血159
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治疗163
三、特殊血小板输血163
第八节 血小板输血反应164
四、血小板输血的剂量及间隔164
第四章 白细胞输血167
第一节 理论根据和问题167
一、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167
二、粒细胞和感染症170
三、输注粒细胞功能172
四、粒细胞输血的动物试验173
五、抗生素疗法和粒细胞输血的关系175
第二节 粒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176
一、治疗感染症176
二、预防感染症的效果180
三、对其他特殊病症的治疗效果181
第三节 粒细胞输血适应症的考察182
第四节 影响粒细胞输血的因素182
一、粒细胞输血效果观察182
二、输注粒细胞量和输注的时间、方法183
三、末梢血中影响因素184
四、粒细胞制剂的保存186
第五节 粒细胞输血的不良反应188
一、即发反应188
二、迟发性反应191
第六节 淋巴细胞输血193
第五章 血浆输血194
第一节 血浆成分制剂194
一、血浆的生理功能194
二、新鲜冰冻血浆197
第二节 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症199
第三节 新鲜冰冻血浆临床输用状况及效果201
一、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状况202
二、新鲜冰冻血浆临床效果203
第四节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血反应213
第六章 凝血因子制品及其临床应用215
第一节 凝血因子与凝血机制215
一、凝血因子及命名215
二、血液凝固217
第二节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219
第三节 凝血因子制剂及临床应用223
一、纤维蛋白原224
二、抗血友病球蛋白(第Ⅷ因子)228
三、浓缩第Ⅷ因子制剂233
四、加热处理浓缩抗血友病球蛋白239
五、凝血酶原复合物(Ⅸ因子复合物PCC)240
六、激活型干燥第Ⅸ因子复合物244
七、浓缩抗凝血酶—Ⅲ246
八、猪第Ⅷ因子浓缩制剂250
第七章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251
第一节 白蛋白制剂251
一、白蛋白性状及生理功能251
二、白蛋白制品的生产252
三、白蛋白适应症254
四、临床应用白蛋白的注意事项256
五、白蛋白制剂的不良反应258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制品258
一、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259
二、免疫球蛋白制剂的种类262
三、免疫球蛋白(ivig)的临床应用266
四、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应用271
五、免疫球蛋白的不良反应272
第一节 小儿血液生理和疾病特点273
第八章 儿科成分输血273
第二节 儿科输血剂量和速度275
一、输血剂量275
二、输血速度277
第三节 儿科成分输血适应症277
一、恢复血容量277
二、治疗贫血278
三、凝血机制障碍279
四、低蛋白血症及感染279
一、浓缩红细胞输血280
第四节 儿科成分输血280
五、交换输血280
二、血小板输血282
三、粒细胞输血284
第五节 新生儿输血和换血287
一、新生儿一般输血288
二、新生儿换血疗法288
第六节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输血291
一、新生儿ABO、Rh血型不合溶血时的输血291
三、贫血性心力衰竭和肺炎患儿的输血292
二、产科意外出血292
四、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93
第七节 儿科输血的不良反应293
第九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295
第一节 治疗性血浆置换295
一、血浆置换方法296
二、血浆置换机理298
三、适应症300
四、血液成分置换在某些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303
五、血浆置换技术307
六、血浆置换并发症及术后护理309
第二节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312
第十章 献血者的选择和保护315
第一节 全血采血献血者的选择315
第二节 一次采血量对循环动态的影响317
一、采血量的标准317
二、采血中常见的献血反应318
第三节 频繁采血对身体的影响322
一、机体内铁的分布和代谢323
二、采血量对缺铁的影响324
三、长期献血对细胞免疫和微量元素的影响326
四、保护献血者的其他条件327
第四节 单采血浆献血者的选择327
一、单采血浆限量与周期328
二、采血浆对循环动态的影响329
三、单采血浆的反应331
四、其他问题332
第五节 血细胞单采献血者选择333
一、血细胞单采标准333
二、单采血小板335
三、单采白细胞(粒细胞)338
第十一章 单采操作技术341
第一节 单采血液成分的原理和方法341
一、单采血液成分定义341
二、单采血液的原理和方法343
第二节 单采使用的器材、仪器及药剂346
第三节 手工方式单采操作348
一、用血袋法单采血小板349
三、单采粒细胞352
二、单采血浆352
第四节 机械方式单采操作353
一、机械单采的特点和要求354
二、间歇流动离心式血液成分单采(IFC)354
三、CS—3000型连续血细胞分离机363
四、膜式血浆分离器构造及应用366
第十二章 红细胞检查369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369
一、ABO血型鉴定371
第二节 ABO血型、Rho(D)血型鉴定371
二、Rho(D)血型鉴定374
第三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的检查方法377
一、酶试验377
二、抗球蛋白试验380
第四节 不规则抗体筛检384
一、抗体筛检意义384
二、抗体筛检的检样和试剂386
三、抗体筛检方法和操作技术388
一、实际抗体筛检例393
第五节 不规则抗体筛检实例分析393
二、低频率抗原、高频率抗原397
第六节 抗体鉴定398
一、有关抗体知识及临床检验398
二、抗体鉴定程序和技术399
第七节 抗体鉴定实例分析404
一、单一抗体鉴定404
二、多种抗体鉴定408
第八节 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413
一、同种抗体(allo-antibody)413
二、自身抗体(auto-antibody)417
第九节 交叉配血试验419
一、交叉配血试验的目的419
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420
三、紧急输血交叉配血425
四、主要血型抗体反应特性427
第十三章 白细胞检查430
第一节 人类血细胞抗原(HLA)430
一、HLA结构和多态性431
二、HLA抗原在组织中分布432
三、HLA的抗原遗传433
四、HLA的特异性434
第二节 HLA抗原、抗体的检出437
一、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437
二、DR抗原检查法438
三、HLA-D抗原检查法440
四、PLT分型442
第三节 HLA抗体443
一、HLA抗体产生443
二、抗体表位与交叉反应444
三、HLA抗体筛选448
四、使用单价血清449
五、T、B细胞冷温反应抗体450
第四节 HLA与器官移植451
一、HLA配型作用451
二、输血和HLA抗原452
三、血小板输血和HLA抗原453
第五节 粒细胞输血和HLA453
一、粒细胞特有型抗原454
二、白细胞凝集反应455
三、粒细胞抗体检出法456
四、输血和粒细胞特异抗体457
第十四章 血小板检查460
第一节 血小板膜抗原系460
一、血小板特异抗原460
二、血小板共有抗原463
第二节 输血小板引起同种免疫465
第三节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出法(SPISA)466
一、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467
二、血小板悬浮荧光抗体法469
三、混合被动凝集法472
四、血小板补体结合试验478
第四节 血小板抗体特异性481
第五节 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483
一、用LCT作交叉配合试验484
二、用血小板作交叉配合试验484
第十五章 血浆蛋白检测487
第一节 血清型与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487
一、血清型与血清酶型487
二、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489
第二节 血浆蛋白与输血的关系491
第十六章 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495
第一节 溶血性输血反应495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机制和症状496
二、ABO血型不配合输血…………………………(499 )三、其他血型不配合输血502
四、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置及预防504
第二节 发热反应506
一、白细胞凝集素506
四、发热反应特征和预防507
二、血小板抗体507
三、热原反应507
第三节 荨麻疹和过敏反应508
一、发生的原因509
第四节 移植物抗宿主病及输血后紫癜510
第十七章 输血传染的疾病514
第一节 输血后肝炎514
第二节 艾滋病517
第三节 疟疾519
第四节 梅毒520
第五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521
第六节 成人T细胞白血病522
第七节 输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症523
第十八章 成分输血临床应考虑的事项525
一、成分输血要慎重应用525
二、输血处方526
三、临床输血技术527
四、输血配伍溶液530
五、成分输血的护理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