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1414100.jpg)
- 朱绍侯等主编;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3721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7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200万年前~约前21世纪)1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1
一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1
二 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5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7
— 新人与氏族公社的形成7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和遗存10
三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生活14
四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19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21
一 父权制的确立和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22
二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文化艺术24
三 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29
四 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33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38
第—节 夏王朝的建立38
一 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38
二 夏代的经济和文化43
三 夏王朝的兴衰47
第二节 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50
一 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50
二 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55
三 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59
四 商代后期社会矛盾与商的灭亡66
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约前11世纪中~前771年)73
第一节 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73
— 周王朝的建立73
二 周初大分封和宗法制、井田制78
三 西周国家机器的强化86
第二节 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91
一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91
二 哲学、科技和文化的发展95
三 社会生活100
第三节 西周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106
一 西周中期社会危机的加剧106
二 西周王朝的衰亡111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前476年)116
第一节 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116
一 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116
二 大国争霸118
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7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127
二 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129
第三节 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137
一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统治137
二 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139
三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141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146
一 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146
二 老子和《道德经》148
三 孔子和《论语》151
四 孙武和《孙子兵法》155
五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157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前475~前221年)159
第一节 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159
一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159
二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161
三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162
四 其他诸侯国的改革165
五 诸侯国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166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168
一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168
二 农业生产的发展172
三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74
四 封建社会初期的阶级构成179
第三节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182
一 战国时代封建战争概述182
二 魏国独霸中原时期184
三 秦、齐对峙时期188
四 秦、赵大战时期191
五 秦统一六国时期194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197
一 学术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197
二 史学与文学艺术208
三 自然科学的发展211
四 社会生活213
第六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前221~前207年)219
第一节 秦帝国的建立219
一 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219
二 巩固统—的措施223
三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形成226
第二节 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229
一 来源不同的两种地主229
二 农民阶级中的不同阶层232
三 官、私奴隶233
四 商人、手工业者和游民234
第三节 秦末农民起义236
一 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236
二 陈胜、吴广起义239
三 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战争和秦王朝的灭亡242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前207~25年)246
第一节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246
一 楚汉战争和西汉王朝的建立246
二 汉初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249
三 文景之治253
四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56
五 昭宣中兴262
第二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264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265
二 手工业的发展267
三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271
第三节 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273
一 汉族的形成273
二 汉与匈奴的关系274
三 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279
四 汉与西南、东南各族的关系281
五 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284
第四节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起义286
一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286
二 王莽改制及其失败289
三 绿林、赤眉起义293
第五节 西汉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297
一 哲学297
二 史学、文学和艺术301
三 科学技术306
四 社会生活309
第六节 西汉时期的中外关系313
一 西汉与中亚各国的密切往来313
二 汉与东亚、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15
第八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5~220年)318
第一节 东汉前期政治318
一 东汉王朝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调整318
二 巩固王朝的措施322
第二节 东汉社会经济328
一 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328
二 农业332
三 豪强地主田庄335
四 工商业338
一 匈奴的分裂和班超出使西域344
第三节 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344
二 东北各族348
三 南方各族351
四 西羌与西南各族352
五 对外关系355
第四节 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357
一 外戚宦官擅权357
二 党锢之祸360
三 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363
四 黄巾大起义365
第五节 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367
一 经学与学校教育367
二 哲学和宗教369
三 史学、文学、文字学和艺术375
四 科学和技术377
五 社会生活379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189~581年)383
第一节 三国鼎立383
一 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383
二 魏国对北方地区的重建391
三 诸葛亮治蜀与蜀国的后期政局397
四 吴国对江南的进一步开发401
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404
一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404
二 晋武帝与“太康之治”406
三 “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411
一 十六国前期的少数民族政权418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418
二 东晋的建立与门阀制度的确立及发展425
三 东晋的北伐与淝水之战428
四 十六国后期的少数民族政权432
五 东晋的衰亡434
第四节 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437
一 南朝政权的更替437
二 南朝中央集权的逐渐强化和门阀制度的渐衰443
三 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447
第五节 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453
一 拓跋族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453
二 北魏前期的封建化455
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457
四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64
五 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467
六 北方各族的大融合475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479
一 哲学和宗教479
二 史学、地理学、文学和艺术486
三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492
四 社会生活495
第七节 魏普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98
第十章 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503
第一节 隋朝前期的政治503
一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03
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505
三 隋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510
第二节 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513
一 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513
二 社会经济的短暂繁荣518
三 营建东都和开通大运河523
第三节 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526
一 宗教文化526
二 科学文化的发展528
三 对外文化交流531
第四节 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532
一 社会矛盾的积累、激化532
二 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537
第十一章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543
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543
一 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543
二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545
三 武周政治556
四 唐玄宗与“开元之治”560
五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563
第二节 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573
一 天宝形势与“安史之乱”573
二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583
三 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改革593
四 经济地理的变化598
第三节 唐代的民族关系602
一 突厥及西域诸王国602
二 薛延陀和回纥606
三 吐蕃608
四 南诏611
五 株鞨族和渤海国613
第四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615
— 唐末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615
二 黄巢大起义的爆发619
三 大齐政权的成败623
四 唐王朝的灭亡626
第五节 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627
一 宗教和哲学627
二 儒学和史学635
三 文学637
四 艺术642
五 科学技术646
六 社会生活649
第六节 唐代的中外关系656
一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656
二 和朝鲜、日本的关系657
三 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662
四 和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