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 杨瑞龙,周业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1907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从马歇尔到科斯——我们理解企业了吗?15

1.1 马歇尔传统16

1.2 方法对思想的反叛——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兴起与修正20

1.3 科斯及科斯以后的企业理论23

1.4 小结26

第2章 重新理解企业的契约性质28

2.1 企业的性质29

2.2 团队假说及其内存矛盾34

2.3 委托代理理论批判39

2.4 小结45

第3章 作为关系契约的企业49

3.1 新古典契约观的终结50

3.2 资产专用性对企业权利结构的影响58

3.3 作为关系契约的企业64

3.4 小结71

第4章 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关系契约论73

4.1 产权的内涵与关系契约权益主体的确认74

4.1.1 产权和物权:对订立企业合约前提的再思考74

4.1.2 企业契约主体多元化是产权内涵的逻辑延伸77

4.2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81

4.2.1 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假设的再探讨81

4.2.2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82

4.2.3 人力资本的团队特征与利益相关者83

4.3 企业关系契约的客体与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85

4.3.1 企业所有权内涵的再界定85

4.3.2 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集中对称与分散对称87

4.3.3 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特征89

4.4 交易费用与企业契约的选择93

4.4.1 用契约的治理交易94

4.4.2 与契约有关的交易费用95

4.4.3 契约形式的选择96

4.5 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动态过程99

4.5.1 影响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因素99

4.5.2 企业所有权动态安排的轮流叫价谈判模型102

4.6 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与效率105

4.6.1 企业所有权配置的效率标准105

4.6.2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投入效应分析107

4.6.3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产出效应分析109

4.7 小结111

第5章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113

5.1 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演进114

5.2 有效的治理结构体现为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的有机结合118

5.2.1 企业治理结构要解决什么问题?118

5.2.2 一个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在于责权利对等基础上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合作120

5.3 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的作用124

5.4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127

5.5 股东权益的实现和保护机制132

5.6 董事会的作用139

5.7 相机治理与银行的作用146

5.7.1 银行的特殊功能146

5.7.2 银行的相机治理作用152

5.8 小结155

第5章 内部雇佣契约的经济分析157

6.1 雇佣关系中的平等和不平等157

6.2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变化162

6.3 雇佣契约的特征165

6.4 资产专用性、雇佣关系调整与契约选择168

6.5 长期雇佣契约的履行173

6.5.1 长期合约的收益173

6.5.2 不完全长期合约的成本175

6.5.3 长期合约的履行176

6.6.1 经理的报酬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绩效水平吗?180

6.6 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180

6.6.2 企业经理人员收入的决定184

6.6.3 提高经理报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途径190

6.7 小结195

第7章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分析197

7.1 国有产权的制度特征及其经济后果198

7.1.1 公共产权的国家代理制与国有产权的属性198

7.1.2 国有产权“模糊”的含义200

7.1.3 国有产权的政府代理及其监督问题202

7.2 国有产权的多级代理及其代理问题204

7.2.1 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及其代理成本204

7.2.2 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障碍206

7.2.3 国有产权的经济代理与模拟资本制度207

7.2.4 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条件下的代理关系209

7.2.5 国有产权经济代理中的委托人及其监督行为211

7.2.6 国有产权多级代理的成本与收益比较214

7.3 多级代理关系下的国有产权保护与国有资产流失215

7.3.1 变形的代理关系与剩余索取权的扩散215

7.3.2 剩余索取权扩散化的效应分析217

7.3.3 国有资产流失的不可避免性220

7.3.4 多级代理下国有产权保护的两难选择223

7.4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面临的困境227

7.4.1 “放权让利”改革战略的局限性227

7.4.2 “扩权”与“收权”的两难选择231

7.4.3 国有产权的特性对资本经营的制约234

第8章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239

8.1 工资与利润对立并非是最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必要条件240

8.2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决策效率与劳动效率244

8.3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249

8.4 对效率工资假说的检验252

8.5 小结258

第9章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选择260

9.1 国有企业的分类及不同改革战略的选择261

9.1.1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的分类261

9.1.2 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264

9.1.3 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266

9.1.4 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271

9.1.5 竞争性中小型国有企业宜完全放开273

9.2 竞争性国有企业公司化构造的具体构想276

9.2.1 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所有权主体行为资本化276

9.2.2 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国有股控股权分散化279

9.2.3 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公司产权独立化282

9.2.4 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高效化284

9.3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原则下的退出机制构建286

9.3.1 构建所有权的退出机制286

9.3.2 构建企业控制权的退出机制289

9.3.3 制度创新与最优机制设计291

第10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297

10.1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要走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有机结合的道路297

10.1.1 承包制下的单一契约治理298

10.1.2 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主导型治理结构300

10.2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指导思想303

10.3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306

10.3.1 国有独资公司的共同治理机制模式306

10.3.2 国有控股公司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312

10.3.3 未公司化的国有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318

10.4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319

10.4.1 相机治理机制的运作原理319

10.4.2 相机治理主体的确认321

10.4.3 相机治理程序322

10.4.4 信号系统的设计331

参考文献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