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伦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伦理学
  • 王海明著(北京大学哲学系)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158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7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伦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导论1

一 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1

二 规范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6

三 伦理学的定义、对象及其研究顺序16

上卷 元伦理:优良道德制定之方法27

第一章 元伦理概念:“应该”的概念系统27

第一节 价值28

一 善:内在善与手段善31

第二节 善和正当31

二 恶:纯粹恶与必要恶34

三 善与恶的定义36

四 正当:道德善39

第三节 应该43

一 应该:行为的善43

二 应该:客体的属性45

三 应该的类型: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46

第四节 事实48

一 三种属性:固有属性、关系属性、事实属性54

第二章 元伦理确证:“应该”的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54

第一节 应该的本质:应该究竟存在哪里?54

二 应该:客体的关系属性56

三 三种谬论:客观论、主观论、主客关系论58

第二节 应该的性质:结构与类型61

一 应该的结构61

二 应该的类型63

第三节 应该的逻辑:“应该”与“是”的关系65

一 “应该与是”的意识形态: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以及评价与描述71

第四节 应该的意识:真假与对错71

二 应该意识的真假对错之确证75

第五节 元伦理的确证理论80

一 自然主义80

二 直觉主义83

三 情感主义86

四 规定主义90

五 描述主义91

第六节 结论:应该的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确证之统一95

第三章 道德概念103

第一节 道德界说103

第一篇 道德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103

中卷 规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103

一 道德与伦理104

二 道德与应该106

三 道德与法108

第二节 道德结构112

第三节 道德类型:伦理相对主义114

一 道德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114

二 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道德与绝对道德119

三 道德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124

第四章 道德本质:起源和目的135

第二节 道德本性:一种必要的恶140

第三节 道德自律: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谬论144

第五章 道德终极标准151

第一节 道德终极标准导言151

第二节 道德终极标准分析154

一 道德终极总标准:增加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154

二 道德终极分标准:最大利益净余额156

三 道德终极分标准: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161

一 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终极诸标准的适用范围163

第三节 道德终极标准性质163

二 直接性与间接性:道德终极标准与其他道德规则的关系165

第四节 道德终极标准理论168

一 以往功利主义表述的缺憾169

二 对功利主义的诘难171

三 义务论173

第二篇 道德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180

导言 人性定义180

第六章 伦理行为概念:人性概念分析182

第一节 伦理行为界说182

第二节 伦理行为结构183

第三节 伦理行为类型186

第七章 伦理行为原动力:人性定质分析192

第一节 爱与恨193

第二节 目的利人与目的害人197

一 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197

二 完善自我品德之心200

三 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203

第三节 目的害已与目的利己206

一 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206

二 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210

一 结论: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213

第四节 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213

二 关于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的理论214

1 快乐主义:原动力与目的等同论214

2 心理利己主义:因果目的等同论216

第八章 伦理行为目的和手段:人性定量分析224

第一节 伦理行为目的规律224

一 利他目的必多于害他目的224

二 利己目的必多于害己目的227

三 利己目的必多于利他目的231

四 利己目的必超过行为总和之一半234

第二节 伦理行为手段规律237

第三节 伦理行为规律239

结语:人性要义242

第三篇 道德价值:伦理行为应该如何245

第九章 道德总原则:人性善恶分析245

第一节 善恶总原则245

一 抽象人性之善恶:道德总原则的确立245

二 抽象人性之善恶:利己与利他以及害己与害他的道德价值249

第二节 善恶分原则253

一 具体人性之善恶:利己目的的道德价值253

二 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255

三 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258

四 善恶六原则的确立261

五 善恶六原则的适用范围264

第三节 一个实例的分析:市场经济的善恶原则268

一 市场经济界说268

二 市场经济行为目的271

三 市场经济行为手段273

四 市场经济行为类型274

五 市场经济道德原则275

六 市场经济的人格保障276

第四节 道德总原则理论278

一 利他主义279

二 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284

三 己他两利主义289

四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的真假优劣之比较291

第十章 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301

第一节 公正的一般问题301

一 公正界说301

二 公正原则305

三 公正证明307

四 公正类型310

第二节 公正的根本问题312

一 权利与义务的界说313

1 权利与义务313

2 关于权利与义务定义的几种学说315

3 义务与责任317

二 权利与义务的类型318

1 道德权利义务与法定权利义务318

2 基本权利义务与非基本权利义务321

1 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必然相关323

三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23

2 一个人的权利与他自己的义务:公正根本原则325

3 结论326

第三节 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327

一 贡献原则328

二 品德、才能原则331

三 需要原则335

四 平等原则339

五 结论:诺齐克的批判之批判342

一 平等概念348

第十一章 平等:最重要的公正348

第一节 平等总原则348

二 完全平等原则350

三 比例平等原则355

四 完全平等与比例平等的关系358

五 总结:罗尔斯正义论之缺憾359

1 两个原则的名称361

2 两个原则的表述361

3 两个原则的证明362

一 政治平等原则368

第二节 平等具体原则368

二 经济平等原则371

三 机会平等原则376

1 竞争权利的机会平等与发展潜能的机会平等376

2 社会提供的机会平等与非社会提供的机会平等378

3 结论382

第三节 平等的价值383

一 平等与公平383

二 效率385

三 公平与效率388

四 平等与效率389

五 公平效率交替论391

第十二章 人道:社会治理的最完美道德原则397

第一节 人道总原则397

一 人道主义: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398

二 人道主义:使人成为人的思想体系399

三 广义人道主义与狭义人道主义403

四 人道总原则:将人当人看与使人成为人405

1 自由定义407

一 自由概念407

第二节 自由:人道根本原则407

2 柏林所谓的“两种自由概念”409

3 自由类型411

二 自由价值414

1 自由的内在价值:自由是最深刻的人性需要414

2 自由的外在价值:自由是达成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416

3 结论420

三 自由—人道社会的普遍原则421

1 自由的法治原则421

2 自由的平等原则422

3 自由的限度原则423

四 自由一人道社会的具体原则425

1 政治自由原则425

2 思想自由原则428

第十三章 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435

第一节 异化辨义435

一 作为一般科学术语的异化435

二 作为人道主义基本概念的异化436

三 异化的流行定义438

一 被迫异化、自愿异化、不觉异化441

第二节 异化类型441

二 宗教异化与世俗异化443

第三节 异化价值445

第四节 经济异化448

一 经济异化概念448

二 经济异化起因449

三 经济异化消除原则450

第五节 政治异化453

一 国家本性454

二 阶级政治异化456

三 个人政治异化457

第六节 社会异化459

一 社会概念459

二 社会异化概念461

三 社会异化的起因及其消除原则463

第七节 宗教异化468

一 宗教概念468

二 宗教和宗教异化之起因470

三 宗教和宗教异化消除原则473

第八节 公正、平等、人道、异化之总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476

第十四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483

第一节 幸福概念:主观论与客观论483

一 幸福界说484

二 幸福结构486

三 幸福类型489

1 物质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489

2 自我实现幸福与非自我实现幸福492

3 利己幸福与利他幸福493

4 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495

一 体验律496

第二节 幸福规律496

二 价值律497

三 实现律498

四 德福律501

第三节 幸福原则504

一 意识原则:对幸福的意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504

二 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505

三 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自己品德相结合507

一 贵生之界说510

第一节 贵生的一般问题510

第十五章 贵生: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510

二 贵生之根据511

三 贵生之价值511

四 贵生之道513

第二节 贵生的根本问题514

一 神静形动514

二 饮食有节516

三 起居有常517

第一节 诚实521

一 诚实定义521

第十六章 道德规则521

二 诚实分类522

三 诚实的道德价值524

四 诚实的适用范围525

第二节 自尊527

一 自尊定义527

二 自尊类型528

三 自尊价值529

四 自尊原则531

一 谦虚定义532

第三节 谦虚532

二 谦虚价值533

三 谦虚修养534

第四节 智慧535

一 智慧概念535

二 智慧规律537

三 智慧取得539

第五节 节制541

一 节制定义541

三 节制价值542

二 节制类型542

四 节制原则544

1 理智正确:正确认知情欲544

2 化理智为情欲:培养合理情欲545

第六节 勇敢546

一 勇敢定义546

二 勇敢分类547

1 义勇与不义之勇547

2 英勇与鲁莽547

三 勇敢的价值548

一 中庸定义550

第七节 中庸550

二 中庸价值551

三 中庸方法552

下卷 美德伦理:优良道德之实现559

第十七章 良心与名誉559

第一节 良心与名誉的概念559

一 道德评价559

二 良心561

三 名誉563

一 良心的起源565

第二节 良心与名誉的起源565

二 名誉的起源569

第三节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571

一 良心的作用571

二 名誉的作用574

三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之比较577

第四节 良心与名誉的评价根据579

一 动机与效果580

二 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581

1 效果论584

三 关于评价依据的理论584

2 动机论586

3 动机效果统一论588

第五节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589

一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589

二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证明591

三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价值593

第十八章 品德600

第一节 品德概念600

一 人格:品德的上位概念600

二 品德:道德人格603

三 品德类型:所谓道德德性与非道德德性606

第二节 品德本质:为什么是道德的?610

一 品德本性610

二 品德目的613

三 品德境界615

第三节 品德结构618

一 道德认识619

二 道德感情620

三 道德意志624

四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之关系625

第四节 品德规律629

一 品德—经济律629

二 品德—政治律631

三 品德—道德律634

四 品德—科教律638

第五节 品德培养640

一 品德培养目标640

二 品德培养方法644

主要参考文献656

索引6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