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近代史学思想后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近代史学思想后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393269.jpg)
- 洪认清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7811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史学思想-中国;史学思想-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近代史学思想后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史学近代化和新史学1
一、新史学的发展历程2
二、新史学的新方法、新史观和新史料概略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15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路径15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26
第一编44
第一章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44
第一节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及其史学理论成就44
一、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传播45
二、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改写旧作56
三、李大钊论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60
第二节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史研究特色63
一、重视历史观在史学思想史中的核心地位63
二、把西方史学思想史作为史学思想史研究的重点66
附 由李大钊开创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分支学科演进的轨迹72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的史学思潮(上)76
第一节 瞿秋白:系统宣传辩证唯物论的先驱者76
一、瞿秋白历史理论研究的特色: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76
二、瞿秋白在学术研究中对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82
第二节 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社会经济史研究特色85
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86
二、李达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及其学术影响92
第三节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103
一、蔡和森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进化史研究104
二、蔡和森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研究111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的史学思潮(下)113
第一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及其史学方法论意义113
一、胡适的历史进化论思想113
二、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115
三、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方法在中国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121
四、胡适的史学理论122
第二节 近代疑古思潮和顾颉刚的疑古辨伪思想124
一、顾颉刚的古史观念:“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125
二、顾颉刚疑古辨伪思想的来源128
三、顾颉刚的古史观和史学理论132
第三节 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的传播137
一、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138
二、何炳松在传播西方史学过程中的理论建树143
第四节 吕思勉的治史特色和史学理论147
一、吕思勉的治史特色148
二、吕思勉的学术精神和史学理论155
附 顾颉刚的历史教学思想162
一、编纂历史教科书和讲义:“要使得它成为一家著述”162
二、指引学生治史的路径:“努力搜集材料,随时提出问题”165
三、供给学生科学思辨的方法:“历史眼光”和“历史演进的方法”168
四、鼓励学生讨论学术和发表习作:“研究学问的兴趣是应当在公开讨论上养成”170
五、历史教育的目标:“两条路都走,两种人才都培养”172
第二编178
第四章 毛泽东的史学思想178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史学工作的理论及其史学研究方法论178
一、毛泽东对史学工作重要性的论述178
二、毛泽东与史学家182
三、毛泽东的史学研究方法论185
第二节 毛泽东的历史理论191
一、关于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191
二、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192
三、关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及特点195
四、关于对待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196
第三节 毛泽东对中共党史学学科理论的探讨199
一、中共党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99
二、中共党史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重点201
三、中共党史的分期法204
四、研究中共党史的具体方法——“古今中外法”206
附 延安史学和延安的干部历史教育209
一、延安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209
二、延安的干部历史教育215
第五章 郭沫若的史学思想227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史的开山之作227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揭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228
二、论证中国历史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性231
三、对中国古史分期提出独创性的系统看法232
四、开辟《周易》研究新天地233
五、批判继承古今中外关于古史研究的优秀成果235
六、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结合起来237
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人物评价观239
一、重新评价先秦诸子240
二、重新认识屈原246
三、开辟农民起义领袖人物研究新领域250
附 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初步确立253
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全面展开253
二、延安根据地中国近代史研究者的治学特点255
第六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史学思潮(上)260
第一节 范文澜的治史路径和贡献260
一、国学研究与范文澜的治史风格260
二、《中国通史简编》与范文澜对中国通史新体系的构建265
三、《中国近代史》与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270
第二节 吕振羽在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中的学术创新274
一、“给无人过问的史前期整理出一个粗略的系统”274
二、率先提出“殷代奴隶社会说”275
三、首倡“西周封建说”280
四、全面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合乎规律性和特殊性281
第三节 翦伯赞的历史哲学285
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286
二、对各种唯心史观进行系统评析289
三、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各家学说进行评说291
四、探讨历史发展的合法则性和特殊性293
第四节 侯外庐对中国历史的民族特点的研究296
一、《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的新探索296
二、侯外庐对中国思想发展路径的探讨302
第五节 何干之的社会经济史及思想史研究309
一、探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性质311
二、总结中国社会史论战320
三、评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323
第七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史学思潮(下)327
第一节 陈寅恪的文化史理论及治史方法327
一、自成一体的文化史观328
二、吸收众家之长的史学方法332
三、“为不古不今之学”的治学主旨336
第二节 陈垣的史学研究中的民族性特点340
一、在中国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宗教史研究上开拓新领域341
二、著述之间富有爱国之深旨347
第三节 钱穆的文化史学352
一、呼吁国人对本国历史文化抱“温情与敬意”353
二、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治学宗旨354
三、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凸显中国文化的特点356
四、强调史学研究要破除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361
五、学术思想史是其文化史学的重心364
第四节 陶希圣的《食货》半月刊对经济史学理论的传播366
一、译介国外学者关于经济史学理论问题的观点367
二、就搜集经济史材料提出新见解370
三、探究指导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374
附 抗战时期的史学思潮377
一、紧扣时代脉搏,以抗敌御侮为学术主旨378
二、特别注重发挥史学的鉴戒、教育等功能382
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展开思想交锋和学术争鸣385
四、寻求求真与致用的统一387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