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维信用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维信用论
  • 吴晶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4035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信用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维信用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吴氏信用资本论3

第一章 信用是资本3

一、信用的内涵3

二、信用的分类4

三、信用的实质5

第二章 信用资本的特征与属性7

一、信用的归属性7

二、信用的标识性8

三、信用的传散性11

四、信用的社会性12

第三章 信用资本的形成与作用14

一、信用的形成与决定14

二、信用的功能与作用17

第四章 信用资本视角下的信用危机19

一、信用是高风险资本19

二、信用资本的风险是系统性、社会化的20

三、现代信用危机发生是必然的21

第五章 信用资本需要社会管理23

一、信用资本价值的确定涉及公共管理23

二、信用资本的应用需要社会管理24

第二篇 吴氏信用三维构成论29

第六章 三维信用29

一、一维信用——诚信度29

二、二维信用——合规度31

三、三维信用——践约度33

第七章 三维信用之间的关系36

一、并列和独立关系36

二、共生和游离关系37

三、决定三维信用平衡关系的因素39

第八章 三维信用的度量41

一、度量信用:三维、三度与三率41

二、度量目的分类43

第三篇 吴氏信用经济认识论49

第九章 信用与经济发展49

一、信用量化的全新概念——信用总规模49

二、信用发展趋势——经济信用化53

三、信用结构、依存度及效率58

四、信用与信用经济63

第十章 信用供给与需求68

一、信用需求理论68

二、信用供给理论72

第十一章 信用产业链78

一、信用产业链的概念78

二、信用产业链的特征79

三、信用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80

第四篇 吴氏社会信用体系认识论87

第十二章 信用与社会治理87

一、信用与社会公平87

二、信用与社会关系91

第十三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要素97

一、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97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99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构成101

四、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失信惩戒机制103

第十四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106

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06

二、对社会治理的作用109

三、对提升国际地位的作用112

第十五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15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演进115

二、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的总体判断120

三、对未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124

第十六章 我国四大领域诚信建设129

一、政务诚信建设129

二、商务诚信建设134

三、社会诚信建设144

四、司法公信建设148

第十七章 我国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51

一、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特点151

二、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152

三、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155

第五篇 吴氏信用监管认识论161

第十八章 信用监管制度与体系161

一、信用监管的内涵与意义161

二、信用监管的机构与职能165

三、信用监管的内容167

第十九章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71

一、政府在顶层设计中的作用171

二、政府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174

第二十章 信用监管的核心——合规信用监管179

一、合规信用监管的意义与作用179

二、合规信用监管体系界定180

三、合规信用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181

第二十一章 监管联动——黑名单制度186

一、黑名单制度的内容与作用186

二、黑名单的应用拓展方向188

三、黑名单应用必将以法律为基础189

第二十二章 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与使用191

一、公共信用信息的界定191

二、国内基本现状择要192

三、国外现状简要总结198

四、对我国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与使用的思考201

第六篇 吴氏信用中介服务认识论207

第二十三章 对中国征信业的思考207

一、征信的要义207

二、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历程与演进212

三、我国的征信模式219

四、我国的公共征信建设223

五、我国征信的未来格局:三大数据体系229

六、我国的网络征信:兴起与发展233

七、对我国征信业2016——2020年发展的期盼240

八、我国征信业发展尚需深入讨论的问题246

第二十四章 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思考250

一、信用评级的要义250

二、信用评级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256

三、信用评级的话语权262

四、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瓶颈265

五、对信用评级业的困惑、争议与再认识267

六、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预测与建议274

七、展望国际评级业279

第二十五章 信用资产交易创新282

一、信用资本与信用资产282

二、信用资产交易的功能与作用284

三、信用资产交易要件设计286

第七篇 吴氏论信用管理教育293

第二十六章 国内外信用管理教育发展概述293

一、国际信用管理教育293

二、我国信用管理教育298

第二十七章 对信用管理学科的认识305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305

二、归属与定位310

第二十八章 对我国信用管理专业发展的思考313

一、兴起的必然性313

二、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317

三、未来展望320

参考文献327

后记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