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原理 简缩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学原理 简缩版
  • 胡德海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233935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学原理 简缩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教育学概论3

第一章 教育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和体系3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

(二)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4

二、教育学的性质6

(一)“性质”一词的界说6

(二)教育学理论的主要特性7

(三)教育学的科学性质及其特点8

三、教育学的任务与意义10

(一)教育学的任务10

(二)教育学的意义13

四、教育学体系17

(一)教育学体系的含义和教育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17

(二)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0

思考与练习24

第二章 教育学的基础25

一、教育学基础的含义25

二、教育学的实践基础25

(一)现实的教育实践26

(二)前人的教育实践29

(三)外国的教育实践和经验31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2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的含义32

(二)教育学理论的知识基础33

四、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6

(一)教育学的相关学科36

(二)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8

思考与练习49

第二编 教育的基本理论53

第三章 教育的起源53

一、教育起源问题的含义53

二、教育学术史上三种教育起源理论53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53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54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55

三、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58

(一)哲学上的需要理论59

(二)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及其有关的基本结论61

(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个体的社会化需要教育63

思考与练习65

第四章 教育的存在和发展66

一、教育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66

二、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67

(一)人类历史上的自在教育68

(二)人类自为教育及其三个发展阶段70

三、人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特点76

(一)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76

(二)人类教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77

四、决定和影响教育存在及发展的主要因素78

(一)决定和影响教育存在及发展的客观因素79

(二)决定和影响教育存在及发展的主观因素81

五、人类教育发展的总趋势82

(一)教育发展史展示着教育形式的曲折变迁82

(二)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出现83

(三)教育目标的演变85

(四)教育传递手段的发展85

(五)教育观念的更新88

思考与练习90

第五章 教育的形态和本质91

一、教育的形态91

(一)教育形态的存在和种类91

(二)人类社会的教育形态95

二、教育的本质101

(一)认识教育本质的意义和方法101

(二)前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102

(三)教育是什么104

思考与练习110

第六章 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另一传承手段111

一、文化传承的含义111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在理论上的基本区别113

三、教育与自我教育在实践上的统一性与互补性115

四、教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教育观119

思考与练习121

第七章 教育的功能和地位122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122

(一)什么是教育功能122

(二)教育对人类具有价值和作用的根本原因122

(三)教育存在着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23

二、教育功能的层次性与教育的本体功能124

(一)教育功能的层次性124

(二)教育的本体功能及其两个基本属性125

三、教育对人的作用126

(一)教育对人的作用的表现与特点126

(二)教育的成人作用130

(三)教育对人的成材作用139

(四)人可以接受教育的基本原因和人的成材因素143

四、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及其地位151

(一)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含义151

(二)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基本特点和具体表现152

(三)教育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155

(四)教育与社会人才的培养157

(五)教育在社会、国家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162

思考与练习167

第三编 教育活动171

第八章 教育者171

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171

(一)教育活动及其结构与功能171

(二)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172

二、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专业的教育者176

(一)教师的概念176

(二)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和地位177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180

(四)若干非学校、非教师职业的悖论184

三、教师的基本职责185

四、教师的条件与素养186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186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189

(三)教师的教育理念192

思考与练习193

第九章 受教育者194

一、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特点194

(一)“受教育者”一词的含义194

(二)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95

(三)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197

二、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00

(一)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200

(二)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202

三、人的发展与先天禀赋204

(一)人的先天禀赋204

(二)人的思维存在着差异209

思考与练习211

第十章 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212

一、教育目标212

(一)教育目标的作用和依据212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215

(三)我国的教育目标221

二、教育内容222

(一)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的关系222

(二)学校中教育、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功能223

思考与练习227

第十一章 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228

一、教育形式228

(一)教育形式的含义228

(二)自为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229

二、教育手段230

(一)教育手段的含义230

(二)媒体的发展历史233

(三)电子媒体对教育实践的教育学意义237

思考与练习245

第四编 教育事业249

第十二章 教育事业及其目的与结构249

一、教育事业概述249

(一)“教育事业”一词的主要含义249

(二)教育事业部分普遍包含的基本内容250

二、教育事业的目的252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区别与联系252

(二)教育事业的目的与教育结构253

(三)教育事业的基本目的254

三、教育事业的结构255

(一)教育事业结构概述255

(二)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257

(三)教育事业的基本结构259

(四)我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和现行学制的构成262

(五)我国各级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实施教育的机构264

思考与练习266

第十三章 教育与社会267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267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之含义267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之基本内涵267

(三)社会系统和社会历史发展概述268

(四)什么是社会269

二、教育事业的存在与发展对社会的依存性271

三、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273

(一)现代社会经济一词的含义、特点和要求273

(二)教育事业在促进一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75

(三)教育系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76

(四)知识经济与教育事业278

四、教育事业与社会政治280

(一)政治是什么280

(二)社会政治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作用282

(三)教育对社会政治作用和影响的主要特点283

五、教育与科学文化284

六、社会意识形态与教育290

思考与练习291

第十四章 教育事业的管理293

一、管理和教育事业管理293

(一)“管理”一词的含义和意义293

(二)教育事业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征296

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管理298

(一)西方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管理298

(二)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299

三、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责任303

(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303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责任304

四、教育行政机构配置和教育管理的原则306

(一)教育行政机构配置的基本原则306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307

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管理314

(一)国家机关职权和责任的分工314

(二)今后改革与进一步完善的任务315

思考与练习316

主要参考书目317

后记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