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抚仙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理论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抚仙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理论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350192.jpg)
- 金相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90947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抚仙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以“绿色流域”思路为指导的抚仙湖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3
第1章 抚仙湖及其流域环境概况3
1.1抚仙湖流域自然环境概况3
1.1.1地理位置3
1.1.2地质地貌3
1.1.3气候气象5
1.1.4植被和土壤6
1.1.5河流水文6
1.1.6陆地生态与水土流失8
1.1.7自然资源9
1.2抚仙湖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0
1.2.1行政区划10
1.2.2人口及分布11
1.2.3国民经济状况11
1.2.4土地利用与种植结构12
1.2.5产业结构分析13
1.3抚仙湖湖滨缓冲带概况14
1.3.1抚仙湖湖滨缓冲带15
1.3.2抚仙湖沿岸景区景点19
1.3.3抚仙湖缓冲带植被22
参考文献22
第2章 抚仙湖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23
2.1湖泊流域主要污染源与产生量23
2.1.1流域内行政村与人口23
2.1.2流域内的农村污染25
2.1.3流域农田径流污染与分析27
2.1.4磷矿山和磷化工污染现状与分析28
2.1.5旅游污染现状与评价28
2.1.6流域内的城镇生活污染29
2.1.7抚仙湖主要污染物产生量30
2.1.8流域污染源的主要问题31
2.2抚仙湖缓冲区生态环境问题32
2.2.1缓冲带内及其周边污染32
2.2.2缓冲带主要环境问题33
2.3抚仙湖流域的入湖河流问题34
2.3.1流域入湖河流现状34
2.3.2流域入湖河流主要问题36
2.4湖泊水质与水生态及其问题37
2.4.1湖泊水体水质与评价37
2.4.2湖泊底质评价与分析43
2.4.3湖泊水生态群落与组成44
2.4.4湖泊主要生态问题46
2.5流域森林植被、土壤与水土流失及其评估47
2.5.1流域森林植被调查47
2.5.2流域土壤与土地利用47
2.5.3流域水土流失问题48
2.5.4植被、土壤的主要环境问题49
2.6流域产业结构现状及其问题49
2.6.1流域压力已超湖泊承载力50
2.6.2流域中污染产业比例较高51
2.6.3流域产业结构呈粗放式发展51
2.7湖泊及其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原因51
2.7.1湖泊水环境的主要环境问题51
2.7.2湖泊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53
2.7.3湖泊水环境下降的主要原因54
参考文献56
第3章 抚仙湖“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57
3.1湖泊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与指标57
3.1.1方案设计原则57
3.1.2方案设计范围59
3.1.3设计总体目标59
3.1.4方案分期目标60
3.1.5方案设计指标61
3.2湖泊“绿色流域”构建理念62
3.2.1“绿色流域”的概述62
3.2.2湖泊“绿色流域”体系内涵63
3.3抚仙湖“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方案设计68
3.3.1九大湖泊的污染与营养特征68
3.3.2“绿色流域”构建与水污染防治方案的定位69
3.3.3抚仙湖水体营养特征69
3.3.4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70
3.3.5抚仙湖“绿色流域”构建的顶层设计71
3.4抚仙湖“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规划方案72
3.4.1抚仙湖全流域污染趋势与控制重点72
3.4.2抚仙湖营养状态变化的机理分析73
3.4.3抚仙湖“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方案框架74
3.4.4抚仙湖流域设计区划74
3.5抚仙湖“绿色流域”与水污染防治六大工程措施77
3.5.1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减排工程措施77
3.5.2流域污染源系统控源工程措施79
3.5.3抚仙湖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工程措施80
3.5.4抚仙湖缓冲带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措施83
3.5.5抚仙湖水质改善与生境修复工程措施83
3.5.6抚仙湖全流域环境监管及综合管理措施84
参考文献85
第二篇 抚仙湖以承载力为制约的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91
第4章 两湖流域环境资源、区位优势及其问题91
4.1湖泊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91
4.1.1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原则92
4.1.2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的阶段94
4.1.3湖泊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查与解析94
4.1.4区位优势调查与功能区划95
4.2两湖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调查及其问题97
4.2.1两湖流域自然条件97
4.2.2两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99
4.2.3两湖水环境现状与问题100
4.3两湖流域区位优势与自然资源105
4.3.1交通区位优势106
4.3.2经济区位优势107
4.3.3多元的旅游资源108
4.3.4生态环境优势109
4.3.5丰富的矿产资源110
4.4两湖流域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111
4.4.1两湖流域产业结构特征111
4.4.2三次产业结构现状113
4.5流域各产业发展的特征分析116
4.5.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117
4.5.2流域人口变化118
4.5.3三次产业人员就业变化118
4.5.4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19
4.5.5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20
4.5.6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21
4.6流域产业发展与湖泊水质关系122
4.6.1生猪养殖加速了流域水体污染123
4.6.2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加速流域水质下降124
4.6.3磷矿山开采和磷化工企业严重影响湖泊水质124
4.6.4粗放经营的旅游业带来新的污染126
4.7经济与环境的矛盾及主要问题126
4.7.1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环境改善126
4.7.2产业布局不合理,对环境影响大127
4.7.3环境承载力有限,流域环境压力大127
参考文献127
第5章 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与总量控制129
5.1湖泊水环境承载力与总量控制方法129
5.1.1水环境承载力概念与技术路线129
5.1.2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的水资源基础131
5.1.3抚仙湖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入湖量及其平衡132
5.1.4抚仙湖流域主要污染负荷趋势预测136
5.1.5抚仙湖水环境承载力计算139
5.1.6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142
5.2星云湖水环境承载力与总量控制143
5.2.1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的水资源基础143
5.2.2星云湖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入湖量及其平衡146
5.2.3星云湖流域主要污染负荷变化趋势预测152
5.2.4湖泊及流域环境承载力分析与估算155
5.2.5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160
5.3两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162
5.3.1两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承载力162
5.3.2两湖小流域(区域)的环境承载力163
5.4两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166
5.4.1两湖流域人口与社会经济预测166
5.4.2两湖流域污染负荷趋势预测169
5.4.3两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方案比较173
参考文献175
第6章 两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与空间布局176
6.1指导思想与原则176
6.1.1指导思想176
6.1.2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76
6.2调整目标与技术路线180
6.2.1规划范围与规划期180
6.2.2调整目标180
6.2.3路线图181
6.3两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设计182
6.3.1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方案183
6.3.2流域空间结构组织185
6.3.3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布局功能区划186
6.4旅游及配套服务业布局与总体方案189
6.4.1未来旅游业产业构成类型敏感性分析189
6.4.2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原则与思路190
6.4.3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布局192
6.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与布局194
6.5.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194
6.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195
6.6流域工业结构调整总体方案与空间布局196
6.6.1工业结构调整总体方案196
6.6.2工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197
6.7流域小城镇建设总体方案与空间布局198
6.7.1小城镇建设总体方案198
6.7.2小城镇建设空间布局199
6.8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布局与政策200
6.8.1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布局200
6.8.2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202
参考文献203
第三篇 以低污染水控制为重点的流域系统控源体系207
第7章 抚仙湖产业结构调整的减排系统207
7.1湖泊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的新思路207
7.1.1湖泊系统控源体系的提出207
7.1.2湖泊系统控源体系的顶层设计209
7.1.3湖泊系统控源体系的子系统212
7.1.4湖泊系统控源体系的技术路线214
7.2抚仙湖产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方案217
7.2.1发展战略与调整原则217
7.2.2流域人口及产业结构布局219
7.2.3流域产业结构三产调整减排方案220
7.2.4抚仙湖控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221
7.2.5抚仙湖近期污染减排方案221
参考文献223
第8章 抚仙湖主要污染源与工程治理系统224
8.1抚仙湖的污染源类型与特征224
8.1.1湖泊流域的主要污染源224
8.1.2湖泊流域的污染源分类225
8.1.3湖泊流域污染源的特征225
8.1.4湖泊内负荷227
8.1.5污染物入湖途径与负荷计算229
8.2抚仙湖污染源工程处理体系目标233
8.2.1目标与总体思路233
8.2.2工程体系的技术路线233
8.3村落生活污水-畜禽-垃圾系统治理234
8.3.1村落污染空间分布234
8.3.2村落污水治理设计方案234
8.3.3人畜粪便污染控制设计方案235
8.3.4农村垃圾污染治理规划方案235
8.4城镇与旅游景区污染治理方案236
8.4.1城镇污染控制规划方案237
8.4.2旅游景区及景点污染源治理规划方案237
8.5农田径流污染治理方案238
8.5.1农田径流污染分布238
8.5.2农田径流污染治理工程方案239
8.6磷矿山及磷化工污染治理方案241
8.6.1磷化工企业污染控制方案241
8.6.2磷矿山磷流失控制与复垦方案243
8.7流域污染源治理分区方案246
参考文献251
第9章 抚仙湖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系统252
9.1“低污染水”的重要性252
9.1.1“低污染水”与富营养化252
9.1.2“低污染水”与地表水的差异253
9.2抚仙湖流域的低污染水问题254
9.2.1抚仙湖流域低污染水来源254
9.2.2抚仙湖低污染水的分布258
9.3抚仙湖流域低污染水的控制思路与方案259
9.3.1设计目标259
9.3.2抚仙湖流域低污染水控制思路259
9.3.3抚仙湖流域低污染水控制方案262
9.4抚仙湖缓冲带低污染水处理方案266
9.4.1缓冲带内主要环境问题266
9.4.2缓冲带低污染水处理工艺271
9.4.3工程设计原则275
9.4.4工程构建方案278
9.5抚仙湖湿地群低污染水处理思路282
9.5.1人工湿地的作用282
9.5.2抚仙湖湿地群构建思路284
参考文献285
第四篇 以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为目标的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工程体系289
第10章 “清水产流”体系与入湖河流修复思路289
10.1入湖河流的地理学特征290
10.1.1入湖河流的概述与内涵290
10.1.2入湖河流与湖泊水质保护291
10.2概念概述293
10.2.1“清水产流机制”概念的提出293
10.2.2“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三个阶段294
10.3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成套技术与思路296
10.3.1清水产流区清水产流保障对策296
10.3.2污染控制与净化区水质维护对策297
10.3.3湖滨区清水入湖保障对策301
10.4抚仙湖入湖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案305
10.4.1抚仙湖的入湖河流306
10.4.2抚仙湖入湖河流修复思路310
10.4.3抚仙湖入湖河流修复方案313
参考文献317
第11章 梁王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案318
11.1梁王河及其环境现状318
11.1.1河流水环境现状与趋势318
11.1.2污染物与水量平衡计算323
11.2梁王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思路330
11.2.1梁王河水污染主要特征330
11.2.2梁王河修复的总体思路331
11.3梁王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总体方案333
11.3.1梁王河修复的四大工程体系333
11.3.2总体方案的工程组成335
11.3.3工程效果与效益339
参考文献340
第12章 东大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案341
12.1东大河及其环境现状341
12.1.1东大河水环境现状与趋势341
12.1.2流域社会经济概况345
12.2河流、库塘水环境与问题349
12.2.1河流与上游水库的生态环境349
12.2.2小流域主要环境问题351
12.3东大河水量平衡与污染物负荷计算352
12.3.1东大河流域水量估算352
12.3.2东大河污染物的产生量353
12.3.3东大河水污染现状354
12.3.4东大河分区污染负荷357
12.4东大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思路359
12.4.1河流修复目标359
12.4.2河流修复技术路线359
12.5东大河清水产流修复总体方案360
12.5.1东大河修复总体方案361
12.5.2四大修复工程的方案设计363
12.5.3工程效果与效益369
参考文献370
第五篇 流域生态修复与湖滨生态系统构建方案373
第13章 抚仙湖生态系统修复思路与方案373
13.1流域生态修复目标与设计思路373
13.1.1流域生态修复目标375
13.1.2流域生态修复技术路线375
13.2抚仙湖水源涵养林生态圈的修复方案376
13.2.1水源涵养圈修复目标、思路和路线376
13.2.2林业生态建设方案376
13.2.3水源涵养林保护与修复方案378
13.2.4特色林业生态产业培育379
13.2.5林业生态建设管理方案379
13.2.6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方案379
13.3抚仙湖湿地与沿河生态修复方案383
13.3.1库塘湿地群的作用383
13.3.2抚仙湖库塘湿地群生态修复方案386
13.3.3抚仙湖沿河生态修复方案390
13.4抚仙湖湖滨生态系统修复与构建方案394
13.4.1湖滨生态系统修复原则与思路394
13.4.2湖滨生态系统修复的总体空间布局397
13.4.3湖滨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402
13.5抚仙湖水生态保育与修复方案404
13.5.1目标与总体思路405
13.5.2自然湖滨带保护与管理方案406
13.5.3湖泊外来鱼种控制与土著鱼种保护方案407
13.5.4土著经济鱼类栖息地修复409
13.5.5湖泊水生态系统保育方案410
13.5.6抚仙湖船舶监管措施412
参考文献412
第14章 抚仙湖湖滨缓冲带生态构建总体方案414
14.1缓冲带的重要性414
14.2抚仙湖生态缓冲带现状与问题415
14.2.1湖泊及其流域的特征415
14.2.2湖滨缓冲带主要问题417
14.2.3缓冲带分类与工程分区419
14.2.4缓冲带主要环境问题421
14.3湖滨缓冲带修复理念与总体设计424
14.3.1健康缓冲带的生态功能424
14.3.2健康缓冲带修复的总体思路425
14.4抚仙湖湖滨缓冲带修复方案430
14.4.1规模化生态修复方案430
14.4.2环湖低污染水处理方案437
14.4.3村落污染控制方案444
14.4.4环境综合管理方案445
14.4.5维护及相关政策447
参考文献447
第六篇 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的湖泊流域生态管理体系451
第15章 抚仙湖及流域管理与能力建设方案451
15.1抚仙湖全流域环境监管及综合管理方案451
15.1.1目标与总体思路451
15.1.2感知湖泊系统工程方案451
15.1.3流域污染源在线监控及预警体系453
15.1.4管理与科研能力提升方案453
15.1.5流域环境管理机构建设与运行机制454
15.1.6流域水污染防治非工程措施455
15.2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和居民参与方案456
15.2.1目标与总体思路456
15.2.2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方案456
15.2.3居民环境意识培训与民众参与458
参考文献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