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吾国与吾名 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精装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吾国与吾名 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精装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31333724.jpg)
- 胡阿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1463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1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吾国与吾名 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精装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解释“中国”1
上编 中国历代国号11
第一章 夏:“居高饮清”11
第一节 夏即蝉13
第二节 启以夏为国号16
第三节 夏成为国号后产生的引申义20
第四节 国号:时代的镜象20
第二章 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5
第一节 纠葛不清的“商”与“殷”26
第二节 玄鸟生商:从凡鸟到神鸟29
第三节 “商之国号,本于地名”说的弱点34
第四节 说殷36
第三章 周:重农的特征39
第一节 甲金文“周”字及其引申义41
第二节 以引申义说周国号的五种说法42
第三节 从族名、国号到“有天下之号”47
第四章 秦:养马的草谷55
第一节 “秦,禾名”57
第二节 非子以种秦养马得为附庸国61
第三节 秦国号地位的攀升66
第四节 秦国号在后世的影响兼说秦置秣陵无贬义69
第五章 汉:“语曰‘天汉’,其称甚美”74
第一节 项羽立刘邦为汉王75
第二节 天汉、汉中、汉水81
第三节 几点结论及汉国号的影响87
第六章 新:“应天作新王”89
第一节 “肇命于新都”91
第二节 以新德代替旧德94
第三节 新皇帝的新政、新名号情结与新国号97
第四节 新德让位于下一个新德101
第七章 魏、汉、吴:天下三分104
第一节 魏:“代汉者当涂高”105
第二节 汉:唯我正统108
第三节 吴:“此盖时宜耳”111
第八章 晋:“司马昭之心”113
第一节 溯源:先秦的晋国114
第二节 表象:由高都公到晋王117
第三节 隐秘:“代汉者当涂高”119
第九章 “十六国”与“南北朝”:纷乱与兴灭122
第一节 历史梗概123
第二节 “十六国”之汉、赵、成、凉、燕、魏、秦、夏125
第三节 “南朝”之宋、齐、梁、陈与“北朝”之魏、齐、周131
第十章 隋:吉祥还是晦气?137
第一节 弃“随”取“隋”:杨坚的斟酌137
第二节 弃“随”取“隋”:后人的嘲讽141
第三节 先秦随国与杨氏隋朝145
第四节 围绕“随故炀帝墓志”质疑的质疑148
第十一章 唐:神尧皇帝的心志与自况154
第一节 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156
第二节 陶唐氏帝尧的传说与唐“荡荡也”的美义159
第三节 “神尧皇帝”李渊164
第十二章 周:“圣母神皇”的“远祖姬周”166
第一节 从唐到周:多层原因167
第二节 进退自如的“圣母神皇”尊号171
第三节 从周到唐:一世而斩174
第十三章 “五代”与“十国”:相承与分立177
第一节 “五代”相承178
第二节 “十国”分立181
第三节 “等而下之”的称尊建国者186
第十四章 辽、夏、金:汉式国号与民族传统188
第一节 辽得名于辽水,契丹意为宾铁189
第二节 夏与白上:内外有别193
第三节 金:地缘的体认与民族的特征196
第十五章 宋:“天地阴阳人事际会”200
第一节 宋国号“因所领节度州名也”201
第二节 巧合与附会203
第三节 “火宋”及其附会之说在当世的影响209
第十六章 大元:“大哉乾元”213
第一节 大元不等于蒙古汗国214
第二节 蒙古大汗国号的演变217
第三节 《建国号诏》219
第四节 大元国号释义223
第十七章 大明:“诸佛光明之王”227
第一节 反元复宋228
第二节 “明王出世”:小明王与大明皇帝231
第三节 “大明之秘义”238
第十八章 大清:化被动为主动244
第一节 英明汗的“金”:追怀传统245
第二节 天聪汗的“大清”:审时度势248
第三节 压住、胜过“大明”252
第十九章 中华民国:开创国号历史的新纪元258
第一节 “一重公案”258
第二节 正殿与主峰260
第二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实相副的新型民主国家267
第一节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中华民主共和国”268
第二节 从“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271
第三节 关于是否“简称中华民国”的问题275
第二十一章 习称与统称:与国号相关的两方面问题277
第一节 《中国历史朝代歌》纠谬278
第二节 对同名国号的习称280
第三节 对一段时代与一批国家的统称284
第四节 名无固宜,名无固实288
中编 中国古今名号294
第二十二章 中国:天地之中294
第一节 释“中”释“国”294
第二节 发现“中或”与中国名号的起源297
第三节 地域概念的中国及其地域范围的扩大300
第四节 文化概念的中国及其文化意义的伟大305
第五节 秦汉及其以后中国概念的流变308
第二十三章 诸夏与华夏:继承夏朝与彰显文化323
第一节 区夏、有夏、时夏、诸夏323
第二节 中夏、函夏、方夏327
第三节 华字本义及引申义328
第四节 华、诸华、华夏330
第五节 华山、昆仑、华水、花族四说辨333
第二十四章 中华:大美天地人336
第一节 中华之于天文336
第二节 中华之于地理339
第三节 中华之于文化与民族343
第二十五章 禹迹与九州:“中国之《创世记》”351
第一节 古史的神话传说与神话传说中的禹352
第二节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356
第三节 禹迹、九州的“孪生兄弟”366
第四节 “创世记”的人文意义371
第二十六章 四海、海内与天下:大地有多大?374
第一节 盖天说与浑天说375
第二节 “四海之内皆兄弟”378
第三节 “海内”的范围与“四海”的兄弟382
第四节 理想的“天下”与现实的“天下”385
第二十七章 赤县神州与冀州、齐州:“博览宏识”的大九州说392
第一节 “谈天衍”的“海话”394
第二节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398
第三节 冀州与齐州400
第四节 “若邹衍者,其圣矣乎”406
下编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418
第二十八章 China:失位的“震旦”与变味的“支那”418
第一节 关于China缘起的各家说法419
第二节 “支那”缘起于“秦”425
第三节 “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430
第四节 近现代中日之间有关“支那”之争434
附节“支那”: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体现441
第二十九章 Serice:神秘的丝国450
第一节 名副其实的丝国451
第二节 三种版本,一样史实453
第三节 技术的保密与贸易的艰难456
第四节 树上的羊毛与稷养的虫子460
第三十章 Taugas:多民族国家的证明468
第一节 “桃花石诸事皆巧”与“陶格司中央有大河”468
第二节 Taugas的起源与名义475
第三节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解释481
第三十一章 Cathay:多民族国家的再次证明485
第一节 寻找契丹:哥伦布与鄂本笃的故事485
第二节 契丹成为中国的域外他称与契丹的含义491
第三节 域外文献中的契丹与俄语中的Кита?498
第三十二章 汉唐与其他:各自的特征504
第一节 举例:日本、缅甸、越南对中国的称谓504
第二节 伟大而光荣的“汉唐盛世”509
第三节 “汉威令行于西北,唐威令行于东南”511
第三十三章 龙与狮:传统文化与近代历程516
第一节 《时局图》与《猛回头》516
第二节 龙:从民族图腾到国家象征520
第三节 《龙的传人》与China dragon524
第四节 狮子吼:从睡狮到醒狮527
结语:为“吾国”说“吾名”533
附录一:“名实互证”视野中的中国历代统一王朝540
附录二:拓宽加深中国地名学史的研究578
附录三:《伟哉斯名:“中国”古今称谓研究》序言587
引用文献590
后记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