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 中美差距及走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 中美差距及走向
  • 王宏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978750809580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 中美差距及走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历史篇2

第1章 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00多年只更迭过3次2

第1节 中国经济在1800多年里保持世界第一3

(一)公元0—1889年间中国经济居世界第一位3

(二)1820—1913年间中国经济仅增长5.6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降至11%7

(三)1913-1948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仅增长1.5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降至4%9

第2节 印度曾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1

第3节 美国经济居世界第一位已128年13

第2章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28年来每16年更迭一次15

第1节 1891—1933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世界第二位43年15

第2节 苏联曾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7

第3节 1960—1962年间英国经济居世界第二位18

第4节 1963—1966年间法国经济居世界第二位20

第5节 1967—1969年间日本经济居世界第二位20

第6节 1970年前后德国经济曾三次居世界第二位20

第7节 1972年日本经济第二次居世界第二位21

第8节 2010年起中国经济第三次居世界第二位21

第9节 2008年后欧盟经济陷入低迷期22

第3章 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的根源是“丛林法则”23

第1节 历史根源:“丛林法则”、弱肉强食23

第2节 基本特征:经济衰退、丧失地位24

第3节 第二经济大国落入陷阱的主要途径25

(一)战争曾是“第二经济大国陷阱”形成的主渠道25

(二)金融是形成“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的杀手锏25

(三)贸易是“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的快车道26

(四)政治制度“接轨”使超级大国误入歧途26

(五)外交软实力迫使欧盟经济“硬着陆”26

第4节 第一经济大国称霸世界的六大“法宝”27

(一)“鞭子”——军事威慑或战争27

(二)“框子”——制度改造加干预29

(三)“票子”——美元体系控制世界经济29

(四)“笼子”——美制规则主导国际贸易32

(五)“幌子”——文化软实力胜于硬实力33

(六)“才子”——顶尖人才支撑美国强大34

第5节 美国成功遏制日本的做法35

(一)政治上同化加干预35

(二)外交上盟友加附属36

(三)军事上占领加保护36

(四)经济上扶持加遏制37

(五)文化上渗透加侵略38

(六)科技上支持加封锁39

第6节 苏联解体是“大国陷阱”的最大猎物40

(一)政治上和平演变40

(二)经济上全面遏制41

(三)体制上瓦解分化43

(四)文化上全面西化43

(五)军事上冷战加热战44

(六)科技上全面封锁45

第7节 美国对欧盟的合作与打压45

(一)政治上联合与分治45

(二)经济上合作加打压46

(三)军事上保护加占领48

第二篇 挑战篇50

第4章 中国经济重回世界第二位50

第1节 2010年中国GDP重回世界第二位50

第2节 1949—2017年间中国GDP增加了1774倍52

第3节 1949—1978年间中国GDP增加了6.9 倍57

(一)经济总量增加了6.9 倍57

(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5 %左右59

(三)探索了计划经济体制机制59

第4节 1978—2017年间中国GDP增加了224倍60

(一)近四十年经济增长率为9.5 %,创造经济奇迹60

(二)中国经济地位迅速攀升,稳居世界第二位61

第5节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62

第5章 第一产业接近“三道红线”64

第1节 结束数千年缺粮历史,建成世界农业大国64

(一)结束了持续数千年不断闹饥荒的历史65

(二)告别了数千年农民交“皇粮”的历史65

(三)告别了持续千年“二牛抬杠”的历史66

(四)耕地拍卖贡献了近40万亿元的资金67

(五)建成了世界第一农业大国68

第2节 农业大国仍然面临“三道红线”69

(一)粮食安全问题再现,隐性自给率仅为65%69

(二)耕地面积两次接近18亿亩红线72

(三)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遇到红线73

第6章 第二产业遇到“产业拐点”74

第1节 快速工业化建成制造业大国74

第2节 第二产业全面接近“产业拐点”76

(一)“产业拐点”的定义与内涵76

(二)国外“产业拐点”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77

(三)国内“产业拐点”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79

第3节 重点行业的“产业拐点”分析80

(一)持续增长的行业80

(二)接近产业拐点、缓慢下降的行业81

(三)出现产业拐点、中速下降的行业82

(四)出现产业拐点、快速下降的行业84

(五)出现产业拐点、急剧下降的行业84

第4节 四个典型“产业拐点”的案例分析85

(一)数码86

(二)钢铁产能短缺与过剩多次反复,政府与市场博弈89

(三)发光二极管颠覆白炽灯,政府的推动功不可没91

(四)平板显示取代阴极射线管的过程:纯粹的技术较量94

第5节 “产业拐点”的“四力规律”96

(一)市场决定产业潜力,市场饱和会引发“产业拐点”96

(二)创新能力决定潜力能否变为现实生产力97

(三)新的产业体系是产生“产业拐点”的根本保障97

(四)政府作用是产生“产业拐点”的动力或阻力97

第7章 中等收入陷阱:有望五年左右跨越99

第1节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伪命题99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内涵99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同意见100

(三)“中等收入陷阱”的肯定意见101

第2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做法101

(一)国家治理有方,社会保持稳定101

(二)经济转型成功,第三产业崛起102

(三)创新驱动发展,增长方式转型102

第3节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教训102

(一)社会不稳定103

(二)经济转型难103

(三)技术创新弱104

(四)治理能力弱104

第4节 中国有望五年左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05

(一)保持社会稳定106

(二)防止一产滑坡107

(三)加速二产升级107

(四)补上三产短板107

(五)培育新兴产业108

(六)改善营商环境108

第5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仍需警惕的问题108

(一)防止重返“中等收入陷阱”109

(二)防止陷入“高收入瓶颈”110

第8章 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必有一战?112

第1节 “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是两强必战113

第2节 中国政府坚持走和平崛起道路114

第3节 核大国之间的战争实为自杀行为116

第4节 防御“修昔底德陷阱”始终不能松懈118

第5节 中美会不会发生战争的四种情境118

第9章 塔西佗陷阱:百姓难信政府?121

第1节 “塔西佗陷阱”的由来和主要内容121

第2节 “塔西佗陷阱”已成国际“流行病”122

(一)经济失败是主要根源122

(二)政府失灵是理论依据123

(三)官员腐败无德是导火索124

第3节 中国能够跨越“塔西佗陷阱”125

(一)以人民为中心取信于民126

(二)依法治国筑牢制度根基126

(三)治理现代化防御政府失灵127

(四)“精英治国”根治官员无能128

(五)惩治腐败永保国泰民安129

第10章 金德尔伯格陷阱:不是真正的陷阱133

第1节 “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内涵不够准确133

第2节 国际公共品是和平与发展的必需品134

第3节 任何国家无法单独提供国际公共品135

第4节 一些大国经常破坏国际规则137

第5节 中国是负责任的经济大国139

第11章 第二经济大国陷阱:最难跨越的陷阱142

第1节 中国正面临与日本当年类似的困难与问题142

(一)同为第二经济大国,占美国GDP总量的70%左右143

(二)同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占美国贸易逆差近40%143

(三)同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占美国国债18.5 %左右144

(四)经济脱实向虚,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左右144

(五)房地产泡沫严重,相关产业占GDP比重高达13%145

(六)工业化危及粮食安全,海外8.9 亿亩农田为中国种粮146

(七)大量收购海外资产,对外投资增速高达22.2 %147

(八)国际消费膨胀,奢侈品消费占全球46%147

(九)日本当年面临的社会与理论问题值得重视148

(十)创造经济增长新模式,同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149

第2节 中国落入“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的可能途径149

(一)制度战:不认同政治制度,和平演变贼心不死151

(二)体制战:不认同经济体制,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153

(三)贸易战:贸易摩擦不断,削弱经济竞争力155

(四)科技战:封锁先进技术,切断经济增长动力158

(五)货币战:渗透金融体系,诱发金融危机163

(六)人才战:鼓励留学,限制顶尖人才回国164

(七)网络战:控制网络核心技术,瞬间导致网络瘫痪165

(八)粮食战:引发物价上涨,激化社会矛盾165

(九)石油战:阻断石油供给,引发交通混乱167

(十)生物战:诱发重大疾病,动摇国家安全167

(十一)空间战:占领空间领地,掌控未来制空权168

(十二)军事战:制造军事摩擦,消耗经济实力168

第三篇 趋势篇170

第12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六期重叠”170

第1节 工业化中后期170

(一)工业化的五个阶段171

(二)工业化的争论:中期还是后期?172

(三)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八个理由173

第2节 信息化中中期177

(一)信息化的三个阶段177

(二)信息化的三种观点180

(三)处于信息化中中期的四个依据181

第3节 城镇化中前期183

(一)城镇化的三个阶段184

(二)进入城镇化中前期185

第4节 新科技革命前期187

(一)有关科学、技术、工业、产业革命的讨论188

(二)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193

(三)第一次产业革命开辟了农业时代,中国领先194

(四)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创了工业时代,欧洲领跑197

(五)第三次产业革命催生了信息时代,美国称霸197

(六)生物技术引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加速形成198

第5节 乡村振兴加速期204

第6节 美国遏制加速期206

第13章 40个指标全面透析中美差距212

第1节 综合国力的比较:多数指标相差4倍以上213

(一)人口:中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 倍213

(二)耕地: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约是中国的7倍214

(三)外交:美国建交国家比中国多19个214

(四)收入: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15倍214

(五)消费:美国人均最终消费支出是中国的15倍215

(六)储蓄:中国居民储蓄率是美国的2.5 倍215

(七)住房: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中国的2.2 倍215

(八)寿命: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比中国高出2.5 岁216

(九)医疗:美国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是中国的22倍217

(十)食品:中国恩格尔系数是美国的3.5 倍217

(十一)能耗:美国人均能耗是中国的3.3 倍218

(十二)文化:美国图书馆数量是中国的5.4 倍218

(十三)宗教:美国信奉宗教的人数是中国的5.1 倍218

(十四)国防:美国军费开支是中国的4倍219

第2节 经济实力的比较:总量可超越,质量、效率差距大220

(一)总量:中国GDP为美国的63.2 %220

(二)速度:中国GDP增速是美国的3倍223

(三)效率:美国劳动生产率为中国的12倍223

(四)结构:中美第三产业占比相差30个百分点225

(五)人均: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6.8 倍226

(六)债务:美国联邦政府国债是中国的4倍227

(七)第一产业:中国增加值是美国的5.4 倍227

(八)第二产业:中国增加值是美国的1.4 倍228

(九)第三产业:中国增加值是美国的38%230

(十)新兴产业:美国技术强,中国规模大230

(十一)国际贸易: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232

(十二)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比中国多17个234

(十三)营商环境:美国营商环境排名领先中国70位235

(十四)国际贡献: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量贡献率是美国的2倍235

第3节 科技实力的比较:数量指标接近,创新质量差距明显236

(一)论文:中国说美国多、美国说中国多236

(二)专利:美国PCT专利是中国的1.2 倍237

(三)知识产权进口:美国是中国的1.7 倍238

(四)经费:美国R&D经费是中国的2.2 倍238

(五)研发重点:美国重生物技术,中国重信息技术239

(六)创新指数:美国创新指数排名比中国高16位241

(七)产品出口: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额是美国的32倍242

第4节 教育实力的比较:中国短期内难以赶上242

(一)大学:美国全球100强大学数量是中国的8倍243

(二)经费: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是中国的8倍244

(三)顶尖人才:美国顶尖科学家数量是中国的9倍244

(四)留学人员:美国接受留学的人数是中国的5.2 倍245

(五)高校入学率:美国高校入学率是中国的2倍246

第5节 综合判断246

(一)综合国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46

(二)经济差距:中国总量将超越美国,但人均量难以超越248

(三)创新能力:中国数量指标仅次于美国,创新质量短期难超249

(四)教育人才:顶尖人才是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短期内难以超越249

(五)文化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兴起,炮舰战略早已过时249

(六)经济体制:“两只手”总比“一只手”好250

(七)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总量有望14年后超越美国250

(八)分歧管控:中国政策稳定,美国往往反复无常251

(九)“五力”角逐:美国时代没有结束,中国正在迅速崛起252

第14章 中美贸易战的真相与走向258

第1节 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三大目标与真相259

(一)小目标:服务中期选举259

(二)中目标:争取贸易平衡260

(三)大目标:制造“第二经济大国陷阱”261

第2节 中美贸易“谁吃亏”的三种观点262

(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美国已是吃亏的一方”262

(二)中国有民众认为“商品换来的竟是废纸”264

(三)贸易顺差被夸大了50%266

第3节 贸易战近期对中国不利270

(一)乐观派:GDP增长率降低0.1 个百分点271

(二)悲观派:可能中断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进程271

(三)客观派:可忧不可怕,近期有忧,长期可控273

第4节 贸易战远期对美国不利275

(一)外交形象损失276

(二)政治票源损失276

(三)美元地位损失277

(四)遏制手段损失278

第5节 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六大优势280

(一)市场潜力优势280

(二)产业体系优势280

(三)社会制度优势281

(四)外汇储备优势281

(五)劳动力素质优势281

(六)技术创新优势282

第6节 贸易战的四种结局与走向282

(一)贸易战:争而不破,边征边谈282

(二)科技战:争的是当前,谋的是长远284

(三)持久战:美国不会容忍超越,中国不会放弃发展285

(四)走向:制造大国陷阱,遏制中国崛起286

第四篇 战略篇290

第15章 强化六大优势,“新三步”建成经济强国290

第1节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91

(一)第一产业亮起“五盏黄灯”291

(二)第二产业面临“五大瓶颈”292

(三)第三产业缺乏“两大支柱”293

(四)社会发展面临“四大难题”294

第2节 强化六大优势,营造一流发展环境295

(一)保持社会稳定296

(二)深化改革开放296

(三)强化工业体系297

(四)找准市场潜力297

(五)造就高端人才297

(六)丰富国际合作经验298

第3节 “新三步”建成世界经济强国298

第16章 发展第三产业,跃居世界经济第一303

第1节 第三产业是当前经济增长点304

(一)第三产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304

(二)第三产业是占GDP比重最大的产业304

(三)第三产业是最受关注的产业305

第2节 第三产业拥有90万亿元的潜力307

(一)按产业趋势外推法计算第三产业潜力达95万亿元307

(二)按GDP构成法测算第三产业拥有100万亿元潜力307

(三)按人均消费类比法估算第三产业潜力为99万亿元308

(四)按产业结构类比法估算第三产业潜力为103.6 万亿元311

第3节 第三产业市场潜力较大的重点行业312

(一)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16万亿元313

(二)信息服务业潜力达10万亿元以上314

(三)科技服务业潜力16万亿元315

(四)房地产服务业潜力尚未充分挖掘316

(五)金融业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317

(六)养老产业蕴藏着8万亿元的潜力317

第4节 挖掘第三产业潜力的战略与对策319

(一)把第三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点来抓320

(二)制订第三产业中长期规划,吸引民间投资320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320

(四)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改善人民生活321

(五)大力挖掘16万亿元科技服务业的潜力321

(六)挖掘500多亿平方米房地产资源的潜力322

(七)挖掘27万亿美元货币的金融潜力322

(八)建设生态文明,弘扬天地人文化323

(九)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323

第17章 发展新兴产业,巩固世界经济第一324

第1节 新兴产业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325

第2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良好基础326

(一)新兴产业发展迅速326

(二)行业运行效益良好327

第3节 新兴产业潜力达115万亿元328

第4节 数字经济的潜力达30万亿元329

(一)计算机等制造业方兴未艾330

(二)通信产业增长迅速331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望持续增长331

(四)人工智能产业有望形成万亿产业332

第5节 生物经济潜力将达30万亿元334

(一)生物医药潜力将达15万亿元335

(二)生物农业潜力超过2.5 万亿元336

(三)生物制造潜力将达2万亿元338

(四)生物能源潜力将超1万亿元338

(五)生物资源开发将达8000亿元339

(六)生物环保产业潜力超过6000亿元339

(七)生物服务业潜力达6000亿元340

(八)健康服务业潜力将超10万亿元340

第6节 电动汽车换道超车有望形成2万亿元产业341

(一)技术基本成熟,进入国际“准一流”341

(二)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343

(三)正在迎来“产业拐点”343

(四)市场潜力稳居国际前列344

(五)政府支持力度全球最大345

第7节 体育正在由事业转变为3万亿元的新产业346

(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产业正在起步347

(二)体育产业拥有3万亿元的潜力348

第18章 建设科技强国,保持世界经济第一350

第1节 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人才强国350

第2节 建设科技强国,支撑经济强国351

(一)国家强起来,科技必须率先强起来352

(二)科技强起来首先要保障科技安全352

(三)保障科技安全的战略与对策354

第3节 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356

(一)创新数量指标已进入国际前列356

(二)创新质量不高已成为主要矛盾358

(三)技术创新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361

(四)“小马拉大车”的局面需要尽快改变362

(五)新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363

第4节 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与对策364

(一)绘制建设科技强国的路线图364

(二)调动科技主力量进入经济主战场368

(三)走好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后半程373

(四)抓住机遇引领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375

(五)把打造顶尖人才队伍作为突破口386

(六)构建与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体制389

(七)建设若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396

第19章 防范六大误区,不犯颠覆性错误397

第1节 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97

第2节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398

第3节 混合所有制如何“混”是经济改革的难点400

(一)将70%的国有企业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401

(二)将国有资本的80%集中在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401

(三)将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50%—80%401

(四)通过两个方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402

(五)25个省(区)、市提出改建或组建“国有资本管理公司”402

第4节 推进国企体制改革要防范六大误区402

(一)认为21世纪以来“国进民退”是误区403

(二)“管资本不管企业是唯一方式”是误区405

(三)退到哪儿?国有资本无底线退出是误区405

(四)怎么退?“一卖就灵,一买了之”是误区406

(五)退什么?好企业也卖掉是误区407

(六)资本混合是目标?以资本混合替代体制改革是误区407

第5节 国有资本退出的“底线”在哪里?407

(一)“退到哪儿”——科学设定退的“底线”407

(二)“退什么”——认真遴选退的“行业”408

(三)“怎么退”——正确选择退的“方式”410

(四)取消企业成分,依法经营按章缴税411

(五)防止资产“被私有化”和“被国有化”411

(六)全面推行经理人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企业411

第20章 填平陷阱之战略:坚持七个自信413

第1节 中国国情与日本完全不同,能够填平陷阱413

(一)日本主权不独立,国防必须依赖美国413

(二)日本国土不辽阔,发展只能依赖扩张414

(三)日本政治不开明,官位高度家族垄断414

(四)日本经济不自主,受美国牵制与遏制415

(五)日本外交不真诚,日美联盟难成朋友415

(六)日本文化不包容,掠夺之心难移难死416

第2节 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的基本战略416

(一)坚持道路自信,政治上相互尊重417

(二)坚持理论自信,理论上继承创新417

(三)坚持制度自信,经济上合作共赢418

(四)坚持文化自信,文化上相互包容418

(五)坚持外交自信,外交上相互协商419

(六)坚持创新自信,科技上创新引领419

(七)坚持军事自信,军事上相互沟通420

第21章 填平陷阱之策略:拆除十大壁垒421

第1节 拆除十大壁垒422

(一)拆除制度壁垒,抵御地缘政治422

(二)拆除规则壁垒,维护国际秩序424

(三)拆除贸易壁垒,营造公平环境425

(四)拆除金融壁垒,防止货币战争427

(五)拆除技术壁垒,保护知识产权429

(六)拆除消费壁垒,打破商业垄断430

(七)拆除市场壁垒,防止逆全球化431

(八)拆除投资壁垒,维护公平环境432

(九)拆除环保壁垒,保护生态环境433

(十)拆除安全壁垒,揭穿不当借口434

第2节 打赢十场非常规战争436

(一)打赢体制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37

(二)打赢贸易战,确保贸易不锐减、经济不滑坡437

(三)打赢科技战,设立“国家核心技术专项”438

(四)打赢人才战,争夺顶尖人才,引领新科技革命438

(五)打赢网络战,保障网络安全438

(六)打赢金融战,防止金融危机在中国重演439

(七)打赢粮食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439

(八)打赢石油战,防止石油封锁造成的危机440

(九)打赢生物战,防御生物恐怖与生物战441

(十)打赢空间战,防止“头顶悬剑”441

第22章 美国其实可以变得更好442

第1节 诚信贵于生命442

第2节 文明决定未来444

第3节 美国其实可以变得更好446

参考文献451

后记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