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4/31317365.jpg)
- 陈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8095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诉讼程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刑事辩护理论1
第一章 独立辩护论的限度3
一、独立辩护论的理论基础6
二、独立辩护与诉讼构造的内在冲突13
三、辩护律师的双重义务:本末倒置的关系定位17
四、后果主义的分析:独立辩护对被告人利益的不利影响22
五、独立辩护的限度29
第二章 律师与当事人决策权的分配——以英美法为中心的分析37
一、从“律师控制”到“当事人控制”:决策权分配的历史演进40
二、当事人控制模式的要素与成因44
三、当事人控制模式下决策权的分配51
四、最低限度的当事人控制模式:中国的问题58
第三章 罪名从轻辩护及其限制性操作66
一、无罪辩护的困境67
二、罪名从轻辩护的实践效果71
三、罪名从轻辩护的理论争议74
四、罪名从轻辩护的限制性操作78
证明标准理论81
第四章 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83
一、量刑标准能够超过定罪标准吗?86
二、“排除一切怀疑”可行吗?93
三、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减少死刑误判吗?100
四、如何防止死刑滥用(代结语)104
第五章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之理论误区111
一、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程序功能:传统假设111
二、误区一: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避免误判112
三、误区二: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减少死刑适用115
四、误区三:提高死刑证明标准能够提升程序正当性118
五、死刑案件程序控制的整体思路122
第六章 留有余地裁判方式之异化127
一、死刑的递进式判断与留有余地128
二、留有余地裁判模式的异化及成因133
三、留有余地裁判方式异化之消解136
被害人权利理论141
第七章 被害人权利与刑事诉讼模式——以肯特·罗奇教授模式理论为中心143
一、帕克模式理论的局限性145
二、被害人权利模式的提出:惩罚与非惩罚151
三、被害人的正当程序:罗奇模式理论的简要述评155
四、对中国的启示159
第八章 美国被害人权利宪法化运动及启示167
一、缘起与运作:美国被害人权利宪法化运动概述168
二、反对被害人权利入宪的主要观点174
三、美国各州被害人权利宪法化的特点179
四、借鉴与启示183
司法理论189
第九章 逻辑与后果:法官错案责任终身制的理论反思191
一、错案责任制的历史沿革191
二、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的双重倒逼196
三、错案责任终身制的非意图后果201
四、法官责任制度的模式选择:一种体系性思路(代结语)209
第十章 程序性制裁之局限性——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的分析212
一、制裁之基本原理213
二、我国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基本缺陷——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216
三、程序性违法的综合治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局限性之克服225
第十一章 实用主义审判——一种结果导向的判决理论230
一、法律人的自负:形式正义与原则裁判231
二、对一个判例理由的解读234
三、实用主义司法哲学之辩护238
四、实用主义审判:能为中国法律提供什么?242
第十二章 论判决的修辞247
一、必要的交代:问题、意义及方法248
二、判决修辞的背景及成因分析254
三、影响修辞方法的因素:初步分析257
四、判决修辞的正当性标准260
五、判决的正当修辞263
六、判决的不当修辞271
七、论题的边缘:判决形成过程的修辞283
研究方法289
第十三章 知识增量与学术传统——以刑事诉讼法学为例291
一、“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追逐时尚的选题意识292
二、“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两种旨趣的对照297
三、在学术史中写作:期刊导向与个体自律302
第十四章 法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初步反思——以学术规范化与本土化为视角308
一、规范化、本土化和实证化之勾连:法律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发端311
二、乡土中国:本土化诉求下的研究对象选择318
三、方法还是学科:规范化语境下的法社会学定位322
四、进一步的追问:可能的方向与法学界的使命327
附录337
对刑事诉讼中控方非法行为的过度制裁33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限度356
参考文献395
后记402